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逆轉嗎?

籃球ing


胰島素絕對缺乏導致的1型糖尿病,理論上可通過胰島移植或誘導幹細胞轉化成具有胰島素分泌功能的胰島β細胞實現完全治癒而不用依賴外來的胰島素治療,但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且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等疾病。

2型糖尿病尚有殘存的功能性的胰島β細胞,但目前還沒有哪種藥物能夠完全能修復損傷的胰島β細胞。理論上不需胰島移植,只需將少量的幹細胞誘導、轉化成具有胰島素分泌功能的胰島β細胞,然後移植到患者體內便可治癒糖尿病,但同樣也存在以上所說的問題。

所以,目前在臨床上以上技術並沒有廣泛開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將這些問題解決,造福糖尿病患者。

那麼,目前糖尿病真的就無法逆轉嗎?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在早期階段是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同時伴有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導致,到了後期則轉變為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同時伴有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所以,如果在糖尿病早期階段改善胰島素抵抗就有可能使糖尿病止步,甚至逆轉。那麼什麼方法能達到這個效果呢?

答案就藏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中。早在2017年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有300名英國人參與的臨床研究發現體重下降15kg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第一年獲得了緩解,不用依靠任何藥物。所以,長期堅持低熱量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等良好的生活方式,維持健康的體重就是最好的良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糖尿病不能逆轉,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終身用藥。但是有一點需要指出,血糖輕度升高,跟糖尿病是兩個概念。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0mmol/L,如果連續兩次的空腹血糖值大於等於7.0mmol/L,除外其他原因(如應用激素類藥物、應激等),則需要考慮糖尿病。而血糖處於6.1-6.9mmol/L的人群,我們稱之為空腹血糖受損,可以認為是糖尿病前期,此時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肥等措施,可使血糖恢復到正常範圍內,我父親就是這種情況,在我的嚴格督促下,目前血糖已完全正常。

如果診斷為糖尿病,那就要更加註意了,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絕對缺乏,注射胰島素是唯一的辦法。2型糖尿病,則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人體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我們需要空過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注射胰島素、自我監測血糖水平、主動學習糖尿病知識、增加運動等多種手段,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糖尿病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其可怕之處是它的併發症,比如酮症酸中毒、各種感染、腎衰尿毒症、冠心病、腦出血、腦梗、末梢感覺異常、糖尿病足等等。而預防併發症的辦法就是把血糖長期平穩的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用心做科普-真情為群眾-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e醫路同行


可以,但有條件。

題主問的應該是2型糖尿病的逆轉。2型糖尿病是發病機制是腸道菌群功能紊亂,腸道中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可能完全喪失功能,腸道的酸度不夠低,不足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這些有害菌大量繁殖,分泌大量內毒素及其它有害物質,這些內毒素和有害物質,一方面被腸粘膜吸收後,破壞腸粘膜,另一方面,這些內毒素和有害物質,也透過被破壞的腸屏障,進入血漿。最後引發炎症,GLP-1分泌減少,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增加。

由以上腸道菌群中某些功能菌“徹底失去功能”誘發疾病的鏈條,如果能把這些“失去功能”的重要功能菌重新激活,增殖,產生足夠的短鏈脂肪酸,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內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質的分泌,修復腸屏障,就可以減少內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質入血,降低系統炎症,消除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分泌增加,GLP-1分泌增加。

所以要想讓2型糖尿病“逆轉”,關鍵在於恢復腸道中某些重要功能菌的活力,因為腸道微生態也是個動態平衡,有此消彼長的特點,這些功能菌激活後,就可以抑制有害的細菌生長。

激活這些重要功能菌的方法,在2018年3月9日的S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上海交大學者趙立平研究團隊的文章,《高複合膳食纖維選擇性富集出的腸道細菌可改善2型糖尿病》應該說是在這個領域的重要突破。

無炎生物研發的複合高膳食纖維干預方案,同樣在志願者和消費者使用中,都收穫了良好的效果,在應用過程中,聯合生物學家,專業醫護,營養學家,心理學家,在不斷總結經驗過程中,至少有以下幾點可以分享:

1。依從性越好,效果越好。關於這個問題,對於2型糖尿病人來說,從腸道菌群結構失衡,到醫學上診斷為2型糖尿病,可能持續了很多年的高糖高脂飲食,或者長期在高壓狀態下工作,作息不規律等,所以,在嚴格飲食干預的要求下,可能比長期維持健康飲食的人來說,需要克服更大的困難。所以,需要自律。

2。糖友們應該瞭解,消除炎症,預防併發症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能片面的只關注血糖指標。

英國前瞻性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1%。小編從醫護的記錄中隨機看了一下干預前後的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

用戶1,干預前糖化血紅蛋白11.00%,干預後8.90%;

用戶2 ,干預前糖化血紅蛋白9.10%,干預一個月後7.40%(數據來源於用戶就近自主選擇的三甲醫院體檢數據)

3。高膳食纖維飲食存在“響應靈敏”和“低響應”甚至“不響應”的狀況,因為個體病程的複雜性,腸道菌群的數量龐大,在以往的文獻和實踐中,所有在干預都有這樣的現象存在。

所以說,2型糖尿病可能逆轉(消除胰島素抵抗,脫離藥物,恢復普通飲食),但是不見得所有的人都可以,這跟自身胰島功能的損傷程度,腸道菌群的響應性,包括個人意志都有很大關係。

不過,很明確的一點,以恢復腸道菌群中重要功能菌的活力為目標設計的高複合膳食纖維飲食干預,是在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2型糖尿病新藥研發出來之前,最有效,最安全,既能保證糖友機體營養,又能排出腸內毒素,消除胰島素抵抗,緩解炎症,延緩或者杜絕併發症的最好辦法。越早干預,收效越明顯。

在實踐中,2型糖尿病飲食干預的醫學指標收益

飲食干預最大的收益在於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瞭解更多2型糖尿病的飲食干預,請按右上的+關注無炎生物


無炎生物


1型糖尿病不可逆轉,2型糖尿病可以逆轉。


逆轉糖尿病,全球醫學界都在發聲!


防不勝防,糖尿病全球大爆發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佈的第8版全球糖尿病地圖,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達1.14億人,糖尿病負擔最重。

下圖展示了2017年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前三位分別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分別為1.144億、7290萬和3020萬。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三位國家分別為印度、中國和美國,數量可分別達到1.343億、1.198億和3560萬。

科學昌明的今天人類面對糖尿病只能束手待擒?

從防控到逆轉世界糖尿病課題的新突破


時代在前進,科學技術在不斷地進步發展,在糖尿病的研究上,各國專家不斷地進行探索與研究,並且湧現出了許多重大突破,最大的突破就是——糖尿病從防控到逆轉。

(一)1986-2016大慶研究:

早在1986年,時任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與時任大慶油田總醫院院長鬍英華合作,開展了一項名為“生活方式干預糖耐量受損患者(IGT)的高質量隨機對照”的試驗項目,對當地577位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生活方式持續6年的干預,探討生活方式干預能否解決高危人群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這一世界難題。

1992年,6年的試驗統計結果顯示,簡單的生活方式干預對於肥胖或不肥胖的高危人群,都顯著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率,其降低幅度達30%-50%,且減少了威脅生命的心血管病硬終點。這項早期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的結果,被其後的美國、芬蘭、日本、印度的類似研究所證實,由此全世界糖尿病學界都一直認為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

2008年,隨訪研究結果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The Lancet》(《柳葉刀》)上發表。通過隨訪,科學家們發現,在停止干預後,早年的生活方式干預依然有效,讓被幹預的高危人群比不接受干預的人晚得病3.6年。同時還發現,那些1986年還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在未接受干預的情況下,20年後有93%發展為糖尿病患者。

2016年,大慶研究公佈:糖尿病的預防可延伸至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及死亡的減少。

大慶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光偉教授這樣總結大慶研究:

這項沒有“頂層設計”、沒有高科技的研究最重要的經驗是要找到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恰當結合點,只有中等強度的干預才能被勞碌的大眾接受並堅持。同時,小組而非個體教育最有效、最省錢。長期堅持需要人們形成習慣,這就需要在研究的第一年內進行不少於10次的訪視,接下來幾年也要進行規律的、面對面的隨訪。此外,現場監測員的本地化是關鍵,政府和功能社區領導的支持和協助也是成功的關鍵。高度使命感、信念堅定、甘於奉獻的團隊、堅實的國際合作都是研究成功的必備條件。

(二)2型糖尿病緩解臨床試驗(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DiRECT)

2017年,關於糖尿病的研究又有了進一步的進展。

在2017年的IDF大會上,公佈了備受矚目的2型糖尿病緩解臨床試驗(DiabetesRemission Clinical Trial,DiRECT)第一年結果,上述結果同期發表於《柳葉刀》上。

英國Newcastle大學的Roy Taylor教授和Glasgow大學MichaelLean教授帶領其DiRECT研究團隊通過對符合特定條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生活幹預,檢測是否能夠通過減重的方法達到逆轉2型糖尿病的目的。

12個月的受試結束後,試驗結果顯示,接受干預的糖尿病患者中,有超過1/5的受試者成功達到減重目標,並有接近半數受試者達到糖尿病緩解標準。同時,數據還顯示出,減重越多,2型糖尿病緩解率越高,減重15kg以上,2型糖尿病緩解率高達86%。

DiRECT研究的主持者Roy Taylor教授(來自Medscape)

DiRECT研究的主持者、 紐卡斯爾大學的醫學與代謝學教授Roy Taylor在DUPC 2019會上接受了採訪時表示,他從2006年就開始關注糖尿病的緩解這一問題,發現2型糖尿病其實可以被逆轉;從2011年開始著手測試這一發現,證明了低熱量飲食和減輕體重的確能夠緩解糖尿病。

(三)南加州大學:間歇性斷食對糖尿病的逆轉作用

2017年2月份,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加州老年病研究所Valter Longo博士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間歇性斷食對糖尿病的逆轉作用》,該研究從基因、細胞、動物實驗以及小樣人群都做了系統研究,證明了:胰島細胞失去胰島素分泌功能以後,通過間歇性斷食的干預,進而讓胰島細胞重新恢復了分泌胰島素功能,能夠逆轉糖尿病。

Valter Longo博士據此於2018年編寫和出版了《長壽飲食——間歇性斷食》一書,此書已被引入中國,由國內著名營養學專家郭紅輝教授進行翻譯,中文版將在年內(2019)出版發行。

(四)終結糖尿病——12周飲食方案遠離與逆轉糖尿病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喬爾·福爾曼博士出版了《 終結糖尿病——12周飲食方案遠離與逆轉糖尿病》一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食療理念和方法,他倡導大家吃高營養密度食物,包括富含微量元素和酶的蔬菜、堅果等,通過飲食調理和運動自然地恢復健康。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幫助美國很多糖尿病患者徹底擺脫了糖尿病,恢復了健康。

書中強調了以下幾點:

  • 14天全面逆轉糖尿病病情

  • 3至6個月減少甚至停用藥物和胰島素

  • 迴歸自然健康飲食,遠遠不只平衡血糖

  • 飲食調節×運動調整,不捱餓、不屯脂,輕鬆降血糖!擺脫糖尿病!

  • 20年臨床研究,18年追蹤調查,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徹底擺脫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劑量銳減!

(五)逆轉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醫學研究和治療機構——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喬斯林糖尿病中心首席科學官——金良城博士,出版了《逆轉糖尿病》一書,總結了目前糖尿病研究成果,包括成人棕色脂肪在燃燒熱量和減肥方面的突破性發現、提高身體胰島素敏感性的機制研究、傳統亞洲飲食在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調節血糖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包括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對健康的影響:睡個好覺對血糖有什麼好處、減掉5%的體重到底有多重要、身體存在慢性炎症對胰島素影響如何、什麼是適當的體育鍛煉、心理壓力同樣也影響血糖代謝……

金良城博士將這些研究與喬斯林糖尿病中心多年的實踐相結合,為糖尿病患者奉獻了一項可操作性強的計劃,即包括生活各個方面的8個“循證策略”。金博士在書中言:此計劃可以幫助患者有效避免、控制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

(六)中國的糖尿病逆轉研究與實踐:真的可以告別糖尿病

早10年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徐谷根教授,已經做了逆轉糖尿病的相關臨床研究,並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國際權威發佈前就已經出版了《真的可以告別肥胖與糖尿病》一書。

徐谷根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經過多年臨床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肥胖與糖尿病的方法——“XG溯源系統根糖法”,通過追溯糖尿病發病根源,運用系統的方案,採取“互聯網+院內/院外管理”模式,已經成功逆轉1000多例糖尿病患者,讓糖友徹底擺脫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困擾。

“多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尚可,通過有效的治療手段,是可以逆轉的。”徐谷根教授介紹,“糖尿病的逆轉不代表治癒,主要是說不需要服藥控制了。患者仍要堅持終生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

2019年3月19日,徐谷根教授所在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成立了廣東省糖胖病逆轉研究所,深入研究探索肥胖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及逆轉糖胖病的治療方案,結合徐谷根教授團隊糖胖病逆轉診療的豐富經驗,向基層醫療單位推廣糖胖病逆轉技術。

研究所年內將聯合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暨南大學/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臨床營養科、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等單位共同開展“互聯網+糖尿病社區有效防控和逆轉”項目,將會給廣大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為“健康中國戰略”作出積極的貢獻。

(七)糖尿病逆轉研究仍在繼續,你我都有機會參與!

“糖尿病可逆轉”——在醫學界與慢病管理領域,越來越被專家教授以及內分泌科醫生所認知,中國在此領域的探索也一直與世界同步。中國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核心內容,特別強調了“糖尿病人的個性化精準干預管理,實現糖尿病的逆轉”。

現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楊麗麗教授課題組聯合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徐谷根教授、暨南大學紅會醫院臨床營養科譚榮韶主任,將於2019年3月-2019年12月間在廣州市招募糖尿病人群,進行“利用生活方式干預減重治療糖尿病與傳統藥物治療比較”的人群隨機對照研究,廣大糖尿病患者皆可報名參與!

(八)糖尿病可逆轉,全球科學家熱議爆點:

Roy Taylor教授

DiRECT試驗首席研究員

Michael EJ Lean教授

DiRECT試驗研究員

“早介入,有一半患者可以治癒!”

東芬蘭大學Matti Uusitupa教授

在《Lancet》同期發表評論文章

“糖尿病被確診時是開始減肥和改變生活方式的最佳時機。”

Elizabeth Robertson博士

英國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

“DiRECT第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了改變數百萬人生活的潛力,非常鼓舞人心!”

Isobel Murray

DiRECT試驗受試者現身說法

“它已經改變了我的生活,在研究之前,我有2型糖尿病2到3年了。我服用的藥物不斷增加,而且我變得越來越不舒服。當有機會進行DiRECT研究時,我毫不猶豫參加了。當醫生告訴我,我的胰腺再次工作時,感覺太棒了,絕對是驚人的。我現在不認為自己是糖尿病了,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糖尿病檢查,我是獲得緩解的幸運兒之一。”


廣東省糖胖病逆轉聯盟


不可能

糖尿病屬於功能性缺失,這是不可能自愈的,沒有可能恢復這個功能。糖尿病其實就是人體的消化系統疾病。也就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不能直接從食物中獲取人體必須的糖分,所以人體逼迫自己分泌胰島素溶解脂肪以獲取人體必須的糖分。這個就是糖尿病。因為人體分泌胰島素的時候都是一份一份的,比如人體分泌一份胰島素可以獲取400大卡糖分,可是一個人一天需要的糖分是900大卡,也就是,容易需要分泌三次胰島素,獲得了1200大卡糖分,可是人體只需要900大卡,這樣一來,就會多出300大卡的糖分,多出來的糖分堆積在血液中,這個叫【血糖】,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糖分,就是糖尿病【明白嗎?】西醫只能控制尿液裡面的含糖量【這是脫褲子放屁】,對於消化系統不能直接從食物中獲取糖分這個功能缺失毫無辦法。所以,糖尿病只能慢慢等死。現代醫學可以延緩糖尿病人的死期,可是卻救不了糖人,明白我的意思嗎?


太素老道


西藥是肯定越治病情越來越嚴重的,中醫其它的沒試過,什麼翻白草、地骨皮等試過的沒有用的。還是飲食加多運動會逆轉,廣東趙曙光教授已逆轉九年了現在和平常人一樣。


鴻生35


可以,但僅僅限於糖尿病初起,並且年齡尚年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