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位於重慶九龍坡黃角坪川美附近的交通茶館,是重慶唯一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茶館。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走進茶館裡面,可以看到木質的房屋架構,坑坑窪窪的水泥地板,年代久遠的各種標語和裝飾品……處處都透露著與現代氣息不相符的年代感。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在這裡喝茶的茶客。大約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慕名而來的遊客,要上一壺茶,草草喝上幾口後就奔向下一個景點;還有一類是來這裡觀察生活的,尤以攝影愛好者為多,他們大都帶著相機、點上一杯茶、在茶館裡面轉來轉去,觀察著可以拍攝的對象,時不時地按下快門,一張張有年代感、有生活氣息的攝影作品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喝茶不過是他們走進這座年代久遠而地位特殊的茶館的藉口而已;第三類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客,他們多是三五好友,要上幾杯茶、一副撲克、或是一副象棋就能邊喝邊玩,打發大半天的時間,揮著乾脆就是一邊喝茶一遍擺龍門陣也是樂趣無窮,來交通茶館喝茶是這些長期茶客的一種長期的生活習慣和享受,人生就是在和朋友們在茶館裡面悠閒自在的日子中慢慢過去的。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重慶人的性格特徵,在這座有厚重生活氣息的生活的茶館中也有所提現。這裡的茶客,永遠是嗓門很大,喝茶打牌的場面永遠很熱鬧,不像是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裡面所表現的淡雅的氣息,倒是很有煙火氣和市井氣。看那些年代久遠、字跡斑駁的標語,也是與別地不同,牆上有好幾處標語都在強調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不打架鬥毆,重慶人性格中的火爆、粗獷、不太守規矩、耿直等特點都可以透過這些標語提現出來。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在交通茶館參觀的時候,除了見到許許多多來來往往的遊客。最引我矚目的還是一些老人,他們大都拿著自己的茶杯,服務員給續好茶水,幾個人聚集在一起或打牌、或擺龍門陣,累了,就一個人找個角落的位置半坐半躺著休息一會兒;餓了,就在旁邊的小麵館裡叫一碗麵來吃。這些老人,並不是無處可去,或許,他們覺得家裡太孤獨,不如這裡熱鬧;又或許,這裡的一杯茶水,甚至一磚一瓦逗比其他地方要好;也或許,這裡有他們幾十年的回憶,難以割捨,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裡或許是他們延續幾十年生活習慣的最後陣地了。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真不知道,當這些老人漸漸老去之後,還有多少人會來到交通茶館喝茶、打牌、擺龍門陣,不是為了打卡或拍照?但交通茶館的經營者似乎並沒有考慮到這些遙遠的問題,只是日復一日的提供者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熱鬧。

其實交通茶館的經營者不是沒有苦惱。在2005年,茶館就因為長久以來茶水價格低廉、利潤微薄,房租上漲差點開不下去。熱愛老重慶生活的川美教授陳安健為了保住茶館,和茶館老闆每月各出1500元的租金。10年,他幫忙交了18萬。交通茶館得以很好的保存了下來,並且成為廣大川美師生的創作基地。如今,川美、交通茶館成為了黃角坪的文化地標。吸引這一大批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前來參觀體驗。生活與藝術在這裡彼此成就了自己,最終相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交通茶館: 為一個遠去的時代而在熱鬧中堅守

一種生活方式傳承了成百上千年,但是歷史的沉澱經受不住現代化的衝擊。在今天,像茶館這樣的傳統生活中的事物在急劇消失。但是,我們也希望能有一批像交通茶館這樣的傳統社會生活事物的堅守者,也能給我們這些“現代人”一點念想,給那些堅守傳統的“時代落伍者”一點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