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多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當今,在中國領先的前沿科技中,量子通信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談及到量子通信,你不得不提起他,他是促成這一優勢的核心因素,他就是被譽為最近接諾獎的中國科學家潘建偉。

1970年,潘建偉於浙江省東陽市出生。歷史的滾滾長河中你會發現,任何天才都不是半路出家。潘建偉從小便是“神童”。17歲的時候,潘建偉放棄了被直接保送到浙江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系求學。這與他從小喜歡科學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大學裡,他與量子研究有了不解之謎。1996年,求學若渴的潘建偉留學海外,拜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教授門下,前往攻讀博士。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多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大學期間,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剛上大學的潘建偉在首次接觸到量子科學時便確立了自己的夢想,那便是“將來在中國建設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從此,潘建偉開啟了科研之路。在實驗室裡奮鬥著數百上千個日日夜夜卻始終甘之如飴,在那些從未見過的光學器件面前,他興奮地就像一個小孩子。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艱苦奮鬥,他完成了國際上首次發現光子的量子隱形狀態。這在世界發展歷程當中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憑藉著其論文“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他和倫琴、愛因斯坦一起入選“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而有如此偉大的研究後,潘建偉卻沒有絲毫的自大狂妄,他真誠而又謙遜地說,“研究量子20多年,我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正因為還沒搞明白,所以我可以繼續研究。”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多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話雖如此,但正如一句話所說,科學無國界,而科學家有國界。

面對如此人才,世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向潘建偉拋去了橄欖枝,許以重聘來招攬潘建偉,但潘建偉始終牢記著自己的初心,當年出國只是為了做實驗研究,獲取科學知識後自然要回來,這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事情。他熱愛科學,但他更愛我們的祖國。2001年,在眾多挽留聲中,潘建偉毅然選擇了回國。

也就是在2001年,剛剛回國的潘建偉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並獲得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的支持,在科大組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多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對於一個剛剛回國的年輕人來說,突如其來的名譽和地位使他遭受到了社會上相關領域人士的懷疑甚至否定,但面對種種不良言論,潘建偉始終沒有理會,只是埋頭苦幹,默默鑽研,因為他深知,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明。

2008年,潘建偉將在這幾年在歐洲培養的優秀年輕人悉數引回國內,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團隊,中國人在國內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學”。

“京滬量子幹線”和“墨子號量子衛星”猶如黑夜裡兩顆璀璨的巨星,讓世界範圍內的科學領域都為之一振,而潘建偉也讓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心生豔羨。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中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