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記者馬德興透漏:足協討論讓國足踢中超,你怎麼看?

刺蝟七七


偉大的中國足協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讓國家隊打中超聯賽,我舉三隻手贊同!沒有比這個決定更能讓中國足球快速騰飛的了,中國足球就靠著國足打中超這一招回暖了!

著名足球記者馬德興發文寫到,“此時此刻,我們偉大的中國足協正在北京展開會議,討論中國足球復興的偉大計劃。其核心之一內容就是:中國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多麼偉大的人做偉大的事。”可以看得出來,馬德興的口吻,調侃的意味較多。畢竟,這樣的一個決策,無疑是沒有根基也是不切實際的。在筆者的印象中,讓國字號隊伍打聯賽,中國足球不是沒幹過。比如曾經在2010年,中國國奧隊就曾參加中超聯賽,中超和中甲各支俱樂部都曾陪國奧隊打過比賽,但是從當時的效果來看,不僅將聯賽分支的破碎,也沒能讓國奧的能力有多大的提升。

如今,中國足協又開始討論讓國足,也就是一線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的問題了!先不論這個決定效果如何,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能否成行就是個疑問。因為,國足常年入選的隊員在23人,大名單可能會擴充到40人,如何從中超俱樂部之間抽調這樣龐大的人數,還不會影響各支俱樂部正常的備戰,是個艱難的問題。而且,考慮到國足的比賽日是否在國際比賽日,俱樂部不放人,怎麼辦?而且,國腳都是俱樂部的核心球員,放給你國足打我們自己的球隊,受傷了怎麼辦?球員和俱樂部的損失誰來負擔?

我們偉大的中國足協,整天都在想些什麼呢?之前有外援人數的限制政策,後又有拔苗助長式的U23球員出場政策,後來又出現了外援轉會費限制政策。如今,又要搞出來個國足打中超。中國足球,何日出頭?


足壇秘史


中國足協又在研究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的問題,可謂是為了中國足球衝擊世界盃成功想盡了辦法,真是值得敬佩啊!



要知道這並不是足協制定的最奇葩的政策,在去年5月份足協就突然發佈通知,發佈了關於中超和中甲聯賽U23球員的上場政策,並且一直執行至今。

2001年足協為了給征戰世預賽的國足保駕護航,發文取消了當賽季中國職業聯賽的升降級,讓所有俱樂部踢了一年和平球。還是2001年,基於同樣的理由,足協禁止中國球員在十強賽結束前出國留洋。

2003賽季足協為了提高中國球員的體能狀況,引進了YOYO體測,不達標者不能參加聯賽。 上世紀80年代為了應對身高體重的對手高空球轟炸,足協在隨後聯賽裡規定頭球進球算兩分,也算是開創了足球歷史的一個先河。

2004年足協為了限制聯賽中一傢俱樂部獨大,發佈轉會禁令,如果一支球隊擁有4名或4名以上的國腳,將不允許再轉入新國腳。

其實還有很多奇葩規定就不提了,反正對於中國足協來講,為了國足著想可謂是絞盡腦汁,但實際上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各種各樣的倒退。


體育侃侃侃


如果消息屬實,那我是又一次被足協大老爺們給震驚了,比什麼U23新政,比什麼外援限制,比什麼調節費都更讓我震驚。

要知道,這都是多少年前都已經被證實過太扯淡的東西,現在居然又要拿出來討論。早在徐根寶時代就已經有過國奧打聯賽的“先例”了,2010年韋迪時代,這位曾經的水上項目掌門人就提出過“國奧打中超”的計劃,其動機跟現在如出一轍:就是國奧成績太差,需要多加鍛鍊,就讓他們去打中超多多鍛鍊吧。

當時韋迪的提議一出來之後就引發了一片反對之聲,甚至連足協內部都有很大的意見,而韋迪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錯了,撤回了這個提議。當時韋迪還給自己找了一個漂亮的理論藉口,說是他犯了傳統體育管理模式必須要進入職業體育訓練模式中去的錯誤。

其實哪有那麼深奧啊,這裡邊的道理非常簡單,國奧隊的隊員基本都能在各中超俱樂部打上比賽,現在你讓國奧去打中超,等於是俱樂部出錢養人還不能用,不僅如此,每輪還都有一傢俱樂部要去跟國奧進行沒有意義的陪練,誰幹啊!

就這麼明顯的荒謬提議,這次居然又在討論,而且竟然還升級成國家隊去踢中超!簡直駭人聽聞。

但是經過了中國足球這兩年的各種這折騰,我似乎已經有點醒悟了,中國足協很多時候是前臺的執行者,有時候他是硬頂著頭皮,報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思路,不為之咋辦??可能就是丟官吧。

所以,我倒是十分的期待足協會怎麼出臺這次的國足打中超的決議,一方面是強大的“生存壓力”,另一面又是自己的“職業良心”,如何在二者之間還能夠找到一條出路?那真是大智慧啊!


體育圈全能王


大快人心事,國足踢中超!

一個偉大的設想,一個足以載入中國足壇,哦不,世界足壇歷史的設想。

國足既然打不進世界盃,索性給他造一個世界盃!


我設想的國足踢中超方案如下:

1.國足設置50人大名單,然後就像中國男籃一樣分為紅藍兩支國家隊,儘量使兩隊實力平均。

2.中超保持16支球隊不變,國足紅藍兩隊作為16支隊伍中的兩支參加中超聯賽,其餘14支球隊放開外援名額,可無限制購買使用外援。

3.設置國腳年薪階梯制,實際年薪與成績掛鉤。如:國足奪得中超冠軍,國腳可獲得頂薪;國足取得2-4名成績,按照第二等級年薪……國足如最終排名位於降級區,年薪按照最低檔發放。


4.國足紅藍兩隊永不降級,而其餘14支球隊實行正常降級規定。

5.中甲聯賽上場外援人數控制為三人。每年實行選秀制度,由國足紅藍兩隊主教練從中甲球隊的本土球員中選拔隊員加入國足,同時由主教練決定下放部分原國足隊員到中甲球隊。中甲本土球員的最高年薪不得高於中超本土球員的最低年薪。

6.大型國際比賽時,紅藍兩隊合併,選拔出23人的國家隊大名單。普通熱身賽或不太重要的國際比賽,由足協決定紅藍兩隊之一單獨參賽。


以上方案你覺得靠譜嗎?如果你覺得靠譜,請你當中國足協主席吧。


綠茵如風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說過一句話: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看到這樣的消息,我們能怎麼看?怎麼看了,又能有什麼用?

中國足球發展幾十年,其間大大小小的奇葩規則出過不少,國家隊打聯賽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上年紀的球迷一定都聽說過紅隊、白隊的名字。但結果呢?我們卻距離世界盃、奧運會越來越遠。事實上,真正擺在中國足球面前的問題,並不是多大的難事。各個足球強國的經驗擺在那裡,不是不允許我們彎路超車,但前提是不能違背規律。話僅說到此,為了答案能夠順利通過審核,剩下的大夥自行想象吧。

說到國足打中超,只說幾點顧慮,希望相關部門多家考慮。

1.就是國腳資格問題,由於國家隊不可能給出俱樂部的工資,會不會出現很多國腳拒絕為國效力,或者出工不出力的情況?

2.國足打中超,很可能會不計名次、不參與升降級統計,這其中會不會出現假球問題,即便沒有假球問題,與國足比賽,俱樂部派出替補,讓主力輪休怎麼辦?這個沒辦法強制規定,誰是主力,誰是替補,難道足協還要指定?

3.會不會出現因上級干預,導致國際足聯、亞足聯禁賽的情況?

4.球員屬於俱樂部資產,長期徵調國腳,俱樂部付出的轉會費、培養費怎麼處理?如沒有妥善方案,很可能導致投資方撤資,這無疑會對中國足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5.由於傷病、狀態等原因,國家隊有它的流動性,國足打中超,是每輪前臨時徵調,還是長期保持固定陣容?臨時徵調,會影響俱樂部的排兵佈陣;保持固定陣容,勢必降低競爭力,導致國足球員思想懈怠。

好了,就這麼多,歡迎大家補充。


雨妖


天大的笑話,國足踢中超,那麼國足的球員組成是怎樣的,是現在真真正正的國家隊嗎,如果這樣,像恆大,上港等國腳大戶,給抽了這麼多人走,他們不是要為保級而戰嗎?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吧,你國足打中超,和現在的球會中打中超有什麼區別?一樣對陣的是相同的球隊,在對手上來看,根本沒有任何不同,只是加強他們之間的配合程度,對技術的提高一點兒作用都沒有。

而俱樂部的人員給抽掉之後,亞冠還怎樣踢,這樣只能使大家對中超的熱情更加減少。

不過如果說組織U23球隊,組織國奧隊球隊打中超,那麼他們得到的上場機會就更多,對於他們的成長更有利,並不是說用國家隊打中超就能改變現在的中國足球。更多的是要從孩子抓起。

組織U23打中超,U21打中甲,還有允許各球隊的後備隊打低級聯賽,這樣的競爭才是更好的。只有從小抓起,這樣中國足球才有更大的進步,不然那個俱樂部會放自己的最強之人離開,自己在保級中掙扎呢。


落葉無情心


哈哈哈哈哈,昨天看到倒貼一千萬白給人家用一年再回購的恆大保利尼奧。

我已經覺得很丟中國足球在國際足壇的臉了。

今天再來一個更加貽笑大方的國足參加中超聯賽。。。如果給世界足壇看到,真的是笑到姥姥家了。

我九個字就能概括這個事情。不專業,不職業,不敬業。

足協做出來的事情實在不專業。

想出來的辦法和職業足球的發展背道而馳,實在是不職業。

拿了這麼多錢,花了這麼多力氣,舉國球迷和俱樂部的殷切期望,最後就搞了這麼個東西,實在是對不起自己足協這個工作崗位,所以不職業。

嘲笑完成後,詳細說一下,這件事的問題所在。

首先從整個國際足壇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專業國家隊是插入到職業足球隊去的。頂多就見過派某些球員到更高級別聯賽隊伍裡面去集體鍛鍊,比如沙特選派三名球員去西甲聯賽效力等。

然後,現在俱樂部都是市場化運作,職業球員也都是這麼多年薪。你要組國家隊打中超聯賽,那那些俱樂部隊伍怎麼辦?看著自己俱樂部的國家隊員打自己?那如果正好俱樂部需要分,國家隊員要不要放水?這個薪水是國家隊支付還是俱樂部支付?我們看中超就是一群外援帶著一棒子小朋友?因為中生代都去國家隊了呀。俱樂部會允許麼?

然後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國家隊如果失敗或者其他問題,那那些打中超的球員們說難聽些不就浪費職業生命和自己的職業生涯了麼?對國家來說一兩個人的問題是小問題,對個人來說,那就是全部的問題了啊。球員會樂意麼?

最後,足協其實做得出這種事情的,但是做的不好。去年國奧隊不就準備花錢參加德國地區聯賽了麼?但是就踢了兩場就因為某些原因退出回國了,浪費了德國人的時間也浪費了我們小隊員的時間,但是對足協來說無所謂啊,浪費的又不是他們的時間。

所以前車之鑑,坑完國奧隊,再來俱樂部。。。。。。

還是算了好嗎?放過大家吧。

這次恆大5000w買了保利尼奧,這筆奢侈稅拿出來好好的培養下中國的青訓。比什麼都強~別再折騰了。也別再給大家徒添笑柄了。


龍里格龍


讓國足參加中超,先要確定一個身份問題:國足的運營商是誰?獲得利益如何分配?難道再出現曾經籃球聯賽中的“八一”隊?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作為自己的主場?
1.身份問題需要解決,還有所謂的運營主體與收益分配問題。

2.白斬雞的國足如何面對中超勁旅比如恆大的挑戰?哪些拿著高薪的白斬雞,如何能夠在參加國足的中超比賽中,還能夠保證自己收入不降低?

3.如果,僅僅是如果!如果國足不小心獲得中超聯賽冠軍,是否要代表“俱樂部”參加亞冠聯賽比賽?還是自動放棄這樣的權利,而讓第二名到第五名都可以參加亞冠聯賽?

4.哪些在國足的隊員,如何保證在俱樂部的利益?難道這些屬於各個俱樂部的球員,至參加國足的中超比賽,而接下來就遇到另一個問題:各個俱樂部是不是就會打破之前國家足協的規定,可以通過招兵買馬,將世界更多優秀隊員收入麾下,征戰中超聯賽?

......

這個想法確實大膽,慢慢看吧!


英武


中國足協討論的這個方案是不現實的,也是難於實現的,不要貽笑大方就好!

《體壇週報》記者馬德興在微博中寫道:“此時此刻,我們偉大的中國足協正在北京展開會議,其核心之一內容就是:中國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多麼偉大的人做偉大的事。”




近日,國足頻頻登上熱搜榜,比俄羅斯世界盃賽事的曝光率還高。中國足協這些領導們也是不甘人後啊,居然討論讓國腳們組隊去打中超,準備開世界足球歷史之先河,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啊!

中國足協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首先20家中超俱樂部肯定不會答應,特別廣州恆大和上海上港這兩家國腳大戶,讓自己培養的球員來和自己對抗,大大削弱了球隊的競爭力,還談什麼爭冠呢?國腳們的工資誰來買單呢?

其次我們廣大球迷也不會答應,犧牲自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中超聯賽,來鍛鍊23名能夠參加世界盃的中國國腳,未免也太得不償失了吧!英明的中國足協領導們,勸你們早點打消這個念頭吧!我們億萬中國球迷會感謝你們的。


偷回憶的豬


筆者覺得不可行!甚至有天馬行空的趕腳。

國足踢中超,是被《體壇週報》知名國內足球記者馬德興爆料的,他稱中國足協正在北京開會討論,讓中國國家隊參加中超聯賽。這位跑了快30年中國足球的記者感慨道:“中國足協終於領悟了!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這個決定真是太好了!太偉大了!太英明瞭!我舉三隻手贊成與歡迎。”

先揭秘兩點:

第一,國足打中超確有其事,而且已經進入到了實質性操作階段;

第二,這個提議並不是中國足協的主意,而是國家體育總局要求這麼做的。

其實,上個賽季,中國足協U23和外援等新政出爐後,就有消息傳出,中國國奧隊將征戰中甲聯賽,目的是為東京奧運會預選賽練兵,只不過最終卻不了了之。而且,孫繼海領銜的國奧選拔隊奔赴德國參加地區聯賽的計劃也泡湯了。

國家體育總局的設想足夠新穎,但有點不切實際。

第一,損害了俱樂部的利益!這支“國足”的人員構成是什麼?正常情況下,國腳肯定是各支俱樂部的骨幹力量,抽掉他們去參加中超,即便不計入排名,但球員疲勞不可避免,一旦發生意外受傷的情況,誰來負責任呢,16個老闆幹嗎?

第二,賽程要怎麼排!參加亞冠的中超隊,都因為中超與亞冠“衝突”而發愁,也有過要求足協更改賽程被拒絕的情況發生,現在又多了一個球隊,也就是兩輪,怎麼避免?而且,被抽調的球員多踢了比賽,賽程會被更嚴重的吐槽。

第三,球員利益也被損害了!他們的體能受的了嗎?球員本就為俱樂部出戰中超、足協盃,甚至亞冠,現在又代表國足出戰不下30輪中超,他們重傷,甚至職業生涯多了風險,會不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可能,那這支國足有參加中超的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