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史學名著《歷史》一書的作者希羅多德(Herodotus)曾說過,“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用心理學術語翻譯過來,就是指要想從精神上徹底擊垮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給他施加壓力,而是為其營造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談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不僅揭示了人們的生活慣性,還指出了人們心理上的不良習性以及價值取向。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H.Maslow)認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需要,其中自我實現是人最高等級的需要。

心理上的巨大落差通常會被我們無限放大,導致我們對生活變得越來越消極,精神容易緊張。

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依戀類型

一個人的依戀類型會影響他成年後對親密關係的處理,同時,親密關係也會對他的依戀類型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陽光開朗的人在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戀情後會變得患得患失,悶悶不樂。

依戀損傷帶給人的傷害並不像身體受傷那樣明顯可見,那些沒有妥善處理的情緒積壓會持續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親密關係。有些事可能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傷口卻一直在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精神霸凌

霸凌(Bullying)指的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會對他人的身體、心理造成困擾,並且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持續影響。

大部分的霸凌都發生在校園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霸凌事件也屢見不鮮。調查發現,霸凌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慮水平、社交障礙以及抑鬱症。

被霸凌的人容易產生長期的無助感和不安全感。即使長大成人,他們可能還是走不出那片陰影。因為霸凌會直接傷害到一個人的自尊心,讓其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如果一個人長期處在低自尊的情況下,那麼他的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可以認為,自尊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評判,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我們是否喜歡我們眼中的自己。而低自尊,指的就是一個人總體上對自己持有負面的看法,更傾向於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帶著這樣消極的濾鏡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那麼,他將更難以體會到愉悅感和安全感。

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會更加真誠的去尊重他人的感受,那些喜歡在精神層面傷害他人的人,也許自己的內心早已是滿目瘡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