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今天來帶同學們好好複習“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三本書”

《中國教育史》第四版 孫培青主編

今天是第十章 (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本章主要了解傳統教育的危機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張、教會學校的興辦和西方教育觀念的引入、洋務教育及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三小節

本章介紹鴉片戰爭後中國傳統教育的境況、所面臨的危機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張,近代教會學校的發展過程及其性質和影響;概述洋務學堂、洋務留學教育的實施過程和歷史作用,並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歷史作用和侷限性進行評述。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傳統教育的危機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張

16世紀初期,歐洲發現了通往亞洲的新航路,亞歐之間開始商務往來,西方文化也開始傳入中國,逐漸影響中國的文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是一種缺乏自覺的被動輸入。直至康熙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與世界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相隔絕,使中國文化教育拒絕了西方的影響。由於閉關自守,中國教育依舊保持著傳統封建教育的特點,當西方文化強行進入中國時,傳統教育便面臨諸多困境:其一,官學教育有名無實;其二,教育內容不切實用,由於封建統治者對文化的強壓,導致學校教育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品,教育內容也極大的受限;其三,科舉考試弊病叢生。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中國傳統教育在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同時,也受到來自農民革命的衝擊,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革命運動,它不僅衝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在文化教育領域也引起強烈的震撼。太平天國運動對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教育展開批判,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組織形式,同時開放女子教育,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這對傳統教育體系產生了重大沖擊,並具有近代教育的因素。改革派的教育主張為:一,"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復興"經世致用"學風;三:"師夷長技以制夷"。改革派人士對西學的倡導和介紹在知識觀上突出"經世致用"的標準,不拘泥於夷夏之辨,把被人們視為奇技淫巧的西方近代科技知識當成可以師、可以學的內容,這是促使中國教育由以民族文化為中心的傳統封閉型向與世界文化交流的開放型轉變的重要一步。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教會學校的興辦和西方教育觀念的引入

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勢力進一步擴展,海外傳教事業也隨之興隆,及時當時中國海禁未開,仍有很多傳教士在中國沿海一帶進行傳教,先後創立了英華書院和馬禮遜學校,馬禮遜學校是最早設立於中國本土的、比較正式的教會學校。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憑藉不平等條約,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傳教、辦醫院、辦學校,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教會學校集中在五個開放通商的沿海城市和香港,辦學目的為在中國人中培植一批傳教助手,從而擴展傳教的範圍,加快宗教影響的速度。教會的發展大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世紀60年代初到1876年;第二階段開始於1877年的第一次基督教傳教士大會,大會之後基督教教會學校加強了相互之間的聯繫。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為適應教會學校的發展,規範教會學校的教學內容,成立了"學校與教科書委員會",當時中文名為"益智書會",這是近代第一個在華基督教教會的聯合組織,該委員會成立後推動了教會學校的教材編寫工作。1890年第二次"在華基督教傳教士大會"將"學校與教科書委員會"改組為"中華教育會",中華教育會擴大了工作範圍,強調工作的經常性和規範性,後來實際上成為中國基督教教會教育的最高領導機構,對當時中國教育的發展產生過較大影響。教會學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擴張的產物,傳教士所從事的教育活動其目的也與各宗主國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目的緊密結合,帶有強烈的殖民性質。教會學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的國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應。教會學校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過渡的促進因素。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洋務教育及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

興辦學堂是洋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於培養洋務活動所需要的翻譯、外交、工程技術、水陸軍事等多方面的專門人才,教學內容以"西文"與"西藝"為主。在辦學方向上,大致可分為外國語(方言)學堂、軍事(武備)學堂和技術實業學堂三類。 京師同文館最初是作為外語學校設立的,是近代中國被動開放的產物。《天津條約》中關於語言的不平等規定迫使清政府做出了開辦外語學校的決定。洋務學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為主要課程,在形式上引入了資本主義因素,初步具備了近代教育的特徵。在它生產之初並未有意與科舉為核心的舊教育體制對抗,但它產生之後逐漸動搖和瓦解了舊的教育體制,實際啟動了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進程。

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十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洋務運動開始之後,政府派遣出國留學人員,留學教育主要是派遣留美和留歐學生。洋務留學教育雖然規模小、人數少,但是中國教育走向世界過程中最名副其實的一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西用)"是洋務派關於中西文化關係的核心命題,也是洋務教育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理論為"西學"教育的合理性進行了有效的論證,促進了資本主義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在此原則下實施的留學教育和舉辦的新式學堂,給僵化的封建教育體制打開了缺口,改變了單一的傳統教育結構。"中體西用"作為一種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它是在沒有克服中、西學之間固有的內在矛盾的情況下的直接嫁接,必然會引起兩者之間的排斥反應。

今天就和同學們分享到這兒啦,明天繼續本冊書的第十一章!


有問題的同學可以私信我,關注我,帶你一戰上岸教育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