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

生活在農村,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缺少現代文化的傳播,人們行為規矩,為人處世的經驗,大多得益於老一輩父母的諄諄教導!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對兒女的奉獻是無私無求的,不過,很多年輕人不懂,在歲月的洗禮下,父母年邁時才懂“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道理!

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

在農村,一直有這麼一句說法,“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其實,這句話通俗來講,就是告訴大家,隨著孩子逐步的長大,也要區分性別了,也是為了教育子女“男女有別”的道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撇開傳統固有男女有別是思維後,從兒女的性格以及成長來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或許也有新的內涵!

兒大避母有何緣由?筆者曾經看過一句話,“對於母愛來說,真正的母愛,並非是對孩子的佔有,而是一種得體的退出。”母愛的付出是偉大的,自呱呱落地後,母子之間親密無間,而隨著孩子逐步的長大,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母親就要懂得放手。這也是為子女計!為了兒子性格獨立的養成。

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

倘若母親不懂得及時鬆手,在兒子成長的各個時期,面面俱到,事無鉅細的幫助料理,自以為是為了兒子,是愛,是呵護!其實,這加重的兒子的依賴性,也會讓其變得沒有責任心,缺乏自立自強的性格。在人生的岔路口時,往往慌不擇路,只能依附他人,沒有獨立往前衝的勇氣。

因此,“兒大不避母”看似是一種保護,其實,卻影響的不僅是兒子的成長,還會對其婚姻生活以及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醒咱寶媽,在兒子成長週期中,要懂得提前放手,切莫以為將兒子攥在手裡,就是最大的母愛!

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

為何女大無需避父?俗話說“父愛如山”,父親對於女兒來說,是人生中第一個異性!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性格陽剛,具有堅毅的精神。由父親的陪伴成長,會讓女兒成長期更加的堅毅,有利於培育女兒獨立的性格,對自身的事業也有很大的益處,當然,更能懂得奮鬥的內涵。也能在以後的成長中,學會與人相處,懂得如何維繫與異性的關係!

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

當然,如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於父母來說為了撐起家庭,有時卻忽略了兒女的成長,因此,為了彌補錯過的成長期,在金錢溺愛之下,兒女價值觀缺少,做出不少“坑”父母的行為,因此,提醒咱當父母的,為子女計,不只是在經濟上滿足,更應懂得如何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

在農村,老人說“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為啥?背後有啥貓膩!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於這句話,你認為在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