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我故鄉的火車站)


當歲月已成山高水遠,青春它在何地?翻開這部青春的山水讀物,它通向舊日光陰、靈魂和最美麗的季節——那便是我工作的地方肇東報社。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我們用的信封)

忽然有一天,我打開電腦,看到百度貼吧有這樣一段文字映入眼簾……

一位叫婆婆一丁的網友說:“寫給遺忘的肇東報——公元2003年12月15日,《肇東報》停在了4906期上,停下了。47年的坎坷、47年的歡樂,為肇東積累了資料、史實,這種可以反覆閱讀、互相傳看、不受時間、地點、條件限制的最方便的新聞手段“停刊了。從此,老百姓想看肇東的新聞嗎?買臺電視機吧,否則沒有別的渠道!那最後與我們告別的20位編輯記者今安在?好想你們……”


在這裡鄭重解釋一遍,當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全國幾千家新聞單位永久叫停,11萬報館人員分流各個機關事業單位。

讀到這位熱心讀者貼於網上的話,我的心熱辣辣的,眼角溼潤,遂寫下了下面自己所有的感受……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肇東報》最後和讀者的告別版)



踩著舊日的巷子口,思緒翻來滾去……

那時騎一輛單車的我,往返於家與報社之間,安靜而美麗的早晨分外忙碌。我抱著一大疊稿子,埋頭細讀。那樣的時節,那樣的早晨,似乎人都不染塵埃。大家不聲不響卻分外有序,外面的汽車已經發動,記者們形色匆匆的出發了。工人師傅拿出當日剛出版的最鮮香的報紙,讓總編簽字。我在報館的資料櫃裡翻出最心儀的圖片,配發我的文藝版面,風從窗口吹來,窗外的白楊樹葉嘩嘩的翻卷著……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全體報社人員,當然,人還是不全的,左二阿雅)

那樣的早晨就像掛著晶瑩的露珠,帶有一種氣味,有一種清新提神的魅惑,讓你馬上進入工作角色。似乎就能聽到青春時節的脆響,風漫過草地的旖旎,還有大朵大朵的白雲飄蕩,今天回過頭再看這份工作之於一個人的意義,我感慨擊心……

那是一個手中沒有電話、電視並不普及,沒有網絡的時代。而攤在面前的報紙,又是何其重要!

我們《肇東報》週三刊,全國發行,從領導到採編和印刷廠的工人大約四十來人。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這是我手頭所能找到的最早的報紙,88年11月的《肇東報》,那時還是鉛字印刷。)



人們吃早茶時要讀報紙,無聊等車時刻要讀報紙,黃昏傍晚和整個的一天,人們離不開手中的報紙去瞭望身外的世界。如今想起,那淡淡的油墨味勝似花香,那紙媒的光與影交織的歡喜,都是那個時代給我留下的深刻烙印……

鋪開報紙,低頭閱讀,每每看上去都似神仙。可如今卻成了往日時光……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報社的同事們,左四阿雅)

我工作過的報社坐落在人大的後院,一趟小平房,黃色的牆皮。院子裡有兩棵很粗的老榆樹和白楊樹,安靜而凜冽的迎著每天的日光和風雨……

在這趟小平房裡,集中了全市的高精尖的才子們。小城80萬人口唯一的輿論工具,每週三刊的報紙,就從這裡準時出版,送到全國各行各業的讀者手中。

和報社的第一次結緣始於八十年代末,那時我還是一個文藝女青年。一日下午去領稿費,想找當日的文藝副刊看看,可是沒有找到。上面是一篇很長的通訊報道吸引了我,署名是本報記者王冬,後來才知寫通訊的人是當時報社的編輯部主任,這種署名方式和文章的新聞氣魄。讓我熱烈而悵悵然,羨慕極了!


(這個照片攝於80年代末,後面的就是我們當時居住的小平房大門。左一阿雅和同事小劉)


命運有時很像一個魔方,我沒有苦心積慮卻已柳暗花明,不久我也成為了報社一份子。

歡喜不用說,報道的那天,我望著小城的藍天,踏踏實實的想,從此就這樣在小城溫馨的日光下,在平平仄仄的句子裡徜徉。在那趟散發著油墨香的小平房裡,當一輩子編輯吧,我心甘情願……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清晰的記得,初入職時的某一天,編輯部主任王冬通知我和他一起去采采訪高考前的學生和考生家長的心態。那是我到報社後第一次紀實追蹤報道,和頭兒一起去採訪,當然是欣欣然的。歷時三天的採訪,初識了一個記者應該具備怎樣的新聞素質才是最佳的工作狀態。後來得知,那篇報道在《黑龍江省人口報》原文刊登……

一個人的潛質是藏不住的,之後王冬被調走,再後來他成為掌管大慶市整個新聞和文化旅遊的一方長官,想來一切皆是天意。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報社的同事們在一起,右一上 阿雅)

報館是片神奇的土地,笑聲和步伐都是風風火火的,大家在那樣的氛圍自信而從容。很難忘那年月一個個老編輯和記者們的犀利而熱情的報道,那聲音接地氣,暖人心——來信來訪,金融財經,文體諸事,田間地頭。市井百態,草原人家……

諸多文字和文章被老百姓叫好,如今有好幾位領導和同事都已永遠離開了我們,昔年昔月皆成風煙……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剛入職時,同事不熟,自己是個新手,新聞敏感性的缺失。因為是借調,只幹活不開支。那是一小段難捱的日子。新同事面前落單兒的尷尬,迎面而來的工作憂煩……

採訪歸來的路上,悄悄的哼唱鄭智化的歌:“ 玩火的孩子燙傷了手,讓我緊握你的小拳頭,愛哭的孩子不要難過,讓我陪著你淚流……”後來一天一天的日子蛻變了所有的倉皇……

(當年在報社照的免冠照片,今天已成最美記憶。)


後來,我在城市的一角買了一個小院,我把牆壁塗上最明亮的色彩。我把我所有的書籍塞滿書櫃,我每日蹬著一輛紅色的自行車,我每日從城南騎到二道街的報社。我自信滿滿,我把手伸向藍空,我內心塞滿豪言壯語為自己打氣,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當時報社的編輯和記者們年齡平均不超過28歲,真是年輕啊!風風火火的年齡,風風火火的工作,大家時而極近時而宏觀,風霜雨雪馬不停蹄,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是新的!新的!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下排又二阿雅)


有時為了趕著報紙第二天準時送到讀者手中,大家忙到午夜,男同胞們送女同胞們回家,大家一路哼唱著羅大佑的歌……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籤

刻畫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

那夜幕下歌聲,同時光一起凝結在那兒,叮咚作響,在無涯的時間裡化成金子般的碎片……

(90年代,我和同事們在松花江淺灘玩,那是一個開心的日子……)


不久,我接替了文藝副刊編輯工作。看完稿子,餘下時間打乒乓球,贏晚飯,然後大家一起歡聲笑語的拍開小酒館的門要餃子吃。男同胞們講著一個個冷笑話和並不過分的段子,喝酒行令處,都是機關,然後大家譁然爆笑……

在那樣的時光裡,大家年紀相若,侃大山,逗樂子,談人生。圍在一起,嬉笑怒罵都是尋常。偶而,下雨天不願回家,大家就去於姐家蹭飯,大家猛誇她的廚藝,要麼說她鐵公雞一毛不拔。這頓飯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蹭來了。


最難忘的一次週六週日的兩日遊,大家約好去松花江岸邊漁業站玩。記者部主任徐耀是團長。團長帶隊,有吃有喝,大家跟著起鬨,可是住的地方並沒那麼方便。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鄉長是我們大家的朋友,他微笑著有些為難的支吾著說:“江邊這裡就一間住宿的大屋。能睡下嗎?”

徐耀說“沒有別的房啦?”

鄉長點頭:“沒有了。”

徐耀又問:“那幾張床啊?”

鄉長說:“八八張……”徐耀爽快的說:“實在沒別的屋,那也行啊。”

鄉長的臉紅了,他磕磕巴巴的說:“什麼行啊?徐耀你是不讓我犯錯誤啊?那那你這不是男女混住嗎?你咋想的啊?”

徐耀大笑說:“你別瞎操心了,我們都是守法公民,天不早了,你快回家吧,啊。”

我們一幫人呼嘯湧進屋,有人拿出撲克揚言:“今晚就是要戰鬥到底,不贏到床位誓不收工!”大家一片笑聲。

鄉長大人直到看到我們各個心懷坦蕩的說笑,才肯回家。他大大咧咧的說:“你們這些人啊……”他走後團長發佈命令:“所有女生兩個人一張床,先睡。餘下的床位,男的憑本事贏!贏不到床位的當更夫。”

當即屋裡一片譁然大笑……

那一夜,熱烈的吵鬧聲整整一夜,大家誰也沒睡好。可是卻成了日後最難忘的時光……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那樣的青春季節,那樣朝氣蓬勃的20多歲的年齡,那個讓人捧腹,樂不可支的一件件往事……

愛我的故鄉小城,愛她四季分明,愛她碧藍的天空,愛她樸實的民風還有一別經年我們報館那有關青春的歡聲笑語,林林總總的開心日子。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這是最早的一張照片,和報館的同事們在一起。攝於80年代我去報社不久的日子,又一阿雅。)

也有最不堪的時候……

95年我們家住上了樓,60多平米,裝修一新。其實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喜悅在心,裝不住,就把報社我所有的同事包括印刷廠的工人都請到了我們家。大家聚在一起,吃喝談,海闊天空,淋漓盡致……

我醉了,我先生也醉了,我們開心得一塌糊塗……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報社領導和同事們的集體留念,但人也不全。)


杯盤狼藉,喝剩下的飲料,沒喝完的罐裝啤酒,浸滅的菸蒂,大家吃完喝完笑完說完都走了……屋裡靜靜的,我低下頭來一件一件整理,收拾一切……

日後想起作家劉同的句子,心裡悵悵然:“每次搬家時,都會去宜家買很多碗筷,想著多少朋友的聚會,多少鼎盛的沸騰。然後興沖沖地舉行年輕的聚會,開心得一塌糊塗。第二天,再看見這一桌的凌亂,才明白沒洗的杯具都是悲劇,沒洗的餐具都是殘局。再以後,它們都安安靜靜地躺在櫥櫃裡,唯一的用途就是回憶……”

最後大家都散了,散落到祖國的各個地方。王冬和暴老師在大慶,文成、鐵津、愛國去了哈爾濱,玉學在成都,我在北京,明偉在上海,天麗在深圳。所知只有這些,餘下的所有的報館同事都在哪裡?多半在故鄉,一切均好。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幾十年前,你會想到今天會是什麼樣子麼?不會。

報館的日子就像是做了一場夢,那夢是一場專屬的青春季節。轉瞬之間就掀過那麼多日子和那麼多年,斯時斯地,有說不出的感慨!似乎某一條路,某一個想法,某一陣風和雪花飄落都有其不可顛覆的哲學意義。

在歲月的最高端回眸,時間交錯,日暖朝夕,滂沱的往事一幕幕,我們的芳華今何在?都風化成一枚枚晶瑩的琉璃珠……

願你我芳齡不在,芳華永存……

於2019年11月5日 北京

(這篇小文寫的是我剛去報館的早期的那段日子,老照片都成了稀世之珍,本文是我多方找到最全的資料,還是有遺憾,但只能這樣了。)

願你我歸來芳華依舊——致敬報館的日子 上官阿雅

(阿雅攝於2018年湘江岸邊)



(喜歡阿雅文的朋友和讀者請加關注,點文上面的藍色字:上官阿雅。如果你喜歡可以打賞、轉發、分享和留言……)

上官阿雅:做過教師、記者、編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在做記者和文藝副刊編輯時,曾獲黑龍江省優秀副刊編輯。曾多次榮獲全國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的二等獎三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2016年6月1日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了阿雅的隨筆美文集《別讓你的世界太擁擠》至今在噹噹網熱銷。


長篇小說《我的青春在北漂》在天涯閱讀量六十多萬人次,跟帖近兩千次……阿雅所發的散文小說近幾百萬字,散見於全國報紙副刊和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