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對火炮的定義,火炮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電能等拋射彈丸,口徑不小於20毫米的身管武器。當前火炮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如用途、結構、彈道與裝填方式等。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榴彈炮與加農炮,就是按照彈道分類的。榴彈炮的彈道比較彎曲,加農炮的彈道比較平直。
加農炮的“加農”一詞源於拉丁文Cannon,它的意思是“管子”,加農炮的特徵就是炮管比較長、口徑倍數比較大、炮彈初速比較大、射擊仰角比較小(一般小於45度)。它的射擊彈道比較平直低伸,主要以直瞄射擊為主。坦克炮、高射炮、反坦克炮、艦炮、海岸炮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火炮均屬於加農炮。加農炮的身管較長,彈道是直射的,射程遠,但如果目標前面有障礙物時,炮彈會射到障礙物而打不到目標。加農炮的射程覆蓋率較低,由於彈道低伸,裝藥分級太少,加農炮在有效射程內,很多地段都打不到。
從14世紀到20世紀期間,加農炮一直在火炮領域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過,從上世紀中期開始,各國基本都不再研發新的加農炮,逐步被榴彈炮、加榴炮取而代之。
榴彈炮的英文名是howitzer,它的特徵剛剛和加農炮相反,榴彈炮炮管比較短、口徑倍數比較小、炮彈初速比較低、射擊仰角比較大(一般大於45度)。和加農炮的直來直往射擊方式不同,榴彈炮的彈道比較彎曲,彈道呈拋物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拋物線彈道繞過障礙線打到目標,所以它比較適合打擊那些隱藏在其他物體後面的目標。榴彈炮的射程覆蓋率很大,主要原因是通過較高的射角和多級裝藥的靈活組合,火力可以覆蓋最大射程內的大部分地段。
在二戰以前,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區分是很嚴格的,造成這些差別是因為炮管口徑與炮身長度比例不同。加農炮通常膛壓較高,炮管壽命很短,例如中國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的炮管壽命只有800發。而榴彈炮的膛壓比較低,壽命就很長,例如54式122毫米榴彈炮,幾千發都沒問題。
隨著技術、需求的發展,榴彈炮的炮管也在不斷延長,最終使得它和加農炮的一些界限開始變得模糊不清,西方國家後來均統一將它們劃分為榴彈炮。
加農榴彈炮這一概念出自二戰後的蘇聯,加榴炮顧名思義就是加農炮和榴彈炮的結合體,同時兼具兩者的特徵和優點。加榴炮的炮管較長,膛壓較高,主要通過調整射擊角度、發射藥數量來控制彈道特性,來充當加農炮或榴彈炮。
例如要充當加農炮時,加農榴彈炮會採用大號裝藥、設置比較小的射擊仰角,使得射擊彈道平直低伸。要充當榴彈炮時,加農榴彈炮會採用小號裝藥、設置比較大的射擊仰角,從而讓彈道比較彎曲。
加榴炮的倍徑接近於傳統的加農炮,但裝藥號數比較多,可以像加農炮那樣進行低仰角射擊,也可以像榴彈炮那樣進行大仰角射擊。不過西方國家通過提高榴彈炮的身管長度,用榴彈炮直接取代了加農炮,所以不存在加農榴這個概念。實際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加農榴彈炮已經成為身管火炮中數量最多的成員,戰後各國研發、裝備的新型身管火炮大多數都是加農榴彈炮。只不過是受概念劃分等因素影響,西方國家習慣將它們稱為榴彈炮。
榴彈炮與加農炮之前的界限已越發模糊,通常不會嚴格加以區分。目前各國裝備的身管火炮大多為加農榴彈炮,但基本以曲射,也就是間接瞄準為主,主要執行火力壓制任務。到了近二三十年,西方國家確定了39倍和52倍口徑的155毫米榴彈炮炮作為野戰主力火炮,而我國也採用了52倍徑的155火炮體制,這種155毫米火炮的膛壓很高,炮管很長,通過彈道角度和分級藥包的調節,可以靈活的在射程上發揮火力,兼具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優勢,實際上是一種加農榴彈炮。只是西方國家習慣稱之為榴彈炮,而我軍則稱之為加榴炮。
中俄兩國對身管火炮的劃分則比較嚴謹細緻,目前仍將身管火炮區分為加榴炮和榴彈炮,在命名時會注意到它們的不同,例如從05A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和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兩者的名字中,就可以區分出它們的不同。
閱讀更多 科羅廖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