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新增目錄外專業點名單。

撤銷367個大學本科專業,是通過嚴格的流程審核。

今年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是經過申報、公示、審核等程序,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評議結果,並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新增目錄外專業點名單。

撤本科專業主要有5類,涉及到的高校數量統計情況如下。

在所有的被裁撤專業中,數量超過10所高校的共有5個專業,他們分別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在17所大學被裁撤,教育技術學在13所大學被裁撤,信息與計算科學在12所大學被裁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在11所大學被裁撤,產品設計在11所大學被裁撤!這些被裁撤的大學專業,雖然在其他的大學還有開設,但是也反饋出來一個大的趨勢,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大學裁撤這些本科專業。

在裁撤的同時,又有50所高校新增5個以上專業。

從2019年普通高校新增備案和審批本科專業統計結果來看,共有50所高校新增5個以上專業。福建技術師範學院新增數量最多,共新增25個備案本科專業。深圳技術大學共新增12個專業,僅次於福建技術師範學院。新增備案專業數量較多的學科數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180所高校新增,此外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也有138所高校新增。此外,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也異常火爆。

不管是裁撤,還是新增本科專業,都是根據市場就業人才需求而定。

從這次教育部印發的通知來看,重點裁撤的5個專業類別,都是近幾年市場需求量不大,或者們人才供需比例失調的專業。國家每年投入到這些專業培養中的師資力量很大,但市場需求量不足,必然需要及時裁撤。同時從市場就業反饋情況來看,這5類專業的技術含量日趨跟不上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步伐,裁撤有利於今後招生的導向調整,進而讓將來的就業形勢得到有效改善。

結束語:近幾年,教育部對全國高校專業的調整一直在持續進行,既有不斷裁撤掉跟不上市場經濟需求的專業,同時又有新增加的專業,以解決市場的緊需人才現狀。可以說,這一撤一增,皆圍繞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而定,這完全符合國情,完全符合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特點。


寒石冷月


近日,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含130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51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

根據清塔的統計數據,2019年度普通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有180所學校新增,每校保守估計2個班,每班45人,一屆就出16200人。排名第二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有138所學校,排名第三的是智能製造工程,有80所學校新增。此外,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等同樣是熱門專業。

以人工智能為例,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最多的省份,前三名分別是山東、江蘇、北京,其中山東有14所學校,江蘇有13所學校,北京有11所學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超過十所的省份還有安徽,河南和四川。

有新增就有撤銷,撤銷最多的專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有16所學校被撤銷,第二名是公共事業,管理,有13所學校被撤消,排名第三的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同樣有13所學校被撤銷。此外,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產品設計都位列榜單前列。




考研小秘書


2019,新增了很多本科專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672個、審批181個、撤銷367個,不少熱門專業上榜,根據名單,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都成為爆款專業。

人工智能專業首批建設資格的180所高校,智能製造工程80所,機器人工程60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52所,智能科學與技術36所。

不過我不介紹這些熱門專業,介紹今年增加的冷門專業,介紹一些這些專業。

中獸醫學

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佈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中國農業大學申報的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生物質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土地整治工程、中獸醫學、日語6個本科專業獲准增設。

什麼是中獸醫學呢?

就是利用中醫來治療動物,可以對動物針灸,中草藥治療等方法來治療動物,比如學習中獸醫基礎理論、獸醫針灸學、獸醫中藥學、獸醫方劑學、獸醫微生物學等

能在獸醫業務部門、動物生產單位、獸藥廠及相關部門從事動物疫病的診療、防疫檢疫、中獸藥研發、教學、科研等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個人覺得這個專業,不太靠譜,什麼年代了,還獸醫中醫,估計找工作不好,中醫學都不好找工作,別說中獸醫了。

智能醫學工程

2020年,北京郵電大學增加了智能醫學工程,最早開始這個專業的是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

智能醫學工程是指以現代醫學與生物學理論為基礎,融合先進的腦認知、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工程技術,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探索人機協同的智能化診療方法和臨床應用的新興交叉學科。本質是電子信息或者人工智能的方向,不過偏醫學生物。

和生物醫學工程一樣,雖然是電子信息專業,但是帶個生物醫學,結果找工作不好找了。

本科不如直接讀計算機,電子,人工智能。

傢俱設計與工程

傢俱設計與工程專業,2019年新設立的一個專業,最早是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的。屬於林業類專業。

主要為我國傢俱與室內裝飾業培養具有從事傢俱設計開發、傢俱製造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市場營銷與國際商貿、室內設計與裝修等方面研究以及教學工作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020年,東北林業大學也設立了這個專業,感覺這個專業有應該比較偏藝術,實際是一個工科。

職業衛生工程

2020年,中國礦業大學設立了職業衛生工程,這個專業是幹啥的?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設立“職業衛生工程”本科專業,計劃於2019年秋季面向全國招收第一批共32名本科生,主要是為了職業病防治,檢測,評價。

這個專業主要學習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工業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醫學基礎、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職業衛生學、工業通風、噪聲與振動控制、工業防毒技術、個體防護技術、職業危害檢測技術、職業衛生評價。

就是就業去哪裡,不知道。

老鐵們,你們覺得這些專業怎麼樣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說一個名詞,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名詞是一個傳說:賒刀人。

這是一個職業,並且這個職業可能現在已經消失,隨著歷史的發展,每一個職業都可能消失,中國古典文學中曾經有這樣一個職業被稱為屠龍術。

我們無從得知,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我們向上,在推理上古時期的中國傳說中,出現了那麼多奇形怪狀的動物,是不是真的有屠龍這種技術?

不過可以確認是職業已經消失,並且我們現在的職業也一直在演繹,那麼對於職業的劃分,過去有365行,行行出狀元這樣的一個說法,可是隨著我們文明的進步,許多職業慢慢的就消失了。

在古代我們的職業他的培訓過程大概是沒有現在這種方式,現在的方式大多是通過大學專業的技術教育來完成的,國家對於專業技術的劃分標示著一個時代發展的特色,比如說信息技術時代與信息相關的許多專業應運而生。

因此教育部和許多大學對於職業的調整和劃分,這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發展現象,可想而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的職業在以後都可能會消失。

每個人需要做好的就是尋找能夠養活自己並且自己喜歡的職業就可以了。


義誠老師


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你怎麼看?

3月3日,教育部公佈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被撤銷專業主要包括了國際政治、社會工作經濟學、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市場營銷等專業居多。對於本次撤銷專業,筆者有三點看法,分享出來,與大家商榷:




首先、不能機械地去理解“撤銷”。這裡所謂的“撤銷”不是直接砍掉這個專業不要了,而是進行整合專業優勢平臺,讓那些開設這個專業比較富有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強化這個專業,而讓那些開設這個專業壓根不怎麼景氣、甚至都招不到學生的大學撤銷掉這個專業,以便集中有限資源和力量更好地發展自己擅長與具有比較優勢的專業。“撤銷”的實質就是優化資源配置,讓更專業和更有能力的大學去幹更專業的事,從而有效防止有限教育教學資源被浪費!



其次、“撤銷”是為了更好地增加。大學、特別是公辦大學,充分彰顯公有制經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突出特徵與優勢,通過有效整合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才能夠騰挪出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更重要、更突出問題,比如某些師範類大學開設的市場營銷專業,明明是專業培養教師的大學,卻去幹什麼跟自己毫無關係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這樣既不便於發揮其優勢、揚長避短,又分散了精力,結果是師範教育沒搞好、市場營銷培養也搞砸了,真是典型的“邯鄲學步”,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學科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高校學科發展原本就應該是動態的,而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正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大學系科調整變化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再說了“時移世易,變法宜也”,大學的各個學科專業也需要與時俱進,滿足社會時代發展的新需要,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所以,筆者覺得,今年被調整的、被撤銷的那些學科專業,都應該是不能較好地適應新的社會形勢所需要的,而新增加的那些系科專業,應該都是社會所急需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367個大學專業被撤”,充分說明了落伍、不適合就會被調整和淘汰,為了適應社會與時代高速發展的人才需要,培養各類人才的高校系科專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加大調整力度,滿足社會進步需要!


自在人生wub


我覺得這個事情乾的好,為教育部乾的這個實事點贊!

自去年教育部對於高校專業調整後,今年這是第二次調整了。去年呢是撤銷了416個本科專業,今年呢是撤銷了367個,其中不乏有浙大、電子科技等等這樣的名校。

我們國家的大學呢,總想著大而全,不論是什麼學校都會有五花八門的專業,動不動就有70-80個,甚至上百個專業:

比如是個學校,就會有法學、哲學專業,因為是個老師就能講,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一個學校100多個專業,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經濟院校也非要有計算機和通信工程專業;師範院校也喜歡有服裝設計,那你們都開始搶飯碗了,讓人家專業的學校情何以堪呢。

學校都設置計算機還不是最離譜的,畢竟現在這個行業缺人,到哪都是香餑餑。但是很多學校還有那種冷門的找不到工作的專業:

比如圖書館檔案管理,曾經人大的學霸就是學的這個,有幾個圖書館需要你去啊。再說了,圖書管理員真不需要985畢業生,一箇中專都能幹得好,只要細心就行。如果你想搞高科技的檔案管理,圖書館顯然不是你發揮的地方。

我覺得對於大學來說,真的很有必要對專業進行刪減,一般可以刪減的有這麼幾類:

1、逐漸被社會淘汰的冷門專業或者是飽和專業,這種是最坑的。

2、沒有好老師,你不擅長的專業。

比如哲學,有幾個老師能講明白?講不明白,那就去掉吧。同樣的還有法學,如果老師自己都搞不懂,不是業內知名人士,那就別誤人子弟。我記得去年就有個學校

3、學校盲目擴招的專業,撤銷一些專業也是讓大學做到專精。

比如首都體育學院你去搞什麼表演;山西大同大學為了湊夠12個門類,非得搞個農學出來;電子科技大學弄什麼財務管理啊,難道計算機和電子信息你都搞清楚了?

4、名稱或者課程設計相近的專業。

有很多專業真的不僅學生和家長傻傻分不清,就是專業人士也容易弄混,而且學的東西也很像啊,比如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等。

不過大家也不要僅僅看到有些專業被撤銷了,其實也有很多學校有新增的備案專業:

其中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有1600多個,遠遠超過了撤銷專業的數量,真是有舍就有得,甚至得到的還更多呢。

其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增加最多、最火爆的專業,有100多個學校增加了這些專業。當然了,這個都是我們現在和以後急需的人才,增加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警惕,新增加的這些是不是就是合適的,會不會有一些也和上面需要撤銷的4類有一樣的問題呢,畢竟總有些學校的新增專業,你會發現等你畢業的時候,你不會再有師兄弟,因為它已經消失了。所以大家在選擇專業時,對於新增專業一定要慎重選擇,比如我就不太看好中國石油大學新增的思想政治教育。


煮酒論高考


關於高校專業的調整,包括新增和撤銷,對於新型的實用的理所當然要新增,對於過時的實用價值不高或者基本上沒有意義的專業應該撤銷。

2019撤銷本科專業名單

撤銷較多的專業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經濟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教育技術學、產品設計、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生物技術、文化產業管理,撤銷高校數量都超過了5個。

而且,從2009_2018年,近十年時間,每年都會新增本科專業,當然必須撤銷一些本科專業。

為什麼要撤銷本科專業?

教育部給出的答案:需求導向,按需辦學,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結合




高考生要注意,一定選對專業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撤銷並非就是壞事,新增也不等於高枕無憂。專業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講可以說是影響一生的,選對專業就像找對象結婚一樣可以相敬如賓、甜甜蜜蜜一輩子,不僅收穫幸福而且前途無量,錢景無限,相反選錯專業就像是找了一個錯愛的人,永遠找不到那種契合的感覺,除了焦頭爛額就是無所適從,最終也是事事不順,虎頭蛇尾,後悔莫及。

那麼什麼才是好專業呢?個人覺得,只要是社會需求的,有發展前途的,工資高的工作就算。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此時的朝陽專業也許過幾年就過時了,過去的傳統專業也被邊緣化了,當下的新型專業逆襲成為了新寵。
(山西此次撤銷的專業一共7個,大部分都是傳統專業,比如採礦工程)


再看一組數據,當下最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月薪對比,比一比真得是嚇一跳。比如軟件工程月薪9000,一般都月入過萬;而漢語言文學竟然跌落神壇,從一個“萬金油”專業演變成了倒數第幾,月薪僅僅2000大幾,實在是不堪!




總之,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從規模擴張已經轉向內涵建設,從“量變”轉向“質變”,將是高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的考驗。對於高考考生而言,一定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個時代不同以往,必須與時俱進,跟上節奏,一旦落伍必然被out,立足實際,抓住機會,選好專業,用心努力,成功一定會事半功倍!不是嗎?


才華不減當年


這果然是個好消息!對於就業率不高或根本無就業率、又沒有市場的專業早該撤銷了。

都說要適應市場,大學教育卻動靜太小,動作太緩慢了。好在現在聽到教育部的好消息:367個大學專業被撤,正是那些跟當下的社會生活脫節的高校專業!撤了落伍的專業,那必定會補充進來有急需要的新專業,真是大快人心啊!

像過去的一個專業,名字叫“工商管理”專業,畢業以後是找不到對應的工作崗位的。還有“漢語言文學”也是如此,畢業後除了當老師,工作崗位非常不好找。類似這兩個專業的大學專業早該清除了,不是嗎?

最近幾年對醫院護理專業的需求是有增無減的,相關部門應該做相應的調查,社會需要的專業快速增進,冷落的,就要走上被撤銷的預案了。

高校,作為一座人人嚮往的象牙塔,是高潔又充滿智慧的地方,如果它的專業設置不能與時俱進的話,會失去大眾的信任感的。所以我非常支持教育部這次撤銷幾百個專業的做法,當然新增的專業務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和老百姓日常需求,才是真正有效果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Julia平常心


近日教育部公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撤銷專業有367個

。看到這個結果應屆高考生可能會有點慌,怎麼還有撤專業的呢?專業說撤就撤了,會不會還沒畢業,專業就沒了?還能畢業嗎?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專業的增減每年都有,這屬於正常的調整。今年除了撤銷367個專業,還通過了181個專業,加加減減實際上是針對就業市場的調整。之前考到本專業的學生絕對不會受影響,只要成績合格都能順利畢業,充其量也就是沒有學弟學妹了。

再來看被撤銷的這些專業。也確實屬於在就業市場不那麼吃香,或者走衰的專業。比如服裝與設計,這個專業倒不是沒有就業環境,而是業內公認最好的大學就那幾家:武漢紡織大學、江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等。

很多綜合大學在設立的時候開設了很多專業,結果幾年下來發現報這個專業的人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所以才會要撤銷專業。因此這都是國家正常的資源整合行為。去年全國高校共撤銷了416個專業,比今年更多,從2014年至2019年,全國高校共撤銷了1358個專業。這說明我們國家的高校針對就業市場調整還是比較及時的。

應屆生可以把撤銷的專業當做就業避雷針,除非有特殊的興趣愛好,否則儘量避免報這些專業。

另外應屆生更加要注意新增審批通過的專業,這才是你們今後報考的風向標,重中之重。

比方說“人工智能”專業和“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都非常吃香,尤其是“人工智能”專業,已經連續幾年名列新增專業審核之列。

山東、江蘇、北京等各省都增加了“人工智能”專業。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能都增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可見未來數年“人工智能”是就業趨勢,這個行業是新興行業,有大量的崗位缺口。

另外我們可以看一下,將來人工智能行業頂端的薪酬水平是怎樣的。

可以看到這個專業讀到博士,平均年薪40-50萬是有的,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博士年薪40-50萬,碩士基本也是30萬起步了。國內現在人工智能方向工資是真的高,市場驅動下,各大高校增設“人工智能”專業就不以為奇了。雖然很難說薪資水平一直能維持這麼高,但現在是真的缺人。

“人工智能”是一個專業,不是隨隨便便計算機專業畢業就能勝任的。如果應屆生成績好,報計算機專業不如報“人工智能”專業。

另外,國務院也點了一些專業的名,以下這些專業也是未來國家急需人才的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專業……

以上意見給應屆生填報志願提供一點意見。另外大學生讀計算機專業的,可能的話儘量想辦法跳到人工智能專業。


亦君說書


3月3日,教育部公佈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進步。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分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反映在專業上就出現了,過去一些傳統專業不能滿足當下需求的情況。

有的專業可能會存在落伍落後的問題,而有的專業可能存在跟其他專業存在過大交叉的問題……

這是對學生負責任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一位大學生是多麼不容易的,經過了基礎教育階段才有機會考上大學。但是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其實對所學的專業是不太瞭解的,甚至於有很多大學生,即便是上了一段學之後,他都不太能夠完全搞清楚自己所學專業到底能幹什麼。

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每一位高三的學生都能夠把這些問題搞清楚。

所以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就有這個責任和義務給學生們提供更具有社會競爭力,更有助於他們未來生存,提升自我的專業。

除此之外,各種專業的調整無論是撤銷還是合併,又或者是新增,也都是為了確保這個社會正常生產發展需要而作出的必要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