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德:面對嚴刑拷打視死如歸,毫不屈服


英烈事蹟|杜聿德:面對嚴刑拷打視死如歸,毫不屈服

杜聿德,又名茂亭,陝西省米脂縣呂家礆人。1906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父親杜良魁終生從教,兄長杜聿明從黃埔軍校畢業後,追隨蔣介石,當上了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但是杜聿德卻從學生時代起,就走上了一條和兄長完全相反的為勞苦大眾求解放、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杜聿德先後就讀於米脂縣立高等小學、榆林中學。榆林中學是由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主持的一所名揚西北的革命搖籃,魏野疇、李子洲、呼延震東、王森然、朱橫秋等一批共產黨員和李鼎銘、杜鬥垣等民主進步學者都被杜斌丞聘請來任教。魏野疇等人在這裡建立了中共榆林中學黨支部、共青團榆林中學團支部,提倡科學民主,開展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帶領學生走上社會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培養了劉志丹、謝子長、吉國楨等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革命者。杜聿德也在這裡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1927年春,經郭洪濤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


1928年初,杜聿德追隨他的老師魏野疇來到安徽省太和縣,受楊虎城將軍的聘請和黨的委託,進入楊部從事兵運工作。其時楊虎城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駐紮在太和,魏野疇是他認識的第一位共產黨員,遂任命其為十軍政治部主任,後來他倆成為莫逆之交。魏野疇、杜聿德幫助楊虎城整訓部隊,成立士兵委員會,組織宣傳隊、民運工作隊,並且建立了中共軍事委員會,魏野疇任軍委書記,杜聿德任軍委委員。這年冬,中共河南省委又派南漢宸、高望東來到十軍,成立了中共皖北特委。為了培養革命人才,魏野疇、杜聿德、南漢宸等人挑選了一批進步軍官任教官,支持楊虎城創辦起了太和軍事幹部學校,南漢宸任校長兼中共總支書記。


中共皖北特委為了壯大革命力量,派杜聿德去阜陽,利用老鄉關係進入阜陽駐軍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高桂滋部,做爭取這支部隊的工作,杜聿德到四十七軍後,被任命為該軍教導二團三營副營長。他深深懂得單槍匹馬難成大事,就抓緊進行了部隊中黨組織的建設,先在各連發展新黨員,爾後建立黨支部,到後來,大部分連、排長都由共產黨員擔任。三營的軍權事實上掌握在了共產黨手中。1928年2月,四十七軍招收新兵時,杜聿德和共產黨員高敏夫、苗勃然等人趁機在阜陽西老集、王官集、行流集一帶,挑選招收了數百名進步學生和苦大仇深的青年農民入伍。杜聿德親自上課,抓緊操練,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深入細緻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這些新兵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階級覺悟,成為中共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的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


蔣介石在皖北日益加緊了反共“清黨”的步伐,他下令楊虎城離部隊去南京、逼南漢宸等共產黨員離開太和。形勢危急,3月下旬,在魏野疇主持下,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陽城內召開了擴大會議,杜聿德出席了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皖北臨時特委,由魏野疇任特委書記,根據中共中央實行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略方針。會議還通過了在皖北平原舉行武裝起義、建立豫皖平原根據地的決議。杜聿德回到部隊後,立即向教導二團的全體黨員傳達了會議的決議和部署,並積極開始了阜陽暴動的準備工作。4月5日,暴動的準備工作就緒後,杜聿德專程向魏野疇彙報了部隊組織情況和群眾發動情況。7日晚,中共皖北臨時特委再次召開擴大會議,軍隊和地方的負責同志都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成立了皖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指揮暴動行動,魏野疇任總指揮,杜聿德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正當暴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的時候,8日,特委獲悉十軍代理軍委書記宋樹勳和阜陽地方黨內有人叛變,暴動計劃和黨的組織情況已被敵人獲悉。情況驟變,特委決定把暴動時間提前到當日夜晚。


這天晚上,大雨滂沱,使視線受阻,集結在城內外各處的暴動部隊看不到火光信號,無法按計劃攻城配合作戰,幾路兵馬只好各自行動。由於敵我力量過分懸殊,剛剛組織起來的群眾又缺乏鬥爭經驗,加之各暴動部隊互相失去聯繫,暴動進展極不順利。守衛東門的共產黨員吉超、祝永會在打死了反動連長後,打開東門,沒能看到兄弟部隊,反遭敵人反撲。杜聿德帶領駐東門外三里灣師範學校的教導二團暴動官兵,在“活捉高建白(教導二團團長)”的喊聲中,擊傷高建白,擊斃二三十人後,結束戰鬥。隨後,按暴動計劃,杜聿德帶部隊趕往文峰塔下集結,其他起義部隊未及時趕到。行流集、王官集的赤衛大隊因雨受阻也未能趕到阜陽城下,插花集農民協會會員3000餘人雖已集中在車寺,但因未見信號,就未行動。天氣的突然變故造成聯絡中斷,也是招致起義攻城失敗的又一大原因。


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擊,他們只得改變計劃,杜聿德、昌紹先率領350人渡穎河向城北30裡的王官集、行流集方向前進。他二人率部隊衝出阜陽東郊敵人的伏擊圈後,於9日晨到達王官集,同特委委員高望東、李端甫、李力果等領導的農民暴動武裝勝利會師。


會師後,在杜聿德、高望東等同志的領導下,成立了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這天下午3時,王官集大寺廟前召開了皖北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主席臺上高掛著鐮刀斧頭組成的黨旗和中國工農紅軍兩面大旗,主席臺兩邊貼著“共產黨領導建設新中華”、“工農兵聯合打倒新軍閥”的大幅對聯,會場周圍貼滿了標語口號,到會群眾萬餘人。大會在鞭炮齊鳴中開始,高望東宣佈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正式成立。李端甫、李力果分別擔任皖北蘇維埃政府主席、副主席,昌紹先、杜聿德分別擔任皖北工農紅軍總指揮、副總指揮。大會通過了《農民協會組織章程》、《臨時土地法》、《臨時工會法》。杜聿德在大會上講話,號召工農群眾踴躍參加紅軍,擴大自己的隊伍,軍民團結起來,共同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勝利果實而鬥爭。翻身得解放的勞苦大眾掩飾不住喜悅之情,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舉行了遊行慶祝活動。


在皖北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農民群眾紛紛起來打土豪、分財物,鎮壓土豪劣紳和惡霸地主,還從這些人家中收繳埋藏的槍支60餘支。廣大貧苦農民積極報名參加紅軍和赤衛隊,紅軍很快就擴充到一個團,赤衛隊發展到近萬人。


11日,四十七軍留守司令王守義帶領教導一團、騎兵一營及阜陽縣縣長康欣之的地方民團共約3000餘人,向工農紅軍和赤衛隊發起進攻。同時,太和縣縣長李天午也派民團前來助戰,敵人從四面包圍過來。杜聿德和昌紹先指揮紅軍和赤衛隊迎戰敵人。在農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紅軍、赤衛隊打得十分英勇頑強,自拂曉一直激戰到中午,接連打退了敵人多次猛烈進攻。後因敵強我弱,彈盡糧絕,陣地發生動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杜聿德指揮紅軍和赤衛隊突圍,自己殿後掩護,不幸負傷被俘。


四十七軍留守司令王守義捉住杜聿德十分高興,滿以為可以從他口中得到共產黨的重要情報,捉拿更多的共產黨員,徹底破壞共產黨在皖北的組織。於是,他和阜陽縣縣長康欣之親自出馬,對杜聿德嚴刑拷打、軟硬兼施,反覆審問,但杜聿德視死如歸,毫不屈服。13日,杜聿德英勇就義,年僅22歲。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