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從陳宇住處窗口望去,武漢燈火通明,若不是閃爍的霓虹燈打出“武漢必勝”,很難想象這裡正處於“封城”狀態。

本是趕到武漢見當事人的陳宇,卻到“封城”之中,之後他住在位於江岸區的孩子外公外婆家中,直到今天。

這並不是一個悲情、驚險或者傳奇的故事,只是一個普通中國人在這場疫情中再正常不過的經歷,比起很多故事來說甚至有些平淡,但這恐怕才是這個國家大多數人正在度過的一段時光。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霓虹燈打出“武漢必勝”


來武漢辦案兼過節,一下飛機卻遇到“封城”

1月23日凌晨,一則交通封城通告登上各大媒體頭條:上午10時,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營運,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堅決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區擴散。

與此同時,陳宇剛從武漢機場出來,在夜色中步入這座城市。

路上出租司機問他“武漢封城了,你怎麼還來?”

陳宇回答:“一來辦案,二來小孩子在武漢,正好一起過節。”那時他還沒有意識到對方口中的“封城”會持續這麼久。

作為京都律師事務所南京分所主任,陳宇正在辦理一件串通投標罪案件,而這起案件的當事人就羈押在武漢的看守所中。

對於這件湖北省監察委交線索給武漢市武昌區公安分局辦理的案件,陳宇不敢怠慢,從2019年12月8日起他和同事8次到武漢會見了兩位當事人。

這期間,他也聽說有傳染病,憑著大學畢業時遭遇非典疫情的經驗,他採取了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並且跟同事儘量避開鬧市區,每次都只去酒店和武昌區看守所、武昌區公安分局等必須要去的地方。

不過至少在當時,疫情還不是需要太多擔心的,陳宇考慮更多的,還是怎麼辦理案件、當事人怎麼能取保候審。

同時,兒子也提前來到武漢,他原本的計劃也是在會見後就留在武漢過年。“知道(封城)我也得來,小朋友在外公外婆家裡,必須到場呀。”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陳宇律師


看守所會見無限延期,“封城”之後生活在繼續

第二天早起,儘管已經完全瞭解了“封城”的消息,陳宇還是開車去了看守所。

一路上人很少,偶有幾個行人全都戴著口罩,車也只遇到三五輛,路過武漢市協和醫院的時候看見門前好像有類似路障的東西。陳宇當時還不知道,這家醫院已經因為向全國求援而登上了央視。

然而到了看守所,傳達室裡同樣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卻指給他看一份通知:會見一律叫停!

“當時寫的是到初七,現在肯定還得後延了。”

回家之後,一心準備過年的陳宇還去了趟附近的超市,居然意外地發現了三包口罩,自然也要買回家。

接下來的48小時跟原計劃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不同,過除夕夜,看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陳宇在武漢?!這個消息在朋友圈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幾乎天天有人通過微信問候,問得最多的是武漢怎麼樣?

相比起來,孩子外公外婆倒是很淡定,家裡並沒有經歷大起大落的改變,甚至很少討論疫情的話題。每天看到疫情變化的數字,陳宇也相信這遲早會過去。

當然“封城”的日子註定不是一段尋常的假期。到現在為止,陳宇一共只下樓3次,每次不超過一小時。

居民戴口罩是必須的,但也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誇張戴上好多層,家裡也沒有準備消毒劑、護目鏡這些防護用具。

跟很多人想象中的物資匱乏不同,陳宇也並沒有感受到太多不便,不但超市可以買到食品,還可以在網上團購食品。88塊錢買一份蔬菜,裡邊有蘿蔔、菠菜、土豆、西藍花等,分量夠全家吃三天的。

鄰居們也都很默契,取團購貨物時都是微信聯繫好,按照順序下去取拿,避免見面,很有秩序。

“開始也有恐懼,在超市看看,在社區裡看看,就平靜多了。”陳宇說。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某看守所大門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超市一角


微信群問候發燒鄰居,幫朋友找人送防疫物資

這樣在疫區的日子,顯然跟許多人想象中的並不相同,不得不說比起很多感染者來,陳宇這樣的普通人是幸運的。

但事實上這場席捲全國的疫情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穿好防護服走上一線,更多的人像陳宇這樣宅在家中,等待疫情過去,畢竟疫區的人也要生活。

現在每天陳宇花時間最多的三件事是:看書、聽書,整理過去的工作文件。

在這期間,發生在他身上真正跟疫情有聯繫的可能只有兩件事。

一是所住的高層樓裡一位女性鄰居似乎是感染了,很多人都猜測紛紛。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陳宇在業主群裡以詢問需求的方式發了一段話,而這位鄰居的丈夫則很友好地通報了家人的情況,並強調妻子已經8天沒有發燒,因無症狀也未確診。

這次交流讓業主們都平靜了很多,大家紛紛向這位丈夫表示支持和祝福。

另一件事是他收到一位北京朋友的求助。

這位朋友是負責把伊朗捐助的醫用物資運至武漢,可飛機只能到北京,到京後改為汽運,而400多個推車沒辦法送到T3樓上發貨,需要找人推過去。

陳宇在律所的群裡發了消息,也通過其他方式聯絡了在北京的幾個朋友、客戶和律師團隊的任視宇律師去幫忙。

像其他從全國、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很多援助物資一樣,這批物資最終也送到了武漢人的手裡,或許已經戴在了武漢人的臉上、手上、身上。

這就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陳宇所能做到的事情了,很尋常,很平淡。

律所復工對外溝通受阻,疫情結束還要見當事人

生活要繼續,工作同樣要繼續。

隨著原本假期的結束,武漢“封城”的措施依舊,但這並不妨礙陳宇開始恢復工作。

京都律師事務所本身就採取了遠程辦公的方式,而南京分所以前一直是線上辦公,並建立了專門辦公系統,所以所內的溝通管理受影響不大。

但對外的工作還是受到一定影響,律師的工作本身就是做法律服務或案件訴訟代理、辯護,現在很多與司法機關溝通的工作無法展開。

比如陳宇原本準備節後與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監察委見面,溝通所代理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問題,目前這個計劃只能延後。


滯留武漢近50天,一位律師的“封城”手記

協助志願者將推車送到T3樓上發貨

對於這種現狀,陳宇認為這或許會給法律工作帶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期,大量的工作以後將通過線上完成,節省了交通的時間成本。但眼下必須面對的是,律師事務所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可能下滑。

同時,陳宇也擔心自己的客戶們,這些客戶以實體企業為主,而企業受到的影響顯然更大,長期來說律所也一定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所幸目前跟客戶的溝通都沒有問題,“我們的客戶都比較理性,無需安撫,他們都不是小孩子,都是非常成熟的商業人士。”

儘管疫情何時結束仍難預測,但是陳宇已經開始進一步盤算推動年初就定好的工作計劃,“主要是擴充人員、擴充辦公區域,乘著2018年和2019年兩年突飛猛進的發展進一步開拓江蘇法律服務市場,為江蘇省的企業家、企業提供專業、及時、精準的法律服務”。

當然對自己他也有計劃:吃完多鍛鍊,不要太胖,避免要換正裝尺碼。

如果明天一早疫情結束了要幹什麼?“明天一早結束?你做夢!”其實陳宇也像其他人一樣期待的生活會繼續:“先要確認確實結束了麼,然後我去武昌區看守所會見我們的當事人。”

陳宇的經歷或許是一個並不那麼驚心動魄、獨特非凡的樣本,但有朝一日疫情結束時,當我們回憶這段全體國人一起度過的日子時,腦海中固然會有那些值得敬仰和緬懷的部分,而無數人平凡卻真切的生活記憶相信也會佔據一席之地,一併組成關於這場疫情的集體記憶。

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期待著疫情早日成為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