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城裡人扎堆去的“農家樂”,為什麼越來越冷清?

一代球痞


惠農圈為你解答疑惑!如今隨著國家對於農業的大力扶持,有很多地理位置好的農村,就開始建設“農家樂”,而“農家樂”雖然建立起來了,因為都是經由農村人經營,而有很多農村人都不懂得經營之道,對於“農家樂”的特點上沒有做到位,也沒有吸引到客戶。其實,這就是“農家樂”興旺不起來的原因,對於這麼好的資源在一些商人的眼裡,也就成了浪費資源。

除了上述的原因,其實還有一些原因。不知道大家去旅遊的時候,有沒有這種體驗,雖然景區的風景很美,但是當地的美食,簡直就是太欠缺了;既享受不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也享受不到當地的美食特點。

所謂的“農家樂”,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要發揮當地農家的特點來,要把當地的一些美食特產,以當地的風土人情展示給大家看。然而,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去掙錢,覺得自己這是農家樂,是有特點的地方,就應該要有相應的價值,消費者就應該為此買單。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農家樂一般招待的都是城市人口,而這些城市人口在飲食方面的胃口是非常刁鑽的,如果農家樂抓不住客人的胃,那麼就很難再把這些人吸引來了。只是因為一開始農家樂的稀罕,吸引來的人都成了一次性的。

所以說,農家樂是因為沒有把自己的特點展示出來,才造成了現在的冷清局面。


惠農圈


農家樂最早興起來的,似乎是在2000年前後,有一年,我在天府之國的成都工作,每個週末,我們都去府南河邊上嗑瓜子、曬太陽、吃串串香去的。個把月的樣子,我們那個頭,就會開車帶我們去鄉間去遊玩。

印象最深的是去龍泉驛那一次,那是個清明時分,行駛在成都平原的鄉間,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都在怒放了,一片金黃、一股清香,映入眼簾、沁入心扉,同行的還有我們幾個店裡的一堆漂亮、年輕的女營業員,一路歡笑、個個開心。

龍泉驛離成都市區不遠,不到兩小時車程就到了,一個農家院落裡面,擺了十幾張桌子,一排瓦房,六七間的樣子,可以露天玩、也可以室內玩,每個人消費也就六、七十元的樣子。一到院子,三三兩兩的、自由組合,就開始打麻將了,四川麻將跟別地不同,不是非要三缺一、非四人不可的,十個八個都可以一桌打起來,最後兩個人都可以打,叫血戰。我們那桌,開始就上了八個人,後來好幾個人敗下陣來了,就兩三個人在那裡血戰了,其實打得也不大,就三五十塊錢的進出,圖的就是個開心了。

成都的小吃是有名的,踏青時節其實也是新鮮蔬菜上市的時節,傳統的毛血旺、紅油火鍋自然是主打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回鍋肉、水煮魚、冒菜都先後上來了。我跟頭、頭的弟弟、姐夫是僅有的四個男人,一個人的身邊都圍了七、八個女的,川妹子豪爽、大方,喝起啤酒像喝水,綿竹大麴也有的女孩可以幹掉三、四兩的,幾個回合下來,幾個男人都有點支架不住了,昏頭昏腦的,在院子找了個房間,都暈乎乎睡去了。成都菜最大的特點還是麻辣,一個紅油火鍋開啟時,每每都要先用漏勺把花椒兜出來,一般都可以篼出一大碗的,用花椒沸水煮透了二三十分鐘的鍋底,自然是麻辣有加的,任何材質進去,都會融化在這麻辣燙的感覺之中,吃上一口,舌頭馬上就會失去知覺了,舌頭上就除了酥酥麻麻的、幾乎就感覺不到其他的什麼味道了。隨後而來的,辣的、鹹的、甜的、酸的就都不怕了,所以,川菜永遠是火辣辣的、是重口味的。

後來去了浙江打工,好多雲貴川的人也在浙江開川菜館子,都號稱麻辣燙、串串香、川鄂湘什麼的,其實,味道都不行了,辣也不辣、麻也不麻了,都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其實也養一方植物、食材和味覺的。

所以說,農家樂存活的最大秘笈,其實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味道。

老家一個城鄉結合部,在馬路邊上,有一家二層樓的農居小樓,前後院子都不大,廳堂大概也只有五十來平方,只能擺上四、五桌的樣子,主家做的是柴火灶的火鍋,就是每張桌子就是一個柴火灶,都是那種大鐵鍋、木鍋蓋的土灶、土鍋,煙道都搭個渠道通往了戶外,一臺灶可以圍坐十個人,七八個人正好的樣子。

落座點好主料之後,主家老婆子、小嫂子就過來搽鍋底、添柴火了,不到三分鐘,鍋底熱了,就用豬油把鍋底澆了一遍,就著一大盆的、切割好的魚呀、雞鴨、排骨呀就上來了。就在那燒,就放點鹽,醬醋你自己調,味道輕重自選、其他配菜自選,應該是比四川火鍋更大形式的火鍋了,改良版的湖北火鍋。

這家生意做得特別好的,入冬開始、入夏結束,天天人來人往、日日車水馬龍,主家始終沒有貪心求大,就這麼個規模,送給你的涼菜也一直是泡羅卜、蘿蔔皮、酸豇豆、泡青椒那四樣,都是開胃菜,點拔、點拔就來了食慾了,吊出口水了。

我們最喜歡點的主材是黃魚,本地人叫“火傷”,四川人叫黃姑丁子、江西人叫黃丫頭的那種,黃皮、帶刺的那種,配以豆腐、乾子,溫火蒸煮十來分鐘,就可以開吃了,鮮嫩絲滑、滿口留香的,柴火灶出來的魚湯,那絕對就是鮮美無比的。

這家店存活了好些年了,每年回老家都要去吃一次,每次都是在門口等著翻檯子、要等上一波的人吃完了、下一波的人才能進去吃的,非常火熱!

回答提問:以前城裡人扎堆去的“農家樂”,為什麼越來越冷清?

答曰:首先,是那些店沒有特色、都是趕風搞起來的,沒有看家的菜和口味,留不住人的;其次,最近這些年,八項規定出來了,吃喝風剎住了,城裡城外的餐館、酒店、農家樂都不同程度的疲軟了許多了;最後,經濟有些不景氣,對消費的提升沒有很大的促進,大家閒錢、閒情逸致也就少了許多了,沒人消費,自然很多農家樂就支撐不下去了!


坐看雲起於此時


農家樂開不起來的真正根源,並不是什麼所謂的“沒有特色”或“定位不當”……而是價格貴的離譜,他們的價格甚至比五星級酒店還貴,農家樂的老闆基本上是一隻手舉著生態與野生食材的旗幟,比如:這是地道的土雞啦、土雞蛋啦、蔬菜都是沒有打農藥化肥的啦、豬肉都是農家土豬啦、這水豆腐也是農家手工石磨子磨的啦、這松菌也是剛剛從山上拾來的啦……反正什麼都是生態的或野生的;而另一隻手則是拿著一把鋒利的殺豬刀狠狠的斬客……試問,這樣的經營理念,又有幾個消費者受的起這一刀?說句實話,農家樂不要只想著如何暴富,只要做到價格合理、價廉物美,客源絕對能夠做到爆棚!




左大拾影


曾經火爆一時的農家樂,現在出現了關門潮,既有農家樂的原因,也有遊客的原因。一、農家樂方面。當時農家樂剛出來之時,因為它的形式新穎、花樣多等特點,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旅遊消費。(1)提供農村生活體驗服務。

農家樂最開始是向遊客提供煮飯做菜的炊具等東西,方便遊客自己做飯、自己炒菜、自己包餃子,體驗自己做飯的樂趣,也讓很多城市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感受到了做飯的快樂。很多家長看到這種旅遊項目以後,覺得這是教育孩子體諒父母,幫助幹家務活,好好學習的有效方式。週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家長紛紛帶著家人和孩子到農村的農家樂,讓孩子體驗生活。

(2)提供農業生產體驗服務。

在城市裡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村的生活,他們不懂得農業生產勞動的辛苦,所以他們很想來體驗一下。農家樂也是抓住了城市孩子的這些心理,紛紛把自己的田地整理成小塊,然後讓城市裡的小孩來種菜養雞養鴨,讓他們提供肥料錢、飼料錢、管理費等,等到收穫的時候讓他們來體驗採摘的樂趣。很多家長在這種體驗形式的吸引下,帶著孩子來消費,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農民的辛苦。

(3)提供民俗文化體驗服務。

為了吸引遊客的前來,很多農家樂想方設法,弄了一些老物件,供遊客參觀,有些還組織鬥雞活動、打餈粑活動、殺年豬活動、文體娛樂活動等等,不斷增加農家樂的體驗項目,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特別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想去看一看,如果沒有親自參與過的,他們也想體驗一把。

二、遊客方面。農家樂的興起和繁榮,離不開遊客的支持。在農家樂發展的各個階段,遊客都發揮的重要的作用。(1)遊客有充足的資金。

過去有一首歌唱的“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沒錢,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錢沒時間”。現在的人,掙錢的方式多元化,很多有錢的人都想到處走一走看一看,沒體驗一下農村的生活。這種農家樂旅遊不僅可以玩,還可以吃,比起到旅遊景點遊玩,還要有意思。所以很多人選擇到農家樂旅遊。

(2)遊客覺得更划算。

自古以來,旅行團帶遊客,都是選擇門票便宜的景點,然後帶去購物。遊客非常討厭這種情況,所以在農家樂出現以後,很多遊客選擇到農家樂休閒旅遊,不僅可以玩,還能吃到農家樂的美食。有些臘肉、殺豬菜等,是遊客在城市裡面吃不到的東西。所以很多遊客看到報道或者慕名而來。

(3)遊客喜歡新奇的東西。

與傳統的參觀景點不同,農家樂不僅空氣好,還能吃上美食,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了體驗的快樂。很多城裡人沒有到過農村生活,不瞭解農村人的辛苦和歡樂,所以每當農村有大型文體娛樂活動、民俗表演活動,他們都想去看一看。但是有些活動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農家樂就想到了這個辦法,把平常有趣的活動,搬到農家樂裡來,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一把。比如鬥雞活動,很多人在電視看過,但是農家樂每天都組織鬥雞,遊客就可以近距離看到,有些農家樂組織磨豆腐,遊客亦可以親自體驗。正是這些對農村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對城裡人來說可能是未曾接觸過的,所以他們看到有這些旅遊項目就來了。

三、農家樂發展存在的問題早幾年,農家樂確實火了一把。很多村子開起了幾家甚至幾十家農家樂。但是好景不長,很多農家樂經營不下去了。(1)同類產品太多。

農民喜歡跟風。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賺到錢,所以他們看到村裡其他人幹農家了賺了錢,他們也尾隨其後,跟著做農家樂。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麼創新,以為隨便弄個招牌,煮幾個菜就有人來吃飯消費了。同類的農家樂,先開張的賺到了錢,後開張的就賺不到錢。

(2)惡性競爭。

農家樂開起來了,大家都想掙錢,但是遊客就是這麼多,怎麼辦呢?有些人就開始偷偷降價,給遊客優惠,讓遊客到自己的農家樂來消費。久而久之,大家都採用這種偷偷降價的方式,一旦有遊客沒有得到優惠,就會到網上舉報揭發,說哪裡的農家樂坑人,然後整個村子的農家樂都沒有遊客去了。

(3)相關衛生標準不達標。

現在,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遊客也一樣,他們看到環境差、衛生差的農家樂,他們就不會去消費。而且農家樂很多都是沒有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證件,食品安全難以保證。很多遊客在瞭解到這種情況以後,都不敢到農家樂用餐。

四、農家樂整改提升的幾條建議。現在的農家樂真是太多了,但是質量都不高,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造:(1)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

現在很多農村的農家樂都是村民自己搞起來的,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管理措施,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所以他們完全是憑自己的想法,愛咋幹就咋幹。所以一定要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制定統一的標準,讓達到標準的繼續經營,達不到標準的立馬淘汰。

(2)與旅行社合作。

旅行社也需要農家樂的支撐。如果成立了統一的管理機構,就可以以管理機構的名義,與旅行社進行合作,旅行社帶遊客來以後,由農家樂負責一部分項目,這樣就可以獲得穩定的客源和一定的收益。

(3)要創新。

現在的農家樂千篇一律,毫無特點。很多遊客來了一次以後,就不會再來第二次。所以農家樂要對市場進行調查,然後找出遊客喜歡的遊玩項目。比如說這幾年的民俗體驗活動比較火,農家樂就應該提供多個體驗的場地,讓遊客來了以後,能親身體驗到相關的民俗活動。

總之,農家樂的發展,是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好項目,但是一定要管理好、經營好,讓遊客有來了還想來的衝動,這樣才能讓農家樂發展起來。


千里走鄉村


本人深有感觸,以前的確愛去農家樂,那是因為農家樂有農家樂的標準,所謂農家樂即像是回到家的感覺,特別喜歡坐在園子裡吃飯的那種感覺,成片的果蔬園,呼吸著新鮮空氣,沐浴著自然風光,吃著正經八百的農家菜,那的確是一種享受,現如今農家樂為了佔地,把園子全部修成了房子,菜品也和普通酒店一樣而且價格還高,如果說坐在包間吃飯,那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農家樂吃飯呢?難道城中心的包間環境沒有農家樂的好嗎還是幾個沒有農家樂的實惠?





愛新覺羅四王爺


儘管有著萬千美好願望,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與完善,鄉村旅遊受到旅遊愛好者的青睞,逐漸成為人們週末放鬆、度假休閒的理想場所之一,但作為最先發展起來的傳統農家樂卻越來越冷清,難以為繼。

那麼,我們要弄清楚農家樂冷清的真正原因。首先,傳統的農家樂項目單一,還是隻停留在吃飯、娛樂的較低型層面上,基本上都是以吃為主,很多都是主打什麼原生態菜、有機米之類概念性的東西,過於簡單粗暴,無法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需求。其次,傳統農家樂營銷過於短視,沒有連續性、系統性,通常表現為“因時而動、因勢而發”,一窩蜂而上,在旺季來臨之時,不遺餘力的發力投入宣傳,希望獲得更多的客源,到了淡季反而放鬆了對市場的開發,把希望寄託在旺季和大型節假日上,缺少在淡季時做文章吸引遊客的手段。第三,傳統農家樂銷售渠道單一,除了自有的渠道之外,過於依賴旅行社,認為只要和旅行社打好關係,客源自然不愁。沒錯,旅行社是能帶來巨大的客源,能獲取較好的收入,但仍然無法足以覆蓋農家樂的運營開支,且農家樂同質性強,競爭較大,旅行社的選擇性也很大,不能給農家樂帶來長期的、穩定的收益。


農家樂在鄉村旅遊發展的大潮中如何求生存、謀發展?只有一條路——轉型升級!在傳統農家樂和現代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以鄉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核心吸引物,通過培育品牌、完善產業鏈、注重體驗參與度、多元化營銷等手段,打造旅農合璧的旅遊+新模式,我們看到國內有些地方的鄉村旅遊風生水起,如浙江德清的莫干山、江西靖安的中源、山東煙臺的龍泉等,他們適應新時代、迎合新需求、實踐新模式,確實值得鄉村旅遊經營者學習。



森林驢



都市家庭的鄉村樂園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尤其是在城市裡,收入的增加卻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因此,每當節假日或週末的時候,很多人都願意,帶著妻兒朋友出去旅旅遊,散散心!由於假期的時間太短,因此,鄉村遊、農家樂成了很多城裡人選擇遊玩的目的地,這也是農家樂的目標客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農家樂那種人潮湧動的現象,感覺卻像是“跌落神壇”,很多城裡人不願意再去了,這是為啥呢?對於這個疑惑,曾經去過農家樂玩耍的城裡人對我說,你去一次就明白了!

第一、農家樂的條件有限,環境太差!

眾所周知,說的農家樂,一般都是在一些偏僻的山村,有著原汁原味的農家氣息,因此,在農家樂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城市裡的父母都會帶著子女前來玩耍,這也造成了農家樂曾經的“人潮湧動”!然而,在如今,隨著人們思想的變化,對於目前消費能力更強的一些80或者90後來說,他們更樂於智能與現代化的生活,對於農家樂也提不起興趣,在加上農家樂位置的偏僻,環境條件有限,因此,慢慢的去農家樂遊玩的也就是少了!

二、服務差,消費高,性價比不符合預期

過年期間,雪鄉“宰客”的現象一直被詬病,一桶方便麵也賣出了“天價”,這也讓前去遊玩的人逐漸的減少!對於農家樂來說,開始的火熱,很多城裡人會驅車前往,在領略淳樸的民俗後,還能有特色的“土味”品嚐,但是,由於價格過高,服務質量一般,因此,對於城裡人來說,也就是圖個新鮮,很難會二次前往!因此,慢慢的去的人也就少了,也就“跌落神壇”難見當時的火熱了!

三、人造景觀痕跡太重,缺乏特色。

隨著農家樂火熱以後,各地也在推進“特色農家樂”的項目,可是,有些的農民為了“特色”人造屬性太強,千篇一律,沒有生機,感覺太假了!因此,激發不了城裡人前來的渴望,再加上,菜品的單一化,服務的差異化,對於很多城裡人來說,去一次還行,再去就沒啥新意了,因此,慢慢的也就去的少了,農家樂也就沒有那麼火熱了!

由此可見,對於農家樂來說,目標服務對象是一些長期在城市裡生活,比較壓抑的城裡人,還有一些驢友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農家樂剛剛開始,的確出現了火熱的現象,但是,由於環境條件差,服務缺乏,再加上性價比不高,很多城裡人去過一次,很難再進行二次消費了,因此,慢慢的去的人也就少了!近年來,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特色鄉村旅遊不斷的出現,但是,做好鄉村旅遊,更應該做足功課,明白目標用戶需要什麼,杜絕出現“宰客”的現象,更應該提升服務,做好食品安全,要有區別於其他的“特色”,以人為本,這才是發展鄉村農家樂的長遠之計!


豬友巴巴


城裡人去農村。品嚐農家樂,就是想吃原汁原味農家土菜。大鍋飯,紅燒笨雞,農村菜園裡自種的新鮮、綠色疏菜等等,花不了幾個錢,吃的經濟,實惠!現在的農家樂,已變味。菜品和城裡飯店沒什麼兩樣:很少有特色,原料大都買自菜市場。有的農家樂很少有長遠眼光,漫天要價。有的衛生很差。根本不做回頭客生意。


安慶光餘


城裡人扎堆去的農家樂,為啥現在越來越冷清,這幾個原因很扎心!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旅遊行業慢慢火起來了,近年來鄉村旅遊又成了旅遊行業中的黑馬,在城裡呆久了,難免會想到空氣清新的鄉下去住上幾天。對一些有錢人來說,他們在風景秀美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別墅,但是普通人卻沒有這樣的待遇,想去農村玩的話,首選的就是農家樂了!

前幾年的時候,農家樂真的非常火爆,節假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如果沒有提前預定,有可能去了沒地方住。但是近兩年來,農家樂好像呈現了一種低迷的趨勢,以前城裡人扎堆去的農家樂,現在好像越來越冷清了,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幾個現實的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農家樂的數量越來越多,很多農村人看到其他農村人依靠農家樂賺錢了之後,產生了眼紅的心理,也開起了農家樂,而且農村的這些農家樂,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第一次去的話感覺還可以,但是基本上沒有回頭客,體驗感相對較差。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價格昂貴,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人到農村玩都是為了放鬆身體,而且認為農村人比較淳樸,農村的飯菜價格應該也是比較便宜的,但是真正當你去吃農家樂飯菜的時候,你會發現比城裡的飯菜還要貴上很多,而且做出來的飯菜也沒有專業的飯店那麼好吃,所以慢慢就沒有人去農家樂吃飯了。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農家樂缺乏統一的監管,經常出現欺騙顧客,隱性消費的現象。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一傳十十傳百很容易就沒人光顧了!這幾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差,這些原因說實話有些扎心了,個別的農家樂給我們整個農村戴了一個不好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