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前言

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各省市逐步邁入新高考改革行列。新高考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也向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平穩高效地適應新高考,如何幫助學生和家長更好地進行選科選考、綜合素質發展、生涯規劃、志願填報,如何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職業發展和提升培訓,如何助力學校更好地排課走班、進行綜合素質記錄評價、做好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等,成為區域教育管理部門監測、管理和評價的重要問題.


繼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河北省教育廳發佈《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和《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之後,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在新高考改革面前,河北衡水中學制定了全方位的應對方案,對學校的生涯規劃、選科、分班排課、教師評價、課堂改革、培養方式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都做出詳細的規劃和準備。

本文結合對河北新高考政策的解讀,全面梳理了河北新高考給相關利益群體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並提供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和實施辦法。

新高考下的應對策略

河北省新高考改革體現了全國新高考的理念,在堅持立德樹人作為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標下,致力於充分發揮考試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突出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查,最終服務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新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對高校專業建設、高中管理和人才培養、學生個人規劃和教師專業化教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01

學生如何應對


整體上來看,新高考做到了給學生賦能,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

學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能力

河北新高考實施的分類考試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模式,給學生提供多種升學發展的選擇渠道。

“合併批次”和專業+院校的志願填報方式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利,一方面是學生可以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空間增大了,以往只能在三本院校中選擇的學生有機會被二本院校錄取。

其次學生可以更多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以及志向選擇專業和學校,而不必在上一批次的“鳳尾”還是下一批次的“雞頭”中糾結,從而有利於學生選到自己心儀的專業。河北新高考實施的“3+1+2”的考試模式產生了12種選考科目組合,這也擴大了學生的選科自主權。

但是增加選擇權利的同時對學生的選擇能力和生涯規劃能力提出了要求。

目前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自身沒有充分的瞭解,一直以來都將高考得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導致了在新高考下,部分學生出現了選擇焦慮、選擇後悔等情況存在。

學生的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對個人的職業生涯主觀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職業傾向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後,結合時代特點,確定自己最佳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計劃和行動。高中生的生涯規劃要依據自身條件設置目標,要依據自身與外部資源的整合實現目標。

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創新素養


新高考將綜評記錄將作為高考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的重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覆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含勞動時間)。主要考察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

綜合素質評價將記錄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特點,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引導學生髮現自我、建立自信,指導學生髮揚優點、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並形成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綜合素質評價增加了對學生的多維評價,除了高考成績終結性評價之外,綜合素質評價還關注學生的平時過程性積累。在綜評實施得當的情況下(處理好誠信和公平的問題),將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新高考突出了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確定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信息獲取與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以及公民的基本素養成為人才培養的方向。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還

要求學生在關注成績之外,需更加重視合作交流、信息獲取與分析、批判性思維與創造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學生需要重視物理和歷史的學習和投入

河北新高考實行“3+1+2”的考試模式,3是指語數外三門科目必選,1是指考生在物理或歷史中選擇1門科目,該門科目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2門科目,該兩門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可見物理和歷史的地位在新高考之後顯得更加重要。

物理和歷史地位突出的原因

1,物理和歷史在自然科學類專業和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考生在這兩個科目中選擇1門,便於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也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2,根據浙江和上海實踐省份的經驗,6選3導致了很多學生棄選物理等難度較大科目,一些大學對新生的摸底情況顯示,

一些實行選考制的地區的大學新生科學素養不足。

3,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也有其自身的招生需求,2018年5月發佈的《2020年擬在京招生普通高等學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的要求》中,必須選考物理的專業數量大大增加,甚至出現了須選考兩門科目的專業。比如北京大學的工科試驗班類、理科試驗班類、數學類、物理學類、天文學、地球物理學類、心理學類等專業(類)均須選考物理。

因此,學生無論是為了擴大選專業的範圍,還是穩固自身的自然科學素養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都應當在物理和歷史兩門科目上投入更多的學習精力。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02

家長如何應對


學生教育不能全部依靠學校,家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高考帶來的變動需要家長也要有一定的應對策略。

家長需要學習生涯規劃知識,對學生的學業規劃進行有效指導

新高考提供了多樣化的大學錄取方式,除了正常的招錄之外,還有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高校專項計劃等多種渠道。

家長一方面需要熟悉孩子的個人興趣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外部有哪些高校和哪些專業,不同的專業對應著需要學生具備怎樣的性格特徵,然後與學生加強互動,將瞭解的外部高校和專業的知識普及給學生,指導學生應當結合哪些因素進行選擇。

在具體的行為措施上

一,家長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生涯規劃教育進行耳濡目染。

從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個環節來看,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體探索自我、科學決策、統籌規劃的過程,但僅僅依靠學生個體的力量很難實現,還要依靠家庭和社會。

在家庭方面,除了來自家庭的經濟支撐外,家庭氣氛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力不可忽視,如果家庭成員如父母有相關的從業經歷,孩子從事這一方面的職業往往會更具有優勢。

目前,很多中國的父母更關心孩子的成績和升學,卻沒有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意識,更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孩子,大量學業優秀的學生畢業後不知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之路就是“家教缺失”的直接結果。

二,家長應當多多參與學校組織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是學生成長的三個重要因素。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需要三者的共同合作。

因此,家長不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對孩子的正確引導,還需要和學校合作共同幫助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家長應當鼓勵引導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新高考對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素質評價記錄包括三年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這些記錄將在自招、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考錄取中作為參考。

學校會通過各種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家庭父母一方面可以通過日常教導引導學生多參加學校組織和社會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家長應當在週末和節假日帶領孩子一起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對生涯規劃進行思考。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03

教師如何應對


新高考改革對一線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班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的高考制度,教師的專業素養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豐富、加強和改進:

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數論高下的高考錄取機制,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應試教育模式走出來,要從單一的關注分數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實踐磨練,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轉變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做到形成“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學觀。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從‘傳授範式’向‘學習範式’的轉變”。

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精心設計和研究教學用合適的方法將適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需要教師做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吸引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教師要秉持“創造的教育”理念

“創造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者首要任務是突出教育的過程屬性,改變傳統“重演繹輕歸納”的教育模式。

教育過程應體現為由知識形態到問題形態再到方法形態最後到教育形態的演變,將目標教育轉化為過程教育,而這種過程本質上就是創造性的,強調的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

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愛好特長,培養他們的興趣以及批判反思的思維習慣。要聯繫社會生活實際,讓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讓學生主動探究未知世界,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進而全面提高其發現、探究、歸納的能力。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

在“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和“創造的教育”的新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做到教學方式的相應轉變。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收穫。

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師要實現課堂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和指導功能。教師不需對實施和題目講授過多,可以借鑑翻轉課堂的做法,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學習,在課堂上著重對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學習方法。

第二,教師應當做到加強師生交流與互動,進一步推進小班研討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內在潛力。

在課程設計中採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一對一答疑”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突出學生探討為主的師生雙向互動,學生滿意度高。

教師還應做到充分挖掘整合網絡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服務新課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應用意識,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進課堂。

在對課程精細化設計的基礎上,將課堂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緊密結合,善於利用新型在線教學資源、教學平臺等,以全體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衡中新高考牽頭人深度解讀新高考,看衡中如何應對


第三,在“創造的教育”下,教師應當多使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方法。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建構學習共同體。

強化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加強探究式教學。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重視問題導向,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

教師要提高生涯規劃指導能力

新高考雖然給學生開放了很多自主權,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學生的焦慮、緊迫和迷茫,學生在面對這樣的變革下,急需提高自身的生涯規劃能力,教師的角色也從單一的教學導師轉變為教學和人生規劃老師。

教師應該豐富職業生涯教育知識與實踐經驗,提升學生選擇考試科目和報考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助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並結合自身所長儘早學會自我選擇、自我規劃,安排好高中階段所有學業進程,做學生高考這個關鍵渡口的“擺渡人”。

教師需要做到

一,全面掌握生涯規劃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

包含認識生涯理論、生涯發展理論、生涯類型理論、生涯學習理論和生涯認知理論。

二,把握實用的學生指導的工具和方法

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只傳授科學知識的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地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加強對學生實踐教學的環節。

三,幫助學生明確未來方向、找到學習興趣

生涯規劃的起點一定是源於學生的自我。學生的興趣是什麼?學生的性格怎樣?學生的價值追求是什麼?學生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學生只有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才能明確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髮展天賦潛力、培養核心競爭力

鑑於當代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幫助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差異,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自我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五,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指導學生在認識自我和認知外在世界的基礎上,做出合適的生涯決策,併為之付出相應的行動。


04

高中如何應對


高中應當做到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


河北新高考決定實行“3+1+2”模式,該模式下形成的“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與“育”的分離,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學校的教學管理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需要考慮如何建設更為開放的“走班模式”,一方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到做到在走班的同時加強師生互動,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體來說,學校應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

一,針對不同的學生特徵制定不同的走班分班模式和班級管理模式


針對有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學生,大走班的模式會比較適合,因為尖子生需要注重他們的興趣發展,越是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並且擅長的學科,將越有利於增加奧賽生的學科能力,有利於他們發揮自己的全部長處,獲得最高分數,成為頂尖人才。

針對實驗班的學生,小走班的分班模式比較合適。因為“小走班”可以把老師的職能由“教師”變為“導師”,由“加強管理,充當班主任角色”到“我就是教學班的班主任”角色的轉變。


二,在軟性方面學校應當做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校應當引導學生參與校規班規制定,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從實際出發,積極探求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突破傳統管理模式。

具體措施來看,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各類班會、建立管理規範、組織各類活動、成立學生班級管理小組等各種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有效融洽的師生互動關係,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作用。

三,在硬件方面學校應當利用現代技術幫助學校提高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


學校可以考慮利用走班排課網絡平臺進行快速準確的個性化排課,並且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平臺之外,學校還應做到更精細的管理。此外,學校應當關注班級網絡平臺建設,實現教師實時追蹤,通過網絡平臺增加師生互動。

高中應當注重加強生涯規劃教育


高中如何培養好學生,將學生送去適合的學校和適合的專業,需要學校在選科選專業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這就要求學校提高本校的生涯規劃課程教授水平和對教師的專業規劃能力進行培訓和發展。

在具體的措施上,學校應當考慮做到:

一,多派教師外出學習交流


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已有資源和實際情況派出教師到其他示範高中去參觀學習,同時組織教師參加權威的生涯規劃教育培訓等。

二,學校應當修訂完成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實施方案


為了提高全校的生涯規劃指導的水平,需要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和實施方案來確定每一步的規劃。

在方案中,學校應當做到對本校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功能進行定位;

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全程跟進、家校全員參與、規劃個性化定製的原則;

堅持科學的使用測評工具作為參考輔助;

在制定過程中考慮到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生涯規劃教育三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生涯規劃是選課走班的基礎,綜合評價包含生涯教育的實踐活動、職業體驗,生涯教育的長遠目標就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要通過多類社團活動和主題活動為學生創造生涯規劃教育的多元環境


學生社團活動是開展中學生人生規劃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方式。

  • 學校開設了學生文學社、心理健康中心、科技創新室、通用技術及信息技術活動小組等,為高中學生提供了發展興趣愛好、進行職業體驗的多彩舞臺。
  • 學校可以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舉辦各項專題講座;
  • 建立學生生涯規劃體驗基地,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外活動基地、博物館、科技館、高校、職業高中、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幫助學生多渠道瞭解和體驗不同專業和職業特點,為選擇專業和職業提供判斷依據;
  • 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組建具有生涯體驗性質的社團,並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

高中應當在新高考的評價模式下轉變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理念上,新高考給出了更多的評價標準,比如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等。這就需要高中在培養學生做題能力和應試能力之外,培養全方位高水平的學生。

一,學校要倡導“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育理念,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改革和建設的目的是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收穫。

二,學校要轉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參與性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講課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被動的聽講,沒有主動學習的機會和探求知識的意識,積累過久,學生開始喪失課堂學習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嚴重下降。

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當鼓勵開展引導式教學,提高學校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主體參與意識。

高中應當重視課堂改革創新

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質量的生命線,在認識到教師和課堂的重要地位之後,學校需要大力開展課堂改革。課堂改革需要圍繞“轉變觀念”、“優化環境”、“融洽關係”、“改進教法”等課堂教學實踐開展,目的是創建“主動、高效”的課堂。

課堂改革首先需要學校做到對教師、學生以及管理者進行觀念上的教育轉變,目的是實現濃厚氛圍的課堂改革風氣和共識。

其次,學校需要在課程的內容上進行改革,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創新、教授方式的創新以及課程評價和教學質量改進模式的創新。

  • 在課程內容上,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學校需對應開展相關學科(數學、物理、語文等)同步板塊知識的自主招生相關的培訓等


  • 在課堂教授方式上,學校可以借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需要在正課之前通過微課做好預習自學,課上僅是教師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的過程。翻轉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將學生從被動學習中拉出來,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和思考能力。

  • 在課程評價和教學質量改進上,學校可以開展多主體評課活動,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改善。

高中應當建設好組織保障


新高考改革是一個牽連多主體的重要工作,不僅僅是老師和班主任的事情,因此學校各個部分和科室都需要作出配合和支持。

首先需要各個部門做好配合協作的工作,比如組織各種研學活動需要財務處及相應科室的支持與協調關係;

其次,新高考下,互聯網+的應用尤為重要,學校需要建設各種服務平臺,配備專門的技術團隊,為高一年級的政策制定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

第三,新高考下教務處需要處理考試命題、試卷難度、試卷份數、考場安排等各種問題,因此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第四,針對新課改的要求,學校的實驗室應當做好配合,及時更新實驗設備,購買相應的實驗儀器藥品,確保課標要求的各項實驗的順利開展;

最後,學校應當在制度上成立新高考實施工作小組,由組長統一協調,各部門做到真配合、真支持、真落實。

05

高校如何應對


高校需加快課程改革,提高培養質量,以便吸引學生報考


開放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將會使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面臨很大的挑戰。不受考生和社會歡迎的專業的分數將會非常低,導致這些專業將沒有考生報考,繼而分數下降,進入惡性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加快課程改革的力度,提供更多社會需要的專業,提供更高質量的課程,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高校需要關注特色化辦學,招收和本校辦學定位相符的學生


新高考實行二三本錄取批次合併,打破了原有人為將高校分級分類,讓高校都能夠在同一起點上公平競爭,使高校和考生實現了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本質性的相互選擇,是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考生選擇權的重要方面,有利於高校在更大空間內招收合適的學生,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特色化辦學。

高校的招生計劃需要設置選考科目要求,並且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別編制


由於河北實施的是“3+1+2”高考模式,因此普通高校將嚴格按照之前公佈的本校擬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並根據人才培養要求,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本、專科來分別編制招生計劃,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將明確到每一個招生專業中。

  • 杜文星:河北衡水中學校長助理、高一年級主任
  • 陶雪婷:方略研究院研究員,方略作為獨立教育研究機構和全球智庫,專注於高校學科建設、高考改革以及教育評價機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