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01

因為疫情的影響,日本學校也暫停了課程,放了學。

老師也要求他們,儘量待在自己的家裡,少外出,少扎堆。

可學生們卻因為在家沒事做,一股腦兒都湧上了街頭。

東京的街道上,依舊如往常一樣黑壓壓的全是行人,好不熱鬧。

遊戲城、卡拉OK廳、遊樂場這些娛樂場所,成了學生們經常去的地方。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在日本街頭,記者問了一個學生:

應該有說,不要去那些人多的地方吧?

這位學生,覺得沒有什麼,她這樣回應著:

覺得沒有什麼,因為沒什麼事情可以做,昨天沒事,去了池袋。看了衣服,吃了飯,還唱了卡拉OK。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在新聞中,記者不禁發問,這樣的停課還有什麼意義,感覺本末倒置了。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有的人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利用這個時間獨處,思考。

也有的人覺得無聊,沒事幹,惶惶不可終日。

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道:

獨處,是人的一生中,美秒的時刻以及一次很好的體驗。

雖然獨處的時光有些寂寞,但這份寂寞中又充滿著一種充實。

那些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往往都是從獨處中展開的。

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而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學會享受獨處,在其中能讓我們更好地思考人生,更好地認識自己,

隨後我們會穿越迷茫,活得更加清醒,越來越強大。

人生只有學會享受獨處,才能越發成熟,才能享受自由。

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02

在前些天,陳道明又上了熱搜。

年過六旬的他,英俊瀟灑,走路帶著風。

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年輕以及氣場十足。

在熱鬧喧囂的娛樂圈中,陳道明在人們眼中總是很低調,是另一番風景。

陳道明不怎麼出席聚會,不喝酒,人們也很少在一些綜藝節目中見到他,在公眾面前,他更是惜字如金。

演戲之餘,陳道明往往深居簡出,他並非孤傲,這只是他的生活習慣。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陳道明在家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用毛筆抄一些古籍,有時候坐在椅子上讀書或者寫一些雜文。

他一直一個人坐在那彈鋼琴,藉此抒發自己的情緒,鋼琴前是窗,抬頭看去是一片藍天。

在楊瀾對陳道明的一次採訪中,鑑於一直以來大家對陳道明的感受,楊瀾問陳道明:

你是不是一直有意識地,讓自己和圈子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陳道明對此表示否認,並提到了自己是一個矛盾的人,他經常對著自己問一些問題。

隨後,陳道明對著鏡頭,和大家表達著自己的感受:

現在的社會,更多的是在強調競爭,往往就忽略了、忘記了獨處的美德。

在獨處當中,才能安安靜靜地去思考,才能自我調教、自我淨化。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外界喧囂,合群、從眾往往容易迷失自己。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認識到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他們開始學著獨處,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反思自己,節制自己。

在獨處中,走向自己的內心,看到真實的自己。

叔本華有一次講起自己的體會,他說:

只有當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他才能真正地成為他自己。

認識自己,是開展任何事情的前提條件。

人生需要擺脫外界的喧囂,在獨處中迴歸靈魂的本真,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03

村上春樹有一個夢,這個夢很簡單,也很奇特,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在井底。

從事寫作幾十年間,從不混圈,家裡也沒有電視。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33歲的那年,他獨自一人開始跑步。

先前他每天寫作五六個小時,然後出去跑十公里。

後來改到早上9點或10點,結束工作後跑一小時。

他一直跑著,幾十年如一日。

對於跑步,他曾經這樣感慨地說道:

每天跑1個小時,保證著一份沉默的時間,只屬於自己。

在跑步時不用和他人談論,也不必聽任何人講話,只需眺望遠處的風光。

這是一份珍貴的時光,沒有東西可以代替。

日本學生停課後湧上街頭: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修養

這樣的時光看起來孤獨,身在其中的人卻常常樂此不疲。

他們不用為了迎合外界的標準,絞盡腦汁;不用為了取悅他人,費盡心思。

在這一片刻的獨處中,只為看見自己,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在這世上,許許多多偉大的作品,都伴隨著獨處誕生。

達爾文有一個小書房,每天他在那一待就是6小時。

他家附近有一片小樹林,他還喜歡獨自一人到那小樹林散散步。

他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就在這兩個地方進行。

最後基於這些思考,達爾文提出了《物種起源》這一理論,在後來引起世界的變革。

正如,林清玄曾經說的那番話:

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欣然,那個片刻有生命與心靈的充實。

享受獨處,是一種看到自己內心的能力,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去做,很多時候得學會自己去面對。

在人的一生中,幸福的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任何認識自己,充實自己。

無論如何,成長的道路很漫長,改變從來都不晚。

不管我們處於人生中的哪一個階段,不管世事如何轉變。

我們都要學會獨處,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剋制自己的衝動,學會和自己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