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對你影響最大的經歷是什麼?

a_nuo_1996


家庭貧困的苦難歲月,鍛鍊了我的意志,做任何事沒有退路只能向前,任何決定後果都要自己承擔。

我是離家出走,第一站到北京打工,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北京大,但我想的很清楚,最壞的打算就是餓死在外面,就是餓死我出來也不後悔。

有了這條信念,你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呢?吃苦又算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我的家庭有溫暖,只是沒有能力愛我,父母生活很困苦,經常舉債度日,我不想複製我父母的一生過一輩子。

出來打工,自食其力就是我的奮鬥目標,有能力照顧好家人,是我的理想!

我在北上廣深打拼了20多年,對比我的起點,我很滿足,我從文員發展到現在,上市公司集團下面子公司的一個總經理,我不能和別人比,我要的不多。


小太陽大自在


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但是確實改變了我的性格。在我7.8歲的時候,特別喜歡說話,而且大人孩子都不懼,口才方面可以。

但是偶然一次,被我的小姨很嚴厲地訓斥了一次,大致就是說你覺得你挺會說之類的,當然我小姨的話特別不好聽。從那以後,我就不怎麼敢隨口說話了,到現在,性格也內向,有社交恐懼症。



茜茜談電影


大家好我是 “吉祥四寶幸福幸福生活” 的作者,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看著這個問題,我竟然一時想不出有哪一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我努力的把過往所經歷的事情一一回憶。

對我影響最大的我認為是父母樸實無華的性格和勤儉節約的品質。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早出晚歸,每天都是天完全黑透了才能見到父母的身影,有時忙起來饅頭蘸著醬油就是一頓飯,就連塑料袋都會一個個積攢下來就為了能多賣那幾毛錢,並不是窮到那種地步,而這都是一些潛意識的習慣。

記得上初中時母親每個禮拜都會給我11塊錢,這就是我一個禮拜的伙食費,但是每到週六回家我都還能省下那麼一兩塊錢,一個饅頭五毛錢,一份菜五毛錢一份菜能吃一天,也會從家裡帶一些鹹菜。也想過把剩下的錢買點零食,但想到父母的辛勤,這錢終究還是沒有花出去。直到現在我也不會亂花一分錢。

所以要說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身上的那種樸實無華的性格還有勤儉節約的品質吧!



吉祥四寶幸福生活


家公說我“白天看人穿紅穿綠,晚上看人吃酒吃肉”,這句話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

當年二十歲的我進了吳家門,因為在孃家是嬌嬌女,所以不喑世事,吳家也清貧,我也不會家務,不懂打理小家,孃家寬裕隨心所欲習慣了,家公的那兩句話我聽了當時委屈地哭了好久,這麼清貧的家,我都過得夠苦的了。

平靜下來之後,我想到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我再也不是養尊處優的嬌嬌女,選擇了老公的清貧就要勇敢面對,於是,我和老公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進城借錢學做生意,擺攤設點,開店批發,老公風雨無阻為這個家努力操勞,記得那一年,交完孩子們的學費我和老公只剩下二十塊錢,看著這張二十元的鈔票,我沒有流淚,沒有恐慌,只有繼續找老鄉借錢,幸好,憑著兩夫妻的誠實與努力,老天眷顧,我們慢慢賺了一點錢,現在孩子們也都上大學了,在城裡安了家。

我一向不看人家“吃酒吃肉,穿紅穿綠”,但我要為這種生活努力,我也不怨恨家公對我的語言刺激,這是我的成長經歷,我也想告誡那些養尊處優的嬌嬌女和媽寶男,想要過上理想的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己拼來的用之自在,享之持久,把別人的尖利語言當做自己前行的動力,不記恨,不回擊,做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自己,做一個平易近人的自己,家公的兩句話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感謝他家的清貧,感謝他對我這個小家的冷眼旁觀,感謝他一直以來的不管不顧,感謝他的嚴苛,感恩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所有人,感恩所有客戶的信任,一路走來,我的人生只有感恩和感謝。


平凡中找非凡


從小就在爸媽的吵架中長大,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好,小時候被別人不小心用磚塊砸壞一隻眼睛,那時候家裡窮,就在小醫院包紮一個,還發炎了,臉上有快疤,一隻眼睛也看不見了,從那時候我自卑的要命,不敢看別人的眼光,都能感覺的到別人說我,長的醜死了,很無助也很自卑,我在以後的人生中,幹什麼事情,都不順利,也沒有自信,我為了不讓自己後悔,先後動了兩次手術,還是沒有好,我也死心了,難看怎麼了,難受我又沒讓你們看,還好我有一個愛我的老公,還有一個帥氣的兒子,有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男人,我自卑什麼,無助什麼,我就喜歡別人看不怪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呲牙][呲牙]



WA豬寶寶


30歲的生日,我策劃一次遠行,想給自己一年的遊歷時間,到北方,看看分明的四季一輪迴,聽聽踩雪的聲音。。。計劃一開始去學點東西,有可能的話,可以再找份收入不必很高,但相對自由的工作。。。收拾好行李和心情,我來到北京!02年的深秋的北京很美,我也感受到了黃葉無風自落的蕭瑟,第一次看到雪花飄落的欣喜,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和氣的朋友……

那一年春節我一個人住在朋友租的當公司的四合院裡,院子裡的雪花白得像大棉被,除夕晚上我在廚房裡做一碗超級無敵的什錦麵,有朋友送了他們單位發的一蛇皮袋的年貨。有點想家,畢竟父母年邁,難免牽掛。更多的是安靜從容,那是我青春的尾巴,有點長。。。

03年3月8號從朋友公司搬到自己租的房子裡,找了份工作,想好好做。很多事不能預測,只能承受,那個剛剛啟動的公司,幾個激情澎湃的獨生子女如風箏,在非典時期,再怎麼不情願,都被父母的線給拉回去了。我年紀大,皮糙肉厚的,加上給自己的一年的時間的預算,留了下來。合租房子的是個大哥,真的象自家的哥哥一樣讓我信賴。那個春天有口罩,有板藍根,有大哥做的美食,飯後的茶與無邊無際的閒聊,我經常包著一輛公共汽車隨便去個地方,心裡其實是挺踏實的。有時候也想著要不等疫情解除了就回家吧!

轉眼花就開了,北方的花開跟南方不一樣,那真的是一夜花開。長安街北側的玉蘭,二環邊上的奼紫嫣紅……覺得可能不久就要回家了,我有點珍惜與北京的緣分,我又去了趟玉淵潭,湖面清澈,湖畔春光無限,不遠處的北京電視塔高高聳立,公園裡面花錦簇,人可數。。。

一直很感謝合租房子的大哥,在那個時間段,我竟然有一次感冒咳嗽了,咳的很厲害,有一天大哥給我發了一個短信,讓我那天早點回家,他去紅橋買了只雞給我燉湯喝。美食是饞蟲的藥,我真的喝下了那鍋湯,第二天就不咳了。

我知道在家鄉的父母很著急,因為他們不知道北京什麼情況。而我很享受北京當時的寧靜,晚飯後在前門遛彎,感覺整條大街都是我的!(當時就住在現在已經拆遷並消失了的布巷子衚衕。)

那一年的五四青年節也很難忘,大哥做了豐盛的晚餐,還請了他的兩個好朋友,有他最拿手的滷鴨,還有用刷子一隻一隻仔細刷後才料理的麻辣小龍蝦。。。

我在衚衕口聽到幾個老人在聊天,說這房子要拆遷了,記得我問大哥,咱們這房子啥時候拆遷啊?他回答我:你還想等拆遷呢?住一陣子就找個人嫁了!

春天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轉眼已是初夏,那個我有憂有慮卻又自由自在的春天,感謝大哥的呵護,今年大年初一,我給他打電話拜年時還說:謝哥,我們又戴上口罩了。。。想您了,很感謝那一年您的照顧,祝新年事事如意!

夏天的第一天,與某人偶遇,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篇的序幕。

非典結束解禁後,我真的回家了,帶著偶遇的那個人回家見爹孃。。。

大哥說的很對,我沒有交第二季房租,就閃婚了!


葉落心湖


在我小時候,家裡條件比較優越,父母也非常愛我,所以從小就這樣無憂無慮的長大著。

直到有一天,家裡突遭變故,家裡耗盡了所有的資產,生活質量一下子就高外跌落,有多高,三四層樓那麼高吧!

那時候,家裡幾個孩子都在上學,父母對我們學習要求非常高,不管多麼困難,保障我們的學習永遠在第一位,可時俗話有云:禍不單行、屋漏偏遭連夜雨,接二連三的意外發生了,這下子,上學就成了問題。我記得父母為了給我們湊夠學費和生活費,首先想到的是再再找找已經借遍了的親戚朋友,當然,那種情況,能借的早都幫我們了,剩下的有錢也是不會借的,在開學前的有一天,父親給母親說,要不我們找XXX(一個種植業大戶)問問吧,當時他們家那麼困難,我們幫助他們,給錢、給物資、搭關係,還把我們家的拖拉機送給他們了(80年代),雖然這些年沒怎麼走動了,應該還能搭把手吧。小時候,對那個叔叔印象較深,他們家兄弟三個,父親死的早,母親帶大的,曾經是我們鄰居,小時候經常來我們家蹭飯,後面三兄弟合夥搞種植、倒賣小商品,我們家幫了不少忙,慢慢就發達了,發達後就搬走了,漸漸走的遠了。所以這次我就央求父親要一起去,因為我也好久沒見他了,挺想念的(我當時還小,不太懂事,純粹是小孩子想法),父親拗不過我,同意第二天帶我一起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走床了,跟著父親輾轉幾輛車,到了另外一個縣城,為了省一頓午飯(父親說去他們了應該有飯吃),等下午終於找到了他們家(小別墅),去了後看到我們,並沒有想象的熱情,寒暄了幾句,父親說明來意,他們就說現在生意不好做啊之類的,我在院子裡跟他們家小朋友玩,突然聽到屋裡急聲說到:都什麼年代了,還提那些陳年往事,你是幫過我們,我們後來不是也給你們還過禮嗎?(剛做生意那幾年確實年年來我們家),我進去後,父親有點惱火,看到我進來了,馬上就擠出笑容說:好了好不,過去了就過去了,今年也就是順路來看看X姨(他母親),沒別的意思,那就不打擾了,帶著我走了。

回去的路上,父親問我餓不餓,我說不餓(其實我肚子咕咕叫),我們帶的錢不夠,走了十幾里路才在天黑前到家。但是我就像突然長大了,懂事了,從此之後,我就拼命學習,後來,家裡緩了過來,現在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著,歲月靜好!


文藝大叔666


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經歷是我每年完成50本以上書籍閱讀後,我對身邊人和事感知的改變。

 

以前上大學時候,聽說過,徐小平和俞敏洪兩個人,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每個人大學4年分別閱讀了2000本和800本書。但我個人認為,我這輩子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當時我自己一年也就讀四五本書。

 

現在回看以前的自己,因為讀書少,以及家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面對我的未來,更多的是隨波逐流或者叫機緣巧合。

 

參加了3年高考,成績穩步提升,第一年考了個三本,第二年考了個二本,都沒去上,第三年終於過了1本線。

但選專業就犯愁了。學理科的男生,很多都是選擇計算機或者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我對二者不感興趣,想學服裝設計,但家人不讓,認為不是正經專業,然後我就想著學醫,但一本的醫學院校分數較高,不一定能錄取,安全起見,第二志願填了跟醫學相關的藥學專業。

 

於是機緣巧合,我跑去了遼寧瀋陽上了大學。

 

上大學後,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就是一個正常而又普通的大學生生活,該上課就去上課,該自習就去自習,該出去玩就出去玩,該喝酒就喝酒,想兼職打工就兼職打工,啥都做了,但啥都沒做精,當時如果有一樣做的能超過身邊人,未來可能比現在更有發展前景(我研究生師兄,從本科就開始做家教,幾十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教育培訓機構,當上了校長,年薪早就過百萬了)。

 

到了大三,當我們專業70%的人都選擇了考研,只有學渣才選擇畢業後工作,那我也隨大流吧,選擇了考研。都準備了半年了,沒想好考哪個學校。

 

最後我一師兄保研(不用考試,直接錄取的意思)了,就把他報考學校的學習資料給我了,並給我講了他本來為啥要考這個學校,於是,我就考師兄推薦的這個學校了。

 

考研初試成績不好,好在過了複試線,並以複試倒數第一的成績參加了複試。28人參加複試,我第28名,而且只有18個錄取名額,最後竟然也被錄取了。於是就又從瀋陽跑到上海去讀了研究生。

 

本來當年考研是為了做新藥研發,勵志成為藥物學家,但三年研究生下來,竟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研發,於是畢業就做了醫藥行業市場部。

 

現在回看這一系列經歷,真是五味雜陳。

 

我們太過依賴自己的直接經歷去決定自己未知的將來了,這種情況先做出的選擇,非常具有侷限性。

 

所有,為什麼從古至今,都提倡要多讀書,讀好書。

 

我現在每年閱讀50本書以上,每年有不同模塊知識體系的填充,比如談判、管理、理財、演講、PPT製作、心理學等等,通過閱讀大量相關領域的書籍,迅速積累該領域的知識,很容易瞭解該領域,成為辦成專業人士,進而,你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就有了更多維度的認識,在充分了解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這樣人生軌跡行進就多了一些參照系,也就更高效,更容易抓住機會,進而最終儘快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秀字營1988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小時候的經歷吧,它對我整個人有很大的影響。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上學,一直到八歲才去幼兒園,而且還是沒交學費進去的,有一天,上面突然有領導下來視察,老師讓我們沒交學費的小朋友去學校後面一個人家躲起來,那時候雖然不大,但記憶挺深,當時感覺很害怕,怕被趕出學校,以後上不了學。而這一切都源於我家裡窮。這個想法一直讓我很自卑。直到長大了,這種感受還是一直存在心裡。不是我攀比,也不是我想有多好的物質。但是在這個社會上,好像所有人都喜歡給你壓力,告訴你太窮了。人家上班開車,你坐公交。人家出國旅遊,互相談論,你沒出去過也不瞭解外面的世界,也插不上話。人家買房子總問你什麼時候買。人家賺多少錢,總問你一個月賺多少,還會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人家去飯店吃飯,付錢時總問你要停車票嗎?人家孩子家長光鮮亮麗,老師熱情款款。人家孩子送去各種培訓班,閒時在一起討論各種培訓班的事,孩子都學了什麼。什麼時候,這個社會,有房有車有存款是一個正常人的標配了?原以為自己只是個普通大眾而已,殊不知早就成為了社會的下層人士。我就想簡單的生活怎麼了,我不偷不搶,沒跟別人借錢,我開開心心活在當下怎麼了,怎麼這麼難呢,非要把我變成一個為錢愁死,為工作煩死,為孩子累死,為生活鬱悶死的人嗎?




samy幸福語


如果說影響最大,應該是童年吧,童年所經歷的一切,塑造了我們的性格,而這性格也會影響我們之後的為人處世,性格也會影響我們的選擇,不同的選擇造就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百因必有果”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是個80後,出生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也趕上了計劃生育的大潮,作為第二個出生的女孩子,我在出生5天就被接到了姥姥家,然後對外宣傳我死掉了,當時我的奶奶還煞有介事的跑到村頭給我燒紙,現在想想真好笑。

直到上小學,我才被接回自己家,大概7歲的樣子吧!在姥姥家的記憶因為太小,很多都沒有記住,但迄今為止我唯一記住的就是一個片段:我老實的站在那裡,我舅舅家弟弟用繩子栓著一隻鞋子,往我身上抽,我都不敢說他,更不敢離開。以前不懂,現在才知道,那應該就是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吧!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性格好,可是我卻不喜歡,我就是那種敏感,討好型的人格,我對每個人都挺友好,但並不是所有都深交,看著外向,實則內心封閉。究其原因,應該就是童年烙下的陰影吧!

最近幾年,在家庭教育方面,總是很多人在提“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我就很認同,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真的不可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