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都行——橋上書屋

三月韶華景最幽,越羅初試換輕裘,採香徑裡作春遊。三月春和景明,陽光明媚,目標中國柚都——福建省平和縣。

(一)意外的收穫

《航拍中國》(福建)介紹:福建省平和縣崎嶺鄉有一座世界建築的奇葩——“橋上書屋”。建成後於2010年,2012年先後獲得世界著名建築獎之一“阿迦汗建築獎”與世界八大環保建築獎。以及之前還獲得“世界新銳建築獎”第一名。記住“崎嶺”這個地名。

3月31日星期日出發,導航設置“平和崎嶺”,一路隨著語音播報,來到靈通山東南面山腳下一個叫“東川水庫”的地方。東川水庫位於平和縣安厚鄉東川村,是平和縣第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水庫周邊環境清幽,湖水清澈湛藍;藍天白雲,奇峰異石倒映於清凌凌的水中;柚樹還在盛花期,柚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呵,好一場奢華的視覺與嗅覺盛宴。沿著水庫邊水泥路繼續前行,忽見一座廟宇建於一整塊大石頭上,整塊巨石,上大小下,倒懸於溪中。廟小精緻,廟頂瓷雕精工細作:雙龍戲珠,龍鳳呈祥,簷角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典型的閩南風格廟宇建築。

崎嶺已至,未見書屋。原來導航錯把安厚崎嶺村當作平和崎嶺鄉。錯就錯唄,反正旅行玩的是心態,一路風光無限,柚香引路,倒也收穫頗豐。

柚都行——橋上書屋


柚都行——橋上書屋


柚都行——橋上書屋


柚都行——橋上書屋


柚都行——橋上書屋


(二)“橋上書屋”,一個炒作意義大於現實意義的作品

午後輾轉至崎嶺鄉下石村,村中除了我們幾位慕名而來的遊客,未見其他外人。書屋由清華大學教授李曉東設計,於200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書屋長28米,寬8.5米,主要採用鋼木材料建成,橫跨在碧溪之上,與溪兩岸建於乾隆年間的兩座土樓——“到鳳樓”和“中慶樓”連成一體。“到鳳樓”石棟故居,大清咸豐三年,石棟擢升為閩浙陸路提督,官居三品,出生於“到鳳樓”正中屋。

“到鳳樓”和“中慶樓”與我所見的大多數土樓一樣都有著相同的命運。它們曾經是輝煌一時,護佑客家族人的棲所,但由於年代久遠,保護不力,大都已成殘垣斷壁,空餘迴音流轉。土樓雖已病入膏肓,但慶幸的是我們至少還能見到它們苟延殘喘的身影。或許N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從一些書籍或視屏資料中瞻仰它們了。

“橋上書屋”屋門緊閉,未見書童身影,未聽琅琅書聲。只是屋下橋廊尚有通行餘用。(即便沒有該建築,多走三五步,兩座土樓之間同樣也可以通行。)這也許是設計者始料未及之事吧。或許是設計者臆想著書屋建成後能造福一方百姓,能讓下一代人有個高大上的書香場所,坐在至高榮耀的殿堂裡,聽著潺潺流水聲,讀著聖賢詩書,以致有了石棟第二,石棟第三……吧。

暫且不論書屋的價值,何不把這些建造書屋的重金投入到“到鳳樓”與“中慶樓”的修繕中,做一些有現實意義的事呢?

柚都行——橋上書屋


柚都行——橋上書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