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成立了這麼年,給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

商戰老兵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2018年上海上港奪取中超聯賽冠軍,打破了廣州恆大連續七年對冠軍的龔斷。2019年聯賽,上海上港也是和廣州恆大戰鬥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冠亞軍。

上港的崛起讓中超聯賽不再是一家獨大。奧斯卡和胡爾克世界優秀球員的引進,不僅增加了中超聯賽的知名度,也增強了聯賽的觀注度和硬實力。

上港的崛起在亞冠的比賽中,讓恆大不再孤單,有了強勁的幫手。

上港的崛起讓武磊和顏俊寧等一大批根寶基地孩子成長,讓國家隊有了更多新鮮力量。

上港的崛起讓中超更激烈、更有觀賞性。讓中超冠軍爭奪更有懸念。


沉默是鉑金


上海上港前身就是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東亞俱樂部是徐根寶一手創建的,上港也順便接手了根寶基地的一大批優秀球員,比如:武磊、顏駿凌、蔡慧康、王燊超等人,加之後面重金引進胡爾克、奧斯卡、艾哈邁多夫等強援,2018賽季成功登頂中超聯賽,打破了恆大的聯賽壟斷地位。說真的,上港這幾年給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我覺得還真有,而且不少!

上港帶來的四大變化

首先,上港在2017賽季的亞冠比賽中,成功殺進四強,這一進步,直接擠掉了K聯賽的一個亞冠資格,讓中超從原來的2+2變成了現在的3+1。隨後的幾年恆大和上港在亞冠中一直表現不錯,3+1的資格才能繼續保留,這不算貢獻嗎?

其次,恆大的金元政策導致他在國內有點“無法無天”的存在,上港的出現,從側面也打擊了恆大,有個打擂臺的俱樂部,雙方可以形成良性競爭。

然後,大手筆投資引入世界級的球星,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足球市場。

最後,上港的投資也繼續支撐著根寶基地的發展,實話實說,單靠徐根寶一人的努力是無法培養出大批量的優秀球員,有了資本的注入,這樣才能往更多、更廣、更優的路子走!

快遞員侃球:

所以說,你說上港為中國足球還是帶來了很多變化的!不過,上港也有被人詬病的,那就是他本身是一家國企,但我們想一想,政府都鼓勵他們搞足球,我們這些老百姓又何必去糾結這些呢?“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要回答上港為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除了應該從上港俱樂部的發展沿革、企業精神的昇華,以及足球的戰術和戰略層面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究。

第一、上港俱樂部的前世今生及主要成績

1、上港的基本歷程。2000年5月16日,徐根寶創辦了上海徐根寶足球基地,成為上港足球俱樂部的源頭、星星之火。同年12月25日,成立了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徐根寶任董事長。俱樂部成立之初,徐根寶提出了“中國曼聯計劃”,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為中國足球提供合格的後備人才。

2006年東亞隊首次參加中國足球職業聯賽,07年即奪得中乙聯賽冠軍、衝甲成功;12賽季,上港提前3輪衝超成功、提前一輪奪得中甲聯賽冠軍。

2014年11月18日,上港集團完成了對東亞足球俱樂部的整體收購,標誌著上港足球俱樂部的正式成立。15賽季,上港以30戰積65分的成績奪得中超聯賽亞軍,並首次獲得亞冠參賽資格,這是上港俱樂部成立十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2015年11月14日,上港俱樂部舉行全國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項目,首批11家合作基地正式加入上港青訓體系。16賽季,上港預備隊奪得中超預備隊聯賽冠軍;一線隊獲聯賽季軍。17賽季,上港奪得聯賽亞軍,並以72個進球成為該賽季進球最多的球隊。18賽季第29輪,上港主場2-0北京人和、提前一輪奪得中超聯賽冠軍,也是上港和上海足球的第一個中超聯賽冠軍。2019年1月28日,武磊加盟西甲聯賽;19賽季,上港獲中超聯賽季軍。

2、主要成績。從06賽季開始,武磊多次成為中甲本土最佳射手。進入中超後,13、14、15、16、17賽季,武磊磊連續5個賽季成為中超聯賽本土最佳射手。顏駿凌則在17、18、19連續3個賽季當選為中超最佳門將。

除了武磊、顏駿凌是國家隊近幾年來的絕對主力之外,於海、呂文君、蔡慧康、賀慣、石柯、王燊超、傅歡等數十名球員成為不同時期的國字號球員。上港俱樂部踐諾了徐根寶老師當初提出的“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中國曼聯計劃”為中國足球貢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第二、戰略分析:上港的崛起,催生中超“三國爭霸”時代

1、中超爭霸新格局形成。從13賽季開始征戰中超、14賽季上港俱樂部成立,到15賽季開始一直位居中超三甲之列。而從15賽季至19賽季,這5個賽季中,除了恆大一直穩居中超聯賽冠軍外,唯一穩居前三名的,也只有上港。15、17賽季亞軍;16、19賽季季軍;18賽季冠軍。其它的,魯能進過2次,分別是15、18賽季,均是季軍;國安只有1次,即19賽季的亞軍。另外,蘇寧、權健各1次。

也就是說,從15賽季開始,中超就形成了恆大、上港、國安、魯能、蘇寧的基本排序。特別是19賽季,恆大、上港、國安三強,基本上代表了中超的水平。而這中超三強,加上魯能、蘇寧等,構成了中超聯賽的基本格局,代表了中超在亞洲足壇的地位。

而正因為上港的“橫空出世”,攪亂了恆大中超“連冠”夢想。而連著5個賽季中超爭冠一直緊追不放,客觀上也迫使恆大的不斷進步。比如加大青訓的投入、足校建設以及人才的引進。相應地,國安、魯能、蘇寧等傳統豪門也水漲船高,從而提升了中超聯賽的水平和觀賞性,也推動和提高了中國足球的發展水平。

2、提升中超在亞洲足壇的地位和競爭力。2019年4月12日,亞足聯官站更改了聯賽排名系數規則,中超聯賽超越卡塔爾聯賽正式成為亞洲第一聯賽。新的聯賽排名系數,不再參考國家隊成績,而100%按照俱樂部聯賽的成績。

從16賽季開始,中超球隊的亞冠聯賽一直穩定發揮,再加上中超成為亞洲第一聯賽,中超球隊的亞冠名額也隨之發生變化,從原來的2+2,到19、20賽季的3+1,體現出中超球隊的競爭力在不斷提升。

上港自14賽季取得亞冠參賽資格以來,一直就是亞冠聯賽的參與者,其中17賽季更是淘汰恆大挺進了4強。

也就是說,上港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超的競爭力,客觀上也提升了中國足球在亞洲足壇的地位。

第三、戰術分析:上港豐富了中超聯賽的戰術打法

從18賽季開始,佩雷拉執掌上港,首次即帶領球隊奪得了聯賽冠軍。19賽季初,隨著於海、賀慣、石柯、王燊超、傅歡和蔡慧康、楊世元等人的輪番受傷,上港的中後場出現了大面積的傷病減員。不得已,佩雷拉改變了球隊的戰術打法,開始變換陣型,中超球隊近10年開始出現3中衛戰術。正是這個戰術,上港在亞冠1/8決賽首回合主場1-1逼平全北現代、客場90分鐘雙方再次打成1-1,最後點球決戰淘汰對手。這兩場極為關鍵的比賽,上港打的都是3中衛戰術。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上港從442,到4231陣型,一直沿用了10多年。3中衛的陣型,不但使得上港能夠在後衛緊缺的情況下隨追爭冠第一集團,並且與恆大、國安一起保持聯賽爭冠的“三國演義”,也為其他中超球隊的戰術打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恆大的亞冠1/4決賽首回合,恆大客場0-2浦和紅鑽之戰,面對傷兵滿員的恆大,卡納瓦羅不得不學習上港排出3中衛戰術。雖然張林芃從右後衛變身左邊翼衛成為本場比賽的一個敗筆之一,但恆大的3中衛戰術就此啟用。而在中超聯賽的最艱難階段,恆大在第25輪主場0-1不敵卓爾、第27輪主場2-2被建業逼平,卡納瓦羅一度被恆大安排“學習企業文化”。最後3場比賽不容有任何閃失的情況下,卡納瓦羅繼續以3中衛戰術出戰,最後分別以2-0上港、3-1華夏幸福、3-0申花3戰全勝而最終奪冠。

戰術打法對於中超球隊而言,大多比較古板老套。在佩雷拉之前,無論是世界冠軍教頭,還是五大聯賽名帥,無一例外都是4後衛戰術。在19賽季前上半段,施密特也曾在國安使用過3中衛戰術,但由於排兵佈陣的亂點鴛鴦譜,效果並不理想。包括費洛雷德在申花、崔康熙在大連一方等也都使用過3中衛戰術,但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

3中衛戰術除了對中後場球員提出更高的出球能力的要求之外,兩個邊翼衛在攻防轉換中作用更加重要。聯賽第4輪,上港的451陣型主場被斯威打成3-2;第19輪上港作客斯威2-2之戰,佩雷拉將陣型改為343,於海、賀慣和魏震為3中衛,張衛和王燊超為左右邊翼衛,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是小摩托超強發揮,這場比賽上港將極有可能拿下。

不能說佩雷拉是中超聯賽3中衛戰術的潮流領導者,但他在上港的成功運用,客觀上帶動了中超球隊的戰術上變化。這既提高了中超聯賽的觀賞性,也豐富了戰術打法,對本土教練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應該說,對中國足球也是一個提高。


久古gg


上港以東亞國內球員為框架進行組隊,引進強力外援,培養新人和隊內深挖潛力,短短几年就奪得中超冠軍,並且人才輩出,不摻和以集訓隊名義批發國腳還撕毀承諾並搞詐傷的醜事,不惜犧牲球隊實力支持武磊留洋,重拾中國足球留洋之道,更沒有通過給國足主帥出工資來壟斷歸化,改變了靠政策得利的中國足球投資理念,確實是中國足球的一股清流。

不可否認,上港也大批花錢,但這是中國足球的大環境,畢竟上港沒有像花了1億歐元卻沒踢幾場球的J馬,更沒有板凳上齊刷刷的踢不上的千萬年薪富豪,其中不少還是寧願放棄留洋的中國足球的青年才俊。




小小德賽洛


上港的確沒給中國足球帶來什麼。近些年,國家隊的班底幾乎被恆大的球員包了。上港的一大批技術能力出色的球員因為金元足球的衝擊,無法和大牌外援競爭位置,尤其是中場組織進攻型的球員,導致足球可踢,只能退役或退居中乙。其他球員除了武磊和顏駿凌能在國家隊佔據一席之地,其他人基本沒什麼在國家隊表現的機會,應該說恆大對於國家隊的貢獻可以說是最大的,至於是好的還是壞的就由歷史來評說了。


秀浩來評球


不知道別的球迷怎麼想,我覺得上港的出現對中國足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在聯賽層面上來說確實是的。

如果沒有上港的出手,原上海東亞肯定不會達到現在這樣的高度,武磊和顏駿凌等人遲早也會被賣掉,他們一直會是申花的小弟,自然也不會形成對恆大王朝的威脅。

另外上港為中國球迷帶來了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超級外援奧斯卡和胡爾克等球員,球迷才是最直接受益者,也提升了中超的品牌價值。

上港最大的不良標籤就是他們是國企,如果是一家民企,花自己的錢,自然不會有人說他們,但這些事情我們作為普通人實在沒有必要去糾結,我們就安心看球吧。

我是恆大球迷,但我不認為恆大一家獨大是對中超好的,所以我願意看到上港、國安、蘇寧、申花等強隊崛起,讓中超越來越精彩。總的來說,我覺得上港對中國足球還是有貢獻的,每一支中超俱樂部都有貢獻,大家都是一個整體,是榮損與共的。



足壇平頭哥


應該多多少少推動了中國足球職業化吧。

但是隻可惜,按照中國的足球體系,足球的水平並沒見顯著提高,也不會有很大幫助。

經濟條件不好的球員一樣難以上升,現在的中國足球已經是——寒門再難出貴子。

中超聯賽說到底只是被高水平外援水平強行拔起來的聯賽,高度職業化帶來了高商業價值,也起到了不錯的吸睛作用。

然而看上去熱熱鬧鬧,卻只是花架子,國腳們與鄰國日本和韓國一比,就露了餡兒。

中國足球,要想取得真正的突破,青訓才是重中之重。各級聯賽,則是人才歷練成長的保障。



如勤Joe


恆大成立10年了,給中國足協帶來了錢袋子。



新野猴藝老藝術家


說實話上港真不咋地,對中國足球的貢獻絕對沒有恆大多。雖然國足成績很差,很爛,但是恆大卻給世界足壇創造了很多很多新名詞。眼神防守,散步回追,養生足球,詐傷避戰➕驚天烏龍,這些新名詞應證了恆大足球對中國足球的巨大貢獻。而這些上港都沒有


讓我怎麼愛國足


上海上港的歷史不用過多介紹了,不瞭解的朋友可以網上查找一下或私信我。從中甲到中超冠軍,上海上港在聯賽表現的很有競爭力,也有能力與恆大掰手腕了,這是好事。

上港給中國足球帶來什麼?很簡單,它是中國足球的一份子,一個組成部分,為國足輸送優質的球員,為中國足球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前幾年,它一直模仿恆大,雖然背景和恆大不一樣,但是能有今天的成績,說明俱樂部管理、運營等都還是不錯的。

中超需要上港,中國足球也需要上港,無關乎地域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