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有一首詩這樣說:“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一鍋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濃的滋味。

  人生也是如此,同樣需要在時間的文火上慢慢地熬,當中因為融入了不同的心情,就會熬出各種不同的味道。這其中有甜有鹹也有酸,當我們細細品味時,才能體會出那份平淡真實的悠然與優雅。

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熬,是不斷積澱

  熬,不是逆來順受,不是認命妥協,是在逆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積蓄力量。

  李鴻章17歲中秀才,左宗棠14歲參加縣試,名列第一。而曾國藩考了足足七次才成為秀才。曾國藩是家裡的長子長孫,本身就承擔著巨大的家族壓力,心中況味可想而知。

  既然不如別人,就只能一點點熬,進步一點是一點,他時刻檢省自己,書本不捨,日課不輟,堅持了幾十年。曾國藩曾對自己兒子說:“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困境之中,一步步走,慢慢熬過去,自然可以不斷精進!

熬,是忍耐包容,相互磨合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一個例子。左宗棠聰敏過人,給曾國藩提出了很多好的策略,但是脾氣直,說話經常讓曾國藩下不來臺。曾國藩本人性子慢,謹慎持重,但戰爭中機會稍縱即逝,曾國藩白白放跑很多機會,時常讓左宗棠急得跳腳。

  這對兩人都是一種煎熬。但是政事上,還誰也離不開誰,所以兩人只能彼此容忍,彼此寬諒。

  勺子總會碰上鍋沿,面對日常生活裡的摩擦,要學會熬過去,而不是激化矛盾,一拍兩散。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一言不合就拍桌子散夥的人什麼事也做不成。

  大家一點點磨合,一點點忍讓,才能慢慢找到平衡點,讓關係趨於穩定。

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熬,是穩定平和的心境

  一時春風得意,或一時折戟沉沙,都不會永遠算數。只有不急不躁,氣定神閒的人,才會是有長性,“熬”得住的人。

  熬得住是出發與成功的中間點,就好比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酒要慢慢釀才香醇,生米要慢慢煮才會變熟。

  修內心的寧靜,修處世的淡定。有磨鍊,才體現出成功的彌足珍貴。

  熬的不是歲月,熬的是心態。

人生不怕磨,好比在熬粥

熬,是一種修行

  評書名家單田芳,總結人生就一個字:熬。

  熬,表面上是一種受苦受難,實質上是一種修行與昇華,就像林語堂所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身處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機,苦熬撐得起;適逢險阻,苦熬能過關。

  人生不怕熬,要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就像鐵,它要經歷無數次的敲打,無數次的煅煉,才能百鍊成鋼。

  人生進退是常事,關鍵是能夠“熬”住。一個人經歷坎坷磨鍊未必是壞事,順風順水反而值得警惕。熬,就是不輕易放棄,就是一步步地努力,達到理想的目標。

  熬過疾風暴雨,人就變得堅強;熬過痛苦失敗,就能看到新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