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下我 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四季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

2018年西北行最后在靖边逛完波浪谷和统万城后,第二天坐火车南下到了米脂和绥德。路上小伙伴和我说了米脂的婆姨和绥德的汉,孤陋寡闻的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于是不禁对绥德和米脂期待了起来。只是这种期待在没过多久走出绥德火车站的时候就烟消云散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火车站

绥德是我国典型的的黄土高原,风一刮漫天黄土;历史上既是陕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塞北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黄河淌其东,沙漠坐其北,形成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天下名州”的美称。现在有着“秧歌之乡”、“唢呐之乡”之称,只是到了县城整个卫生环境实在不敢恭维,忍一忍,吃完中饭,直奔此行目的地绥德党氏庄园。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绥德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入口

党氏庄园位于距离县城30多里地的贺家石村,路不远,但是位置偏,好不容易叫到一辆出租车愿意去,出了县城,一路都在山沟沟的黄土路上跑,整个山谷里除了黄土地就是绿油油的玉米和高粱。g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国保碑

兴冲冲的赶到,发现整个村子都在整修,我没研究过全国文保单位的保护条例,挺好奇,全国文保单位可以如此大规模改造吗? 来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商讨了半天,才使得他勉强答应等一个小时带我们回到县城,整个时间就变得非常匆忙,基本是走马观花的溜达了一圈,两个最主要的大院落都在大整修,所以除了看看整体布局和满足下看陕北正宗窑洞的好奇心以外,好像也没非常值得一看的东西。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党氏庄园平面图 来源:《陕北党氏庄园艺术研究》

和所有中国古代建筑一样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庄园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十分讲究,同第二天去看的米脂姜氏庄园一样依山而建,背有群山,前有绿水,所谓的“腹阴报阳,背山面水”。同时两个庄园都很注重防御性,虽然形制不同,但入口处都建有高耸的寨墙,居高临下。党氏庄园除了入口处高耸的寨墙以外,内部主要干道两侧也有叠砌高耸的石墙予以防护,并且有甬道连通一些院落,整个庄园的防御性是比较系统的。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西南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入口寨墙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庄内道路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进庄

庄园从南到北,以主干道为轴线,分为左右两大区域,令我有点奇怪的是窑洞的朝向,有朝东南,有朝西,有朝东,也有朝南,并不像南方宅院一般基本朝东南,整体布局也不规整,可以说非常自由奔放了,如果不是整个山坳较小,院落再建造的多一些的话,形成迷宫应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党氏庄园道路系统 来源:《陕北党氏庄园艺术研究》

虽然庄内院落的布局不是很规整,但是他们用道路把所有的院落有序的联系了起来。

整个庄园从南到北内部的道路系统坡度非常大,当初营造整个庄园应该是没有刻意改造过地形,而是依附地势,依山而建,或者是为了快速排除雨水,以防山洪暴发,毕竟黄土是非常松的,地被植物也不是非常丰富,这些是我的个人猜测,没有考证过。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大坡度

按照平面布局图,从1、2号院落开始游览,记忆中1、2号院落好像已经改建成现代平房,所以直接跳过了1、2号,3、4号院落分别是上、下两院,进入庄园内首先看到的就是3、4号院落。最先看到的4号院在大整修,在网络查看原来的照片,感觉基本原来的建筑材料都被更换过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4号院工地和已修缮完的3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原来的3、4号院 来源:新浪博客 漂泊一生199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崭新的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从4号院到3号院

3号院,规模较大,南北长22米,东西宽有18米,是三合院式民居。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3号院门楼 砖雕和木作还是比较精致的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时髦老太太在刷IPAD,不知道有WIFI没有

我霸气的小伙伴在和老乡打听如何回县城,因为我们强烈的预感司机会跑路,事实证明人的第六感实在太强悍了,等溜达完,出租车影子都不见了。然而牛逼的老乡告诉我们可以打电话叫车回县城,什么车呢?公交车,一人十元还是多少我忘了,凑个十几个人就可以出发的那种,苍天,后来我们重新叫了出租车在那等了近一个小时除了我两都没见有人要出村子。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中庭和福字影壁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典型的陕北靠崖式窑洞窑面

看样子3号院应该是早于4号院修缮一新了,整个三合院,五孔靠崖式窑洞,窑面从上至下有女儿墙、屋檐、穿廊抱厦、门窗、神龛。东西两侧有硬山屋顶厢房,还建有通往下院(4号院)的甬道。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拱形门过桥

从3号院出来,继续往北,可以看到一座拱形门,其连接了5号院与8号院,也就把主干道左右两侧的院落给联系了起来。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5号院

5号院在3号院的北面被一分为二,一边是个完全荒废的院落,不过从门楼的精致程度可以看出,以前居住的应该不是普通人家,据说当年党氏家族曾有人在清末年间中过举人,一边现在还有人居住。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门楼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俯瞰5号院

从5号院出来,对面是9号院,也是无人居住,荒废的院落。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在5号院看8、9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9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从9号院看5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窑面

数了数一个窑面结合了好多种砌石的方法。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9号院窑洞内部

强迫症的我进去拍张照片都感觉石头随时会砸下来,不要说在里面住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8、11号院共同空间

从9号院出来,向上就是8号和11号院,8号院和3号院差不多样式,是9号院上院。8号院门楼为硬山式抬梁结构,门口放置一对石狮,有精美的是透雕木作。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8号院精美的影壁

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十分精美的影壁,构造复杂,砖雕工艺精制,比较可惜没有细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8号院窑面

8号院边上为11号院。

继续往北为最大几组院落,10、12、13、14号院,差不多是个工地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左边为6号院,右边13、14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上12号院,下13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3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2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3号院和14号院的连接

从主干道进入13号院,通过13号院和14号院之间的甬道,可以进入到10、12、14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0、12、13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2号院

12号院七孔窑洞的门窗样式各不相同,可以说非常有特色,门楣上的雕刻实在看不清是啥。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2号院窑洞内部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荒废的10号院

大工地出来到对面的6号院,6号院可以说和我想象中的西北农村院子是搭上了,主人不在,只能在门口瞧一瞧,看一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看完6号院,原路返回,往东面主干道走,主要是7、17、18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17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7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修缮一新的18号院

逛完庄园,从河的对岸往村口走。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南面的河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从河对岸看3、4号院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新老墙对比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1)

游览完毕,来猜猜这做什么用

很快两年即将过去,现在再去的话我想整个庄园应该是一片崭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