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老師讓學生家長自己檢查作業,批改作業,這樣的教育有意義嗎?

樓蘭塞外


如果真是“越來越多”的話,那就說明這個舉措就是正確的有效的。而我所知道的情況是,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並簽字,這樣的老師很多,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但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至少我所在的學校沒有一個老師這樣做。

為什麼要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不是老師懶惰失職,是因為,學生的作業分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兩種。課堂作業,學生在課堂上就完成了。家庭作業,顧名思義是要在家裡完成的。這種情況,老師沒有辦法監管,而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有責任監管孩子的作業。另一方面,家長通過檢查孩子的作業,可以瞭解孩子的學習態度,瞭解孩子的學習習慣。

再就是,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過去可以把學生留在學校,訂正罰作業。這樣幾個來回,孩子會認真許多。但現在,老師放學後留學生,如果學生在回家的路上出事故,老師輕則賠償一生的積蓄,重則丟掉飯碗。所以,老師只能要求家長配合。

檢查監督孩子的作業,不等於是批改作業。不知道是因為小學老師經常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還是因為家長不理解詞義。我每次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總有家長說,我不懂數學,不知道孩子做得對不對。我再三強調,不要求檢查對錯,更不要求批改,只要求檢查孩子是否做完、是否認真。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家長才明白我的意思。

事實上,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業,孩子有了好的習慣,以後就不用檢查孩子的作業了。總是牴觸檢查作業的家長,孩子的作業必然亂七八糟,以後需要檢查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而檢查作業,實際上花不了多少時間。孩子完成各科作業後,家長翻看一下,看有沒有遺漏,書寫是不是認真,幾分鐘就解決了。而檢查作業,和家長的文化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我的一位學生家長,識字都不多,不會在電腦上打字,但她每天堅持檢查孩子的作業,並簽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兩個女兒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

當然,像題中配發的微信截圖,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還是有卸責之嫌的。


非優秀教師


回答問題之前,先發一張圖片。


這是我上小學一年級兒子的課表,看起來完全沒有問題對不對,問題是他們班只有四個老師,語文、數學、畫畫、體育,所以老師並不是你想象中的,語文老師只上語文課,數學老師只上數學課,在我兒子的班裡,語文老師還負責上書法課,數學老師還負責上科學課,所以首先老師這份工作沒那麼輕鬆。

再說輔導作業,作為一年級的家長,肯定是要很用心的。一個學期一本書,這是教學任務,老師得教完,學生得學完,至於會不會,不是看每個學生的接受情況,而是看大多數學生的,那剩下的沒學會的學生怎麼辦,那就得家長想辦法了,這是大眾教育,不是私人家教,就像小學一年級的拼音,一共就只教一個月左右,要會讀會寫還要會拼,這對一個孩子來說顯然是有難度的,但就是這樣啊,課本上只安排了兩個單元,那我們只能用這麼長時間學習,所以就必須要求家長經常督促學習並給予輔導,如果家長不配合的話,你會發現孩子考試很難取得好成績,甚至後面很難學好,因為後面就學課文了,不認識的字可以讀拼音,家長輔導沒有很快就會有效果,所以作為家長,輔導作業可以瞭解你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他平穩度過學習的難點,這對處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有幫助!


Amy




這樣是一種多麼好的互動。

這樣即可以緩和親子關係。又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記得我讀高二時,我父母都不知道我到底讀文科還是理科。別人問她:你們的孩子讀文科還是理科啊。我爸羞澀地摸摸腦袋:不知道的, 文科理科都讀吧,光讀一科孩子怎麼考得上大學?

那時候學的知識淺,父母大都小學文化,生活追求的只是溫飽。孩子學得好學不好全賴老師!在學校成績怎麼樣父母也就是知道一下,成績好不好,父母才不會瞎操那個空心呢。那時候農村讀書出去的少得可憐。初中一畢業該幹嘛幹嘛。



現在不一樣了!農村也算小康了。誰手裡有兩個錢,都想自己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現在對老師的要求也高,小學教師本科文憑。所以,做父母的,你不跟著進步一點,怎麼跟得上這個變化太快的社會啊。

如何知道一個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把握情況。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陪同孩子一起做題目,只有在循序漸進的不斷做題磨合中,你才會真真正正瞭解孩子到底學到什麼東西沒有,才可以適合時宜的給孩子制定正確的學習任務,選擇對口的補課方案。而不是等到學期結束,孩子考砸了,在屁顛屁顛地跟在老師後面,求爺爺告奶奶地求老師:老師能不能幫我管管我的孩子,她的成績怎麼又下降了!



老師又不是神。她又沒吃什麼十全大補丸。全班五十多個,除了教課,她還要一個一個追在後面檢查她掌握知識沒有嗎?那樣做的,不是老師,是一對一家教保姆。

所以,珍惜這個跟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時間。仔細認真地觀察孩子到底是在學校濫竽充數,還是在學校認真學習。當然要家長簽名,不用簽名的話,孩子天天撒謊沒有作業或者作業在學校做完了,你怎麼檢查到她的作業,怎麼了解她學習情況。

家長是學生最好最近的老師 ,一起作業一起檢查是最好的也是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封小鳳


這個問題反映了家長和老師教育理念的差異,而且家長已經開始質疑老師的工作。家長和老師應該互相尊重,多多溝通。

我認識一個北京的催眠大師,他認為寒假暑假就應該是玩,不用給孩子做作業。但是老師每次放假都給孩子佈置了作業。這位大師放假就帶孩子到處玩,開學的時候到學校主動跟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對自己家孩子的作業問題,睜一眼閉一眼。老師雖然覺得奇怪,但是既然家長這樣要求,那就隨他去吧。其他同學都很羨慕這個孩子,而且他後來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最後考上了耶魯大學。

家長和老師的意見都會影響孩子。如果二者有分歧,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就像在家庭內部,媽媽說不能吃糖,爺爺偷偷給糖孩子吃,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能不能吃糖。最後就是誰給他糖吃就聽誰的。家長和老師不管誰對誰錯,都應該統一意見,為孩子指明方向。

由於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效果可能要等好多年才會顯像,所以教育界沒有權威。好像誰都可以談教育,都可以對教育插兩嘴。但是教育沒這麼簡單,教育是需要學習的。家長和老師都需要不斷學習。

作業的問題,家長有疑問,可以諮詢老師,也可以要求老師對孩子特殊對待,老師會說明情況,也會同意家長的要求。


職中生活


有意義的,我認為這並不矛盾,也不應該有矛盾。老師讓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其目的是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而批改作業的比較少聽說。我記得我們少時候做作業家長哪有時間管你,你做沒做他們都不知道,整天忙著幹活顧不上孩子們的學習,那時個學習都是要靠自覺的。記得剛出道那時教畢業班,一個班50多名學生,經常是週五才佈置寫作文,一次作文常常要改兩天,週六週日兩天放假了常常就窩在家裡改學生的作文,一個字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個標點的改,而現在看到很多老師動不動就叫家長改作業,叫家長做這做那,感覺還是很不習慣的。畢竟批改作業是我們教師的職任,你也只有通過批改作業才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知識面掌握得如何。做為家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作業全對,所以在檢查時不對的地方都會叫孩子改正過來,這樣作業就沒辦法真實反映知識的薄弱點,不能為老師提供好的參考價值。所以我認為如果只是出發點立在督促孩子認真按時完成作業這個點上 認為是可以的,如果是讓家長幫忙改作業我認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應該的。


施比授


我也是一名家長,我從個人角度談談看法。我開始也和眾多家長一樣不理解,後來想通了。


1.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小時候上學,那時候都是老師檢查批改,很多家長不識字,那要是放到現在就不用上學了?感覺說得很對,可是別忘了,那時候農村裡每個村有學校。一個年級一個班,二三十人,老師不批改作業還能做什麼?家長本就不識字,要求有用嗎?肯定沒用!

2.現在的家長相對文化層次很高,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也高了。對於孩子學習的干預度也是空前的。家長會很主動問,今天多少作業,有哪些作業。很多家長會主動要求檢查孩子作業。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怪老師呢?就因為老師說出來了。說出來了,家長就覺得不應該了。憑什麼要求我們啊,我們不是老師,更不是你的學生。你做老師有工資,我們做了你的事又不拿一分錢!

3.現在的老師確實壓力非常大


。一個班六十人,而且每個老師最少是任課兩個班,還有的三個班。批改作業的話,從工作量上根本不現實。每人作業按一分鐘,每天要三小時批改,還不算備課時間。一分鐘的批改能細心嗎?肯定不行,家長更細心。

4.其實老師並不是要求家長檢查對錯。而是從根本上讓孩子形成按時及時足量高質量的作業習慣。因為做家長的督促,孩子作業會相對認真,畢竟爸媽看著呢😄。一般來講,孩子不會的,第二天可以問老師,很多人不會,老師會在課堂講解,一兩個不會,單獨講解。


5.是一種言傳身教。為了監督孩子作業,很多家長在孩子作業時不再玩手機,而是選擇看書看報,遇到孩子不懂的及時解答。其實,孩子很討厭作業!憑什麼你們大人玩手機看電視要求我來寫作業?

其實,教育需要的是一種相互間的配合理解。及時溝通消除老師和家長的疑問。

對於要求家長檢查簽字,老師應該說明緣由,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畢竟孩子是你的!你自己都不關心不負責,還指望別人替你培養嗎?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謝謝!


說天評地鹽城哥


現在的社會生存壓力大!不是每個家庭的家長都有時間和精力!很多家長都是很晚才下班回家!難道就老師忙?家長不忙?家長下班很晚?只有老人在家的時候又怎麼辦?孩子作業又多!家長一直陪到很晚!第二天又要上班上學!難道家長不忙?就你老師很忙?老師忙不是藉口!這是作為老師的責任和義務!老師是幹這個工作的!就等於把自己的工作沒幹完分給家長了!難道非要逼一個家長辭職在家專門做這個工作?交不起學費的時候學校還會繼續讓孩子讀書麼?你老師把工作分一半給家長!工資怎麼不分?我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逃避責任的表現!還說的多好聽的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孩子互動!教育孩子學習和做人是老師和家長的責任義務!各有各自該負責的方面!而不是老師這總單方面的把責任分給家長!這叫摔鍋!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說句不好聽的就對不起為人師表!這樣做就是在告訴孩子!以後自己的什麼事都可以把責任分一半給其他人!導致孩子學會了逃避責任!投機取巧!自己份內的事找人分擔!沒有擔當!


童謠189


吐槽:老師越來越懶,家長能教好還要老師做什麼。

原因:客觀方面,班內孩子多,老師顧不過來,8小時上班時間不夠用;主觀方面,老師也有家庭,8小時之外的時間,老師沒有義務奉獻。


好處:

1.家長可以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督促孩子。

2.家校互通,共同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

3.孩子沒有聽懂的部分,家長可以耐心教,不會落下功課。

4.家長放下手機,離開電視,推開應酬,陪孩子一起學習,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缺點:

1.部分老師越來越懶,作業一味推給家長,學不會成了家長的問題。

2.失去了作業的檢驗作用,本來通過作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家長一幫忙,作業自主完成數據全部造假,教師如何因材施教。

3.部分家長或沒時間,或知識原因,不能輔導孩子,作業完全依賴家長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對這部分孩子和家長是不公平的。

小結:萬事應有度,過者猶不及,提倡家長輔導孩子是好的,但別統統推給家長,畢竟,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在其位謀其職,教書不能偷懶。家長也要積極配合,畢竟孩子是自己的。


愛皂愛家人


對這個問題,與其糾結不若反思。首先,我是支持教師的這種做法的,為了孩子一家的未來幸福,自己背上不看作業,不負責任的黑鍋,是應該點讚的。

其次,對於家長的不理解也只是個別人挑起的噱頭,時間久了自然也就被人理解了。



我這樣說是有兩點看法與各位相知探討。

關於檢查作業的作用:

一是老師安排家長檢查作業,不是判作業,是督促家長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動,沒有家庭教育是不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的;

二是有意拉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增強親子互動,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下成長,“陪伴”永遠是最好的教育;



一是有利於孩子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為孩子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二是拓展學生信息來源渠道,學會信息蒐集、整理與甄別能力,有利於孩子綜合素養提升。

總之,大部分學校和老師採取這樣的方式佈置家長任務,也是在這個大環境下經過深思熟慮和實踐檢驗後才推廣開來的。是適應現實的比較有效的一種推動家校互動的教育方法。完全沒有必要糾結!


賈老師讀數學


其實很簡單,一、怕學生養不成好的作業習慣。二是讓家長意識到自己孩子問題。三是希望自己任教班級的孩子都能跟上。四是學生現在在校課程多。總之,就是為你孩子好。人家都在拼爹,你不拼。老師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理解的,你就理解;不理解的,你可以甩鍋。孩子的學習非一日之功,如果家長煩躁,影響的是孩子,不是老師。你不檢查孩子作業,有檢查的,你沒空,有有空的,你沒學歷,有有學歷的。孩子學習好壞,不能確定未來,但可以確定人生高度。現在教育與以前不一樣,現在老師比以前敬業的多,工作量是過去的幾十倍不止。作為家長,發完牢騷,該幹嘛幹嘛。如果你細心,你會發現,作為家長,你要提高,跟上步伐;我不敢說百分百,但是現在寒門出貴子,父母不管孩子而孩子學習很出色的已經很少了。別抱怨,沒辦法,誰也不想這樣。現在就是這樣,以前沒有輔導班,現在到處都是,你不找人輔導,你沒錢找人輔導,可有人有錢找。祝所有孩子學業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