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地名典故長子篇——長子縣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的化石,反映和弘揚了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古老文明。

長治地名典故長子篇——長子縣

長子,是全國是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它的得名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炎帝時代,稱為“丹”地,大概是因丹水的緣故。炎帝在丹地的羊頭山開創了中國農業的先河。炎帝之後,丹地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堯。堯姓陶唐,繼父位,做了丹地的酋長。繼而南下到汾水下游建都稱帝。堯有長子名朱,少時不務正業,於是堯便將帝位禪讓於舜,這件事對朱的震動很大,立志改過自新。這時候,恰遇“三苗之亂”,舜便將平定三苗的任務交給朱,朱不負眾望,平息了叛亂,為國立了大功,因而遭到了其他酋長一些的嫉恨,便散佈謠言,說朱擁兵權,有反叛之心。正好這時丹地瘟疫流行。朱為了避嫌,主動交出兵權,要求回到家鄉抗災自救,此舉得到堯與舜的支持,“封朱于丹,以奉先祀”,所以以稱丹朱。丹朱回到故鄉後,帶領百姓治災除病,修河開田,政績卓著。為了紀念堯的長子丹朱,人們便將丹朱稱為“長子”。而今長子尚有“陶唐村”和“丹朱嶺”。


長治地名典故長子篇——長子縣

長治地名典故長子篇——長子縣

長治地名典故長子篇——長子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天下36郡,上黨郡治便設於長子(一說在長治市區),歷400餘年。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稱帝於長子,史稱“西燕”,轄上黨、太原、平陽、河東、樂平、新興、武鄉、西河等八郡,歷時九年。長子置縣,始於秦朝,歷代更迭,時有盈縮。建國後,1958年與屯留合併為屯長縣,11月撤消屯長縣,長子併入長治市為區聯社。1959年,又復屯長縣,1961年恢復長子縣建制。

長子縣現有面積1029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長治市人口最多的縣,2000年撤鄉並鎮後,轄5鎮7鄉2個管理中心、399個行政村。(來源:長子縣圖書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