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桑梓情——“拼命二郎”不變初衷的堅守

秀美在心田,傾心添錦繡

一張普通的照片裡一位平凡的老人,正在精心修剪他將近20年來最得意的“作品”一棵常青樹。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茶店子鎮,人稱“拼命二郎”,74歲高齡的退休教師高映祥。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園丁,是他到現在不曾變更的唯一職業。人們稱他為“拼命二郎”,不僅是因為他在同胞兄弟中排行老二,更因為他在教學生涯中堅守初衷的那股執著勁兒。

在喜迎第35個教師節到來的日子裡,每天從各地打來的電話應接不暇,這些都是他言傳身教親手帶出來的優秀學子,這些牽掛和問候洋溢著血濃於水的師生情!

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付出的心血、汗水、深情,“親娃”們都牢記在心。

“拼命二郎”初涉教壇是在1978年秋。當初他還是民辦老師,月工資25元,每月領工資後要給所在生產隊上交22元,折算成250個工分。當年每個工分的經濟分值為0.035元,拼合成現金為8.75元。他每月上交的22元現金換回了8.75元同等勞動力的勞值收入,每月可由自己支配的工資只有三元錢,按三十天均算,剛好每天一角錢,而處理坡裡屋裡的冗繁瑣事,每週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可想而知,他這個民辦教師在精神、經濟、日常生活上的壓力該有多麼沉重!然而,這些壓力沒有讓“拼命二郎”退縮和屈服,他教學以外的絕大部分時間也都花在學生身上:偏科的學生要補弱項、施“偏肥”;因病因事誤課的要補課;突發疾病的學生要送醫弄藥……甚至在星期天,也要擠出時間給一些學生“開小灶”。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全國上下以階級鬥爭為綱,極左思潮氾濫,一些家庭成份不好的學生倍受歧視、排斥,他們大都有著程度不同的自卑感,甚至還有自輕自賤、破罐子破摔者,而我們這位“拼命二郎”以做人的良知、底線和原則,固執地認為“狗崽子”和紅五類的子女也應該享有接受同等教育的資格和權利,對他們一視同仁,並格外鼓勵和關心。

家住碾盤灣的學生高建華“出身不好”,他父親擔任巡邏電影放映員走鄉串鎮很少回家,母親帶著他和弟妹艱難度日。作為家中長子,年方12歲的他一放學就要幫母親分擔家務:濛濛細雨中尋覓豬草、星輝月光裡挖田耕地,他佈滿裂痕的手腳讓“拼命二郎”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另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朱宗順,家住離學校四華里外的茶庵寺,經常找“拼命二郎”來開“小灶”。

“拼命二郎”儘量滿足這兩個苦命娃娃的求知慾望,傾盡心血地課外加班,讓他倆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

高建華在完成初中學業時,被巴一中免試拔尖錄取,入學那天母校師生給他披紅掛花、熱烈歡送,完成學業後被分配到巴東縣財政局擔任重要職務。

朱宗順最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先後獲得了教育學博士、美國蒙大拿訪問學者的桂冠,現任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院長兼教授,出版了《高等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踐》、《學前教育與實踐》及教材主編五部專著,獲得了浙江省第14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之“學術進步獎”、“優秀成果二等獎”各一次,浙江省首屆高校“優秀教師獎”。

不少學生的家長感激不已,想表示一下感激之情,但每次都遭到婉言拒絕,即便後來奉調到離家20多公里學校任教,家裡面臨巨大困難時都未曾破過例。而唯一的一次“破例”是在1983年,“拼命二郎”新建的住房竣工時,他所任教的鴉鵲水中學領導事先瞞著他動員全校師生160多人突然駕到,幫忙將陳年舊居的瓦片揭下來送到新房並蓋上了房頂。

如今每每談及這事,他的臉上都會洋溢著幸福和自豪,並不時念叨當年那些學生們的名字。

如今,已離開三尺講臺十七個春秋的“拼命二郎”還在繼續“拼命”,因為他的家又成了度假學生的第二課堂,整天熱情不減持之以恆為慕名前來求教的學生們釋疑解惑,讓他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一次,他家附近有個名叫高建的學生頭天做完了他佈置的作業,第二天送來請求檢查時,看見“拼命二郎”和他的老伴正在菜園中忙碌,不好意思打擾,想悄悄返回,卻被“拼命二郎”發現並叫住,二人來到大樹的濃蔭下又開班上了一堂輔導課。

這只是無數實例中的一例

當然,也有人埋怨“拼命二郎”是“榆木腦袋”,因為他們隨身捎來的“心意”每次都要求被原封不動的隨身帶回……曾經有人這樣問他:你辛辛苦苦教了大半輩子的書,都七十好幾的年紀了,還要這樣“折騰”自己,到底圖個啥呀?

“拼命二郎”用這樣一個例子回答

高映祥同族兄弟高映旭,三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家裡無錢供他讀書,他就自己邊掙錢邊讀書。有時一個星期只上三天學,另外兩天半向大山要錢,摘金銀花呀、砍黃荊條條呀、割棕片呀……什麼東西能賣錢就採什麼。一次到懸崖峭壁的大寨灣石柱子上挖火頭根,帶的口袋不夠用,就脫下長褲紮緊褲腳裝火頭根,最後找不到下山的路,嚴寒冬天困在山上三天三夜才找到路出山。因為掙錢耽誤的課程他就請老師和同學補回來。由於他的勤奮努力、自強不息,“文革”後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他通過考試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鄉親們東拼西湊為他籌齊學費,在告別鄉親們走出家門時,他腳上還是穿的偏耳棕草鞋。“拼命二郎”那隻讀了四個月私塾、靠打鐵養家餬口的老爸叫住高映旭,把自己還沒上過腳的一雙新布鞋硬塞到他手裡,說道:“你給我們爭了氣、長了臉,以後可不能忘了鄉親們吶!”高映旭學成歸來,被分配到巴東縣委組織部擔任保密局局長,嚴於律己、政績卓越,讓家鄉人引以為豪。老爸送給高映旭的布鞋,說的那番話,給了“拼命二郎”強烈的震撼和啟迪,“我有什麼理由不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髮揮光和熱呢?”高映祥這樣反問。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作者簡介:吳 平(又名吳楨剛)男,72歲,湖北巴東縣人,愛好寫作,廣讀名著。先後有新聞、文學作品散見於省、州、縣10餘家報刊。2016年、2018年與文友周宗國、譚正雙合著《讀故鄉》、《楚峽情思》等文學作品。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作者簡介:周宗國,退休教師,中共黨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茶店子鎮人,從教多年,培育眾多優秀學子,同時筆耕不綴,堅持寫作,多篇文章發表各類報刊、雜誌及網絡媒體。2018年1月出版個人專集《小草》,2018年與吳平合著《楚峽情思》。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湖北巴東退休教師高映祥不變初衷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