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老人一舉動惹人不滿:讓座還讓出錯了

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應該去傳承的。而在這種傳統美德下衍生出來了一個詞彙叫做讓座,也就是在生活當中看到老弱婦孺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座。

可你有想過,一個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還讓出了毛病嗎?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案例: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小剛是一個非常懂得禮貌的孩子。況且父母總是去告訴小剛,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對老人和小孩子進行過度的謙讓,這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的事情。

而這一天在公交車上小剛看到了一個腿腳不太靈活的老年人,於是就準備把自己的作為讓給這個老年人。

公車上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老人一舉動惹人不滿:讓座還讓出錯了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因為小剛的書包實在是太沉了,人雖然站起來了,但是書包卻沒有提起來。

而恰巧的是此時的車子已經啟動了,就在小剛沒有注意的情況下,老人居然把小剛的書包扔在了地下,然後自己一個人坐在了位置上。

最讓小剛受不了的,就是這老年人居然還說了一句話:“讓個座還這麼磨磨蹭蹭的!”小剛頓時一臉懵,難道讓座還讓出錯誤來了嗎?

分析: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的經典,這便是父母在教育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本來給老人讓座是一件非常有愛心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這樣的做法是並不值得的。

因為有些人的態度並不配讓孩子去讓座,可是如果一旦父母總是以這種中華傳統美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的話,孩子就會缺少應變是非的能力。

公車上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老人一舉動惹人不滿:讓座還讓出錯了

就包括讓座這件事情,讓了是情分,不讓是本分,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去做一個看似是正確,實則是錯誤的事情。

我們可以讓孩子看一看,到底對方值不值得讓自己讓座,如果孩子每一次碰到老弱婦孺的時候都讓座的話,這會讓孩子擁有一種不明是非的能力,以至於他們不知道該不該讓座。

如何讓孩子辨別是非?

(1)言傳身教

首先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言傳身教,唯有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站在道德觀的立場上,有些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沒有人會強逼著你去做任何的事情,但是做了之後能否給自己帶來好處呢?

如果像上文中一樣,孩子

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卻被人家指指點點,那麼這樣的做法反倒不應該出現。

公車上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老人一舉動惹人不滿:讓座還讓出錯了

(2)讓孩子瞭解背後的需求

想要讓孩子明辨是非,我們首先要讓孩子瞭解背後的需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讓孩子讓座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是這件正確的事情

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呢?是方便了這些老人嗎?

還是僅僅為了傳承這樣的道德觀繼續下去呢?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處於一種心理敏感期,他們也許會因為自己做的事情而感到開心。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並不是在討好誰,而是以自我為出發點主動去做的一件事。

公車上孩子主動給老人讓座,老人一舉動惹人不滿:讓座還讓出錯了

(3)告訴孩子行為的對和錯

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並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到底是什麼。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事,不知道是對還是錯,就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親身的告訴他們該如何去做。

站在道德觀的立場上,我們應該用道德的方式去評判孩子做事的對與錯,這樣才能夠防止孩子犯類似的錯誤。當然只要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不論誰去批評孩子,我們都應該去鼓勵孩子。

我是@洛芸媽咪,家有兩寶的90後媽咪一枚,在教育孩子的這個方面,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到你,解決教育孩子的一些煩惱,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