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女團":21世紀誕生近60位女院士,最年輕僅38歲

中國最美

院士,這個名稱幾乎代表了學術界的權威和科研頂峰,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的院士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

而當選院士的條件,就像一張漏孔細密的網,層層篩選,最後剩下的自然是最為"精細"的——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院士。


院士增選採取院士直接推薦和部門按照組織系統推薦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

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國的兩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中國最美

兩院院士中,以中科院院士為代表的高級科學人才,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作出系統的、創造性成就的學者;而以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高級技術人才,是在工程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的專家。兩者雖都是高級人才,但工作性質不同,成才的影響因素也可能不同。

作為學術"頂峰"的群體,每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自然也是學術大事。而每屆的增選院士中,女院士的當選情況也是備受關注。所謂"巾幗不讓鬚眉",婦女能撐的何止是"半邊天"?學術大佬,女同胞們同樣可以擁有姓名。

最近,"高校與科研"為大家做了一些年終盤點,回顧這一年來的學術、教育界的"熱點"。今天,2019年的最後一天,小編帶大家致敬千禧年至今的所有女院士

中國最美

2001年到2019年的19年間,進行了8次院士增選,共產生女院士57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2位

中國兩院院士的當選年齡普遍較大,畢竟豐碩、成熟的科研成果不僅需要實力,也需要時間。這57位女院士當選時,年齡五十多歲的居多,有32人,佔比超過一半

中國最美

任詠華院士

而57位院士中最年輕的,是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部)的任詠華院士,當選時竟然只有38歲!對於院士這個"高齡化"群體,單單是這個年齡帶來的衝擊力就足以成為熱點話題,何況還是女院士。今年的新晉院士中最年輕的是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年僅42歲的數學家。目前為止,任詠華依舊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

來自高校的院士共有28位,佔比49.1%,基本是半數。而高校的女院士中,來自清華大學的最多,有3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醫藥衛生學部、化學部是女院士數量最多的3個學部,這也側面給出了中國在化學等領域在世界範圍領先的原因。

中國最美

2019年最年輕女院士吳驪珠

2019年,中國痛失了30餘位院士,其中包括女院士3位。培養大國之士不易,這樣的國士"天團",是我國學術發展之幸,而院士的離去,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向所有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院士們致敬!

文章信息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信息由人工統計,如有錯誤,請及時指正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新鮮資訊和原創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