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內陸,其地域狹長,南部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西北與蒙古國相鄰,省名取甘州、肅州各一字而來,又因處於隴山(今六盤山)以西,歷史上曾設隴西郡、隴右道而得簡稱“甘”或“隴”。甘肅歷史悠久,古為雍涼之地,而歷史上處於秦蜀之間的武都,素為軍事重鎮,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現為甘肅省地級隴南市。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隴南市,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甘、陝、川三省交界,不僅扼三省要衝,也是中原與西北少數民族爭奪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一直為隴上邊陲重鎮、交通要地,現在也是陝甘入川交通要道,為連接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隴南歷史悠久,是大秦的發源地,戰國時期就設有建制,有“武都”之名,之後歷代多稱“武都”,兩漢置武都郡,南北朝設武州,唐改為階州,建國後也曾設武都專區、武都地區,1985年正式更名隴南。

隴南市域,先秦時為秦人與氐人、羌人混居之地,不僅為大秦的發源地,也是氐人、羌人活動的核心區域,三者混居,勢力犬牙交錯,到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國於今西和縣設立了武都道,此為隴南市域最早的建制,此後又設有西縣、下辨道、羌道等建制。“道”在秦漢時期為設於少數民族區域的一種行政區,級別與縣等同。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隴西郡置武都郡,郡治為武都道,屬益州刺史部,東漢時改屬涼州刺史部,三國時魏蜀曾於武都郡大戰,後為蜀漢所轄。南北朝時曾有數個胡人小國,西魏時於今武都區設武州。隋唐時,武州治將利縣(今武都區),唐末改武州為階州,仍治將利。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兩宋時,階州均為邊陲重鎮,其中北宋屬秦鳳路,南宋屬利州西路。元朝為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階州為陝西行省所轄,將利縣也是在元朝時省入階州。明朝時期,階州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所轄散州,領本轄及文縣,清初承襲明制,康熙初陝甘分置後為甘肅省鞏昌府所轄。雍正年間,階州升為直隸州,領文、成兩縣。民國初廢州為縣,階州改為武都縣。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1949年夏,解放軍進入甘肅並席捲全省,國民黨甘肅省政府倉皇南逃,為試圖頑抗並防禦四川門戶,1949年11月改武都分區為甘肅省政府,1949年12月9日“武都起義”後西南門戶洞開。早在1949年7月,武都專區就已在西安籌建,武都縣解放後為武都專區專署駐地,1958年武都專區撤銷,武都縣為天水專區所轄,1961年恢復武都專區,到1985年改武都地區為隴南地區,仍駐武都縣。2004年,隴南地區、武都縣撤銷建制,設立地級隴南市、縣級武都區,武都區為隴南市政府駐地。

甘肅一市,曾稱“武州”,以“都”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