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寫出不朽名著《聊齋志異》,為何卻考不上一個舉人?

幾乎每一部名著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創作歷程。四大名著如此,《聊齋志異》也是如此。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的時候,每天早上在路旁支個茶攤,擺設煙茶,以供過往行人,為的就是聽人“道聽途說”,蒐集奇聞異事。這便《聊齋志異》眾多故事的源頭。


有人說,蒲松齡一生做過兩件大事,一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奔赴科舉考場;二是從事文學創作。前者,是他的世俗;後者是他的生命。他一樣都不能放下。一定程度上講,這兩件事是自相矛盾的。比較詭異的是,這兩件事蒲松齡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在艱苦的環境下一邊寫書,一邊繼續準備應試。

蒲松齡寫出不朽名著《聊齋志異》,為何卻考不上一個舉人?

蒲松齡雖然仕途不通,但好在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留世。在《聊齋志異》裡,蒲松齡將對科舉愛恨交加的感情借他人之事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更深入洞悉社會的陰暗面,從而對科舉進行無情的嘲諷和批判。

這是蒲松齡個人的不幸,卻是後世文學的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