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水庫,大型鏈鱅在什麼水層?

用戶7884934801429


釣友你好,很高興交流這個問題。鰱鱅屬於中上層魚類,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食慾與水溫成正比,它們最喜歡的水溫是23℃~32℃。因為每個季節的水溫不一樣,所以個人覺得要釣鰱鱅要分季節。

一、春夏秋。

就我們這裡來說,這三個季節最適合釣鰱鱅,因為它們是中上層魚類,所以大部分都是採用浮釣的方法。但是它們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不斷更換水層,我在30公分的水層釣過,在1米左右的水層也釣過,只是個人覺得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儘量釣淺,氣溫低一點適量釣到1米左右。並且就拿一天來說,都要隨水溫不斷更換水層,一句話就是鰱鱅要找著釣,不能死守一個水層。

二、冬季。

鰱鱅對水溫的要求很高,只要天氣慢慢變涼就很難釣了。就拿我們這裡來說,最好釣的是夏季,其次是春秋季,冬季我們都不釣鰱鱅,因為它們跑到深水區避寒,基本不會吃。

總的來說,釣鰱鱅的方法多種多樣,至於水層的選擇大家也各不相同,但是隻要能釣到就說明水層是對的。個人建議釣鰱鱅要找著水層釣,不能死守一個水層。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望諒解,謝謝!





胡人913


鰱鱅,又叫大頭魚,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濾食性魚類

一、鰱魚與鱅魚的區別

很多釣友對於鰱魚和鱅魚分的不是那麼清楚,其實鰱魚同鱅魚的主要區別是身體的顏色和頭的形狀。身上的鱗片以銀白色為主,頭相對於鱅魚要小一些,嘴巴也小一些。鱅魚的頭明顯比鰱魚大得多,嘴巴也更大一些,身上鱗片的顏色主要是白色混雜,並且顏色更深,因為頭更大,所以它叫做胖頭魚。從身體顏色上,我們通常所指的花鰱就是鱅魚,所指的白鰱就是鰱魚。

二、垂釣鰱鱅的天氣和選位

因為鰱鱅主要是以水中浮游生物為主食,所以在炎熱清朗的夏季或者秋季都是鰱鱅覓食的最活躍的時段(六月份至九月份之間),因為這個時間段水中的食物比較豐富,而且溫度(夏秋季通常都是在25度-35度左右)也是鰱鱅喜愛的溫度。

垂釣鰱魚的選位也應和它的生活習性相結合,因為浮游生物比較喜光,且在水流較小或者較穩定的區域較多。所以我們在出釣和選位上也應如此,選擇微風或無風的晴天出釣,時間在早晨8點至下午5點之間,釣位儘量按放在避風的回水灣或洋氣充沛的入水口附近,網箱或下風口的位置(食物豐富),向陽。水深適宜在3米-5米左右,因為這樣的深水更便於魚在不同泳層覓食。

三、魚竿、線組的搭配

釣鰱鱅,魚竿的選擇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手竿建議選擇5.4米以上,因為鰱鱅遊弋離水面較近,釣的太近很容易被岸上的人所驚擾。魚竿的硬度可選擇28調,甚至28偏19調的稍硬的竿子,可能有人會說,鰱鱅離水面近,且魚大力大,軟竿豈不是更加護線?其實,相對於護線來說,能夠保證每一竿的餌料都能夠拋投在相同的落點上,對於誘魚、釣魚更為的重要,而硬竿的指向性要好於軟竿。

釣鰱鱅的線組和普通線組也沒有太大的不同,但釣鰱鱅的線組子線要長一些(0.5米左右),上下鉤的鉤距也要大一些(10-30釐米之間),並且鉤距的大小也和命中率相關,如果有魚進窩吸餌卻不鉤,可將鉤距繼續放大,如果中魚多為錨中的話可將鉤距適當減小。

魚鉤可以選擇丸世的鉤型,鉤柄長、鉤門寬,更利於摘鉤。

對象魚如果在5斤-10斤左右,可以選擇主4號拉子3號線,對於魚個體和力道的不同,可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

因為是釣浮,浮漂選擇相對較大吃鉛且漂身較短的浮漂,或者是可以選擇吃鉛5克—10的阿波。

四、餌料的搭配

鰱鱅比較喜歡草莓,酸臭甚至微微發酵味道的餌料,餌料的味型可以根據魚的喜好搭配,很多轉業的商品餌大家可以嘗試,各地魚情不同,不能具體介紹。但是根據魚的喜好,有釣友在餌料裡添加酸奶或者草莓味道的酸奶對於誘魚會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也可以嘗試。另外,大腥也是一些地區鰱鱅喜愛的味型,可能是腥味的穿透力高,也或許是腥味的高蛋白餌料會有利於浮游生物的聚集吧。

無論使用各種味型的餌料,都要注意餌料的狀態,尤其是霧化程度和時間,釣淺可以使餌料霧化速度快一點,釣深可以使餌料的霧化速度慢一點。在開好餌後,可以掛一顆在魚鉤,放在岸邊的水中觀察霧化程度和霧化時間,便於我們在垂釣時做到心中有數。

掛餌時,只掛上鉤,下鉤不掛餌,可以在下鉤上掛一科小七星豆或者泡沫顆粒,減輕下鉤的比重,使魚在吸食散落的餌料時吸鉤入口提供便利。

五、如何尋找找魚層

垂釣鰱鱅,找準魚層的所在位置至關重要。一天中,溫度的變化、時段的不同、食物水層的改變等都會造成魚層的變化,所以我們應及時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在剛開始垂釣或者沒有魚口時,我們可以由淺至深進行尋找,通常可以從水面下一米的位置開始,每拋五六竿後如果沒有變化就向下拉魚鉤20釐米左右,直至找到魚層所在位置,如果找到底後仍然沒有魚口,可再從一米處開始,邊誘邊找魚層。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釣著釣著魚上浮了,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浮漂有撞線的漂相,或者提竿時無意錨到了魚,那麼我們就可以向上調整魚鉤,最終找到魚層。

六、垂釣鰱鱅中的注意事項

垂釣鰱鱅是,因為是淺水座釣,所以拋竿不易過滿,或者拋竿後將魚竿前送出半米左右,這樣做在中魚時更便於揚竿空魚。另外,因為魚的個體較大,建議配合失手繩,避免因為魚大,線粗造成斷竿丟漂的損失。


愛釣魚的小寶


開始作釣的時候,要釣二到3米的水深,這是大部分鰱鱅比較喜歡的水深,這也就要求至少從3米的水深開始找起,每個水層往上20公分左右的搜索就可以,一般到2米左右肯定可以找到魚層。

鰱鱅跟其他魚類不同,不存在魚道的概念,而是水面地方藻類多就在什麼地方。所以部分水庫的所謂黃金釣位,未必適合釣鰱鱅。

很多釣鯉魚和鯽魚的好釣位通常人多比較嘈雜,所以選偏也出於安靜的需求。鰱鱅雖然體型大,但是同樣膽小。

所以選擇偏而且安靜的釣位,不需要考慮所謂的魚道,只要按部就班的打窩,頻繁拋竿,嗅覺十分發達的鰱鱅就會很快進窩了。

或者說,釣其他魚窩料餌料要發揮作用,魚道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釣鰱鱅,完全可以靠窩料和餌料快速把魚聚過來。

釣鰱鱅技巧

漁具選擇:

由於鰱鱅屬於大型魚種,不僅吃食猛,而且在水中的力量也很大。

用手竿釣鰱鱅,魚竿最好選四米五以上,而且釣線宜選齊竿線,粗一點。魚鉤可選新關東的兩到四號鉤,不僅如此,浮漂也要選吃鉛量大的鯉魚漂。

子線要求:

雖然鰱鱅魚食猛,但在吃餌的也較為謹慎,所以為了降低這種防備心理,雙子線必須要求長,通常情況下,釣友們至少要用30到50公分的長子線。

由於鰱鱅魚頭大,所以鉤距應該要保持四到五個,如果子線短了的話,魚在吸餌時有可能鉛墜碰到頭,從而影響鰱鱅魚再次吸餌。

天氣選擇:

當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後,接下來需要選擇一個好的出釣時機,釣鰱鱅魚首先要避免大風天氣,要選擇二級以下的小風天氣,因為在夏天,也只有這樣的天氣才是釣鰱鱅的好天氣。

開餌技巧:

鰱鱅魚喜歡吃一些蒜味,酸味或者臭味,以及草莓味的餌料,所以選擇餌料的時候,也要根據鰱鱅魚這一特點來搭配










四川楊明偉


你好,我是小熊,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在水庫裡,氣溫高低決定大型鰱鱅在的水層,氣溫在20度到30度時是非常活躍的,到了冬季就會潛入到深水區域裡,春夏秋冬釣鰱鱅有區別。\r

1.\t秋冬釣鰱鱅。雖然秋冬溫度低,但鰱鱅是上層魚,選擇有陽光照射的大水面,水深的1.5~2米,水溫比較高,鰱鱅有一定活躍度,然後搓餌要軟,霧化效果好,鰱鱅會覓食有吃口。陰雨天氣鰱鱅都在深水區,不好找水層,魚也不開口,不建議垂釣。\r

2.\t春夏釣鰱鱅。天氣熱垂釣到鰱鱅,找到泳層很關鍵。由於天氣炎熱,大型鰱鱅頻繁活動在1米左右的水層,巡遊覓食,建議淺釣。\r

水庫存在水面積大,地形複雜,鰱鱅喜歡在水庫中央、風浪小的下風口、安靜且開闊的水域活動,選好釣位,注意春夏秋冬鰱鱅的習性,從下往上找水層,釣到大鰱鱅概率會很大。





搞野小熊


大家好,我是客農王小二,很高興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同一水庫,大型鰱魚及鱅魚在什麼水層,這裡先說一下我曾有過三年的小型魚塘的放養,算起來也還算過的去吧,所以也有點小經驗。因為在農村,一般能想的都是放養四大家魚:鯇魚、鰱魚、鱅魚、鯽魚為主,當然還有鯉魚、鯪魚,鯪魚也是常養家魚,但是鯉魚就很少人去養了。因為鯉魚在魚塘裡充當的角色是混蛋角色,能把水底攪得天翻地覆的。會影響其它家魚的生長環境。好,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魚群分佈的水位層次。1、鯇魚在水中的層次,鯇魚我們又叫草魚,也是家魚中最為普通的一種魚類,鯇魚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2、鰱魚屬於中上層習性的魚類,在天氣比較暖和的春天,夏天,秋天在上面3米範圍。冬天則會進入深水區域。當然這也需要符合你的養魚的深淺來決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鰱魚的是分佈在中上層的,鰱魚在家魚當中是生長比較快的,食性雜。3、鱅魚也是屬於中上層的魚類,常成群周遊,以水面的水皮以及草鯇的排洩物為食,所以放養家魚一定要配備鯇魚、鰱魚、鱅魚同時放養。鰱魚、鱅魚也是改善鯇魚生長環境的好能手。以上是我的個人小經驗,如果覺得可以就參考參考,小王也在進軍種養業,歡迎喜歡的朋友關注,也可以私信我交流經驗。


客農王小二


鰱魚攝食積極否,與溫度有關,低於20攝氏度的氣溫,鰱魚胃口差,出釣僅有零星收穫,有25攝氏度的氣溫,鰱魚食慾有改觀,漁獲多些,有30攝氏度上下的氣溫,則鰱魚要活躍,攝食較勤,所獲較多,因此出釣要視氣溫而定,在初夏,氣溫還不高,宜於日麗天並在午後下鉤,還有,悶熱無風發的天魚口欠佳,有小風吹拂的(3級左右的風最好),魚食慾較強,掌握好了魚攝食較勤的時機下手,漁獲自然不俗。

釣點選擇:

1、庫頭庫尾。庫頭或是庫尾漂浮物等常被風吹到那兒,食物豐富,鰱魚多群往覓食,釣之魚多。

2、大樹下。大樹下陰涼,炎夏群魚長棲於其下。

3、凹口。凹口內側亦常有漂浮物,群魚多往尋食。

4、鏵尖。鏵尖外是三個方向的魚必經之地,在此投餌靜候,過往之魚被美味吸引,定鶩趨上前吃食。

5、庫心。鰱魚愛成群結隊在庫心嬉戲,常可見魚躥上水面,此起彼伏,選庫心為釣點,亦多有收穫。

五、垂釣方法

1、手竿浮釣。先撒窩,將調好的誘餌潑入釣點,誘餌便懸浮水上傳呢過,傘狀擴散,慢慢進入水中層,可保持較長時間不散化,霧化效果好,對鰱鱅魚極有吸引力。魚進窩時,可見有繁密且大小並呈的魚星群起,即可擲餌拋鉤。竿扣上失手繩,將漂調至距餌0.9~1米,調8釣2,當見漂沉下或上下抖動時有力的頓漂或漂上託等,即可揚竿中魚。此魚易驚,一旦中鉤就猛躥,應立即把魚牽離窩點,免得驚散群魚,鰱魚比鱅魚的勁大的多,若魚大勁大實在難敵,只有釋竿牽失手繩,魚衝勁緩下在操竿遛魚,耐心的把魚遛翻了下網兜抄才保險。收魚後儘快把餌投回窩中,等會魚又會上鉤。




鉤魚達人


鰱鱅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它們分佈廣,體型大,是我國淡水國四大家魚,喜食偏酸臭餌料,也是釣魚愛好者最喜愛做釣的魚種之一。現在是六月中旬,氣溫還是有點不穩定,但是整體而言,氣溫比較悶熱。即將進入盛夏,對於釣魚者來說,作釣鰱鱅是最好的季節就是夏季。 初夏季節作釣鰱鱅,在出釣天氣上,釣魚者應該避免大風天氣。這是因為大風天氣可以吹散入水的窩料,不利於形成霧化帶,很難讓魚聚窩,加大了作釣的難度。作釣鰱鱅的釣位選擇,是釣魚的關鍵因素。個人認為可以首選下風口,因為下風口水域有豐富的浮游生物,都是鰱鱅喜歡覓食的食物。此外,一些水庫中背風的回灣處,時常有鰱鱅活動,也是作釣的不錯選擇。對於釣魚者來說,拋竿作釣鰱鱅,應該儘量選擇深水域,這些地方對藏魚和聚魚有著很大的優勢。作釣不同的魚,釣魚者都應該充分了解魚的生活習性,不同的魚會因為水溫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域。鰱鱅屬於中上層魚種,它們喜歡高溫。但是鰱鱅也會隨著氣溫和氣壓改變而更換水層。所以夏季作釣,釣魚者應該耐心尋找適合作釣的水層。初期作釣鰱鱅,首選應該確定好釣點的水深,然後作釣鰱鱅選擇水深一半以上的水域,如果沒有魚口的話可以隔二十分鐘,繼續往上找。釣魚者根據所釣水域的具體魚情,進行過尋找魚層,一直等到出現明顯的魚咬鉤為止。當鰱鱅中鉤後,應該立即拉離窩點,避免打擾到其他魚群。


戶外阿杜


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他們屬於慮食性魚類,靠魚鰓的特殊結構來慮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對有酸味和腐敗的食物特別感興趣,但其耐低氧能力極差,水中缺氧馬上浮頭,甚至有的很快便會死亡,所以喜生活於水的中上層。常棲息於江河、湖泊及其附屬水體中。鱅魚在習性上與鰱魚相似,所以在作釣的準備上沒有明顯區別。


鄉村大亓


個人觀點

鰱魚屬於上層魚類

但不同的季節,溫度,以及每天的時辰,釣點的水深,都各有不同

我們村的水庫為例

我習慣用1.6米手竿,很多人說釣不到大魚,我的漁獲選擇在七斤左右的鰱鱅

夏秋為主,選擇晴天,水深2米左右

打窩料用泡碎的豆餅攪拌玉米麵,餌用泡碎的豆餅,玉米麵,加點九一八

效果感覺很好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小農乖乖


開始作釣的時候,要釣2-3米的水深,這是大部分鰱鱅比較喜歡的水深,這也就要求至少從3米的水深開始找起,每個水層往上20公分左右的搜索就可以,一般到2米左右肯定可以找到魚層。

鰱鱅跟其他魚類不同,不存在魚道的概念,而是水面地方藻類多就在什麼地方。所以部分水庫的所謂黃金釣位,未必適合釣鰱鱅。

很多釣鯉魚和鯽魚的好釣位通常人多比較嘈雜,所以選偏也出於安靜的需求。鰱鱅雖然體型大,但是同樣膽小。



所以選擇偏而且安靜的釣位,不需要考慮所謂的魚道,只要按部就班的打窩,頻繁拋竿,嗅覺十分發達的鰱鱅就會很快進窩了。

或者說,釣其他魚窩料餌料要發揮作用,魚道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釣鰱鱅,完全可以靠窩料和餌料快速把魚聚過來。

釣鰱鱅技巧

漁具選擇:

由於鰱鱅屬於大型魚種,不僅吃食猛,而且在水中的力量也很大。

用手竿釣鰱鱅,魚竿最好選四米五以上,而且釣線宜選齊竿線,粗一點。魚鉤可選新關東的兩到四號鉤,不僅如此,浮漂也要選吃鉛量大的鯉魚漂。



子線要求:

雖然鰱鱅魚食猛,但在吃餌的也較為謹慎,所以為了降低這種防備心理,雙子線必須要求長,通常情況下,釣友們至少要用30到50公分的長子線。

由於鰱鱅魚頭大,所以鉤距應該要保持4到5個,如果子線短了的話,魚在吸餌時有可能鉛墜碰到頭,從而影響鰱鱅魚再次吸餌。



天氣選擇:

當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後,接下來需要選擇一個好的出釣時機,釣鰱鱅魚首先要避免大風天氣,要選擇2級以下的小風天氣,因為在夏天,也只有這樣的天氣才是釣鰱鱅的好天氣。

開餌技巧:

鰱鱅魚喜歡吃一些蒜味,酸味或者臭味,以及草莓味的餌料,所以選擇餌料的時候,也要根據鰱鱅魚這一特點來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