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教會你如何分析定增對股價的影響

證監會2月14日發佈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部分條款調整涉及的相關規則,其中內容包括: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將發行價格由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


這個政策的影響,要分兩個層面看,對整個市場層面,這增加了股票的供給,對這個市場是利空,顯示了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態度,國家希望有一個健康的支持直接融資的市場,但是不希望這個市場有太大的泡沫,國家希望放出去的水能夠支援實體經濟,而不是繼續推高資產的價格;而對少部分創業板的垃圾股來說,又多了一次炒作的機會,但是炒作之後可能又是一地雞毛,真的能靠重組重獲新生的企業畢竟少數。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真正探討的,是撇開國家層面,單就一個公司的具體的定增項目,我們如何來分析,這個項目對公司的股價的中長期影響。

經過網絡上的一些觀點的學習,我梳理了整體分析框架,用於指導我自己對具體定增項目對個股短中長期影響的判斷。


5分鐘教會你如何分析定增對股價的影響


下面就這個框架進行具體演繹說明

一、好項目第一

定增對企業是否帶來中長期利好,核心在於這是否帶來了企業基本面的核心向上的變量。而這個變量的診斷標準,依賴於兩個前景判斷,一個是項目本身的前景,這個可以結合定增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基礎上判斷;一個就是定增認購方的背景。

好的賽道-能構築護城河的項目+牛B的認購方,大概率就是好項目。反之就是壞項目。


二、好價格第二

這裡的好價格,是對原股東來說的。對於原股東而言,需要稀釋越少未來拋壓越小越有利。所以,定增方的鎖定期越長越有利於原股東,定增的價格打折越少越有利於原股東。

一年及以上的鎖定期,9折及以上的價格都屬於好價格。反之就是壞價格。


三、四類博弈情況

項目有好項目和壞項目;價格有好價格和壞價格。

那麼,通俗上,會產生四類博弈框架。

1、好項目好價格:股價利好,會直接上漲。

2、好項目壞價格:股價短期會下跌,但是企穩後受到基本面支撐中長期會反彈上漲。

3、壞項目好價格:短期利好利空55開,短期的走勢取決於短期大盤的情緒週期。大盤情緒好會體驗為利好;情緒差會體現為抽水

4、壞項目壞價格:機構收割原股東的工具--股民會用腳投票--股價會下跌。


最後,提示個風險,迴避增發計劃還沒實施的企業,因為隨時有可能調低增發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