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作者丨計紅梅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本報記者 計紅梅

人物簡介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現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

積極傳播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12月5日,風雨交加、寒意襲人,侯德榜仍在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錏廠四處巡視。這座被人譽為“遠東第一”的大型化工廠,剛開工沒幾個月就遭遇了搬遷的厄運。

夜深了,運送錏廠最後一批撤離人員和物資的太古公司“黃浦號”拖輪即將起錨。在催人的汽笛聲中,蹣跚而來的侯德榜佇立在甲板上,在內心深處對自己說:“錏廠!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砸斷封鎖鐵鏈

1921年春天,正在美國準備博士論文答辯的侯德榜接到了國內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來信,邀請他畢業後到“永利制鹼公司”工作,承擔起建設亞洲第一家鹼廠永利塘沽鹼廠的重任。與範旭東的結緣,開啟了侯德榜作為我國近現代民族化學工業拓荒者的跋涉歷程。20多年後,也正是他,在侯德榜的高光時刻,發表了題為《中國化工界的偉人——侯德榜》的長篇演說。

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我國進口洋鹼的來源銳減。人民無鹼,只得以酸饃為食;以鹼為原料的工廠,倒閉者也十之八九。為此,範旭東在塘沽成功創辦久大精鹽公司之後,將目光投向了鹼業。

當時的主流制鹼方法蘇爾維制鹼技術為幾個大公司壟斷,因此創辦鹼廠與一般工廠不同,無從購買整套機器,必須自己暗中摸索設計。

“雖粉身碎骨,我也要硬幹出來。”對於制鹼,範旭東早已下定決心。時隔100年後,侯德榜長孫侯盛鍠回憶,正是範旭東這種一往無前振興中華民族工業的熱情感動了侯德榜,讓他放棄了已小有成就的製革專業,轉而投身於尚不太專精的制鹼領域。

為了使永利鹼廠生產出合格的純鹼,侯德榜在實踐中苦苦摸索。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苦戰,永利鹼廠終於在1926年生產出我國乃至亞洲第一批優質純鹼——“紅三角”牌純鹼,並在同年舉行的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獲得“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徵”的評語。

“總結永利鹼廠10年苦戰獲得的經驗時,我爺爺想起了他的美國老師傑克遜常說的一句話:‘科學技術是屬於全人類的,它應該造福於人類。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決不能把科學技術作為謀求個人財富的工具。’”侯盛鍠告訴《中國科學報》,為此,侯德榜決意要撰寫一部全面闡述蘇爾維制鹼技術、工藝、設備的著作。

1933年,侯德榜以英文寫作的《純鹼製造》一書在紐約出版。他解開了蘇爾維制鹼技術的奧秘,砸斷了70多年來蘇爾維制鹼集團技術封鎖的鐵鏈,使這一技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再展化工一翼

1928年,永利鹼廠在技術和經營上剛透過一口氣,範旭東和侯德榜又開始琢磨新方向。

1929年,永利制鹼公司在《海王》旬刊上首次透露興辦硫酸廠的意圖,同年正式向實業部呈文要求發展基本化工,提出建設純鹼、純酸、合成氨、硝酸等工業的計劃。與侯德榜一起共事了40年的化工專家李祉川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範旭東一面將永利制鹼公司改組為永利化學工業公司,一面任命侯德榜為公司的總工程師和鹼、氨兩廠廠長。”

1934年4月8日,侯德榜率隊赴美進行硫酸錏廠的設計、採購和培訓工作。在抵達舊金山碼頭辦理入境手續時,美國當局對侯德榜一行態度惡劣,無理刁難。對此,侯德榜十分憤慨,他在信中說:“傷心哉中國人!傷心哉黃種人!”

為了儘快完成“報國重任”,侯德榜加快建設硫酸錏廠的步伐。日復一日的談判、參觀、驗收……健壯的侯德榜再也支撐不住了。染上登革熱後,他仍抱病堅持工作,在給範旭東的信中他寫道:“私人身體、家庭情況、國事情形,無一不令人煩悶,設非隱忍順應,將一切辦好,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業’,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矣。”

侯德榜回國時體重比出國前輕了十幾磅。此時,正值錏廠工程掃尾之時,千頭萬緒,容不得半點馬虎和疏忽。當時,英、德、美和瑞典等各國專家雲集錏廠。他們看到在工業落後、組織渙散的舊中國,永利工人在侯德榜的領導下,工作效率和美國熟練工人相差不多,十分佩服。

1937年,我國第一座規模宏大、設備先進的化工廠——永利硫酸錏廠出現在南京附近長江北岸一帶。1月26日下午5點,硫酸錏廠一次開車成功,第一批合格的硫酸生產出來。

在慶祝錏廠順利開工的私宴上,侯德榜即席發言:“中國在10年前搞成純鹼工業,這是化學工業的一翼,而今永利的合成氨、硫酸、硝酸工業也創建成功,化學工業的另一翼也已凌空撲動。現在有了酸、鹼兩翼,發展中國化學工業,再也不會受基本原料缺乏之苦了。”

另起爐灶的“侯氏鹼法”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日寇鐵蹄長驅直入,迅速向南京靠近。

當時,日本人對永利硫酸錏廠早已垂涎三尺,在利誘不成的情況下,繼以武力威脅。工廠3次遭轟炸,前後中彈87枚,破壞嚴重,生產停止。

國難當頭,侯德榜遵照範旭東指示,率領員工離開南京,西遷重慶。侯德榜肩負華西化工基地建設的設計重任,制鹼原料的來源令他煞費苦心。鹽在塘沽堆積如山,賤似沙土;在華西卻是質差價昂。如果在華西繼續使用蘇爾維法,每天就會有大量食鹽付諸東流。

為了擺脫“永遠呻吟於落後的不利地位”,侯德榜毅然放棄20年來最有心得的蘇爾維法,決定另起爐灶,尋找新的制鹼方法建設華西化工基地。

此後,在向德國察安公司購買新興制鹼技術察安法的專利時,德方先以高價刁難,後又提出無理要求:“將來使用察安法專利的產品,不準在東北三省出售。”對於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侯德榜十分氣憤,暫停了談判。

“在資料、資金、物資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侯德榜博士臥薪嚐膽,歷盡三年艱辛,終於創造了一種遠勝於察安法制鹼的新工藝——‘侯氏鹼法’。”李祉川在回憶錄中寫道。“侯氏鹼法”所需設備比蘇爾維法減少1/3,使建廠資金大幅降低,大大提高了鹽的利用率,鹼的成本比蘇爾維法還低40%。

“侯氏鹼法”的誕生,使世界制鹼技術繼路布蘭、蘇爾維之後出現了又一個高峰。

1943年10月22日,英國化工學會授予侯德榜名譽會員稱號。當時,全世界被贈予這一稱號的化學家包括侯德榜在內僅有12人。侯盛鍠回憶,正是在當年12月18日慶祝侯德榜獲此殊榮的大會上,範旭東發表了《中國化工界的偉人——侯德榜》這一長篇演說。

“這在中國化工史上應該是最光榮的一個節日。”範旭東在演講中說,“1941年3月廠務會議,全體同仁一致贊同對新的制鹼法命名為‘侯氏鹼法’,紀念他的創作。在戰時的中國化工界,有這樣的成就,識者嘆為奇蹟。”

不亞於制鹼法的化肥貢獻

當問及對侯德榜最深刻的印象,曾在上世紀50年代擔任侯德榜秘書及技術助手的化工專家方德巍告訴《中國科學報》:“一位非常正直、愛國的科學家。”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國大力發展農業,迫切需要化肥。限於當時我國技術水平落後等實際情況,化工部通過專家論證,決定開發化肥新品種——碳酸氫銨。1950年春節剛過,以侯德榜為首的工作組就趕赴上海進行現場設計。

方德巍回憶,當時年近古稀的侯德榜與全體工作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日夜奮戰,促使我國第一座小型氮肥示範廠在1958年6月1日建成,生產出一批農用碳酸氫銨。

此後的6年中,侯德榜拖著年邁體弱的身軀,8次南下丹陽,與廣大技術人員一道,不斷對小氮肥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改進,終於克服了技術和經濟兩道難關,使這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工藝得以茁壯成長。1965年,侯德榜榮獲國家科委頒發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發明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之際,中國土壤肥料業60週年慶祝大會暨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作為親屬應邀參加了大會,並代表爺爺接受了中國土壤肥料業6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及技術兩項大獎。”侯盛鍠說,會前農業部、科技部有關領導接見他時表示,侯德榜發明了制鹼法享譽世界,但他對中國肥料的貢獻並不亞於制鹼法的發明,“這是中國的驕傲”。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①屹立在南化公司(前身是永利硫酸錏廠)的侯德榜雕像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②侯德榜1973年寫給曾孫的一首小詩。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③侯德榜晚年在家中讀書。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④83歲高齡的侯德榜抱病在家主持討論純鹼工業的發展。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⑤侯德榜1969年與長孫侯盛鍠及長孫媳方瑛合影。

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丨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⑥侯德榜(中)在工廠。

記者手記

“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在聆聽侯德榜的親朋好友講述他波瀾起伏的一生時,意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1917年所說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技術封鎖、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百年前的中國面臨著與現在幾乎相似的問題。此時,作為一名科學家,應該怎麼做?侯德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面對蘇爾維制鹼集團技術封鎖的鐵鏈,他認同老師傑克遜的觀點:“不造福人類的學問,是不能稱其為科學的。”面對印度塔塔公司以年薪10萬美元聘請他為總工程師的優厚待遇,他的回答是:“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的祖國需要振興工業、發展經濟,我決不能離開自己的國家和20多年苦樂與共的事業而留在印度。”面對青年學子向他發出的提問:“一個潛心科學的學者,在成功之後應該注意些什麼?”他引用了印度愛國詩人泰戈爾的名言:“鳥的翅膀繫上黃金,就再也飛不起來了。”

“愛國是我爺爺一生的紅線。”侯盛鍠的這句話成為我理解侯德榜一生軌跡的“阿里阿德涅金線”,也是他詮釋科學家精神的核心。

在購買德國新興制鹼技術察安法專利時,德方提出了喪權辱國的條件。義憤填膺的侯德榜在激動之後平靜下來:“難道黃頭髮、綠眼珠的人能搞出來,我們黑頭髮、黑眼珠的人就辦不到嗎?”

正是這樣的動力讓“勤奮”成為他一生治學貫穿始終的特點。

侯德榜是聰明的。早在清華留美預備學堂讀書時,他曾以10門功課每門都取得滿分的特優成績被保送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但是,他卻在與女兒侯虞華討論天才與勤奮的問題時說:“就天賦而論,我不算聰明,但我深知‘勤能補拙’的道理。我一生所以有些許成就,除許多客觀條件外,主觀上就要歸功於勤奮。”

也正因如此,熟悉侯德榜的人都說:“讀書、看圖、計算是侯德榜的三大嗜好。”一個例子是,只要有圖在手邊,他就要拿來看,而且還邊看邊改,直到滿意為止。他的一位老朋友曾說:“侯博士的這一特點,很可以被人利用來做工程圖的義務審校。”

除了“勤能補拙”,“勤儉立業”是侯德榜的另一座右銘。上世紀70年代,當聽說我國要進口13套大型化肥設備時,他說:“我國是一個窮國,進口設備最多進一套、兩套,或只引進關鍵設備及技術軟件,其他可以複製,一下子進十幾套是不合適的。”侯德榜長孫媳方瑛回憶說,侯德榜稱這樣的行為是“敗家子”的做法。

以市場換技術、中興事件、“卡脖子”技術……當現在的科學家遭遇令自己困惑的問題時,當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不知何去何從時,侯德榜所展現出的愛國、勤奮、節儉、百折不撓等優良品質,一定會給予有價值的啟迪。

人物生平

●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坡尾鄉。

●1903年—1906年,在福州英華書院學習。

●1910年,畢業於上海閩皖鐵路學堂。

●1911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後以特優成績保送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

●1916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獲學士學位。

●192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學成後受聘永利制鹼公司總工程師。

●1926年,由侯德榜支持研製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1936年,任南京錏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38年,任永利川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45年,任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

●1949年起,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1950年,當選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化工局顧問。

●1954年起,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起,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

●1957年,任化學工業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當選中國科協副主席。

●1974年8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中國科學報》 (2019-12-24 第4版 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