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首都靠近邊境,會擔心國防問題嗎?對此你怎麼看?

豪哥雜談


巴基斯坦獨立後,曾前後兩次遷都,分別是,1959年遷都至拉瓦爾品第,1967年再次遷都至伊斯蘭堡,而在此之前,巴基斯坦的首都一直都是在西南的港口城市卡拉奇。



相比於卡拉奇,伊斯蘭堡其實是一座嶄新的城市,巴基斯坦政府於1960年正式開始建設城市伊斯蘭堡,前後花了近十年時間,於1970年基本建成。

相較於卡拉奇,伊斯蘭堡更加靠近印巴停火線,這不禁使人們產生了一個疑問,難道巴基斯坦建都伊斯蘭堡不擔心國防問題嗎?

其實,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堡正是出於國防的需要,卡拉奇是一個港口城市,但巴基斯坦海軍一直以來都不是印度海軍的對手,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就充分發揮其海軍擁有航母的優勢,對巴基斯坦的南部沿海地區造成巨大的威脅。


因此,巴基斯坦選擇千都伊斯蘭堡,其實是有兩個考量,一是避其鋒芒,二是揚長避短,大力建設其陸上防禦力量,因此說巴基斯坦選擇遷都伊斯蘭堡,其實是有天子守國門的意味。

且一直以來,巴基斯坦國內城市建設很不平衡,在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堡之前,巴基斯坦國內就只有卡拉奇一座大型城市。

自巴基斯坦獨立後的幾十年內,卡拉奇的人口規模從30萬暴增至2000萬,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完全超出了卡拉奇的承載能力,由此而產生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因此,巴基斯坦選擇遷都伊斯蘭堡其實也有國內經濟建設方面的需要,這樣一來,就能大大緩解卡拉奇的人口壓力。

卡拉奇與伊斯蘭堡,也將成為巴基斯坦南北兩個防禦基點,兩點一線,將會大大增強巴基斯坦的國土防禦能力。


Mr農村大姚


巴基斯坦總共有四個鄰國:中國、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其中,巴基斯坦與中國、伊朗、阿富汗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印度與巴基斯坦卻矛盾重重。兩國圍繞著克什米爾問題爆發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在美國的援助下,與印度打了個平手,第二次美國撕毀的條約,拒絕援助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本與經濟,雖然輸了,但保住了國家,第三次巴基斯坦在中國的援助下,在戰略意義上取得了勝利,分割了克什米爾,建立了印巴停火線,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在印度的扶持下獨立了。

巴基斯坦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一直是一個被欺負的對象,但今天的巴基斯坦卻在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成為了第14軍事強國與第40經濟強國。雖然無法與中美俄等強國相提並論,但在南亞是一個擁有著一席之地的地區強國,從地理上來講,雖然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較為靠近印巴邊境線,但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也照樣靠近邊境線

從軍事上來講,巴基斯坦的主戰機分別為F-16與梟龍機,可一直在玩二代機的三哥的主戰機卻是是技術落後的LCA(印度軍方自稱其為四代機,呵呵了)。在輕武器上來講,巴基斯坦主要是進口柯爾特公司的M系列的自動步槍。可印度的輕武器卻是萬國牌軍人還不會操作,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印度軍人因不會操作自產的步槍,被持56式衝鋒槍的中國解放軍一陣爆揍。從海軍方面來講,印度有兩艘航母,是亞洲航母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中國海軍現役兩艘航母,有一艘航母正在建造中),但印度的兩艘航母分別是在20世紀從英國與俄羅斯購買的,技術在現在較為落後,從核力量來講,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世界上少有的九個擁核國家之二。印度的核技術是在七十年代從前蘇聯購買的(毛子坑了三哥一大筆錢),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卻是低價從中國購買來的,原子彈數量比印度還多20枚。所以從軍事方面來講,巴基斯坦在眾多領域都超越了印度。

在21世紀,巴基斯坦在中國等國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個發展速度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它擁有較為發達的軍事力量、經濟體量和過億的人口來抗衡其他敵國。而今天的印度卻成為了一個從貿易方面被人美國老大哥拋棄,現在苦苦與中國,俄羅斯等國拉好關係的二流大國





USAdog


目前巴基斯坦的首都是伊斯蘭堡,這是一座新建沒多長時間的新城市,其市區人口總量已經接近200萬。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與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一樣,伊斯蘭堡是巴基斯坦政府特意為首都而興建的一座城市,它遠離海洋,靠近印巴衝突的克什米爾地區,那麼巴基斯坦的首都靠近邊境線,難道巴政府不用擔心自己的國防問題嗎?
(巴基斯坦地圖)


巴基斯坦政府1959年決定興建新首都,1960年伊斯蘭堡正式開始建設,到1970年基本已經建成。在1965年之前,巴基斯坦的首都一直是卡拉奇,這是該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巴基斯坦的經濟中心。在伊斯蘭堡正式興建7年之後的1967年,巴基斯坦政府就已經把首都遷往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政府之所以會選擇把首都從沿海城市卡拉奇遷往伊斯蘭堡,這除了是因為卡拉奇人口不斷膨脹,導致交通等基礎設施狀況非常糟糕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因為卡拉奇遠離巴基斯坦內陸,這不利於巴政府控制內陸地區的穩定。題主問巴基斯坦首都靠近邊境地區難道不用擔心國防問題?然而實際上巴基斯坦政府把首都遷往伊斯蘭堡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國防安全,首都靠近邊境,這更有利於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
(伊斯蘭堡風光)




對於巴基斯坦而言,雖然它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存在很大的衝突,甚至印巴兩國經常因此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印度終究不可能侵入巴基斯坦的國土,伊斯蘭堡附近的伊朗和阿富汗也不可能進攻巴基斯坦,所以巴基斯坦政府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首都遭遇進攻。巴基斯坦的國防重點還是在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爭端,基於這樣的原因,巴基斯坦政府反而需要把首都遷往靠近克什米爾的地方,這有利於該國的國防安全。

歷史上因為各種原因而遷都的國家可不僅僅只有巴基斯坦,南美洲國家巴西和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也是現代遷都界的典型代表。巴西於1964年將自己的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往了內陸地區的巴西利亞,而哈薩克斯坦則是把首都從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遷往了更靠近俄羅斯的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塔首都阿斯塔納位於哈俄邊境地區,當初哈薩克斯坦政府決定遷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防止俄羅斯勢力在哈北部地區的滲透。


(克什米爾地區地圖)

我們總結各國遷都的歷史就可以發現,一國政府遷都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經濟原因,另一個則是政治原因。其中的政治原因包括維護國內某些地區的穩定以及自己的國防安全。巴基斯坦之所以把首都從沿海的卡拉奇遷到靠近衝突地區的伊斯蘭堡,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慮到內陸地區的穩定以及自己的國防安全。所以巴基斯坦首都靠近邊境,巴政府不僅不需要為此擔心自己的國防安全,它正是為了自己的國防安全才把首都遷往邊境地區。


李姓先生



巴基斯坦果斷捨棄第一大城市及經濟中心、海濱城市卡拉奇,遷都內陸的邊境城市伊斯蘭堡,最主要的考量就是國家安全!這裡面又分為二個層面:



舊都卡拉奇位於阿拉伯海海濱,易攻難守,海軍遠遜於宿敵印度,容易被印度海軍佔領或毀滅——巴基斯坦於1967年遷都伊斯蘭堡時印巴都沒有核武器,巴基斯坦與印度對決,劣勢太大,付出了丟失了巴東,並獨立為孟加拉國的慘痛的代價!


巴基斯坦的經濟、軍事實力與綜合國力遠遠不如印度,隨著時間推移,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對巴基斯坦越來越不利,國安壓力成了巴基斯坦的不可承受之重,如何保衛首都安全成為巴基斯坦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遷都到內陸就成了最明智的選擇,也解除了巴基斯坦最大的安全隱患。



可是,巴基斯坦為什麼要在西北邊境建立一座新城市伊斯蘭堡作為新首都呢?那兒靠近印巴爭議領土克什米爾,離印控的克什米爾邊境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離,伊斯蘭堡就在印度的遠程火箭炮的射程之內。這個顯示了巴基斯坦人的勇氣與睿智——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巴基斯坦把首都建在邊境,極大地加強了對克什米爾的控制力,能夠守住既得利益——巴控克什米爾,畢竟巴基斯坦陸軍與印度陸軍的差距沒有海空軍那麼大,印度並無法佔太大的便宜,這樣,巴基斯坦就算不能從印度手中奪取更多的克什米爾的土地,至少能守住巴控克什米爾領土,作為弱勢者的巴基斯坦,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另外,巴基斯坦是一個部落型的鬆散型的國家,各部落的分離意識強,缺乏國家認同感與凝聚力,把首都從濱海城市卡拉奇遷到內陸的伊斯蘭堡,能夠加強對各地的控制,更好地打擊分離,防止國家解體,分裂為數個小國家。


飛狼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所處位置在該國北部靠近克什米爾地區,其首都現在建設得很漂亮,相比於周邊地形綠化率挺好高的。建國前巴鐵的首都一直在卡拉奇,後在1959年才決定遷都於伊斯蘭堡。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遷都那是很重大的事情,要舉國之力來建設才行,那到底為什麼巴鐵要遷都於此呢?我們來看看


首先個人覺得遷都肯定是考慮到國內的發展問題,這是最主要原因!那些說主因是為了戰爭武器的說法我覺得不正確。有那個國家那麼喜歡打戰的,以至於遷都去冒險打戰?我覺得這個不太現實,最主要的還是綜合自身發展考慮。


以前巴基斯坦的發展重心都在南方,北方地勢山多,所以沒什麼發展。現在遷都過去了勢必會帶動那邊的經濟發展,使國家發展更加平衡。事實證明也是如此,雖然伊斯蘭堡並沒有建設得很強的大都市,但帶動這片區域的發展的作用是起到了。


其次才是戰略佈局考慮,伊斯蘭堡雖然靠近克什米爾的印巴分治線,你要說危險嘛它也危險。畢竟如此近的距離,印度的導彈隨隨便便都能到達。但權衡再三巴鐵還是定都這裡,說明巴鐵確實是想保住這個地方。一是戰時能作為前方的指揮中心,二是平日維護當地的穩定和凝聚力。再則印巴都是有核國家,發生全面戰爭的情況概率很低,所以巴鐵定都於此也是有戰略考量。


最後就是反恐需求,伊斯蘭堡地區比較複雜,周邊地勢又以山地居多,很利於恐怖分子的活動。而且附近有中、阿、伊、印等國,勢力錯綜複雜,如果前方沒有一個強力指揮所的話,勢必這一地區肯定會大亂。所以伊斯蘭堡現在就起到了橋頭堡的作用,能為地方安寧起到震懾作用。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伊斯蘭堡雖身處邊境複雜地區,但其綜合考慮還是利於巴基斯坦發展的。現在的發展效果也還不錯,所以個人覺得巴鐵的這一決定挺不錯的。你們覺得呢?歡迎來討論!


兵器蝦侃侃


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箇中心,那麼將首都放在哪裡有著很多因素需要考量。有些國家一旦將首都確定下來,就長期不變;而有的國家經過一個發展階段以後,卻考慮遷都,比如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阿斯塔納、巴基斯坦將首都從卡拉奇遷往伊斯蘭堡。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巴基斯坦為何將首都從卡拉奇遷往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原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巴基斯坦宣佈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正式建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從1947年-1959年,巴基斯坦將卡拉奇作為首都,1959年臨時遷都至內地的拉瓦爾品第。1967年伊斯蘭堡新首都建成後,正式將首都遷往伊斯蘭堡。

那麼,在1959年巴基斯坦為何要遷都內地拉瓦爾品第呢?

第一、經濟發展問題。

卡拉奇這座城市最初是由英國人開發的,英國人在這裡修建了港口、軍事基地、連接內陸的鐵路,這裡成為當時印度棉花、小麥等農產品的重要出口港。卡拉奇位於印度河的三角洲的平原上,面積大,土地多,交通便利,逐漸發展成城市,1941年時人口已達到36萬人。

但是在印巴分治以後,由於印巴戰爭,大量印度境內的穆斯林湧入卡拉奇,導致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導致城市管理混亂,城市和人口發展所需的能源、食品、住宅等供應嚴重短缺,對城市發展形成挑戰。如果卡拉奇繼續作為首都,那麼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湧到這裡。所以,為了分流卡拉奇的城市人口,需要重新確立一個首都。

卡拉奇作為當時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算是領先的,但是廣大的內地經濟發展落後,那麼將首都放到內陸去自然可以帶動內陸經濟的發展。

第二、國家安全問題。

印巴分治以後,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克什米爾領土爭奪問題爆發數次戰爭,而當時巴基斯坦不管是海軍力量,還是空軍力量,跟印度相比差距太大。而卡拉奇是一個港口城市,直接瀕臨印度洋,一旦印度海軍從海上發動襲擊,那麼巴基斯坦難以應對,而將首都遷到內陸去,就可以避免來自印度海上的襲擊。

那為何將首都遷都拉瓦爾品第呢?

拉瓦爾品第目前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距離現在首都伊斯蘭堡只有10多公里,在當時由於新的首都還未建成,拉瓦爾品第權當是個臨時首都。

巴基斯坦將首都遷到這一地區是有重要原因的,拉瓦爾品第自英國殖民時期就是軍事重鎮,現在也是交通樞紐,從這裡有通往克什米爾和阿富汗的公路。離拉瓦爾品第180公里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是著名的開伯爾山口,歷史上印度大陸遭受西北方向的入侵都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平原的。而巴基斯坦將首都遷到伊斯蘭堡,一方面往西北可以扼守阿富汗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往東北就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戰略地位重要,巴斯斯坦自然部署重兵,有利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安定。

有人會說,伊斯蘭堡靠近印度實控克什米爾地區,是不是會不安全呢?

首先,伊斯蘭堡地形有利於防守。

伊斯蘭堡地處內陸,背依高峻的喜馬拉雅山,面向寬闊的印度河大平原,東側是秀麗的拉瓦爾湖,西側是一片開闊的河谷地帶。這也算是背山靠水,這樣的地形有利於城市防守。

其次,首都是軍事防禦重地。

克什米爾是印度爭奪的重點地區,兩國為此發生過數次大的戰爭,小的衝突更不計其數了。而巴基斯坦把首都放在伊斯蘭堡這個地方,反而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首都的安全肯定是首位的,印巴雖然在克什米爾發生衝突,但是印度還不至於敢進攻巴基斯坦的首都。

伊斯蘭堡是一個完全新建的首都,經過50年的發展,現在人口已經超過200萬人,發展成一座現代化的政治中心。


銘蘇先生


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恩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調和,這樣兩國就始終處於敵對狀態,很多朋友就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巴基斯坦首都距離克什米爾那麼近,就不怕印度來襲擊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嗎?我們看看巴基斯坦可能的考慮的。



首先,巴基斯坦是一個地形相對複雜的國家,擁有和印度不同的軍事實力,整體形勢上處於守勢。那麼英國佬留下的克什米爾問題就成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相互消耗的根源,從而讓兩國都無法集中精力發展成為地區強國。巴基斯坦把首都放在伊斯蘭堡主要就是考慮的克什米爾問題,畢竟伊斯蘭堡可以居高臨下,俯視克什米爾地區。佔據相對有利的地形優勢。


其次,伊斯蘭堡作為巴基斯坦的首都可以帶動周邊的軍事部署,並且距離克什米爾十分方便,可以快速組織反擊來自於印度的軍事挑釁。並且巴基斯坦在這裡佈防重兵,既能保護首都安全,又能快速反應,一舉多得。當然危險也有,咱們最後說。

第三,克什米爾屬於領土糾紛問題,這是英國人導致的。那麼這裡就很容易產生分離主義傾向,把伊斯蘭堡作為首都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周邊經濟發展。那麼自然就會吸引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民眾嚮往巴基斯坦,從而在民眾的心理上植根屬於巴基斯坦。還可以吸引在印度控制地區的克什米爾人民的嚮往。



可是印度為什麼不會對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發出威脅呢?雖然伊斯蘭堡離克什米爾很近,但是印巴之間還是那句話是克什米爾的領土糾紛,重點都集結在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並不存在雙方的滅國可能,更不存在以佔領對方首都為目的的戰爭。而且在多次的邊境衝突當中,印度並沒有佔得便宜。這讓印度對巴基斯坦作戰勇猛很是忌憚。


而且巴基斯坦後面還有一個老大罩著,印度爺不敢輕易對巴基斯坦的首都打主意,畢竟曾經印度是知道什麼是後悔。伊斯蘭堡還相對老大家裡比較近,並且隨著經濟發展這種關係和交通會變得越來越緊密。印度更不會威脅那些對印度來說沒有多大作用的地方。

最嚴重的是後來兩國都在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核武器。更讓這種平衡更加微妙,更不會輕易做出出格的舉動。畢竟巴基斯坦勇猛的性格,印度也不知道巴基斯坦會不會哪天急眼了真給自己頭上扔幾顆核導彈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大家留言,點贊!

所以整體上來說,兩國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而且雙方之間主要介於克什米爾領土問題的爭端之上,並不存在以消滅對方為目的的軍事衝突。那麼相對於攻擊對方首都來說,這樣的高風險軍事舉動,應該不會亂來。那麼巴基斯坦的首都自然也是相對安全的。


淡然小司


印度的首都德里也是天子守國門。莫臥兒帝國第二代皇帝胡馬雍沒守住還丟了。但是復國後德里依然是首都。國家弱小,首都建的在偏也會丟。而首都建在沿海,沿河,開闊平原,通都大邑的國家。本身就有種大國雄心


北漂叔叔


巴基斯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在1947年之前世界上並無“巴基斯坦”這一概念,那時的巴基斯坦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然而二戰的爆發使英國的殖民統治面臨嚴峻的危機:1945年11月剛從二戰中走出的倫敦人齊聚在碼頭上圍觀一艘從巴西駛來的貨輪,因為貨輪上裝載著倫敦人早已久違了的香蕉,昔日聲威赫赫的大英帝國已窮得吃不上香蕉了。1947年已是二戰結束的第二個年頭,但英國仍在執行戰時管理制度——每家每戶的水電供應都是有限的,人們用來洗臉的水甚至剛剛蓋住盆底。這年的元旦倫敦的一瓶威士忌酒賣到了8英鎊以上,而且還是供不應求。曾經風光無限的英鎊已經失去了活力,已淪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進行輸血。英國為進行戰爭欠下了鉅額債務,這讓英國不堪重負。倫敦城內乃至整個英國到處都是戰爭造成的殘垣斷壁。在戰爭過程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趁機要求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利,英國為獲得自治領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不得不與之妥協,到二戰結束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已成為實質上獨立的國家。1947年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有“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之稱的印度也步自治領的後塵掀起了獨立浪潮。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的英國自治無力阻擾印度的獨立,可在撤離之前英國仍試圖在印度獨立之後仍儘可能維持自己在南亞的利益存在,為此有必要遏制獨立後的印度的發展勢頭,而英國使用的手段就是印巴分治——英國在從印度次大陸撤離之前提出了《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根據宗教信仰的差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建國,次日印度也宣佈獨立。

在實際的印巴分治過程中《蒙巴頓方案》的缺陷暴露無遺:英國殖民時期對印度次大陸長期以來形成的土邦割據狀態採取了默認的態度,試圖以此實現分化瓦解以印治印的圖謀,正因為如此各土邦從得以在服從英國殖民當局的前提下保持半獨立地位。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各土邦有權自願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實際的印巴分治過程中《蒙巴頓方案》方案在海得拉巴、朱納加德、克什米爾三個土邦遭遇了尷尬: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都被印度領土所包圍,居民也以印度教徒為主,偏偏卻是由信奉伊斯蘭教的土邦王公統治;克什米爾則恰恰相反——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領土都接壤的克什米爾以伊斯蘭人口居多,卻由印度教王公統治。這樣一來就使這三個土邦的歸屬問題出現爭議,印度依仗著自己在地理上的優勢搶先下手佔領了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對此鞭長莫及的巴基斯坦選擇了默認這一既成事實。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巴基斯坦就不願讓步了——畢竟克什米爾相比對巴基斯坦而言鞭長莫及的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直接和巴基斯坦接壤,又是以伊斯蘭教人口為主的地區,在心理上較為容易接受巴基斯坦,於是巴基斯坦派兵進入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土邦王哈里·辛逃往印度,印度隨即也出兵克什米爾,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戰後印度得以控制克什米爾近四分之三的地域,而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四分之一的地域,然而這場戰爭並未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這就為日後的印巴關係埋下了隱患。1965年8月初巴基斯坦又和印度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兩國之間又爆發了第三次戰爭,迄今為止我們仍不時在新聞中聽到印巴邊境爆發衝突的消息,事實上目前印巴兩國之間只是達成了停火協議,就法理上而言:印、巴兩國至今處於戰爭狀態。儘管1971年12月17日後印巴之間沒再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但邊境衝突一直存在,兩國都以對方作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和假想敵。

獨立之初的巴基斯坦將首都定在南部海岸的卡拉奇。瀕臨阿拉伯海的卡拉奇是一座國際化的商業港口城市,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然而在1959年2月巴基斯坦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經過這個委員會的考察和論證之後確定在古城拉瓦爾品第東北10公里的地方建設一座新首都並取名為伊斯蘭堡。1965年巴基斯坦把首都從卡拉奇遷至拉瓦爾品第,將其作為臨時首都,1967年新首都伊斯蘭堡的建設工程大體完成後巴基斯坦正式遷都伊斯蘭堡,如今的伊斯蘭堡已發展成為一個有著200萬左右人口的大城市。不過從地圖上看:伊斯蘭堡靠近印巴停火線,考慮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關係的話,那麼將首都定在靠近邊境的地方,難道巴基斯坦就沒擔心過自己的國防安全?事實上巴基斯坦還真不擔心這個問題,不要忘了遷都伊斯蘭堡本就是巴基斯坦有意為之。那麼在遷都伊斯蘭堡背後究竟隱藏著巴基斯坦決策層怎樣的考慮呢?為什麼巴基斯坦方面絲毫不擔心將首都定在距離邊境較近的地區呢?事實上巴基斯坦這一舉動在中國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的例子——明代中國的天子守國門。巴基斯坦建都伊斯蘭堡的目的之一就是就近監視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一舉一動,從而掌握戰略上的主動權。同時巴基斯坦的經濟重心位於南部的沿海地帶,而北部多為交通不便的山地並靠近局面複雜的阿富汗,因此一直以來巴基斯坦國內就存在南北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作為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的卡拉奇同時扮演著首都的政治職能角色使其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大城市病,在這樣的情況下遷都伊斯蘭堡利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將為軍隊的後勤補給提供支撐,從而改善北部地區整體上的經濟狀態和國防佈局。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就使伊斯蘭堡的地位更加凸顯:定都於此利於巴基斯坦同中國及中亞國家展開更好的合作,毫無疑問這將進一步帶動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發展。

儘管定都伊斯蘭堡具有諸多好處,但也存在弊端——這樣一來巴基斯坦決策層相當於是將自己置身於印度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一旦兩國之間戰火重燃將使自己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可供轉圜。不過巴基斯坦在認真分析自己和印度的實力對比以及地區形勢後將這一弊端作為自己可以承受的必要代價予以接受。如果從面上的實力水平來看:印度強於巴基斯坦——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七位。截止2016年的印度人口統計數據為13.24億,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有說法算上未納入統計的黑戶人口其實印度人口已超越中國。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八。從軍力上看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然而看起來強大得多的印度在同巴基斯坦的實際交手過程中卻基本維持著勢均力敵的狀態。儘管印度的實力從面上看各方面都強於巴基斯坦,然而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有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加之國內巨大的貧富落差和種姓制的束縛,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於是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宗教成分是比較單一的,政府的行政效率也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事實也的確如此——儘管巴基斯坦比印度小很多,但也成功研製了自己的核武器,成為南亞地區足以和印度抗衡的核大國,即使在常規武器方面儘管印度具有海、空軍優勢,但在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戰鬥力上巴基斯坦完全不輸印度。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國際上並不孤立:巴基斯坦從1962年就開始與中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的重要盟友——尤其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的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國作為世界霸主一直極力壓制某一地區崛起一個足以獨霸該區域的霸主出現,因為這將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具體到南亞而言:維持印巴之間的紛爭局面,使雙方都不得不有求於美國對美國而言是最有利的,因此美國不會坐視印、巴任何一方碾壓另一方。儘管目前印度也是美國極力想在南亞拉攏扶植的對象,但美國絕不會允許印度真正崛起成為南亞的區域霸主。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宗主國的英國也不會漠視印度徹底壓制同為英聯邦成員的巴基斯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巴基斯坦首都雖然靠近邊境,但它完全不用擔心國防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道來。

看地圖伊斯蘭堡(巴基斯坦首都)靠近印巴邊境,好像時時刻刻受到印度威脅,巴基斯坦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嗎?其實巴基斯坦原首都不是伊斯蘭堡而是卡拉奇,卡拉奇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甚至卡拉奇的地理位置優於伊斯蘭堡,那巴基斯坦為何還要遷到伊斯蘭堡呢?伊斯蘭堡靠近印度邊境,這樣可以觀察到印度在印巴邊境的一舉一動,能夠有效防範印度對巴基斯坦邊境下黑手,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巴基斯坦也能夠迅速做出決策,應對印度帶來的挑戰,如果是原來的卡拉奇就很難對印度的一些詭異行動做出回應,也就是說離印度近並不一定是威脅,而是方便了巴基斯坦觀察印度的一舉一動,這也是巴鐵的一個高明之處。



其次通過地圖我們還能發現什麼?伊斯蘭堡距離克什米爾也是最近的,這是巴基斯坦遷都至伊斯蘭堡最主要的原因。首都離克什米爾離得越近就越容易加強對克什米爾問題迅速作出決策,如果是它的前首都卡拉奇這沒有這種優勢,畢竟山高皇帝遠,按照以前巴鐵首都的位置它很難有效的對克什米爾地區進行控制,這樣印度反而能夠在克什米爾地區進行騷擾而巴基斯坦又沒有印度的速度快,是非常吃虧的,所以巴基斯坦乾脆就把首都遷到離克什米爾更近的位置。可見巴基斯坦現在的首都為巴基斯坦帶來的便捷多於巴基斯坦面臨的威脅。巴基斯坦為了跟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爭端上面不至於處於絕對的下風,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又不如印度,如果在軍隊支援速度上落後於印度它可能就要處於非常被動的地步,巴基斯坦為了掌握主動權就把首都定在伊斯蘭堡,一個距離印巴邊境咫尺之遙的城市。

其實還有一點,巴基斯坦現在首都伊斯蘭堡相比原首都卡拉奇還有什麼優點?那就是伊斯蘭堡距離中國也是比較近的,一旦巴基斯坦受到印度侵襲,中國能夠快速的對巴鐵進行支援,如果換作以前巴基斯坦的首都卡拉奇而言,距離就相對遙遠,中國很難快速的支援巴鐵對抗印度的侵擾,雖然伊斯蘭堡距離印度也很近但是因為中國為巴基斯坦撐腰的份上,印度也不敢對巴基斯坦首都做什麼過份的事,這也是巴基斯坦的一個高明決策,就是把首都定在離它老朋友也比較近的位置,這樣它就能得到有效保護而不至於發生以前的事(被印度直接打到首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伊斯蘭堡能夠快速響應“一帶一路”政策,因為離的近,“一帶一路”中的中巴經濟走廊能夠快速穿過伊斯蘭堡,從而更加迅速的為巴基斯坦帶來經濟動力,這也是巴基斯坦現在的首都具有的優勢,這在巴基斯坦看來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巴基斯坦現在迫切需要融入到“一帶一路”中來,實現巴基斯坦國內的高速發展,不至於落後印度太多,這樣它跟印度的競爭中也能佔到優勢。

綜上所述,巴基斯坦現在的首都不僅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威脅,去擔心一些國防安全問題,相反它現在的首都位置是非常有利的,不僅能夠迅速支援克什米爾地區衝突,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加強中巴的合作,縮短合作距離,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帶來更加快速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