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誇完美應對疫情,洛杉磯舉行馬拉松,口罩概念持續爆發

一、3月9日A股三大股指單邊下挫,兩市跌停個股逾80只

。電子、計算機板塊深度回調,口罩概念股逆市逞強。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截至收盤,滬指報2943.29點,跌幅3.01%,成交量4381.44億元;深成指報11108.55點,跌幅4.09%,成交量6480.77億元;創業板指報2093.06點,跌幅4.55%;上證50指數報2868.83點,跌幅3.24%。

盤面上,行業板塊幾乎全線飄綠,半導體、航空、IT設備、軟件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僅有運輸服務、醫療保健等少數板塊上漲。口罩防護板塊逆市上漲,吉林化纖、新鄉化纖、華紡股份等24只個股漲停。

特朗普自誇完美應對疫情,洛杉磯舉行馬拉松,口罩概念持續爆發

二、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最新數據統計,美國截至目前累計有將近55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蔓延,特朗普8日還在推特上反駁外界對美國政府應對疫情的批評,宣稱白宮“有完美的協調計劃”,形容美國“很早封鎖部分邊境地區”是“及時雨”,然而這次包括共和黨人在內都對他表達了不滿。

美國“至尊公主”號郵輪上確診的21例病例,則讓人們擔憂它會不會成為“鑽石公主”號的翻版。當地時間3月8日,加利福尼亞州緊急事務辦公室表示,此前因新冠疫情被拒絕靠岸的“至尊公主”號將於8日晚些時候停靠在加州奧克蘭港,乘客下船時間擬定為9日。

此外,前一天洛杉磯縣確診了當地的第14名新冠肺炎感染者病例,可原定3月8日開跑的美國洛杉磯馬拉松,仍然於北京時間3月8日晚9點30分(當地時間早6:30)如期舉行了。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對福克斯新聞表示,在應對疫情實施措施方面,不能排除美國有效仿意大利的可能性,即封鎖大部分人口,甚至整個城市。“你不想讓人們感到恐慌,但鑑於我們看到疫情的蔓延情況,一切皆有可能。”

三、截至3月9日(北京時間17時),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29208例,死亡病例707例。如今,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世衛組織提醒所有國家和社區,採取強有力的遏制和控制活動,減緩並逆轉疫情蔓延。無論是日韓美歐還是亞非拉地區,都無一倖免。

據韓聯社9日報道,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當天通報,當地時間9日0時至16時,韓國新增9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7478例。當地時間8日,意大利累計確診7375例,死亡人數已達366人,病死率高達4.96%,為全球最高。

特朗普自誇完美應對疫情,洛杉磯舉行馬拉松,口罩概念持續爆發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宣佈,為應對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法國正在徵用所有庫存及新生產的防護口罩,分發給醫護人員和感染新冠病毒的法國人。法國目前已經向全國藥房投放1000萬個醫用口罩,本週視情況還將啟用1500萬至2000萬個庫存口罩。

德國內政部(4日)表示,已禁止出口口罩、手套等醫療防護裝備,以確保該國的衛生工作者有足夠的裝備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稱,衛生部已發佈命令,禁止“向國外出口醫療防護裝備(口罩、手套、防護服等)”。

瑞士當地時間8日,《新蘇黎世報》《瑞士每日電訊報》等多家瑞士主流媒體報道說,瑞士和德國近日在個人防護用品運輸問題上發生摩擦。據報道,德國海關上週攔截了24萬隻瑞士公司進口的防護口罩,隨後瑞士方面緊急召見德國大使,對出口禁令表示抗議,要求德方立即放行。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發言人法比安·邁恩菲施表示,這並非單一事件,“有信息表明,還有其他物資運輸也被攔截。”從當前媒體報道情況來看,國外口罩短缺現象也是非常嚴重。

四、國家發改委3月2日消息,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連續快速增長,雙雙突破1億隻。據調度,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和12倍,進一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只、166萬只,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要。雖然目前我國口罩產能產量雙雙破億,但口罩仍然難買。不管是各大電商平臺,還是線下的藥店,口罩還是處在預約搶購或者缺貨狀態。

受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的影響,市場關注的焦點已從國內疫情變化轉移到國外疫情變化。從當前媒體報道情況來看,國外口罩短缺現象也是非常嚴重。口罩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2019年,我國口罩產量在45億隻,佔全球產量的50%,是全球口罩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雖然國內口罩短缺仍然存在,但目前中國沒有關於口罩出口的禁令,預計海外口罩需求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總結,從需求端來看,海外疫情滯後於中國,疫情嚴重地區口罩脫銷。從供給端來看,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和增加對外出口,國內還需持續增加口罩產能。疫情之下,口罩用品需求大,口罩生產設備產業鏈在疫情下更顯積極意義。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盈虧自負,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