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小夥伴們,很奇怪嗎?其實鳥類的體溫一般都在40°C上下,我們看看就知道了。

雞 39.6~43.6℃,鴨41.0 ~42.5℃,鵝40.0~41.3℃,鴿41.3~42.2,火雞41.0~41.2℃。


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一、恆溫動物

哺乳類動物一般為25至37攝氏度,這種不依賴環境而保持恆定的體溫與這些動物體內完善的調節機制有關。如炎熱的夏日,狗伸著長舌喘氣,因為狗的汗腺長在舌頭上,伸長舌頭有助於散發體內熱量;在嚴寒的冬季,狗又可以用自己厚厚的皮毛來抵禦嚴寒。


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二、冷血動物的體溫

所謂冷血動物,其實更確切的講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外界氣溫波動,接近外界氣溫。

比如蛇的體溫大約30℃ 夏天的中午,蛇的體溫比較高,可到了夜晚,它的體溫就和周圍環境的溫度一樣低了,這些動物被我們稱為冷血動物


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三、鳥類的體溫

鳥類,作為恆溫動物,具有高新陳代謝率,從體內產生熱,它們也具有精巧的冷卻機制,可以幫助保持恆定的體溫,而變溫動物卻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很顯然,溫度升高時,化學反應一般會加快,所以讓身體變成溫度較高的恆溫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身體的活性。這當然有一個限度。當過量的熱排不出去,而信息又來得太快時,這個系統會瓦解。最適宜鳥類運作的溫度是在42℃。


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四、蝙蝠


蝙蝠飛行時體溫達到四十多度為何沒有燒壞蝙蝠的腦細胞?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既有哺乳動物的生育方式,又有鳥類飛翔的本領,即具有鳥類的高新陳代謝率,又有恆溫動物的體溫調節機制。

最強的免疫造就高強的體溫

我們人類的免疫系統全開模式就是“發燒”,這是為了用高溫消滅多數病原體的應激身體狀態,如果常時間處於這種高溫中身體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一個啟動時間,在被病原體激活後才開始工作,有時候一些猛烈的病原體就可以在我們免疫系統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一舉擊入,將人打倒。

蝙蝠就厲害了將體溫提高到了40℃,拼命地燃燒卡路里,還將自己的免疫系統調成了“常開模式”。

人類好羨慕蝙蝠:生活就是發燒,發燒就是生活,完全沒問題!所以它們擁有哺乳動物中最活躍,最強力的免疫系統,就算是非常厲害的細菌病毒也奈何不了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