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要寫論文呢?

邸苗苗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不論是本科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撰寫畢業論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雖然本科教育主要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但是同時要求本科生要具備初級的科研能力,而論文撰寫的本身就是對於自己科研能力的總結。相比於本科教育來說,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則對論文的質量、級別和數量有更高的要求。

撰寫論文通常具有以下幾點實際的意義:

第一:撰寫論文是對階段性學習的總結。論文的質量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體現出學生知識結構的豐富程度,另一方面會體現出相關領域知識的學習深度。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不僅需要撰寫畢業論文,更要撰寫一系列“小論文”,同時要求能夠公開發表,一些重點院校(科研院所)對於論文發表的級別和數量均有要求,這是目前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撰寫論文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學習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撰寫論文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了解大量的背景知識,所以撰寫論文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以研究生論文的撰寫為例,論文首先要提出問題(背景知識),然後是分析問題(知識邊界)和解決問題(創新方案),最後是總結和展望,這裡面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知識儲備。

第三:撰寫論文也是分享知識的重要途徑。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研究本身,更在於能夠進行成果分享和落地轉化。研究生的論文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也會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同時論文的發表,也能夠節省大量的科研資源,避免重複研究的問題。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或者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謝謝!


IT人劉俊明


大學生在學校裡面除了學習主要課程之外,學習成績好的或者是學有餘力者,會去寫論文。不要認為現在還只是研究生或博士生的事情,作為一名大學生,需要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才能畢業,所以對於每一位大學生來講,寫好論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論文是學術水平的一種證明

如果你認為在學校只要學好各科成績,保證不掛科,並且提高一點學分績點拿到獎學金,就算完成大學的學習任務,那你就錯了。尤其是對於進入好學校的那部分學生來講,學校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學習平臺,老師也會有很多學術性的項目,作為高等教育學府,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是其中的一個主要任務,進入到大學,才算是接觸到深層次的學習,寫好一篇論文,很能證明你的學術能力,假如能發到高等級的期刊,在老師和學生眼裡,你都算很牛的人物,一般在大一大二修滿各必修課程,等到大三接觸到專業課的時候,就可以深入學習本專業,並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寫出一到兩篇高質量的小論文和畢業論文,那麼你整個大學的學習才會變得有意義。



寫好論文是個人提升的一種途徑

學習好的學生不但各科成績好,而且要求會寫論文,對於學期末的評獎評優來講,寫出一篇論文並發表到期刊可以給自己加分,期刊等級越高,加的分越多,從而你能獲得更多的獎勵,給自己增加競爭的籌碼,不管是以後工作還是考研,都會成為你自身的亮點。

大學結束會評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其中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獲得優秀畢業論文,可以見得論文的含金量很高。如果你要選擇考研,那你就比別人早早跨入到學術研究的步伐當中,跟著學校老師做項目,通過項目成果總結成自己的論文,發表到高級別的期刊,還會有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自己發表過的小論文可以用在畢業論文裡面,也給自己的畢業鋪平了道路。



如何寫好一篇論文

  1. 首先你要打好基礎。確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便能掌握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論,這是論文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掌握一兩種學術研究的方法。比如跟自己所做項目和研究內容相關的實驗方法和數值模擬方法,最好學會一兩種數值模擬軟件,這都是你作出論文內容的重要利用工具。
  3. 學會利用網上的數據庫和學校的網絡平臺搜索文獻。前人的研究成果是自己研究成果對比的依據,從而提高論文的真實性和價值。
  4. 一定要杜絕抄襲,堅持原創。論文最忌諱的就是抄襲,而且這種現象比較普遍,這也是搞學術的毒瘤,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內容和思想。



靜下心來想一想,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想要提高自己,開始著手寫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吧。


愛學自習室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在大學期間僅僅就撰寫了一個本科畢業論文,屬於普通的大學生一員。而現在的大學生則不一樣,寫論文一般是2種情況:


  •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作為授予學位的必備條件之一,在這樣制度下無法回答為什麼。只能告訴你就和考試不及格需要補考一樣,規定!

但是,部分專業的本科生可以選擇做畢業設計,而不是畢業論文。

  •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大學生髮表的比較少。常見的2種渠道是:

1)自己申請省市創新項目,開展實驗或者調研,撰寫發表文章。

2)提前進入一些老師的實驗室幫忙,測試或者做點實驗,在師兄師姐文章中署名個三作一類的。

如果你有心攻讀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那麼這樣的期刊論文就可以給你增色,讓你在研究生複試中有加分或者溝通到時更容易被選中。

寄語

如果想往上走,本校的研究生推免是你值得爭取的。

在要求本科階段成績好的同時,期刊論文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有值得你努力搞的理由。


帥小西De


大學生寫論文,不是任務,而是一種檢測。


大學裡雖然學的知識是專業性比較強,會分很多類專業,例如哲學類、經濟學類、管理類、教育類、藝術類……很多,可能不熟悉的人來說覺得他們之間差距很大,其實之間的知識是互通的。大學培養的學生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需要注重綜合性人才培養,例如懂政治、你還得懂經濟、懂經濟你還得懂點管理,懂管理你還得懂教育,轉來轉去,專業之間都是互通的。但是那我們學什麼呢?這個就是論文檢測的地方了,大學學了四年,你學到了什麼?其實就一種對一件事物的產生→消滅,提出質疑,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然後我們進行論證,得出結果,發表我們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寫論文,其實就是檢測你的觀點。


舉個例子,以經濟學專業為例:畢業後,你發現某大街剛剛修好沒幾年,為啥又被拆了重建?是政府錢多?最後你發現,道理不是這麼簡單的,這是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再舉個例子,就說你在淘寶上買東西,阿里巴巴提供平臺,一些人在網上賣,一些人在網上買,價格沒變,你買20塊錢的東西,到賣家手裡還是20塊錢,阿里巴巴沒有多拿一分,那麼阿里巴巴的馬雲怎麼變富裕了呢?他錢又是哪兒來的呢?

值得疑問了吧?這些就是知識的重要性,這就是大學讀的東西。讀完後你要學會分析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如何做?就是解決這一些疑問。論文本科基本上一萬字左右,大學寫的論文,在論文裡就要求體現出你提出的問題,你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不僅僅是你的觀點,你還要有理由,這些理由就是參考文獻,至少得有幾十本資料作為支撐。

這就是大學裡畢業為啥要寫論文的原因。不僅僅是本科,就連碩士博士畢業都需要論文!


譚璟之


如果沒有畢業設計和論文,只憑學分和成績論高下的話,大學生不就繼續淪為考試機器了嗎?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是上課考試上課考試,一路考下來的,難道大學也只有這點要求?

一個大學生,選擇了某個專業,無論是自己有興趣有抱負也好,為了將來就業的前景也好,被家人要求選擇的也好,都必須具備這個專業方面一定的深度知識和實踐能力。另外作為一個大學層面接受過教育的人,無論在邏輯思維、書面寫作和表達能力方面都應該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幾個方面都是走出校門開始工作的要求!

其中知識層面是可以通過一門門的考試來驗證的,而其它幾項就不那麼直接能考驗了。於是,最好的也是最綜合的一種方法就是畢業設計。通過畢業設計,一個大學生選擇本專業的一個題目,理論的也好實踐的也好,通過查資料瞭解目前業界的現狀,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及方案,理科的可以通過實驗或者具體的技術實現來進行驗證,文科的可以通過引證及分析來論述觀點,最後的成果就是畢業論文。注意對於本科階段的畢業論文,對於創新方面的要求並不高,最重要的是方法論是否採用得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過程及結果是否完整,以及最後寫的論文是否原創、是否邏輯正確、是否表達通順。

當然寫作是畢業論文的大頭,還有一方面就是答辯。導師及審查老師通過答辯,可以很容易辨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思路是否清晰,還有表達能力是否過關等等。

所以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構成了對一個大學生專業方面最後的也是最綜合的一個考驗。這不光是對學校和老師有個交代,也是對自己大學四年生涯的一個交代。沒有經過這一關的考驗,可能你某天早上醒來,咦?大學已經畢業了,這結局也太敷衍了吧!

雖然我本科畢業快20年了,還能清楚記得大四那年有多拼。因為大二的時候低迷過一陣子,成績不是很好,從大三開始覺悟了,慢慢往回趕,大四幾門課都全力的學全力的考。那時候還交了女朋友,晚上有時候陪完她再回實驗室繼續趕自己的作業還有畢業設計,有一次敲著代碼就趴鍵盤上睡著了。因為是在校外租的房子,後來乾脆買了個睡袋放實驗室裡,連路上的時間都省了。就這樣,畢業設計順利拿到了A+,考試成績也還不錯,可惜還是被之前的成績拖了後腿,平均學分差零點幾分沒拿到一等榮譽學士。不過後來被導師看中繼續留在他手下讀研讀博,也算是沒白辛苦一場~


江南漁夫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師生的成長與發展,關注高等教育領域改革。

大學畢業前是否應該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意義是什麼?畢業論文是否可以由其他內容來代替?這一系列問題並不是新問題,在高等教育領域內,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是一直存在的。大部分人關心的焦點在於畢業論文與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關係、畢業論文與大學生就業的矛盾以及畢業論文質量的顯著下滑。還有一部分人關注的焦點更簡單,那就是歐美高校普遍沒有畢業論文答辯一說,畢業論文到底能不能取消?

關於畢業論文廢存的討論,本人在多種場合下也參加過幾次。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方面,論文寫作作為人才培養的必要環節是不可或缺的

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領域是有絕對共識的。這裡的論文並非僅僅指畢業論文,也並不僅僅指原創性論文,也包括文獻綜述、總結、實驗報告等等文本。普遍認為,論文寫作在人才培養中具有這麼幾方面作用:

一是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本質上是邏輯思維能力,對寫作能力的鍛鍊實際上是思維能力的鍛鍊。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可以帶來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能提升口頭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說,這是一種讓人終身受益的鍛鍊。

二是可以全面鞏固所學的知識。任何知識如果僅僅是進入眼睛和耳朵,那並不算掌握,知識要進入自己的大腦並長期儲存下來,需要通過一道信息的轉化程序,即把外界信息轉變為大腦能夠接收的信息。而論文寫作就是把書本的知識、老師的講義轉換為大腦語言的方式,當你用自己的語言寫完的同時,你就已經掌握了這一知識。同理的是,一些學校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當老師,也是一種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語言的方式。

三是可以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要完成一篇像樣的論文,不能僅僅是整理好課堂筆記,或者摘抄書本,必須通過廣泛的閱讀,以及信息檢索、信息收集、信息整合等等,最後形成的論文哪怕只有幾百幾千字,帶給學生的卻是海量的知識和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除此之外,從教師的角度,通過論文可以檢驗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可以這樣斷言:如果說作文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的話,那論文寫作就應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

另一方面,畢業論文制度設計存在弊端,已經不太符合高等教育發展需求了

我國自1981年實行學位制度,規定凡申請學位者,都要提交學位論文。目前,畢業論文制度不僅在全國高等院校中普遍實行,在函授、網絡本科、自考等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中全面實行。這一制度實行近40年來,也取得過良好的效果,當年的一些優秀本科論文甚至不亞於現在的博士論文。但是現在,本科畢業論文更多的則是一種形式,其內容已經如同雞肋。從在高校多年親身經歷以及網上的各類吐槽中可以感受到,有不少老師和學生對畢業論文要麼是疲於應付,要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學生這邊,最常見的應對方式就是“洗稿”,就是在剪切複製粘貼的基礎上,對文字進行重新組裝,以降低查重率,至於論文內容,能保證文字通順就不錯了。網上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論文,有47%的學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這麼短的時間寫出來的“大論文”,其質量可想而知。老師這邊,每位老師需要指導5-6名甚至上十名學生的本科畢業設計,大部分學生非但不能幫助老師承擔科研任務,最後的論文還要老師一一進行大改,很多老師都反映,有些論文與其大改,不如幫其重寫。去年,首都經貿大學劉穎老師的一個取消畢業論文的微博就引起了熱議,最近,廣州某高校老師在答辯中怒斥學生並扔論文的新聞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為什麼論文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但畢業論文的質量卻在不斷下滑呢?個人認為,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畢業論文的制度設計上。

一是培養目標。90年代以前,中國大學本科生每年錄取人數只有60萬左右,到1997年才突破100萬大關。而2017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數就有70多萬。當年本科生是精英群體,整體素質高、能力強,畢業後主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因此採用“精英教育”,重視學術能力培養,嚴格要求畢業論文質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擴招後,高等教育已經呈現“平民化”的趨勢,大量智力、能力處於中等水平的學生進入到大學,大部分學生畢業後也並沒有從事本專業工作,如果仍然採用精英化或學術化的教育模式,一方面高校師資難以滿足,另一方面學生接受能力也有限。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對大學生進行分流分級、因材施教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是管理理念。長期以來,中國教育採取的是結果考核,比如各階段升學考試,全都是一考定終身。本科畢業論文也是如此。這種管理理念給學生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也給教育者增加了管理難度。對畢業論文要求越高,老師和學生越難承受,一個本科生,如果僅僅是因為最後一關畢業答辯沒有通過而無法獲得學位,這實際上是對其前面4年努力的一種忽視和辜負,在大多數老師看來,這屬於坑學生。所有,大多數老師儘管會嚴厲批評論文不認真的學生,但絕不會輕易卡住不讓畢業。這也無形中縱容了大學生的敷衍,造成了畢業論文的放水。此外,社會對高校進行評價時仍然傾向於看就業率,因此,高校往往將就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畢業論文可以為找工作讓步,為避免學生因為拿不到學位證而影響就業,高校對劣質論文往往都是一忍再忍。

三是培養方式。中國教育在重視結果考核的同時,並沒有做好過程管理。具體到畢業論文這一環節上,一般是大四下學期開始寫作,時間3-4個月,其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集中在這段時間。而在此之前,大多數高校的大多數學生都很少接觸到科研工作和論文寫作,也沒有得到任何相關的訓練。更有甚者,很多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也存在把關不嚴的現象,學生專業基礎和專業能力並不像培養計劃預想的那樣紮實。因此,很多大學生剛接觸畢業論文時往往不知所措,光適應就要用一兩個月,剩下的時間也很難有所作為。即便是在畢業論文這3、4個月中,很多教師受精力、能力限制,不能逐一跟蹤學生的情況,也造成了畢業論文質量的不可控。

我們可以看出,畢業論文質量下滑,並不是論文的初衷有問題,而是其制度設計與高等教育發展不相適應。

觀點:畢業論文可以保留,但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一個沒有畢業論文答辯的本科教育是什麼樣。以美國為例,大多數美國高校沒有本科畢業論文,一些高校畢業前會佈置一個大論文,有評審環節,也有成績,但論文成績就單純是一個成績,可能在學生申請博士的時候有所幫助,但並不決定學生是否能夠畢業。不過,美國大學生雖然沒有畢業論文,但他們每個學期都會有不少論文(即常說的research paper)要寫,很多課程的結業考試也是論文。這種論文並一定需要學生做創新性實驗,或者有原創性的想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包括查閱文獻、開展調研、收集信息、分析數據、組織文字等等。

從美國的本科生培養方式中,我們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啟示:

第一,以論文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是可行的。我們可以讓這種學術訓練從大一就開始,貫穿整個大學四年。並不需要在每門課都設置論文環節,只需要保證每學期或者每年都有1-2次論文寫作機會,等到大四寫畢業論文時,學生就基本已經具備論文寫作的能力。當然,這種方式需要高校教師和學生轉變傳統觀念,把教師的灌輸變為引導,把學生的被動接聽變為主動探索,需要學校從每一個環節抓起,控制好論文的質量。

第二,以論文作為一種考核方式是可行的。與考題的標準化答案不同,論文寫作相當於一道大的“主觀題”,要以論文來定成績,需要教師更加嚴謹和嚴格。相比而言,歐美高校有更嚴謹的學術傳統,所以在評價的時候要求往往更高,而國內高校則常常會增加一些人情分、考勤分,顯得更水一些。不過,相比起將論文作為獲取學位的必要條件,只是把論文作為一種考試形式,實際上給了老師很大的迴旋空間。因為只是涉及某門課的成績而不直接與畢業掛鉤,老師可以放心把質量太差的論文判定為不合格,然後讓學生重寫(相當於補考),而不必有任何顧慮。而學校的教學督導組也可以定期抽查學生論文,以監督老師的評價尺度。這種制度只要長期堅持,國內大學的學術氛圍和治學精神一定會有顯著提升。

除了老美給我們的啟示外,我們對畢業論文制度還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如果平時學習中論文寫作成為常態,那畢業論文可以僅僅作為一門選修課程。對於想要繼續讀研究生的學生,可以選擇做畢業論文,提前進入實驗室,一方面學生自己有科研的意願,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少,老師有更多的精力指導學生,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而其他學生,可以選擇相應學分的其他課程,比如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產品設計、項目設計等等,與就業需求結合,更符合學生實際,也更符合個性化培養需求。


高校人才真經


大學畢業論文目前來講是大學生畢業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曾經也有很多人質疑大學,特別是本科畢業生,為什麼需要寫論文。而且有一些學校也曾經嘗試過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不需要學生寫論文,後來發現這樣對學生的培養質量有很大的下降,所以還是堅持了下來。

大學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對於自己4年學習下來知識的一個總結。也是大學生對於學術研究的一個基本的範式的培養。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對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比較大的好處。

大學畢業論文一般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第1部分是緒論部分,也就是對於你所研究的問題的提出,為什麼要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同時也要進行文獻檢索,也就是說要看相關的一些文獻。別人已經研究到什麼程度,目前是個什麼狀況,還存在哪些問題,然後通過自己的研究嘗試著去解決一些問題。

第2部分這是論文的主體,經過上面提出問題之後,就要在該部分對於提出的問題進行一個現狀分析以及產生問題的根源分析。

第3部分則是對於目前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途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學畢業論文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結論部分。

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的撰寫,對於學生來講,可以學會如何做簡單的研究,同時對於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梳理總結。


義哥說教育


大學生寫論文,本質是一個人研究能力的培養過程。通過寫論文,讓大學生就某一專題從收集資料開始,進行分析、研究、篩選,通過合適的推理、試驗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和獨立見解,進而提出某種解決方案,在科研方面走一個全過程,這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國家教育方面落後一些,強調作業、課堂及考試,國外重視能力的培養,所以,他們很多課程都要求進行研究,提出獨立見解,寫論文。我們也應向這方面發展,減少考試,重視研究及論文,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面對現實科學發展


寫一篇論文,從選題,到查找資料,到構思,到敲下一字一句,都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寫論文是讓要你思考,讓你學會查找資料,讓你學會獨立。


173論文網


1.論文是檢驗你對自己專業的熟悉程度,是一種科研,你要證明自己有科學研究的能力。

2.論文是必修課,通不過,你畢業不了。

3.這個問題提的很奇葩,最近悟空老是邀請我回答奇葩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