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當年的保鏢霍殿閣,後來怎麼樣了?

老虎大王1


霍殿閣確切來說是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隊武術指導,如果按照正常規格來講,霍殿閣就算是御前侍衛統領。只可惜霍殿閣是1927年才遇到的溥儀,一個落魄的退位皇帝,1937年霍殿閣被日本人趕走,傀儡溥儀毫無辦法,本就痛恨日本人的霍殿閣回到天津隱居,1942年氣疾而亡。

名師出高徒

其實清末民初時期,中國不乏名震一方的國術大師,霍殿閣也只能算是後起之秀,他的成名也得益於名師李書文。

“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穿紙震盪有聲;用大槍刺壁之蠅,蠅落而壁無痕;鐵錐入壁,力拔甚難,以大槍攪之,錐即出”——《滄縣誌》

李書文是八極拳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傳統武學拳法八極拳第五代傳承人中的佼佼者。除了拳法之外,他引以為豪的便是一手精湛的大槍技藝,出槍的速度、力道、準度堪稱登峰造極,關於他刺蒼蠅的記載神乎其神,霍殿閣便是得到這一真傳,後來常登臺獻技模仿先師。


李書文個頭不高,身材瘦小,卻能夠憑大槍挑起百斤車輪,鄉里鄉親蓋房之時,李書文便是用大槍輕而易舉的將房梁挑上屋頂,這一絕技也成為他日後成名的基礎。1895年,袁世凱受命於天津小站訓練新軍,他便重金請來了一些德日軍官作為教官,時聞黃士海就在天津,這位咸豐七年,護送張之萬調任的貼身保鏢名氣不小,且正是李書文的師傅,袁世凱有意請黃士海出山,但年歲已高,故而就推薦了自己的徒弟李書文。


李書文到了天津小站,因體型瘦弱矮小,並未受到袁世凱以及諸位洋人教官的尊重,兩位日本教官甚至表現出輕蔑之舉,當袁世凱衛隊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說出“東亞病夫”四字時,李書文便以大槍絕技一槍頂在伊藤太郎面額上,伊藤太郎為之大怒,揮刀便向李書文砍來,李書文輕身一躲,回首一槍刺穿伊藤太郎喉嚨,隨即大槍一挑,扔出帳外,眾人皆驚。此時另外三位日本教官秋野、井上、野田拔刀齊上,皆被挑出帳外,李書文一戰成名,被袁世凱稱之為“神槍”。


1908年,張作霖邀請李書文入奉授教,亦出現日本軍官挑釁,李書文一掌將其肩膀劈成粉碎性骨折。宣統二年(1910年),俄國拳王馬洛托夫入京設擂,侮辱中華武術,時年58歲的李書文應戰,只用一掌削掉馬洛托夫左腮,接一拳斷其肋骨,捍衛了中華武術之尊嚴。

李書文為人正直,且傳授技藝尤為苛刻,對於軍閥尚且不給一絲顏面,膝下弟子更是要求嚴格,霍殿閣便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拜入門下,成為李書文嫡傳大弟子,所謂名師出高徒,霍殿閣不僅得到八極拳真傳,更是將李書文的神槍絕技傳承下來。

霍殿閣的遭遇

1910年,中華武士會成立,霍殿閣隨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赴天津任教,通過與尊師表演大槍絕技藝驚津門,成為一時風流人物。此時李書文已經年邁,此舉便是為徒弟鋪路,隨後於1914年,霍殿閣經恩師推薦,前往黑龍江省駐軍第一師師長許蘭州處,任軍官學校武術教練,至此進入行武,隨後輾轉於瀋陽、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地任教練,與李書文不同的是他點到為止,從不傷人,而李書文以狠著稱,故而霍殿閣的人緣更好一些,一路隨奉軍入關,於1925年到天津開設了國術館,開始傳揚八極拳與槍法絕技。



也正是在天津,名氣日盛的霍殿閣遇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當時的溥儀受到日本人蠱惑,居於日本租界,由兩個日本保鏢保護人身安全。溥儀雖表現出親日,只不過是對於日本人的政治依賴,其實內心非常牴觸日本人在左右相伴。與此同時,溥儀丟了大清江山,內心仍有復辟企圖,亦想學武立身,便向日本人提出要請中國武師教授功夫,目標便是霍殿閣。


霍殿閣應召前來,兩名日本保鏢心存不服,欲與霍殿閣比劃比劃。霍殿閣隨著恩師李書文的脾氣,對日本人向來無好感,此次比劃,霍殿閣只用兩個指頭,猛戳工藤鐵三郎穴位,疼的他站不直身;另外一個日本保鏢巖田愛之助亦是三招之內倒地不起,以手指便輕鬆取勝日本武士,這讓日本人顏面掃地,卻令溥儀高興的合不攏嘴。至此,霍殿閣成為了溥儀的武術老師,卻也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1932年,溥儀被日本人忽悠至東北長春,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霍殿閣也隨行一起。日本的政治目的本就是穩定東北既得利益,以便下一步的全面侵略戰爭,溥儀只是一個傀儡,故而從“皇宮”到侍從,日本人都想插手換掉,至於溥儀的這個武術教練,曾經羞辱日本武士的霍殿閣,日本人亦早就有清理之心,故而多次派劍道、空手道、柔道高手前去挑釁比武,但無奈皆大敗而歸。



溥儀也從軟禁式的皇宮中明白,日本人並沒有扶持他的意向,故而開始做困獸猶鬥的掙扎,1934年,溥儀在霍殿閣的協助下,組建了近衛軍,欲以此保護溥儀的生命安全,亦彰顯大清皇家尊嚴。這支護衛軍由霍殿閣調教,他於家中開設“八式房”,一面調教護衛軍,一面招收長春學徒壯大護衛軍實力,這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


1937年6月30日,日本人與護衛軍的衝突終於爆發,護軍中的一些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園遊玩時受到日軍挑釁,習武之人血氣方剛,二話不說就給日軍一頓胖揍,打傷了一名日本關東軍上校、兩名日軍參謀和幾十名日本兵,踢死一條日本軍犬。

日本關東軍吃了虧以後,立即組織兵力以“反滿抗日”的罪名,捕殺霍家弟子,並對護衛軍進行裁撤整編,霍殿閣本人因管教不善,亦被日本人排擠。此時的傀儡溥儀也沒有更多辦法,任憑日本人處置護衛軍,霍殿閣失望透頂,於是辭職前往天津隱居,氣結成疾,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42年初秋含恨辭世。

綜上,霍殿閣是拜師李書文門下得以揚名,可生不逢時的他遇到的是末代皇帝溥儀,雖受日本人扶持,卻終究是個傀儡,霍殿閣除了能夠傳授武學,別無其他,而當國家淪亡,侵略者橫行之時,霍殿閣跟錯了人,空有一身武藝卻救國無門,最終受氣成疾,含恨而終,可惜了一代宗師。

參考資料:《霍慶雲回憶錄》、《長春往事》、《我的前半生》


棍哥觀史


答:都說清末姓霍人出了兩個傑出的武師:霍元甲與霍殿閣。

那麼,二位有什麼關係呢?

兩位應該是同族同宗的。

因為,霍元甲雖然出生於天津靜海縣,但他的祖籍是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安樂屯;而霍殿閣是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小集村,都是滄州人。

滄州世代出武林高手,真不枉中國武鄉之稱。

霍元甲與霍殿閣雖然同出滄州,但他們之間並沒什麼交集,而且,霍元甲出生於1868年,而霍殿閣出生於1886年,即霍殿閣比霍元甲晚生了十八年。

1890年前後,霍元甲名震津門的時候,霍殿閣還是個穿開襠褲的小屁孩。

不過,1901年,霍元甲嚇走俄國大力士斯其凡洛夫的時候,霍殿閣已經跟本村武師練習過了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寬拳等,開始轉入“一代槍王”李書文門下,成為李的大弟子。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彼音到上海擺擂辱華,霍元甲南下踢擂,又驚嚇得奧彼音聞風喪膽,連夜逃遁。霍元甲的名聲,如日中天。

此時,霍殿閣已經從李書文門下出師,又陸續拜張景星、王中泉等人為師,在江湖上嶄露頭角。

1910年9月,霍元甲的上海精武體育會成立,其本人卻慘遭日本人毒手,英年早逝,時僅42歲。

霍殿閣也正好在這年跟隨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三位尊師赴天津中華武士會任教習。

當時,霍殿閣與李書文表演六合大槍對扎,技驚津門。

不久,經李書文推薦,霍殿閣到黑龍江省駐軍第一師師長許蘭州處任軍官學校武術教官。

期間,霍殿閣教出來的徒弟,如趙玉亭、孫玉龍等人,都是一時人傑,後來都成了武術宗師。

清廢帝溥儀成了日本人扶植下的傀儡皇帝后,不甘心受制於日本人,他先從改換身邊的保鏢做起,提出不要日本保鏢,改換中國保鏢。

日本人以中國保鏢不如日本保鏢為由,不同意。

溥儀知道許蘭州處有霍殿閣這樣一個絕頂高手後,一口指定,就要由霍殿閣擔任自己的保鏢兼武術教師。

為了讓日本人無話可說,溥儀讓霍殿閣和那兩個日本保鏢比武。

霍殿閣是中國一等一的高手,那兩個日本保鏢不過無名之輩,哪裡是對手?幾個回合下來,乖乖認輸,灰溜溜地走了。

於是,霍殿閣就成為了溥儀身邊的第一保鏢。

日本人為了擠走霍殿閣,連續不斷地派出劍道、空手道、柔道高手等無數高手來爭溥儀保鏢之位,無奈霍殿閣實在太厲害,面對日本前來挑戰的武士,從容不迫,來一個,敗一個;來兩個,敗一雙。

日本人看來明的不行,就來暗的。

1937年6月,日本人以霍殿閣的護軍弟子和日本士兵發生鬥毆的“大同公園事件”為藉口,迫使溥儀趕走霍殿閣的護軍弟子,處罰霍殿閣。

霍殿閣有口難辯,政治失意,日漸墮落,抽大煙、逛窯子。

在溥儀身邊當了33年隨侍的李國雄口述,由作家王慶祥撰寫了《伴駕生涯——隨侍溥儀33年紀實》一書,書中對霍殿閣的最終結局是這樣說的:“……過了幾年,這位威武的拳師就出人意料地屈死於煙毒淫樂之中了。”

是的,霍殿閣死得很不值,他在委屈和失意中死去,時年才58歲。


覃仕勇說史


霍殿閣,(1886~1942),字秀亭,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的一戶武術世家。霍殿閣受家庭薰陶,從小酷愛武術,並拜李書文為師。霍殿閣是晚清時期的著名武術家,八極門第六代傳人,又被稱為“康德第一保鏢”。



1927年,也就是民國16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住進了天津的日本租界張園。當時溥儀身邊的貼身保鏢是兩個日本人,作為傀儡皇帝的溥儀雖然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但是身為中國人,溥儀還是對身邊的這兩個日本保鏢有所顧忌。

溥儀想效仿一下祖上的那些有功夫的皇帝,便提出要請一箇中國武師叫他練武。於是霍殿閣就被溥儀選中了,但是這兩個日本保鏢表示不服氣,要求與霍殿閣一比高低。既然要比試那就來吧,霍殿閣果斷的接受挑戰。




比武開始不久,霍殿閣只用了三招就將這兩個日本保鏢打倒在地。溥儀心中大悅,立即聘請霍殿閣做了自己的武術教師。至此霍殿閣成了溥儀的貼身保鏢。

後來日本人對這事一直耿耿於懷,後來在溥儀赴東北期間,日本人一直對霍殿閣糾纏不休,曾經先後多次派出日本空手道,劍道,柔道等高手挑戰霍殿閣,但最終都是被打敗了。


1934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偽滿洲國成立,溥儀再次被推上政權,滿腦子做著復興大夢的溥儀也不甘心就這樣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於是在霍東閣的組織下,成了立了近衛軍。以此來保護溥儀的安全,和捍衛滿清的尊嚴。

但是這支近衛軍卻成了日本人的心頭大患,日本人想除掉這支部隊。於是日本人就伺機制造矛盾矛。

1937年6月30日的一天,當時近衛軍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在大同公園閒逛,正巧遇上幾個日本人前來挑釁,於是雙方發生衝突。這場衝突最終造成打傷了一個日本關東軍少校,兩個日本參謀,幾十個日本軍人和一條日本軍犬。日本人以此為由給近衛軍定了一個“反滿抗日”的罪行,開始捕殺霍家弟子和近衛軍。


膽小懦弱的溥儀面對日本人的殘忍殺戮竟然連屁都不敢放。這使得霍殿閣對溥儀失去了信心,情急之下霍殿閣憤然離去,從此渺無音訊,不知去向。

後來據知情人透露說霍殿閣師父去了天津,當時精神受到了刺激,變得抑鬱寡歡,從此不問世事,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直到1942年,氣結成疾,含恨而死。一代大俠“康德第一保鏢”霍殿閣從此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任馳贏天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霍殿閣?壽終正寢了啊,一說是抽大煙加逛窯子太多了,猝死。

霍殿閣是著名的八極拳拳師,河北人,1917年31歲時投靠張作霖,擔任武術教官。

一般認為,霍殿閣的八極拳不是花架子,而是用來走江湖的硬功夫。霍殿閣的拳腳很厲害,還有一套厲害的摔法,放在今天就是格鬥大師。

東北軍入關以後,霍殿閣也跑到天津去開武館。

此時溥儀已經下野,逃到天津做寓公。

溥儀這人喜歡新鮮東西,在1927年拜霍殿閣為師,學習八極拳,但其實基本沒學會什麼東西。

1932年溥儀跑到東北,做了漢奸,成為偽滿洲國皇帝。霍殿閣跟著溥儀跑了,也做了漢奸。

當時敢做漢奸的不多,於是溥儀重用霍殿閣,讓他擔任所謂的護軍隊長,少將軍銜。

這個護軍有300多人,基本都是所謂八旗弟子,祖先曾經受封過巴圖魯,是溥儀的禁衛軍,絕對的親信。

那麼,霍殿閣自然也成為所謂的大內侍衛總管,成為偽滿洲國最重要的人之一。

霍殿閣志得意滿,全力訓練這支部隊。

這支護軍裝備了很多德式武器,相當精良。

其實,區區300多人,能起到什麼作用。

但日本人認為,張作霖是前車之鑑,溥儀一旦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一定會搞事。

所以,關東軍盡全力打擊護軍和霍殿閣本人。

先是設法將他們的槍械收繳,霍殿閣被迫只能帶著護軍練冷兵器,只有幾個幫助皇帝的衛兵才有手槍。

後來,關東軍又不斷找空手道、柔道高手和護軍,以及霍殿閣本人挑戰,目的是將霍殿閣打敗,讓他沒臉繼續留下。

當時霍殿閣已經快50歲,身手雖不錯,畢竟年紀不饒人。拳怕少壯,他很快輸了幾場,甚至還在一次武術表演時候摔倒,霍殿閣名聲大跌。

霍殿閣惱怒之下,把日本人當做仇敵,多次向溥儀抱怨。

但溥儀不過是個傀儡,後來連自己的的妃子譚玉玲都被日本人害死,哪裡還顧得了霍殿閣。

此時,日本人再次找茬。1937年,霍殿閣的護軍在新京(長春)的大同公園,被一隻日軍的狼狗咬了。護軍小夥子惱怒之下,一腳將狼狗踢死。誰知道傍邊衝過來幾十個日本兵,雙方打成一團。結果傷了不少人,日本兵傷的較多,一共十幾個受傷。

關東軍終於找到理由,將護軍的冷兵器也全部收繳,護軍只剩下一雙拳頭,甚至連霍殿閣的配槍都被繳械了,霍殿閣也被解職。

溥儀雖不敢和日本人作對,但對霍殿閣還是不錯,發了他一份高新,讓他自己養老。

此時抗戰已經打響,霍殿閣被關內媒體罵為日本人走狗的走狗。可笑的是,揹負著漢奸罵名的霍殿閣,其實又被日本人修理的慘兮兮的。


他無臉回關內,又無法和日本人工事,只能自暴自棄。

根據李國雄口述、王慶祥撰寫的《伴駕生涯—— 隨侍溥儀33年紀實》:50歲的霍殿閣從抗戰開始,就破罐子破摔,抽大煙、逛窯子。

這樣折騰了6年,活到56歲,也就是1942年,霍殿閣就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

其實,都什麼年代了,還比武功,比武器了,槍啊!


薩沙


習武之人多半長壽,但武藝過人的溥儀保鏢霍殿閣卻在剛剛50多這年,便駕鶴西去了。這是為何?一句話,自己作的!

霍殿閣這人,一生的運勢是沒得說的,當真是一頂一的好。

做溥儀保鏢時,他每年的津貼是多少?1800大洋。這是啥概念,比當初侍奉光緒皇帝的宮猴子宮寶田的俸祿還多,也就是說:霍殿閣的俸祿在保鏢行業裡是無人企及的。

霍殿閣跟隨溥儀到長春之後,還馬上被封為了三等侍衛官。

身居高位、且坐享高薪,如此大運下,霍殿閣自然有些飄飄然了。

有句俗話說了: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這霍殿閣還真就沒逃過這句俗話。

發達之後的霍殿閣不僅立馬娶了一房小老婆,還學著當時的人抽上了大煙。吸鴉片本沒什麼,可這對習武之人卻是大忌。

但好在霍殿閣底子厚,剛抽上鴉片時,對他的事業等尚影響不大。而寵愛霍殿閣的溥儀對這一切,也並未太在意,或許他根本就不知情,畢竟溥儀從來是個不太管事的主。

溥儀對霍殿閣非常信任,這也是他能享受如此高薪的原因。

霍殿閣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州,但卻並沒有生在武術世家。自幼家貧的霍殿閣,並沒有機會去學習高深的武藝;加之當時的武術必須通過拜師這一途徑來學習,因此,最初的霍殿閣只能偷偷摸摸學得一些皮毛。

但在十二歲那年,機緣巧合之下,他得以師從本地拳師李五爺。

在李五爺的悉心教導之下,霍殿閣有了全面的提高。僅僅兩年的功夫,他就學會了李五爺的拳法精髓。李五爺也看出這孩子是塊兒料,覺得讓他在自己這兒就是耽誤了前程,就將他介紹給了鼎鼎大名的神槍李書文。

李書文乃是一代八極拳的宗師,見到霍殿閣這樣的好苗子,心中當然十分高興。霍殿閣自幼聰穎又吃苦耐勞,這正是習武之人所必須的。

故而,在李書文大師的指導下,霍殿閣更是一日千里的進步。看到霍殿閣進步如此之快,李書文內心的欣慰自是無法言表,於是將其暗收為關門弟子,並把自己畢生所學悉數傳授。

待霍殿閣出師之時,早已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當年稚氣未脫的小年輕,如今已變成高深莫測的武林中人。

深得兩位名師真傳的霍殿閣到底有多厲害?

首先說說他的槍扎蒼蠅神技:

首先面前放置一面大鏡子,鏡面上塗上豬血,吸引蚊子吸食。然後霍殿閣手拿投槍,可以刺中蒼蠅,鏡子卻絲毫不受影響,“神槍”之名名揚天下。

霍殿閣的另一神技便是飛腳劈石了。

據說有一次霍殿閣在家中宴請賓客,這些賓客自然也都不是常人,而是來找他切磋武藝的。酒菜未端上餐桌時,只見霍殿閣飛起一腳,只見劈在面前的一蹲石凳之上,石凳登時四分五裂。在座賓客無不目瞪口呆,再也無人提切磋武藝之事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霍殿閣不僅武藝高強,情商還特別高。他知道自己的斤兩,更清楚這些來挑戰的人的斤兩。冒然比武,不管誰受傷了,都有失和氣。一腳踢碎石凳,至少給人一個很明確的暗示:你要是沒這個本事,就不要找我切磋了。

就這樣,來找霍殿閣切磋的人都有了自己的臺階下,當然也就對這位大師更加敬重。霍殿閣也絕非小氣之人,自己在武學上有什麼心得,也很樂意向同道中人分享。

正是由於他的這種胸襟和手段,在1925年這年,霍殿閣才能夠成為溥儀的貼身保鏢。雖然溥儀早已經不是皇帝了,可人家畢竟掛過這個職稱不是?霍殿閣跟著溥儀也是臉上添光,不管怎麼說,自己也算是末代帝師兼保鏢嘛!

但跟隨溥儀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輕鬆。

亂世中,卸下九五之尊的溥儀,一直是很多人覬覦的對象。霍殿閣除了保護這位“皇上”的安全,每天還要教授他武藝,以防不測。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國,聽名字就知道該找個“滿人”來當“傀儡國王”。於是,閒置的溥儀廢物利用一般,重新在東北當上了皇帝。

再次當上皇帝的溥儀,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這位師父兼保鏢。他立馬派專人到天津,將霍殿閣請到長春做侍衛官。

如此一來,霍殿閣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帝師了,儘管這個皇帝只是傀儡。

然而,溥儀的地位是日本人賜予的,溥儀的一切理當由日本人管理,這裡的“一切”自然包括他的貼身侍衛。

溥儀身邊的這位中國侍衛,很快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滿,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霍殿閣可能會影響自己對皇帝的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方面自然會採取措施,很快,他們提出要更換溥儀的侍衛。

但這一次,溥儀並沒有對日本人言聽計從,他反而強硬地說道:

“如果你們請的侍衛能夠打敗霍殿閣,那就隨你們怎麼安排!”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一聽這個,自然也就不好再往下說了。

回去之後,他們立即從日本國內找來了各路高手,前來挑戰霍殿閣。對戰的結果是:從劍術、刀法,一直比試到拳法、腿法,霍殿閣皆以全勝的戰績,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給了溥儀一絲慰藉。

霍殿閣的位子雖說是穩住了,可並不代表日本人會善罷甘休。

屢戰屢敗的日本人,給溥儀安插了一個侍衛長工藤,此法意在加強對溥儀控制的同時,制衡高手霍殿閣

習武之人,當有傲骨。霍殿閣也是一位有血性的漢子,日本人給他安排一個頂頭上司,用腳趾頭也能猜出他們要幹嘛。可是,連自己的主子都身陷囹圄,自己又能翻出什麼浪來呢?想到這裡,霍殿閣不免有些失落。

1937年,霍殿閣手下一群弟子在長春的大同公園遊玩,與一幫日本士兵不期而遇。雙方言語不和,爆發衝突。衝突的結果可想而知,一群普通的士兵,哪裡能打得過一群有中國功夫的練家子?

沒多大功夫,這幫日本兵就被撂翻了,這些日本兵裡還包括一名日軍上校。

本來就對霍殿閣非常不滿的日本人,這下終於逮到了一個絕好的報復機會。

自知闖了大禍的霍殿閣,趕緊跑到溥儀這裡求情。可嘆,溥儀連自己都保不住,又拿什麼去保別人?無奈之下,霍殿閣只能向溥儀辭職,然後溜之大吉。

實際上,對於此時的霍殿閣而言,“溜”已是必然。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身體已經因吸食鴉片而大不如前了,這種境況下要擔當好保護溥儀的重任,顯然是有難度的。何況,他身邊還一直有對他虎視眈眈的日本人呢!

不再擔任皇帝保鏢的霍殿閣,連在東北苟活的機會都沒有了,畢竟那裡是日本人的天下。自己的徒弟將人家打了一頓,哪這麼容易就過去了?

於是,霍殿閣只得輾轉又回到了天津,霍殿閣回到天津後不久就爆發了七七事變。

此時的霍殿閣仍舊想要逃跑,可是久染鴉片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鬥志。面對日軍的大肆侵華,他選擇了隱忍。

當日本人端著槍將他包圍時,昔日的硬氣再也不曾出現,霍殿閣反而有些懦弱。日本人看到這樣的霍殿閣這副德行,內心或許多了幾分鄙夷吧,於是,他們選擇了饒他不死,只帶走了他的幾位徒弟了事。

自此以後,霍殿閣的威風自是蕩然無存了。因為長期吸食鴉片且染上了淫樂的惡習,霍殿閣的身體漸漸被摧殘得不行了,年56歲這年,他便因抵抗力下降染病離世了。

可憐可嘆!


記者李滿


在80年代有部很火的的電視劇,叫做《康德第一保鏢傳奇》。其中康德指的就是溥儀,因為他在偽滿州國當皇帝時的年號叫做康德,故又稱為康德皇帝;至於這第一保鏢,就是指的霍殿閣。

只不過後來,這部電視劇被廣電總局封殺,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康德是偽滿洲國的年號,不能以此命名。二是霍殿閣是偽滿洲國“皇帝”的保鏢,屬漢奸類,不能歌頌。

也正因為此,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人再敢提有關霍殿閣的題材,也造成這位遠比霍元甲、黃飛鴻更富有傳奇色彩的大俠默默無聞。這裡,就給大家隆重介紹下這位霍殿閣。

霍殿閣,河北滄州南皮縣人,出生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霍殿閣14歲的時候,他們村裡面一個大戶人家請了武術大師來教自己的兒子們練武,因為需要陪練,所以霍殿閣就主動報名,得以打下一定的武術根基。

當然,此時的霍殿閣,也就是個不入流的小武師而已,真正讓他成為武術名家,還要感謝他的授業恩師李書文。

這李書文也是河北滄州人,曾拜在八極拳四世傳人張景星門下,又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年,其拳法和槍法都堪稱當世一絕,被人稱之為“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

在霍殿閣16歲時,因機緣巧合結識到李書文,還被李書文收為首席關門弟子。十二年後,霍殿閣武功大成,於是被老師李書文推薦到黑龍江師長許蘭州將軍處任職,當時許蘭州的兒子也是李書文的徒弟,因此許蘭州對霍殿閣很是照顧,讓他在軍官學校擔任武術教官。



後來,霍殿閣在朋友的邀請下,來到天津開辦國術館,廣收門徒,威震京津地區;當時清朝廢帝溥儀也在天津,在得知霍殿閣的大名後,便派人邀請他來擔任自己的師傅。

經過一番溝通,霍殿閣同意擔任溥儀的武術教師,他的徒弟高香亭、霍慶雲、邊廷傑等人,也成為溥儀貼身護衛。

當時的溥儀,其實早已經和日本人在暗中眉來眼去,日本還特意派了兩個日本武士在他身邊保護和監視,這兩人一個叫做工藤鐵三郎,一個叫做巖田愛之助,都是日本武士中的頂尖高手。

當他們得知霍殿閣將要擔任溥儀的武士教師後,非常不服氣,要求與之比試一番。結果,霍殿閣只用兩個指頭,就擊敗工藤鐵三郎。接著他又出招,三招內擊敗了巖田愛之助。

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溥儀跑到東北當漢奸,霍殿閣也跟著去了東北。等到溥儀成為偽滿洲皇帝,霍殿閣也成為大內第一侍衛,被戲稱為“康德第一保鏢”。

溥儀以為日軍可以幫他們復興清朝,於是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部隊,有軍隊經驗的霍殿閣成了首選,全權負責此事。



在霍殿閣的籌辦下,溥儀很快建立起一支300人的禁衛軍,雖然規模不大,但這300人個個都是武術高手,擁有一定的實力。

但是,日本人顯然不願意溥儀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他們為消滅溥儀身邊的護衛力量,便不斷派遣劍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挑戰霍殿閣等人,但都霍殿閣給擊敗。

後來,日本人為無視溥儀護衛的存在,經常開車直接闖入偽滿州皇宮,霍殿閣為給溥儀爭面子,有一次日本人開車強闖偽滿皇宮的時候,霍殿閣竟然單手提起轎車尾部,讓轎車後輪懸空難以前進,大傷日本人的面子。因此霍殿閣和他的徒弟們也成為日本關東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於是在1937年6月27日,當時20多名禁衛軍正在大同公園遊玩,結果遭到日本關東軍無故的毆打侮辱,最終忍無可忍的禁衛軍動手反抗,踢死日軍軍犬,打傷日本少校1人、日本關東軍參謀2人,日本憲兵數十人,這以少勝多的一仗打出了中國功夫的威風,但也給了日本關東軍動手的藉口。

隨後,日本關東軍以禁衛軍參與“反滿抗日”活動為藉口,逼迫溥儀交出這打架的20人,接著這些人都遭到日本人的嚴刑拷問。

不僅如此,日本人還意欲捏造罪名,擴大打擊面。溥儀見形勢不利,便主動向日本人求饒,最終禁衛軍被迫解散,霍殿閣和他的弟子們也被從溥儀身邊趕走。

事後,關於霍殿閣的結局,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他被溥儀解僱後回到老家,但由於一直揹著漢奸的帽子,天天被人家罵,因此感到非常的鬱悶,於是在1942年的某一天氣疾而死。

第二種結局,是根據李國雄口述、王慶祥撰寫的《伴駕生涯—— 隨侍溥儀33年紀實》:50歲的霍殿閣被溥儀解僱後,就開始破罐子破摔,抽大煙、逛窯子,這樣折騰了6年,活到56歲,也就是1942年,霍殿閣就一病不起,嗚呼哀哉。

最後,對於霍殿閣這個人,歷史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說他是賣國賊和漢奸,也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最終,他該有怎麼樣的評價,恐怕還要等到很多年後才會有公斷吧!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在中國武術界的地位,已經得到公正的評價,即八極門第六代宗師!


我是趙帥鍋


自古燕趙之地出英豪,僅在明清兩代河北省走出的武狀元、武進士、武舉人多達360多人,到了民國年間還能給遜帝溥儀當武術老師的,唯數滄州的“二霍”。這裡二霍指霍家老二霍殿閣和他侄子霍慶雲。

圖左為李書文,圖右為霍殿閣。

霍殿閣(1886-1942年)出生河北滄州南皮縣小集村,小時候家境貧寒,躬耕為業,因不堪盜匪欺凌,誓以精武自衛。拜在神槍王李書文門下學長槍和八極拳,1910年霍殿閣跟著師傅李書文闖蕩天津、北京等地,後在天津中華武術會任教習,1914年霍殿閣師兄許家福引見,擔任了許家福父親,東北軍閥許蘭洲的武術教官,而後常走動在東三省地區,赴擂臺切磋武藝,名氣漸起。

八極拳動作剛猛,在中國武術界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錢坤”之說。

1923年,時任民國總統曹錕在北京擺下擂臺選拔警衛長,霍殿閣敗給了同是小集村出來的武術大家王連峰,其後霍殿閣迴天津開辦武館,收弟子教學。1925年借住在天津張園的溥儀聽聞霍殿閣武術高強,帶著日本武士前來討教,霍殿閣三招內擊敗日本武術家工藤鐵三郎,溥儀聘請霍殿閣為自己武術老師兼保鏢。

圖為滄州小集村的霍殿閣紀念碑。

1932年日本人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霍殿閣擔任近身侍衛,並幫助溥儀訓練護衛隊,期間日本多次派空手道、柔道高手前來挑戰,均失敗。霍殿閣訓練的護衛隊只維護溥儀讓日本人心懷叵測,找機會欲除之而後快,1937年霍殿閣弟子因與關東軍士兵發生衝突,溥儀軟弱無能,霍殿閣只好辭職回到天津隱居。

圖為1957年霍慶雲帶弟子赴北京參加武術大賽照片,圖為中站者為霍慶雲。

回到天津後霍殿閣專心教學,大力傳播八極拳,中國著名武術家譚吉堂就是霍殿閣的弟子,霍殿閣因常年習武,久之氣勞成疾,1942年去世。他的侄子霍慶雲在霍殿閣離開溥儀後,留在長春開武館以八極拳為基礎傳播中國武術,客居長春40多年成為武術界名師,1987年病逝長春。


圖文繪歷史


霍殿閣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的村莊,作為武術之鄉,霍殿閣從小便開始接觸武術,之後拜入李書文門下,成為李的大弟子。

這個李書文是當時的有名的武術大家,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 ,有“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美譽。

霍殿閣自然要沾些師父李書文的名氣,自身也能出苦耐勞,早晚勤加練習,加上從小受周圍環境的薰陶,很快便在武術界小有成就。

學成之後,霍殿閣便從軍,在張作霖的奉軍中擔任武術教官,由於高超的武術和以德服人的武德,霍殿閣在軍隊中很受尊敬。

1927年,逃到天津的溥儀,想要找個中國武師作為保鏢,當時就相中了霍殿閣。日本人自然不樂意,便提出只要戰勝溥儀身邊的兩名日本武士,才能被聘用。霍殿閣在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連勝兩位日本武士,打的對方心服口服。自此霍殿閣便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兼保鏢。

溥儀在日本的協助下,跑到東北,準備復辟。霍殿閣也隨溥儀赴來到了東北,與此同時霍殿閣把八極拳傳入了東北。

由於溥儀不甘心受日本人控制,在霍殿閣的協助之下,組建了近衛軍,其中有很多霍家弟子。日本人自然不想溥儀有自己的武裝,這支護軍成為日本人心頭大患。

為了除掉這支武裝,日本人故意同在公園遊玩的護軍發生衝突,雙方都有受傷,日本人藉機以 “反滿抗日”的名義整編護軍。

氣血方剛的霍殿閣憤然辭職,回到天津隱居,由於氣結成疾,沒過幾年便含恨辭世,實在可惜。

現在的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小集村有霍殿閣立碑,藉此以極點這位有志之士。


滋溜一下


霍殿閣是晚清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武術大師,八極門的第六代宗師。在河北當時非常的有名,是滄州地界的十大武術大師之一。他的師父就是李書文。在當時對於李書文的評價就是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

1914年經過李書文的推薦,霍殿閣到了黑龍江省駐軍第一師師長許蘭州處,任軍官學校武術教官。後來又到了瀋陽擔任教官。1925年的時候奉軍入關了,這個時候霍殿閣就回到了天津,辦起了武術館。當時溥儀就在天津,霍殿閣大敗了溥儀身邊的兩個日本保鏢,溥儀聘請霍殿閣為自己的武術師傅。

後來也是跟隨溥儀去了東北,都知道溥儀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霍殿閣這個時候是他的保鏢,自然就只能盡心盡力的保護他,幫助溥儀組建了近衛軍。溥儀的近衛軍也成為了當時偽滿洲國最能打的部隊,連日本人都感到害怕,這個不得不說霍殿閣的能力,

後來霍殿閣看到了溥儀的懦弱自私,對於日本人的害怕等等,當然最讓霍殿閣感到寒心的還是因為一次事件,當時霍殿閣到了東北之後,也是極力的宣傳八級門,八級門在東北得以傳播可以說都是霍殿閣的功勞,而且在東北的時候也是打敗了很多挑釁的日本人,極大地宣傳了中國武術。讓日本人對中國武術也是望而生畏。霍殿閣在東北的時候也是收了很多徒弟,一次自己的一個弟子和日本人發起了衝突,打傷了一些日本兵,踢死了日本的軍犬,當時日本人就以反滿抗日為旗號,捕殺了很多霍門弟子,也整頓他的近衛軍,霍殿閣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但是溥儀面對日本人的種種行為卻無動於衷,看到自己的近衛軍,還有貼身保鏢都被日本人殺害,排擠等等。霍殿閣也是感到了寒心,最後也是不幹了,就回到了天津,·1942年因病去世。

霍殿閣這個人怎麼說呢?都知道溥儀就是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分裂國家,但是霍殿閣卻還是幫助溥儀,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又有點不明大義,但是他在武術界上對於中國的貢獻也是很大的,而且對於日本人也是非常的仇恨,多次打敗日本人的挑釁,捍衛了中國武術界的尊嚴。所以也是有功有過吧。


中國歷史研究所


霍殿閣(1886-1942)四十一歲(1927年)才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貼身保鏢,實屬不易,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四十歲這個年齡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能被溥儀這樣地位的人賞識並重用,可見霍殿閣還是很有本事的。此後的十餘年霍殿閣在溥儀身邊那是盡心盡責,保護溥儀的人身安全以及組建了溥儀身邊的近衛軍,人生是順風順水,到了1937年霍殿閣的近衛軍與日本軍隊發生了一次流血事件,日本為了除掉霍殿閣於是向溥儀施壓,大家都知道溥儀非常軟弱,迫於日本的壓力於是給了霍殿閣一大筆錢把他辭退了,現在的霍殿閣已經五十有餘了,這個年齡遭遇了這樣憋死的事,一氣之下去了天津,這之後霍殿閣開始了人生的下坡路,沒有了人生方向,於是就自我放任,吸大煙,逛窯子,沒幾年身體就不行了,再加上上了歲數,和心裡的落差,終於在1942年患嫉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