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栽培與管理?

黃曉紅果果


生薑栽培與管理?

導讀 生薑是姜屬植物的塊根莖,是多年生根性蔬菜,江南各地普遍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很好的蔬菜作物。

生薑在栽培上,一般都是採用老薑作為無性繁殖,形成新的植株,生薑喜歡溫暖不耐寒冷,發芽的適宜溫度是15—18℃,生薑的根莖分生需要月平均溫度25—29℃,根莖的發育需要20—17℃,15℃以下生長停止,溫度低於10℃以下,姜塊容易腐爛。不耐強光害怕烈日直曬,因此栽培時要採取遮蔭措施,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由於姜的根系不發達,抗旱耐澇性能差,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都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一、種植態度的選擇和整地施肥

1、種植生薑土地的選擇,要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者沙壤土和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種植,不宜選擇粘重潮溼的低窪的土地和瘠薄保水性能差的態度種植。生薑不宜連種,必須與其他蔬菜進行三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病的發生和危害。

2、整地施肥,由於生薑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種植生薑的土地必須進行深翻暴曬,使土壤風化疏鬆,以利生薑的根系生長髮育。生薑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所以需要的肥量多,每畝要施放腐熟的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者濃度高的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還可以增加複合肥20公斤種植效果更好。


二、種姜的處理

在栽培生薑時,為了使姜種發芽早,爭取在生長中、後期的有利溫度條件,獲得肥大的姜塊,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因此,生薑在栽培前要對種姜進行處理。

1、選種消毒,在去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擇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沒有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是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到腐敗病的感染,不能作種。

2、曬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且整齊,在播種前一個星期左右,選擇在晴天將種姜翻曬幾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竹筐內,使姜塊朝內,腳朝外,一層層的放好後,再覆蓋草簾或者稻草,要繩子紮緊,放在溫暖的室內,保持竹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多天後,當幼芽長1釐米左右就可以取出來放在溫室或者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粘上草木灰就可以播種了。

三、播種

1、播種期,由於姜的發芽、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因此姜的播種時間比較晚,一般暖熱地區以3月上、中旬播種為宜。溫和地區以4月中旬前後播種為宜。溫涼地區以5月上旬播種為宜。經過歸芽或者使用地膜覆蓋栽培的時間可以適當提前。

2、播種量,姜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很大,使用比較大的姜塊作種種植不但出苗早,加快生長髮育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姜種要以50—100克為宜,如果栽培的窩行距為50X15釐米來計算,每畝需要種姜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大,大蒜大家都是知道的,老薑可以回收銷售的。

四、栽培方法

1、高廂栽培法,將栽培土地耙平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橫開種植溝3條,施入腐熟的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以栽培8000—9000株,這種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比較高的底帶,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照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均勻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以後培土作成壟,這種方法每畝可以種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比較好的梯地或者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如果經過催芽的種塊,要將芽朝上放,沒有經過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都可以。播種後覆蓋泥土5—6釐米,使姜塊儘快出苗。


五、田間管理

1、搭遮蔭棚,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是散射光對姜的生長髮育有好處,因此在播種出苗後,當秧苗高15釐米以後,要搭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雜草或者農作物秸稈,以此遮住部分太陽光線,降低照射強度,以利於植株的生長。到了秋天光照強度減弱,這時由於地下部的根莖已經開始膨大,需要比較多的光照,就要撤去遮蔭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或者因地制宜地在陰山坡種植,或者在稍微有樹木遮蔭的土地上栽培,效果都是好的。

2、這耕除草,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並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因此在姜生長髮育時間要進行中耕除草。一般中 耕2—3次,結合培土進行。生長前期中耕適當深一些,到了中後期植株較大,並且地下部已經開始膨大,要進行淺中耕。培土可以增厚土層,防止姜塊暴露出土面降低質量。通過培土,將原來的栽植平行逐漸變成壟行,使土壤濾水透氣,以利於姜的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

3、追肥,姜在生長期間,要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要掌握先淡後濃的追肥方法。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不大,需要的肥料比較少,一般要少施,到生長中、後期植株長大,並且地下部開始經姜塊,需要的肥料較多,要多施勤施,可以在人畜糞水中加入0.5%左右的複合肥,在晴天進行施肥即可以作為肥料又可以作為水分,效果比較好。

六、病蟲害防治

姜的病蟲害比較少,主要是姜腐敗病(姜瘟)危害嚴重。姜腐敗病發病的時間多在立秋前後,尤其是在陣雨多、地勢低窪積水的情況下最容易發病蔓延。發病初期,植株葉片尖端開始枯萎,以後沿著葉脈變黃,經過幾天以後,整個植株莖稈、葉片變為黃褐色而逐漸枯死,嚴重的時間成片死亡。姜塊開始發病,出現水浸狀黃色病斑。並且逐漸軟化腐爛,發出惡臭味。姜腐敗病的病菌主要在貯藏的姜塊或者土壤中越冬,可以在泥土內存活兩年以上,通過水流及肥料進行傳播危害。

防治方法

1、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栽培。

2、嚴格挑選沒有病的姜種,實行種塊消毒。

3、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態度種植,重視開好田間排水溝渠。

4、及時拔除中心發病植株,並且在病株周圍撒放石灰消毒。

5、發病後要及時用50%代森銨1000倍溶液進行噴灑2—3次,具有一定效果。

主要蟲害是姜螟蟲(蛀心蟲),咬食嫩莖 ,使姜苗枯黃凋萎、莖尖折斷。可以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溶液噴灑殺死。

七、採收和留種

1、採收,姜的採收與其他蔬菜有所不同,可以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老薑採收

老薑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進行,當姜的地上部植物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的時間進行採收。這個時間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並且耐貯藏和運輸,作為調味或者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是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到冰凍腐爛,採收時要選擇在晴天進行,先收割地上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姜塊。採收姜塊要小心輕放,不碰傷,晾乾表面水分。挑選肥厚、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姜塊貯藏。在貯藏前,將姜塊薄攤晾曬1~2天,去掉表面水分,以利於貯藏。


採收嫩姜

嫩姜可以作為新鮮蔬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就可以開始採收。早採收的嫩姜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和運輸,適宜作為醃泡菜,或者製作剁椒的調料,食味鮮美,很受消費者的歡迎,經濟效益比較好。


種姜採收

用於作種用的老薑的味道比較重,是餐館最喜歡的姜,一般老薑的銷售價格比新姜要高,在蔬菜種植中,只有種植姜連姜種都不會有浪費的,利用老薑長出新的植株後,老薑就可以採出來銷售,因為老薑這個時候已經沒有繼續在田間生長的價值了。

一般掌握在地上植物株具有4—5片葉子時,大約在6月份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蓋掩蓋根部。如果採收過程傷根重影響植株的生長。當然,也可以等待新姜成熟後,新、老薑一齊採收。但是種姜留在地中雖然不會腐爛,也不會再長大,不如提早採收供應市場比較好。


2、留種

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外選擇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用收時間涼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以在大田生產中選擇健壯、姜塊充實、沒有病蟲害感染、沒有損傷的姜塊,進行涼幹後,貯藏作種。

姜的種植主要注意把握種植生薑土地的選擇和整理施肥,種姜栽培前的處理、播種時間、栽培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和留種等環節方面的技術。


老周說三農


我種了幾十年的姜了,今年我種了十幾畝,畝產陸仠左右吧。我先聲明今年夏天找沒有用庶陰網和高架網,苗子長勢也很好可就是產量低。今年大姜普邊產量低因為氣候原因?不是我們都不會種不會關裡?我是有實踐經驗不能象他們那樣紙上談兵?


用戶9589096900571


生薑在我們生活也是比較常見的,作用也比較廣泛,無論是炒菜還是調味都;離不開它,那如果想自己種植生薑該如何去做呢,那下面就具體給大家說一下生薑的栽培方法,和後期的管理,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一、生薑的栽培方法

1.種子的選擇

想種植生薑,第一步肯定是選種,我們在選擇生薑種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姜塊大而豐滿的,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堅硬的,最好帶有1到2個強芽的無病姜,在播種前將生薑浸泡並用百分之50的多菌靈500倍進行消毒處理,在消毒以後要晾曬3天左右,當生薑的表面光亮時就可以堆在一起了,然後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和催芽,保溫的同時還要保持空氣的溼潤,當生薑芽長到1CM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了。播種的時候,儘量把溫度控制在22度到25度之間。

2.生薑的生長環境

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也怕強光直射,對水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所以種植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生薑生長的環境,因為生薑不耐寒也不耐溼,所以莖稈的葉片會因乾旱而發育不良,也會因高溫高溼的氣候而枯萎,所以選擇生薑的生長土壤和環境的時候,儘量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最好,排水系統也要好、

3、播種和密植

生薑的生長需要良好的灌溉條件,氣溫高的話不催芽,在驚蟄的時候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就需要催芽,在清明和穀雨的前後播種,行距最好為36到40釐米,株距最好控制在27到30釐米最好,溝深10到20釐米,如果每畝種植500千克左右的話,要用15斤尿素和25公斤複合肥作為基肥,將肥料放入溝內然後與土壤混合,在播種前1個小時排出底部水,讓土壤溼潤,然後將生薑放入溝裡,保持嫩枝的方向一致,然後輕輕將生薑壓入泥內,然後用溼土覆蓋5釐米左右即可播種完成、播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株距和行距,不要太過於密植,否則會影響生薑後期的營養均衡。

二、生薑的後期管理

生薑是一種畏懼強光的植株,如果是在夏季的話,陽光的熾熱很容易受到灼傷,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種植生薑的田地加蓋一層遮陽物,這樣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對生薑造成的傷害。

在生薑的生長過程中,一共需要追肥4到5次,具體施肥的用量要根據土壤的肥力而定,在後期的時候還要給土壤進行鬆土和除草,每隔3個月就要進行一次鬆土,鬆土的深度最好控制在3到5釐米左右,除草要和鬆土一定進行,除草一定要除根否則就會爭奪生薑的養分,容易使生薑發育不良。致使成熟後的姜塊小或者品質下降。以上內容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和見解,感覺說的不對地方,歡迎下方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鄉村小吉


生薑不耐霜,只有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方可播種。在適宜的栽培季節裡,以適當早播產量較高,播種越晚,生長期則越短,產量即越低。下面我們瞭解一下生薑栽培與管理技術。

種姜的播前處理

為使生薑苗齊、苗全並提早生育期達到高產,應播前進行催芽處理。曬姜和困姜從姜窖中取出種姜在陽光下晾曬l天-2天,然後放在l1℃-16℃的室內蓋草簾3天-4天,前者叫曬姜,後者叫困姜,這樣經2次-3次的曬姜和困姜即可進行催芽,該過程約需10天-18天。

催芽

經2次~3次曬姜和困姜的種姜放在20℃~28℃的室內,堆成50釐米-60釐米厚;用麻袋或棉被等保溫,進行催芽,催芽前期保持20℃-22℃,中期25℃-28℃,後期22℃-25℃。相對溼度全期均在70%-80%,有利於壯苗,當芽長1釐米左右時準備播種。

整地、施肥和播種

山東省萊蕪市按行距55釐米-60釐米開溝,溝寬25釐米,東西方向,結合開溝施基肥,一般畝施豆餅75公斤,腐熟土雜肥2000公斤-2500公斤,草木灰50公斤-100公斤,或炕土2500公斤-4000公斤,硫銨15公斤,施於溝南側,糞土混勻後即可播種,播種前將已催芽的種姜掰成35克-50克的小塊,每塊保留一個壯芽。

長江以南一般採用高畦栽培,浙江等地採用畦寬1.2米,長10米-14米,畦間溝寬33釐米,溝深13釐米-16釐米,每畦播3行,栽培過程中隨植株生長分次培土,每畝用灰糞2500公斤,牛草糞3000公斤-4000公斤作基肥,採用“蓋糞”方式,先排姜種,在姜種上覆一薄土層,然後將灰糞和牛草糞蓋在種姜上。

播種密度

山東各地採用行距55釐米,株距17釐米-20釐米,畝栽6250株-7500株,可獲得高產、較大的姜塊,過密則姜塊會明顯變小。

田間管理

遮蔭。生薑不耐強光,幼苗期(三馬叉之前生長期)尤為嚴格,華南多搭蔭棚,華北則插70釐米-80釐米的姜草於東西行的南側,立秋以後拔除姜草,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中耕除草。生薑屬淺根系,一般只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一至二次,播後3天-4天,施0.75公斤-1.0公斤除草醚與半溼的細土混勻,均勻地撒在姜溝周圍,以後每30天~40天再施除草醚1次~2次,可控制姜田雜草。

澆水、追肥和培土。保水性差的砂質土壤於播後出苗前澆2次-3次水,粘壤土保水性好,一般播種時澆透水,直至出苗80%時再行澆水,春夏姜田應保持見幹欠溼,夏秋至收穫應保持溼潤,促其高產,收前7天-l0天停水,以利貯藏。

病蟲害防治。主要是姜瘟病和姜螟蟲,姜螟蟲可選用90%的敵百蟲800倍-1000倍噴殺,或灌敵敵畏1000倍~1200倍液,連續2次-3次,姜瘟病則採用以下措施防治:嚴格無病姜種下地;三年以內輪作;澆淨水,發病田塊不澆大水,不澆汙染水;施淨肥,不用生薑病苗漚制的有機肥,田間不可積水;發現病株應早剷除,並用石灰消毒。


新鮮水果最好吃


生薑栽培與管理技術

生薑是一種集調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藥用蔬菜於一體的多用途蔬菜作物,在我國各地農村和城市均有食用生薑的習慣。如今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及高產高效農作物的不斷髮展,我國生薑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展,優勢產區不斷形成,這使得傳統的生薑種植模式遭受到了衝擊。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總結出本地有效的生薑種植經驗,並且形成相應的科學種植技術規範,對於提升姜農們的收入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對於廣大姜農來說,想要形成相應的市場競爭,就必須瞭解到如何進行生薑栽培與管理。


目前常見的生薑栽培品種和方式很多,諸如生薑的露地栽培技術、生薑保護地栽培和無公害生薑栽培技術、有機生薑栽培技術等,其中露地生薑栽培最為常見,再此以其為例進行說明,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生薑露地栽培技術小講

一、總則及優勢

生薑露地栽培在全國各地農村均有,或是大面積、規模化種植,或者農戶小面積零散式種植。總得來說進行生薑露地栽培:一是前期的投資較少,只需要購買藥劑、化肥和種子等基本物質,再進行一定的人力投資即可;二是後期的管理相對簡單,農戶小面積種植基本上可以不用打理;三是生薑產量具有可塑性,通常來說露地栽培生薑每畝只能夠達到三千千克左右,但是如果掌握科學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術,可以將其產量提升到五千千克以上;四是現有種植經驗豐富,生薑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栽培,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下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


二、品種選擇與發芽

生薑的栽培和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從地塊選擇、姜種選擇等各個方面做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起到提升產量和質量的目的。

☆ 姜種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質的生薑品種就是後期獲得高產的利器,在品種的選擇上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自身所種植的姜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於此應該選擇適合本地區栽培且有著良好市場環境的生薑種;二是生薑本身的品質,故應該選擇長勢好、產量高的品種。以上兩個方面是對生薑內質因子的選擇,還需要從外質因子對姜種進行挑選,具體為:選擇的姜塊需要肥大且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且無病蟲害,不腐爛且不幹縮。

當選擇的姜種內質因子和外置因子皆滿足時,就能夠為生薑從催芽到“三股杈”期提供充足的營養,避免其出現營養不足的情況。

☆ 培育壯芽

對生薑姜種培育出壯芽是獲得豐產的基礎。生薑壯芽具有粗鈍圓壯的特徵,如果是弱芽則芽身細長且芽頂尖細。根據相關的試驗表明,影響生薑芽壯否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種姜的營養狀況,“母肥子壯”,種姜越健壯則新長的姜芽多肥壯;二是種芽著生的位置,生薑上部芽及外側芽多數肥壯;三是催芽的溫度和溼度,健壯芽所需的溫度在二十二到二十五攝氏度之間,催芽期間的溼度不宜過低。

壯芽的培育不亞於生薑種植的後期管理,主要有曬姜、困姜和催芽三個方面:

  1. 曬姜。種姜播種前的一個月,從儲藏室內取出種姜並洗淨上面附著的泥土,然後將其平鋪在外空地或者草蓆上晾曬一到二天。曬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姜塊的溫度進而打破其休眠的狀態,促使種姜能夠早發芽。同時還可以起到減少姜塊水分,防止姜塊腐爛的作用。

  2. 困姜。在曬姜之後將姜塊置於室內三到四天,並且還用草簾或者農膜覆蓋,這就是困姜。困姜可以使得姜塊內的養分分解,一般需要重複兩到三次,共需要八到十天。

  3. 催芽。生薑催芽的方法很多,但是電熱毯催芽法既適用於散戶種植,又適用於大規模種植,故以其進行說明:首先在房間內乾淨的地上或者床上鋪設一層十釐米厚的幹麥穗,並在麥穗上面鋪設一層農膜和電熱毯,然後再鋪設一層農膜和兩到三釐米厚的幹麥穗,做成催芽床;其次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將姜層層堆放在幹麥穗上,鋪設的厚度為五十到六十釐米,種姜的上面還需要蓋上一層十釐米厚的麥穗,麥穗上面再鋪設一床棉被;最後接通電源將溫度控制在二十五攝氏度左右,等到十天後姜內堆溫度升高並將溫度下降到二十攝氏度。

三、定植

在對生薑種培育出壯芽後即可進行定植,但在定植前還需要對大田進行前期準備,以利於生薑發育生長和後期管理。

  • 整地施肥

整地施肥得考慮到生薑的生物特徵,其各系不發達且在土層中分佈較淺,所以在生薑的生意其內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故在選擇定植地塊時需要選擇地勢較高且土層深厚(有效土層在八十釐米以上為宜)、有機質豐富(有機質含量不低於百分之一)、能排能灌的弱酸性地塊。如果當地條件允許,最好能夠實行輪作,當然種植的地塊三年內不能有姜瘟病的發生。

定植地塊選擇好後,需要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秋耕曬垡,然後在第二年土壤解凍後還需要耙一遍,並同時施入農家肥。因為生薑的生育期比較長,所以必須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優質腐熟的有機肥三千千克、過磷酸鈣五十千克和硫酸鉀五十千克,其中三分之二的肥料結合整地普施,三分之一的肥料以溝施為宜。如果想要防止地下害蟲,還可以每畝用百分之三的辛硫磷顆粒兩千克拌土十五千克撒勻,然後將地耙細整平。

  • 播種

播種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播種時間。各個地區的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具體的播種時間上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十釐米地溫穩定在十六攝氏度以上時播種。這樣可以確保生薑的適長時間在一百三十五天以上;

  2. 掰姜種。播姜種之前需要對姜種進行處理,即把經過催芽的大姜塊掰成五十到七十五克的小塊,而且每塊姜種只能夠保留一個短壯芽,其餘的幼芽需要全部去除,以使得養分能夠集中供應主芽。掰姜種的時候如果發現幼芽基部發黑或者掰開的姜塊斷面褐變應該予以淘汰,這其實也是塊選和芽選的過程;

  3. 浸種。浸種可以分為藥劑浸種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浸種兩類:藥劑浸種可以用百分之一的波爾多液浸泡二十分鐘或者用甲醛一百倍液浸泡六小時;植物生長調節劑浸種即在播種前將掰好的姜塊放在二百五十到五百毫克每升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十五分鐘;

  4. 澆底水。水分對幼芽的出土和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因為在苗期澆水容易造成土壤結板,進而影響到出苗,所以必須要在播種之前澆透底水。澆底水一般在溝內施肥後再開始,且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姜壟溼透不便於下地操作;

  5. 擺放姜種。等到澆的底水全部下滲後,可以將種姜按照二十釐米左右的株距擺放在溝內,通常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法是指將種姜壓入土中,使得姜芽與土面相持平,並使得姜芽的方向保持一致,這種方向播種的種姜與新姜的薑母垂直相連,便於扒老薑;豎播法則是將種姜全部豎著插入泥中;

  6. 播種方式。南北地區氣候和地理環境因素差異很大,在播種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北方地區多采用開溝播種,即在整好地塊上開溝,溝距五十釐米、溝寬二十五釐米,溝深十五到二十釐米。為了方面澆水溝不能過長;南方地區通常採用高畦栽培,即做畦一點二米,畦間寬三十釐米、深二十釐米,種生姜三行;

  7. 地膜覆蓋。生薑不耐霜凍,所以在生薑露地栽培時大多采用地膜覆蓋來提升地溫,在實際生產中有單層膜覆蓋和雙層膜覆蓋兩種:單層膜覆蓋即在播種後用寬一點二米的地膜拉緊蓋於溝兩側的壟上,取土壓緊地膜,使溝底與膜的距離保持十五釐米,一幅地膜蓋兩行;雙層膜覆蓋即在四月中旬生薑播種後,隨即蓋上透明地膜,五月上旬生薑出苗前在透明膜上加蓋一層黑色地膜。

四、田間管理

生薑的田間管理是提升其產量和質量最為重要的一步,需要從各個細節方面入手,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

☆ 遮陰

生薑屬於耐陰的植物,但是其幼苗期又剛好處於夏季高溫季節,此時天氣炎熱且光照較強,所以生薑的栽培必須進行遮陰處理。各地可以利用的遮陰物不同,所採用的遮陰方式也不一樣,但是不管採用何種何樣的方式都需要遮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使得姜苗處於“花蔭”的狀態。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入秋天氣轉涼以後,要及時去除遮陰物,以加強此期間的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

在這裡介紹一種北方地區常用的遮陰方式:插姜草,具體做法為,於生薑播種後趁著土壤潮溼時在種植行的南側或者西側十五釐米左右插上穀草,並編織成高度約八十釐米的花籬笆用來遮陰,也可以用玉米秸稈或者樹枝代替。

☆ 水分管理

前面說過生薑既不耐旱也不耐澇,但是在生薑的不同時期所需的水分也不同,所以水分管理需要根據生薑的發育和長勢來確定具體的措施。

  1. 花芽期的水分管理。在生薑種的出苗率達到百分之七十時開始澆第一次水,澆水後需要及時中耕保墒。花芽期的澆水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澆得太早,土壤容易結板造成出苗困難;澆得太晚,幼苗易受到乾旱乾枯。發芽期可以根據土壤墒情澆第二水,但此期間澆水不能過多和過勤,以起到提高地溫和鑿出苗的作用。

  2. 幼苗期的水分管理。生薑的幼苗期植株較小,需水量相對較少,但是因為其根系不發達造成吸水能力差,所以應該做到小水勤澆並且在澆完水後還需要及時中耕保墒。澆水的時間夏季以早晚為宜,暴雨過後還需要注意及時排澇。

  3. 旺盛期的水分管理。八月以後植株生長開始進入旺盛時期,此時生薑植株的地上部生長旺盛,地下部根莖迅速膨大。因為這一時期植株生長最快,所以對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通常情況下需要每隔五到七天灌水一次,入秋以後雨水增多還要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治引發姜塊腐爛。收穫前四天還可以再澆一次水,這樣收穫時姜塊上帶有潮溼泥土,便於下窖儲藏。

☆ 肥效管理

在生薑種植管理中除了施足基肥外,還需要根據其各個時期的需肥量採用合適的追肥方式,以促進生薑生長。

  1. 發芽期間生薑主要依靠種姜內儲存的養分生長,可以不進行追肥;

  2. 幼苗期為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在苗高三十釐米的作用並具有一到兩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此時可以隨澆水每畝衝施腐熟的糞肥五百千克、尿素十千克、硫酸銨十五到二十千克或者沼液肥五百千克;

  3. 七月底到八月初植株生長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應該結合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具體做法為可以在拔除雜草後於姜溝北側或者東側距植株十五釐米左右開深溝,將肥料施入溝中後覆土封溝培壟,使得原來姜株生長的定植溝變為壟,原來的壟變為溝。通常每畝施餅肥七十五千克、尿素三十千克、硫酸鉀十千克、硫酸鋅零點五千克和硼砂零點二五千克。

  4. 補充肥的施用。在每年的九月中旬,當生薑具有六到八個分枝時,也正是其根莖迅速膨大時期,此時植株地上部生長基本穩定,生長中心轉為根莖。所以在這時可以進行補充肥的施用,具體做法為:每畝追施硫酸銨十到十五千克、硫酸鉀十五到二十千克或者複合肥二十五千克。

☆ 中耕與培土

“九鋤棉花,十鋤姜”,由此可見中耕除草的重要性,在生薑種植過程中一般結合灌水和施肥、培土每月中耕一到兩次,以疏鬆土壤和促進根莖發育。因為生薑屬於淺根系作物,所以其不宜深耕,具體來說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地膜覆蓋的生薑在撤膜前無需進行中耕;露地栽培的生薑一般要在出苗後,結合澆水或者雨後淺中耕一到兩次,起到保持土壤墒情、防止土壤結板和提高地溫與清除雜草的作用。

生薑根莖生長膨大需要黑暗、疏鬆和潮溼的環境,為了防治根莖膨大外露,因為需要進行分次培土。具體做法為:在立秋前後結合大追肥和拆除姜草時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為三到六釐米,將原來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變溝為壟。此後每隔十五到二十天結合澆水、追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漸把壟面加寬、加厚,為根莖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還可以穩定植株和防止倒伏。

☆ 適時採收

和其它農作物的採收不同,生薑採收可以分為收種姜、嫩姜和老薑:

  1. 收種姜。通常在苗高二十到三十釐米,具有五到六片葉子,新姜開始形成時即可進行採收。方法為:用小鏟將種姜的土挖開,一手用手指將姜株壓住,不讓姜株晃動;另外一隻手用狹長的刀子或者竹籤把種姜挖出。採收的時候注意多挖土、少傷根,並且在收穫後立即用土將穴填滿拍實;

  2. 收嫩姜。初秋的天氣漸涼,在根莖旺盛生長期時植株旺盛分枝,形成株叢,此時需要趁著姜塊鮮嫩、提前收穫。收嫩姜是越早產量越低,但是品質十分好;採收越晚,則辣味加重且品質下降,但產量有所上升,故應該適時採收;

  3. 收老薑。通常在當地初霜來臨之前,植株大部分莖葉開始枯黃,地下根狀莖已充分老熟時採收。收穫時可以用手將生薑整株海拔出,輕輕抖落根莖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的莖葉,保留兩釐米以上的地上殘莖。

以上就是關於露地生薑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小講。生薑其它方式栽培與露地栽培方式大同小異,只是在水分和溫度管理上有所差別。當然不管何種科學的生薑種植模式,其一定是基於當地的生態系統和氣候條件,是適宜當地生薑的生長和發育的,能夠幫助姜農提升生薑的產量和質量。於此,此篇技術文只能夠做為一個參考,具體的還需要結合實際做出相應的改善。


愛茶者九號


生薑栽培與管理?

生薑是我國重要特產蔬菜之一。具有特殊的香辣味,人們普遍食用也是生活中調味品,而且還是良好的中藥材,去寒,傷風感冒等等具有較強功效。知道生薑的用處,確不知道它的栽培與管理。以下說一說自己看法和觀點,適合你地區栽培與管理。

一,生薑的播種期

①,首先看氣溫回升度,在看看土壤溫熱量適不適合播種,地溫熱量不足,幼苗出土緩慢或者造成種子腐爛和種苗枯萎縮,所以要在中霜后土壤溫度穩定在15度左右時,進行生薑播種。

②,要考慮適當生薑時間栽培,最好是在霜降之前,生薑從出苗到初霜要達到138天以上。

③,要知道生薑的姜塊形成期,最好是在夜間溫度差而溫度又適應的月份,以利於姜塊形成和膨大期。

④,因為各地區溫度有所差點,氣侯條件也不同,為此各地的適播種期也不同,如熱帶地區沒有霜區,生薑的播種就不太嚴格,2一3月份都可以播種。溫度平衡地區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始播種。

二,栽培育芽

生薑的芽有旺有弱,從其外表看挑選壯芽身粗壯健康生薑做生薑種芽,生薑的種芽對生薑及產量有直接影響,因此要挑選最好育芽來種植,芽長0.6一2釐米,芽粗在1釐米,幼芽肥厚色澤鮮豔鮮亮做種芽。

要想培育生薑壯芽,首先曬姜困姜和催芽的準備,提前30天開始在沙土上晾曬2天后收回,因為提高姜塊溫度促進內部養分,防止爛姜加速姜的發芽率。困姜就是把姜塊養分分解,然後放在適當院內進行催芽。選種姜就是困姜曬姜之後挑選最好姜種。

三,施肥整地搖種

①,生薑根系不發達在土壤中分部淺,吸水肥力差而又不耐旱也不耐澇,因此挑選土壤肥沃地塊,選擇姜地後進行翻耕細作,結和翻土土壤施入大量的腐熟的農家肥。

②,生薑播種要求每地生薑上保留2個壯芽,多餘不要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旺還高產,播種時把姜地平擺在溝裡,擺好後用土覆蓋摟平即可,蓋土時不要太厚也不要薄,適應就好。

③,立秋前後姜苗生長加快,由幼苗轉入旺盛期,及時除草追肥增加養分,為滿足生薑生長9月份植株生長基本穩定。一般在10月份採收,在採收前澆一遍水使土壤溼潤,土質疏鬆可容易整株撥出,或用蹶刨出然後去掉泥土,摘去根即可完成。

言而總之生薑栽培到管理,整套下來最主要是管理上下功夫,細心抓好水肥管理,病蟲害等等,要想提高產優質生薑,就要付出代價管理好,高產高質量生薑。


華姐說三農


生薑一般在生長期的4月種植,5月上旬在山中種植,春季較為溫暖。生薑種植後能促進早期發芽,使發芽整齊,容易獲得高產。一般在6月下旬,當苗木長出四五片葉子時,應仔細剝開土壤,撿起生薑,或等到新鮮生薑成熟後再收割。一般來說,小姜8月份可以收穫,但收穫越早,產量就越低。一般來說,九月至十月、十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十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前有霜凍。11月中下旬,姜在土壤上部開始變黃,根成熟時已完全收穫。

在溫暖無霜地區,每年播種時間不是很嚴格,1-4月一次。在中國北方,主要在雨季種植。在長江流域,一般在3月下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種植。播種早、地溫低、溫度慢、幼苗易死亡、播種晚、生育期短,產量明顯降低。為了防止腐爛,應該種植無病植物的根。其他來源的生薑在播種或發芽前應在1:1:120倍波爾多溶液或20%草灰溶液中浸泡20分鐘。果肉變色,有水漬,生薑這類很容易剝落的皮膚已經感染,應該去掉。

也可以用陽氣催芽,即使陽氣遮風,深度0.6米,寬度1.2米。長度取決於姜的用量。用10釐米的乾草蓋住底部和周圍,然後把生薑放進去。姜厚30-35釐米。用15釐米的乾草蓋住生薑,使其保持黑暗、鬆散和通風。最後,搭建一個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蓋,晚上用稻草覆蓋,保證溫度在20~25℃之間,發芽時注意姜水,儘量減少通風條件下的水分蒸發。發芽標準長1.0-1.5cm,厚0.5-1.0cm。在我國南方溫暖地區,大部分生薑出土後已經發芽,可以直接種植而不加速發芽。春天大部分時間仍然寒冷多雨,應該會發芽。

選擇土層深、有機質豐富、灌溉條件好、土壤鬆軟透水、微酸肥沃的土壤,翻30釐米深,施用成熟有機肥3000-3000-4000公斤(或成熟豆餅150公斤,或成熟花生餅150公斤),加磷礦40公斤,鉀粉20公斤。在我國南方,生薑主要是以肥料覆蓋為主,即先覆蓋生薑,再覆蓋一層細土,每畝5000公斤有機肥,覆蓋土壤約2釐米。可在地表3排10釐米深的溝渠中種植。

地上葉的生長與生薑根莖的生長密切相關。生薑可以回收利用。最好用生薑的早期發芽。莖葉生長良好,根莖大,產量高。在一定範圍內,姜苗生長旺盛,產量高。一般來說,生薑是50到75克。建議每隻生薑只留一個短芽,其餘的芽應擦去。生薑出芽時,芽基或部分生薑呈褐色,不宜去掉。播種前1小時澆水,不要與壟溝混水,以便於操作。種植生薑後,立即用4到5釐米的土壤覆蓋。不宜太厚、太薄、太厚、溫度低,不利於育苗;土壤表面太薄,容易乾燥,影響出苗。一般種植7500-8000株,行距(17-19)cm-48-50)cm,播種量300-500kg。

陰影。生薑不耐光照和高溫,所以在苗期必須遮光和散射光。長江流域大部分在6月中旬,苗木高12-15cm,分枝1-2條。該方法利用竹竿製作1米高的平架。用繩索覆蓋60%到70%的遮陽板。什麼時候白露(9月7日?9) 溫度逐漸降低,光照強度降低,遮蔭網被去除,需要陽光來促進根系的膨脹。它還可以用高杆或套種甜瓜遮蔭,比較常見的是60%的遮蔭,遮蔭不夠,效果降低,遮蔭過大,植株長,產量大大降低。

當施用足夠的基肥時,生薑應該多次使用。一般來說,當苗木高度在10-12cm時,就開始施肥。之後每20天施肥一次,分解沼渣、沼渣等有機肥。在生薑出現之前,可以覆蓋乾燥的土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生薑的發芽。直到花蕾長出來,土壤才會乾涸。特別是在7月至9月的高溫期,如遇乾旱,及時澆水。水深不得超過根系高度,種植坑水位可保持在3-7cm。早期灌溉應在晚上進行,中午不宜澆水或打溼,容易引起生薑腐爛。入秋後,進入旺盛生長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每4~6天用水一次,土的配合比為75%~80%。雨天及時排水。

上面關於生薑的種植技巧,並不是很簡單,其實生薑的根很淺,主要分佈在土壤表面。不適合多行栽培。一般來說,苗木出苗後,只能結合除草和翻耕1-2次。他們可以隨時開墾土地和吃草。生薑生長期長。為了避免根系暴露在地表,土壤應該耕種,通常三次,每次3到7釐米厚。它生長的姜有一個薄,多結的皮膚。謝謝你的閱讀。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般


生薑的種植要有一定的科學性,結合我們周邊的特點,在如何種植上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種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培養壯芽和壯苗的基礎。種姜的大小對植株生長和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在一定範圍內,種姜越大,出苗越早,姜苗生長越壯,產量也越高。反之,種姜越小,發苗就越晚,姜苗越瘦弱,產量也越低。根據試驗研究的結果,在生產上種姜以70-100克的大小為宜,每畝播種姜塊500公斤左右,產量較高。

催芽時的姜塊一般比較大,播種生薑前,需要把姜塊掰成每塊70-100克。在掰姜的同時,把多餘芽抹去,每塊只保留一個生勢強的壯芽,並且要及時淘汰幼芽基部發黑或姜塊斷面發生褐變的種姜。同時也要把肥胖、芽壯的姜塊與瘦小、芽弱的姜塊分開播種,以便於管理。在播種前,按規定行距,在畦面上開10釐米深的淺溝,澆足底水,以滿足幼芽生長的需要。

播種生薑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方法。平播法就是按一定的株距將姜塊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一致。如果是東西向溝,則姜塊沿溝南邊,使幼芽一致向南。如果是南北向溝,則姜塊沿溝西邊,使幼芽一致向西。把姜塊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然後用細土蓋住姜芽。豎播法就是將姜塊播在溝中央,使姜芽一律向上。種姜播完後,覆蓋堆肥或細土7釐米左右,然後覆蓋稻草,在稻草上再蓋一層薄泥,以保持土溫穩定,減少土壤蒸發,防止雜草生長。如果播種時氣溫較低,可在稻草和薄泥上再覆蓋一層地膜。天氣轉暖時揭開,這樣可提高出苗率和出苗的整齊度。

生薑的種植密度應根據姜田肥力、種姜大小、管理水平等因素來決定。生薑的種植密度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1)低肥水姜田。種姜塊50克左右,採用行距40釐米,株距20釐米,每畝8000株左右。(2)中等肥水姜田。種姜塊50-75克,行距40釐米,株距25釐米,每畝6500株左右。(3)高肥水姜田。種姜塊75-100克,行距40釐米,株距30釐米,每畝5500株左右。

生薑地膜栽培

近年來,隨著生薑生產面積擴大,常規種植效益下滑。採用保護地栽培可使生薑早上市,效益大幅度增加,而保護地栽培中地膜栽培便是一種簡便效宏的方法。

栽培品種3月上旬把種姜從姜窖中揀出,選個體壯且無病蟲危害過的姜塊作種,經過曬種,用多菌靈或百菌清消毒後進行催芽。因地膜生薑用種量相對較大,一般每畝(1畝=l/15公頃,下同)需種500-600千克。

育種與繁殖

時間 地膜生薑要有上市,只有提前生育期。一般地膜生薑


蔣蔣愛釣魚


首先要選擇好溫度,姜是生長在溫暖而又溼潤的地方,而且也比較耐寒,同時抗旱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只能在沒有霜降的期間生長,一般適合的溫度大約在30℃左右。溫度在25度左右,那麼發芽是比較緩慢的,如果遇到霜降姜的植杆就會出現凋謝,受到霜凍以後就會完全的不發芽。姜是不喜歡在你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生長的,她是喜歡在耐陰的地方生長,姜對太陽照射時間長短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栽培的時候要搭個棚或者利用別的農作物來遮擋,這樣就不會讓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到植株姜的根部生長不是很茂盛,耐旱而且抗澇性也是比較弱的,所以對水分的要求是特別嚴格的。在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土壤過於比較的幹,或者比較的是那麼對姜的生長是很不利的, 這樣就會很容易出現腐爛,或者引起別的病出現。在種植姜的時候,要把姜種在肥沃的沙壤土中或者疏鬆的土中,如果種在潮溼的地,那麼長出來的姜是不良的,如果在保水性比較差的地生長,那麼也是不好的。姜需要最多的肥料就是鉀肥,對於氮肥是次要的。種植姜的大好時,期在下霜以前收穫是最好的時期,因為姜比較喜歡溫暖,而且不耐寒,同時也不耐霜,所以姜必須要生長在溫暖而且要選擇在無霜的季節種植,重要的是要選擇比較暖的天氣種植。,沒有病蟲或者腐爛,從沒受到傷凍的存放。在播種前第28天左右,首先要把姜種大約曬3天左右,傍晚的時候要受到屋裡以免受到霜凍,把姜種曬過以後,這樣能夠把提高講的溫度,從而打破姜種的休眠時間,同時能夠促進姜的發芽,而且能夠更好的減少姜種的水分,這樣就能防止姜種的腐爛,姜種在曬過3天以後,然後堆方在屋裡放4天左右,在上面再蓋上草簾,把姜困起來,這樣是為了防止姜種裡面的養分流失,這樣反覆的困姜曬姜大約4次左右,是能夠有利於姜種催芽,在曬姜當中,要嚴格淘汰發軟或者瘦弱的姜種姜種出苗是比較慢的,如果土壤缺水,那麼就會影響姜種出苗,所以一定要把底水澆足了,在出苗前一般就不用澆水了,當底水完全都滲下去以後,然後再放姜種,播種的方法有量種,一種是平播的方法法,一種是豎播的方法,平波的方法就是把姜種平放在溝裡,讓幼苗的方向達成一致。豎播的方法是種芽都一致朝上。 特別注意!!!的是播種的密度,大約每畝地播種在5000株左右,而且每畝的用種量在500千克左右,姜種的越大出苗也就越早,同時產量也就越高。









善遊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姜”等人們常提起的諺語,說明了生薑對人的重要性,不僅可以用作調料,還可以用作蔬菜,也有非常豐富的藥用價值。生薑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規模種植,那麼,生薑該怎麼進行栽培和管理呢?山客來與大家聊一聊。

生薑的生活習性

生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熱帶,現在熱帶、亞熱帶均有種植。其生長髮育對環境要求較高。溫度需求:生薑喜溫不耐寒不耐霜,16℃以上能發芽,22~28℃適宜生長,15℃以下停止生長,遇霜莖葉會枯死。溼度需求:生薑不耐乾旱,因其根系不發達,根系較淺,吸水能力較低,葉片呈細條狀,保水力差,易蒸發。光照需求:生薑喜陰不耐光,在強光環境易出現枯萎。土壤需求:生薑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通風透氣、排灌便利的微酸性土壤。

因此,根據生薑的生活習性,安排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是獲得生薑優質高產的關鍵。

選種育苗

選擇無病、無變質腐爛、帶有兩個姜芽的姜種進行育苗,姜種不宜太大,在50~100克最好。育苗前對姜種進行催芽,先晾曬一兩天後,再用適當濃度的波爾多液浸泡10分鐘左右,再將姜种放置在潮溼的沙土之上,用薄膜覆蓋,並保持溫度22~25℃,正常情況下,一週左右即可出芽。

選地整地

選擇適宜生薑生長的地塊,注意生薑不宜連作,最好採取3~5年輪作,前茬作物是蔥、蒜、豆類最好,花生、蘿蔔也行。姜田整地方法為,頭年秋天進行深耕翻曬,降低土傳病害發生的幾率。開春後,進行耙平並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加優質有機肥4000~6000公斤,有機複合肥50公斤左右。

科學栽植

栽種前,澆足底水,減少出芽時間。栽種時將芽向一個方向排列,再用康地蕾得400~600倍液進行噴淋姜溝,在覆土4~5公分,防止曬傷幼芽。栽種密度保持在5500~6500株。

田間管理

  • 遮陰處理:生薑不耐高溫和強光,需進行必要的遮陰處置,否則會出現姜株矮小,產量降低。遮陰方法採取搭棚、插稻草等。
  • 中耕除草:齊苗後進行中耕培土,並清理雜草。

  • 科學澆水:苗期需水量較小,可在晴天勤澆小水,保持土壤溼潤。旺盛期,需水量明顯增大,每隔1周左右澆水1次,保持土壤溼度在75~80%。
  • 合理追肥:1~2分枝時畝施高氮複合肥15~20公斤;第三分杈時,畝施高氮複合肥70~80公斤。6~8分杈時,每畝衝施高鉀複合肥50~60公斤,分兩次進行,每次間隔半個月左右。

病蟲害防治

生薑的主要病害有:姜瘟病、炭疽病、斑點病、枯葉病等,生薑主要蟲害有:金龜子、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生薑的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藥物防治相結合。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