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提督方耀故居,濃郁的蜀鄉風情

方耀故居位於廣東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二十年時間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裡,及紹園。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

清朝提督方耀故居,濃郁的蜀鄉風情

方耀故居

  方耀:

  又名方輝、方照軒,生於普寧縣洪陽西村(今屬洪陽鎮)。出身行伍,以剿太平軍發跡,官至廣東水師提督。清咸豐元年(1851年),在父親方源率領的鄉團中當副官。六年,回普寧募集鄉勇1000餘人,馳救被太平軍興王陳金缸圍困的父親,初顯聲名。十三年起主持韓江流域十八都疏浚韓江水道,令各縣開浚溪河以保農田,又命疏浚汕頭廈嶺海至舉登一帶水域,並清丈濱海沙田,課稅充作軍餉。同時,義倡辦金山書院及各縣鄉學數百所;開設韓江書局,購刻書籍;在各地廣設善堂,救濟收養孤兒,收埋凍餒乞丐。

清朝提督方耀故居,濃郁的蜀鄉風情

方耀故居德安裡

  故居建築佈局:老寨為“百鳥朝凰”,中寨與新寨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寨內有祠堂、佛堂、官廳、書齋、臥室、閣樓、蓮池、餐廳、庫房等,房屋數百間,寨前有廣場,寨後有花園,佔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外修“護寨”河,是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

  故居內僅中寨主座那平面三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的大祠堂,橫寬28米,縱深53米,建築面積達1484平方米。德安裡1988年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

清朝提督方耀故居,濃郁的蜀鄉風情

方耀故居·房屋木構

  室內分別存放著紅色柏木雕花床和簡單的衣櫃桌凳。北轉角是方飯廳,存放著一張普通的方桌和凳子,當年方十幾口人在這裡用餐,飯廳後側是廚房和豬牛圈。東南轉角處是鄧家的作坊屋,很寬大,一分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為酒坊。粉坊內至今還存放著一副石磨。南北廂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

  南廂房一共三間,兩邊是客廳,中間是過廳。北廂房一共五間,緊挨飯廳的那間房屋是當年的起居之所,約20平方米,裡面存放著方當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櫃,靠窗戶邊擺著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尋常的一張桌子和凳子,桌面上是方耀當年讀書習文用過的油燈和紙、筆、硯至今尚存。

清朝提督方耀故居,濃郁的蜀鄉風情

方耀故居·門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