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聖賢60句經典語錄,飽含聰明智慧,道盡人生哲理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是中國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

理論道盡人生哲理,飽含聰明智慧 。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60句經典語錄,飽含聰明智慧,道盡人生哲理

一、孔子經典語錄:

1、君子不器。

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二》。【譯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樣,要博學多識,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譯文】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二》。【譯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沒有懂就是沒有懂,這才是真懂.

4、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出自《論語·里仁篇第四》。【譯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正確地去愛別人、恨別人。

5、君子,俞於義。小人,俞於利。

出自《論語,里仁篇第四》。【譯文】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關心合不合道義。跟小人談事情,他們只關心是否有利可圖。

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出自《論語·里仁篇第四》。【譯文】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出自《論語·雍也篇第六》。【譯文】品質多於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多於品質,就流於虛浮。

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出自《論語·述而篇第七》。【譯文】默默地牢記知識,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倦。

9、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出自《論語·述而篇第七》。【譯文】不仁義的人雖然富有和尊貴,但對於我來說,他們輕得如天邊的浮雲一樣。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譯文】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能力,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能力,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譯文】不怕別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12、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1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60句經典語錄,飽含聰明智慧,道盡人生哲理

二、孟子經典語錄:

1、仁者無敵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譯文】奉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2、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上天將要把重大的任務降到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讓他的內心痛苦,勞累他的筋骨,餓乏他的身體,使他窮困潦倒,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稱心如願。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強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3、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家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而支做出格過分的事情,貧賤不能使其改移節操,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意志。這才叫做大丈夫!

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永遠尊敬他。

6、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沉迷安逸享樂可以使人或國家消滅。

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歉,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才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我喜歡吃魚,也喜歡吃熊掌;如果讓我選一個,我會舍支魚而吃熊掌。我熱愛生命,也熱愛仁義,如果讓我選擇其一,我會捨棄生命而取仁義。

8、養心莫善於寡慾。

譯文: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特質慾望。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1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處。

11、得道者我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得民心的人多人幫助,不得民心的人自然沒有人支持他。就連親戚也會疏遠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1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處】《孟子·離婁上》譯文: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1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譯文:人們的共同缺點就在於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

1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出處】《孟子·盡心下》譯文:如果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

15、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譯文:有仁愛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愛之心和人合起來說,便成為做人之道。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60句經典語錄,飽含聰明智慧,道盡人生哲理

三、莊子經典語錄:

1、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譯文: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 廢話連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譯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之中)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譯文: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

4、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譯文:世上一切事物,無不存在對立的另一面,無不存在對立的這一面。從另一面看不明白的,從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5、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科江湖。

譯文:天久旱無雨,酒水乾涸了。許多魚被困在河中灘地上,它們親密互相依靠著,嘴巴一張一合地吐著唾沫,來潤溼它們的身體(藉以延緩生命,等待大雨降臨),倒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成語“相濡以沫”源出於此。

6、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譯文: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譯文:知足的人,不為利祿而支奔波勞累;明白自得其樂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憂懼;講究內心道德修養的人,沒有官位也不感到慚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會超脫)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譯文:君子之間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樣不帶任何功利,純潔而不含雜質,容易讓人心地親近;小人之間的交往雖然甜蜜得酒一樣,但是容易(因為利益)斷交。

9、人生天地之間,若自駒過隙,忽然而已。

譯文: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

1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譯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11. 不以物挫志。

譯文:因外物而擾亂自己的心志(這樣,德性就沒有了)。

12.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譯文:用火來救火,用水來救水,這樣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會增加(衛君的)過錯。

13.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

譯文:形體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純實之知,不堅持故見。

14.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譯文: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也截不完。物質可無限分割。

15.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譯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說明純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義則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傷性亂世的。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60句經典語錄,飽含聰明智慧,道盡人生哲理

老子大經典語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譯文: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譯文: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譯文: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譯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譯文:太滿了會溢出,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譯文: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瞭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

譯文:五光十色,有時會令人眼花瞭亂,看不清醜惡;優美的順音,有時會令人聽不到忠言;美味佳餚十分爽口,有時會令人品嚐不了疾苦;騎馬遊獵,有時會讓人性情放縱;有時一些稀有珍貴的物品會讓人圖謀不軌。

11、寵辱若驚。

【出處】《道德經》第十三章。

譯文:無論受到寵愛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當成重大的事情,重視起來,敏銳地覺察其中的危險和機遇,而不得意或沮喪。

1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出處】《道德經》第十六章。

譯文: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達,能公正豁達才能天下歸從,天下歸從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長治久安,終身沒有危險。

13、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出處】《道德經》第十九章。

譯文:必須讓百姓的思想行為有所規範,保持純潔樸實心態,減少私心雜欲。這就是崇高而快樂無憂的學問。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章。

譯文:大家都認為懼怕的東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1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章。

譯文:眾人都覺得自己過得充實有餘,我卻遺世而獨立。眾人自以為清醒聰明,我卻昏庸迷糊;眾人都以為精明,我卻什麼也不知道。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