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紅塵啊滾滾,痴痴啊情深,聚散終有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這首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老歌,可能很多人兒時都曾聽過。

恩怨情傷被葉倩文唱得那麼灑脫,那麼豪情萬丈,頗有幾分“看破紅塵”的味道。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無奈的是,現實往往是“想得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最後只能補一句“紅塵本來就是破的”,挺沒勁的。


2019年有部不錯的電影,說的就是想得的都得到了,但照樣瀟灑不起來的故事。


人生贏家竟然看破紅塵,在最成功的時候選擇了自殺,為什麼呢?——


《馬丁•伊登》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熱愛生命》)的同名小說,由意大利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執導。


男主角盧卡·馬裡內利,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擊敗《小丑》主演菲尼克斯獲封影帝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與小說不同的是,電影《馬丁•伊登》把故事從美國搬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故事開頭看上去很俗套,一個窮小子愛上了富家女


窮水手馬丁·伊登在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並愛上了這家的女兒——羅絲。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不過後續的發展很有意思。


和鳳凰男一朝翻身、迎娶白富美的“傑克蘇”故事不一樣,和坐擁浮華、守望初心的“蓋茨比”故事也不一樣。


他看到羅絲受過良好的教育,談吐優雅,氣質不凡,甚至還會彈琴畫畫,感到十分自慚形穢。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在羅絲的鼓勵下,馬丁遂決定發憤著書,努力成為一個作家,希望能夠有朝一日配得上她。


可是事情哪有那麼簡單,馬丁無數次寄出小說稿件,都被雜誌社、出版社無情地退回了。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與此同時,因為偶然的機會,他還捲入了社會黨的政治活動。


個人的寫作事業不順利,參與的公共事業也讓馬丁感到失望。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馬丁看到,窮人的鬥爭並不追求自由平等,他們只是想讓自己成為富人;


富人的鬥爭也不為自由平等,他們只是在用“996是福報”的話術鞏固自己的地位。


理想主義的馬丁唾棄他們,不願與之為伍。


羅絲看到馬丁越來越憤世嫉俗,變得偏激可怕,於是與他一刀兩斷。


馬丁嘆口氣,躲到鄉下村子裡去寫作了。


沒想到造化弄人,不久之後,馬丁竟然時來運轉,作品出版走紅,一夜之間成了社會名流。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這時候,羅絲又來找到他,打算與其重修舊好。


可是馬丁很無情地拒絕了羅絲,甚至還劈頭蓋臉地把她羞辱一頓,趕走了她。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也許有人覺得:馬丁幹得好!今天你對我愛搭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要是馬丁這麼想,那倒也輕鬆,之後他大可以坦然出入上流社會,左擁右抱,過起思蔥一樣的生活。


可他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仍然沒有感到幸福。他趕走羅絲不為報復,而是真的瞧不上她了。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他覺得:羅絲也不過如此!整個世界太不體面!


在原著中,馬丁伊登是這麼對羅絲說的:



“想當初,我沒有工作,餓著肚子,可是跟如今一模一樣,也是…這麼一個馬丁·伊登,那時候,你為什麼不放膽愛呢?…


你知道,我沒有變,然而一下子表面上身價十倍了…可並沒有增添什麼新的力量,也沒有養成什麼新的美德。我的頭腦還是過去的那個。我關於文學或者哲學,連半點新的結論也沒有概括出來…


叫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如今大家都看得起我了…這聲名不是‘我’呀,它只存在於別人的心目中。還有我已經掙到的錢和正在掙來的錢,可是這些錢也不是‘我’呀…


你如今看得起我了,可也是為了這個,為了聲名和錢嗎?”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和那些想得而不可得的人相比,馬丁這位理想主義者才是真的看破了紅塵。


不堪一擊的虛情與虛名,對他而言根本再不值得在意與珍惜!


於是,他自殺了。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不知道各位看到這裡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感到惋惜?


一般人說紅塵破像在吃酸葡萄,而小N覺得馬丁·伊登至少是真誠的。


因為馬丁·伊登這個人物的原型,其實就是原作者傑克·倫敦自己。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這位後來聲譽斐然的大作家,出生於破產農民家庭,從小靠賣勞力為生,賣報、卸貨、當童工。


成年後當過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歷盡窮困和勞苦,甚至命垂一線得了壞血癥。


期間他堅持大量閱讀寫作,終於成為職業作家。


而他根據自身經歷所寫的作品,飽含了底層人民的苦難和進取,充沛著生命的力量與激情。


力壓《小丑》獲封影帝!為什麼他在最成功時選擇了自殺?


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和故事,3部劇本……


傑克·倫敦在財富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商業作家之一。


可是到了創作晚期,他開始寫一些虛無而悲觀的作品,最終在精神極度苦悶空虛中服毒自殺,去世時年僅40歲。


傑克·倫敦在他一生最成功的時候選擇了自殺,和帶有明顯自傳痕跡的《馬丁·伊登》如出一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