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板塊最容易誕生翻倍牛股?為什麼?

西北狼VS


歷史上來看,牛股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大消費板塊,醫療板塊和高科技板塊,投資者如果能選好板塊內標的,長期持一定會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最容易誕生翻倍牛股。

牛股的基因主要有以下特點,成長性好,估值合理,淨資產收益率高,毛利率高,公司剛發展時有明顯技術和資金壁壘,專業化深耕。公司發展到中後期,技術研發積累優勢明顯,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最終從小公司誕生髮展到行業內巨無霸頭部公司。

高科技板塊

高科技板塊,此板塊最容易誕生翻們牛股。因為科技的研發,推動行業領域不斷髮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脫離原來固有的產業領域,開啟新藍海,新興產業,這片新藍海最初進入者,能迅速佔領市場。

蘋果公司2007年研發手機,觸摸屏技術,取消老手機數字鍵盤設置。外觀極致設計。將手機變成移動智能終端,改變人們生活方式。股價復權價09年2美元漲到現在230美元,漲100多倍。微軟公司順應電腦時代發展,操作系統使蓋茨多年成為世界首富。

立訊精密2010年上市,伴隨著電腦和手機通訊行業發展,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0%,復權價1.21元到現在27.9元,九年時間增長20多倍。公司注重研發僅最近三年,投入研發費用達到49億元。匯頂科技2016年上市,從21元到224元,三年漲十倍。開發掌握全面屏指紋識別芯片,指紋識別爆發增長2019年預計1.8億部手機配置,比18年增長6倍。市場佔有率高達39%,超過瑞典32%,屏下指紋技術在後5G時代在物聯網,智能汽車觸控,家居會得到更廣泛應用,業績基本有保障。

對我們投資者來說,尋找市場佔有率高的頭部公司,技術儲備豐富,面對5G後時代有發展潛力科技公司。高科技公司估值都高,因為成長性,未來業績有較大確定性。

投資高科技板塊需要對科技股有識別能力,跟蹤最新科技信息,科技是把雙面劍,有先軀成功者,也因技術路線選擇不同,而成為先烈者。新材料方向發現和應用,往往會改變,顛覆行業頭部公司。新能源汽車鋰電和氫能源之爭,柯達沒落,韓國面板LED與日本等離子技術路線,現在海信開發激光電視與液晶面板之爭,技術進步和提升不斷改變我們生活,讓我們更舒適,享受科技生活。

大消費股

大消費股是信奉價值投資的樂園,巴菲特成功典範。大消費股容易識別,就是各行業龍頭公司,市值越大越好,消費股受到大家青睞原因,頭部公司市場佔有率高,品牌價值大,用戶忠誠度高,後繼公司很難打破前者在市場上的地位。

釀酒板塊茅臺,五糧液從14年到現在漲14倍,從月線上看,18年曾回調34%,其餘時間K線收陽保持上漲形態。

食品飲料行業,海天味業14年上市13元多到109元,六年漲7倍。伊利股分從09年到現在漲28倍。中炬高新調味品從13年到現在漲十倍。安其酵母自已可查下。

家用電器類,格力電器,美的,蘇泊爾,小天鵝都是優選標的。旅遊中國國旅,中國人到國外旅行越來越多,首選國旅。地產股招保萬金就不用說,目前處於下降週期中。

大消費股容易跟蹤,也好挑選,選各行業市值前十名,越大越好,投資邏輯比較簡單,識別度高。跟我們生活日常用品相關。隨著中國國力強大,伴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路線推進,中國消費品隨著國人的足跡,慢慢擴散到世界,孕育出世界級品牌消費品完全有可能。

醫藥股

醫藥製造行業,也同消費性質差不多,主要體現在研發創新藥能力上,研發一款新藥投入大,從試驗室到臨床,研發週期長,失敗可能性大。但研發成一款新藥,對醫藥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就是個數量級提高。

醫藥行業也集中在頭部公司,恆瑞醫藥,長春高新。

總結

從美國股市還是中國股市,翻倍牛股主要體現在大消費,大科技和醫藥股板塊中。其中消費股和醫藥股可以穿越牛熊週期,選股邏輯簡單,辯識度高。大科技股往往估值有泡沫,不太好辯識,需要較強專業能力。選牛股要從長週期上考察,收益週期時間至少是年。

如果你有耐心,有價值投資理念,不要幻想追漲殺跌,一月漲一倍,摒棄短線思維。堅定相信中國頭部公司會伴隨著消費升級和走出國外,越走越強的。


看透大市


要想知道哪個板塊最容易誕生翻倍牛股,我們應該以史為鏡,不是以我們中國的資本市場為鏡子,而是以美國和日本這種有超過百年曆史的資本市場為鏡子。

美國過去46年中,漲幅第一名的是消費股

根據廣發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從1957-2003年的46年間,漲幅最大的股票是莫里斯公司,漲幅高達4626.4倍,也就是說1957年投1000美元在莫里斯裡面,2003年就變成了462.64萬美元,年化收益率高達19.75%!


而在漲幅前20名的股票名單中,消費品行業的個股佔比超過半數,其中消費品的個股11只;排名第二的行業是製藥行業,個股數量在6只。也就說在過去46年間,消費和醫藥兩個行業,佔到了漲幅前20名的85%。

那菲利普·莫里斯是生產什麼消費品的公司?它是世界上第一大煙草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食品製造商,主要經營菸草、食品、啤酒、金融房地產等業務,其中以菸草和食品為主,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296.25億美元,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79.11億美元。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都是製藥公司,為雅培製藥和百時美,46年的漲幅為128.1倍和120.9倍,年化收益率16.51%和16.36%,而期間標普500的漲幅是12.44倍,年化收益率10.85%。

從這個信息我們能夠得出兩個信息,第一美股過去46年的標普指數的年化收益率都高達10.85%,這個收益相信是很多不停折騰的投資者不敢相信的;第二,在這些牛股當中,消費和製藥行業佔比超過85%,這兩個行業都是牛股輩出的行業。

中國史上漲幅前20榜單中,消費行業獨佔四席

根據東方財富網的一份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19年3月13日,A股史上漲幅前20的個股中,消費行業的個股佔了4席,和房地產並列第一,佔比均為20%。



但需要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的都是消費行業的股票。第一名伊利股份,上市22年的漲幅為208倍,而第二名的萬科,上市更早,在上市的28年中漲幅194倍。第三和第四的貴州茅臺和滬州老窖在上市的17年和24年中漲幅為133倍和124倍。

從這個角度看,消費行業中的食品飲料的漲幅遠遠超越房地產行業的表現。個人也很看好未來消費升級給消費行業帶來的機會。

但這裡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消費行業的分類和定義,以便我們在關注消費行業的時候能更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消費行業根據需求的強弱、消費的頻次等可分為可選消費行業和必需消費行業。

必需消費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要的消費品,就是經濟不好的時候,消費者也依然會選擇繼續消費的行業,包括食品、飲料、菸草、居家用品等。而美股中漲幅第一的菲利普莫里斯和沃爾瑪、可口可樂、百事等都屬於標普美國必需消費指數的成份股。

其實有的分類是將醫藥也放到消費中,但國內暫時還是將其分開的,下圖是消費品行業的分類。



可選消費指除必需消費以外的消費行業,這個包括就很廣了,幾乎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如服裝與奢侈品、影視、家庭耐用消費品、汽車及零配件等等。需要說明的是家用電器行業是兼具西種消費屬性的,比如小家電(價格更高,屬於消費升級的方面)更具備可選消費屬性,大家電(價格低,需求更剛性)相對必需消費屬性較強。

如果這麼看,那A股前二十的漲幅中,格力電器、青島海爾和蘇泊爾也是屬於必選消費,因為過去其更多提供的都是必選消費。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有200多年曆史的美股還是20多年的A股,消費行業都是牛股倍出的行業,尤是必選消費。目前消費行業的估值還算合理,如果我們看好消費行業,可通過國內的指數基金去投資。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股票短期上漲靠的是資金,而最終是要靠企業的價值。只有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才會吸引到大資金,才能成為翻倍的牛股。而哪些板塊最容易誕生翻倍牛股呢?

一,醫藥板塊

健康一直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話題,現代的人很在乎自己的身體,一有不舒服就往醫藥跑,醫藥每天都是爆滿,醫藥類在未來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醫藥板塊尤其是生物製藥非常值得研究,現在還有很多病比如癌症是很難治癒的,如果能研究出相應的醫藥對抗這類疾病,不但能造福人類,該公司的股價也會暴漲。

二,高科技板塊

創業板是個造牛的好地方,今年火爆的5G概念、AI智能概念大部分都在創業板中,這些公司都是高科技的企業。

科技才能強國,未來是靠科技的,高科技的板塊前途無限。

三,食品飲料板塊

食品飲料屬於消費板塊,衣食住行是離不開的,A股高股價的排行榜來看,白酒板塊佔了很重要的比重,茅臺更是達到千元股價,穩居第一。

社會發展越穩定,對酒水飲料的消費就越大,人們懂得享受生活,這個板塊也是不會沒落的行業。

四,券商板塊

券商一直是牛市的領頭羊,牛市裡券商是最容易翻倍的,有些時候光張指數,不漲個股,券商是權重,要漲指數必拉券商。

總結

股票要想上漲,甚至翻倍,必須是一些生活中日常消費較多的,離不開衣食住行,科技、醫藥、飲品都是其中之一,這些板塊容易出翻倍的牛股。而真正能得到資金青睞的首選業績較好的,有炒作意義的公司。


靈和睿


翻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挺多人都說的挺有道理的,換句話來說,有一定投資經驗的人,就有可能找出未來哪些板塊發展的空間比較大,但這樣還遠遠不夠。

01,找中板塊,同樣難賺錢

當我們知道某個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比較大,我們能夠預料在這個行業會跑出一些牛股,但問題是你要在這個行業板塊的眾多股票當中選中其中的一兩隻牛股,需要的不僅僅是眼光,更多的是運氣。

假如真有這樣的眼光,就不要炒股了,最好的工作應該是做風險投資,自己沒資金也沒關係,加入這一類私募基金公司,專門尋找成長前的優秀公司,等這些公司成為牛股之後,獲得豐厚的回報。

02

但是99%的人都沒有這樣的眼光,所以即使知道哪些行業未來發展不錯,也不一定能買中相應的股票。

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考慮選擇投資混合型的行業主題基金,財說得明白一直以來的觀念,不要選擇行業分類的指數基金。

比如目前的石油價格比較低,如果你看好未來能源價格上漲,可以買這一類基金。

再比如目前消費受疫情影響,走入低迷期,如果你看好未來反彈,可以買消費類的基金。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哪些板塊最容易誕生翻倍牛股?筆者認為,容易出現翻倍牛股的板塊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科技含量的上市公司,比如芯片行業中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軟件遊戲中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這類上市公司中有成長性的企業,股價能翻倍。

二是消費類的有成長性的,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例如,飲料,白酒,醬油等,這些日常消費品中的優質上市公司容易出現翻倍股票。

三是機械製造方面有成長性的上市公司,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這裡面有少量的上市公司容易出現翻倍股。

四是ST板塊中超跌的,不會退市的股票,這些股票經過暴跌之後,不會退市,過兩年能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容易出現翻倍股票。

五是題材概念股,各種新的題材概念股是機構莊家藉機炒作的藉口,這是投機性市場的炒作思路,這種投機性的炒作,總是有翻倍股出現。

筆者認為,未來的證券由於大量融資,市場不會出現投資功能,這種背景下難以出現大牛市,市場只能是以個股行情為主。因此,對個股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只有選準能翻倍的個股,才可能賺錢。在現實中如何選擇準確個股,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股市由於行業的不同,確實存在容易出現翻倍牛股的行業。當時,一定要區分清楚,並不是所處於這個行業才致使這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出現翻倍,而是這家上市公司足夠優質,才在行業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進而容易容易發生翻倍行情。

一、哪些板塊容易誕生翻倍牛股?

從股市投資的經驗而言,個人認為有五個板塊容易出現牛股,並且這四個板塊出現牛股的特徵有所不同:

1、食品飲料行業。食品飲料行業,不管是牛市還是震盪市,只要不是熊市就能保持一定的股票價格上漲。這基於食品飲料的“消費性”,甚至具有生活必需品的性質。就算處於“二八行情”的震盪市中,這個行業也能很好的上漲。

2、釀酒行業。這個行業其實與食品飲料行業很是相近,但是卻分為了兩個行業。釀酒行業,除了2013年“塑化劑”風波的影響以外,不管是牛市還是震盪市,總是能夠衝到最前面。近些年來的大牛股,不是食品飲料行業就是釀酒、醫藥行業。這三個行業是出現牛股最多的行業。

3、互聯網、科技行業。為什麼說把互聯網、科技行業排在了第三位。就是因為具有“前沿性”,互聯網、科技具有的未來概念太強了,所以投資者往往將這個行業的估值炒得很高,就算是100多倍,都能炒出來。在牛市中,很容易出現翻倍行情,甚至出現10倍、20倍股票價格的翻漲。當然,這個行業因為未來的概念性太強,往往在熊市、震盪市中“摔”的也是最慘。

4、醫藥行業。這個行業雖然與食品飲料、釀酒行業有著不同,但是出現牛股的數量不再少數,並且針對的細分很多,中藥、西藥、化學制藥、器械、連鎖店,還有很多的細分藥品種類等,不管是牛市還是震盪市中,很容易出現翻倍牛股。可以說是兩市三板所有行業中出現牛股數量最多行業之一。

5、券商行業。券商具有出現牛股的潛力,但並不能維持。往往在牛市到來的時候,券商股能漲兩波,最先漲一波,最後漲一波。在牛市中,才入市的投資者不知道投資什麼,最後很多都會選擇去投資券商股。所以,券商股在牛市大批新股民湧入進來的期間,能很好的出現上漲,一些上市公司短時間內能出現翻倍行情。

二、行業是輔助,本質還是上市公司足夠優質。

為什麼說行業是輔助,本質是上市公司足夠優質呢?我們就拿上述中講到的五個行業做比較,其實真正能長線走牛的只有3個行業:食品飲料、釀酒、醫藥行業。而互聯網、科技行業與券商行業並不能長線走牛,更多的則是大起大落的走勢。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個人總結為:

1、食品飲料、釀酒、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能夠實現翻倍且持續走牛,致使行業容易出現牛股。重要的原因是,更多的上市公司足夠優質,業績具有很強的成長性,能夠支撐住股票的價格。

這三個行業具有著“消費性”,也就是具有可持續的產品消耗,對於週期影響程度不大,能更好的規避週期性。所以,就算是震盪市到來的時候,也不會大幅影響這三個行業的業績增長。當然,影響因素有:行業性影響、政策性影響,這方面也是需要注意。

2、互聯網、科技行業與券商行業之所以僅能在牛市中出現牛股,容易發生牛股的板塊卻不能保持住。因為,沒有長期穩定增長的業績,業績變動性很大,並能支撐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上漲的股票價格。

從本質的角度看,所屬的行業只是輔助,而真正能夠造成上市公司走出翻倍行情的卻是這家上市公司足夠優質,就算是換了一個行業,只要足夠優質,一樣能夠更好的出現翻倍行情。

總結:從行業的角度講,最容易出現翻倍牛股的行業有:食品飲料、釀酒、互聯網與科技、醫藥、券商行業。但是,這些行業雖然容易出現牛股,但只有三個行業能保持牛市以及震盪市中的持續走牛,就是:食品飲料、釀酒、醫藥行業。而另外兩個行業,容易在牛市中出現大幅上漲、翻倍行情,在震盪市、熊市中往往並不會出現上漲。

當然,真正能夠影響的股票價格翻倍的,行業只是輔助,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上市公司足夠優質。如果處於一個不容易出現牛股的行業,只要你的業績足夠好,一樣也會出現股價翻倍。


厚金說


首先2019年A股市場,我認為券商板塊和科技板塊是最容易出現翻倍牛市,理由如下:

券商板塊

因為現在的A股市場結束三年多(2015年6月~2018年)的熊市行情,A股行情已經過度為牛市行情,類似A股這波上漲行情,從1月4日上證指數低點2440點開始止跌企穩,迎來了一波持續性比較強,漲幅比較大的超級反彈行情,短短三個月時間已經個股平均漲幅高達35%,足以說明現在的A股行情已經進入了牛市行情。

根據A股過去牛市行情的表現,股票市場有一個規律,牛市抱緊券商股,熊市遠離券商股;所以現在是牛市行情,牛市行情最應該的就是抱緊券商板塊,一輪牛市下來券商板塊平均翻倍是非常容易的事,券商板塊在牛市當中翻倍是最低漲幅;所以在券商板塊當中最容易誕生翻倍牛市,強勢有些的券商會出現幾倍的漲幅。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股海掏金


翻倍只是個小目標,根本談不牛股!2019年以來的多數股票,只要到牛市,翻倍只是起步價,甚至3~4倍也很正常。用數據說話:

2007年的6124點牛市時,兩市共1471個股票,漲幅超100%的個股佔88%,超300%的個股佔65%,漲幅超500%的個股佔46%,漲幅超1000%的個股佔22%!而 2015年的5178點牛市,兩市共2744家公司,漲幅超100%的個股為73%,漲幅超200%的個股佔38%,漲幅超500%的個股6%,漲幅超1000%的個股0.7%。

綜合來看,牛市裡誕生出翻倍個股的概率至少是70%以上!所以,只要堅持持有,並不難!但是十倍大牛股,在兩次牛市以來都低於20%,15年那波更少,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


那麼到底哪些板塊容易出十倍牛股?


首先,從上市時間看。十倍股大多為上輪牛市見頂後新上市的次新股。2007年牛市為1999-2001牛市後上市的次新股;2013-2015年牛市則集中於2010年後上市的次新股;以此推算,如2020-2021年為牛市行情,那麼在2017-2018年裡上市的次新股更易出現10倍大牛股。

其次,從板塊看。2007年牛市十倍股所處行業以國企改革,房地產及重工業為主,2015年則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而目前正處在從工業化向大眾消費過渡階段。所以未來的大牛股繼續產生於消費類個股,如娛樂,消費,教育,交通,吃,穿,甚至醫療健康等的概率非常高,因為中國人口紅利優勢非常明顯。關注互聯網+是選十倍牛股的一條線索。

此外,政策導向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以及深圳先行示範區的建設,使大科技領域也成為製造十倍牛股的溫床,特別是5G,芯片,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

最後,從股價位置來看。只要在底部區域長期橫盤的,並且屬於基本面良好的個股,往往具有大牛股的潛質。

切記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成功不靠一夜暴富,而是靠日積月累!


進擊的以楠


本條回答寫於2020年1月20日——時效性很重要。

進入2020年,回顧2019。

儘管過去的一年,很多股民朋友覺得沒有賺錢效益。

但是實實在在的講,2019是牛市的一年,各大指數都有20-30%的漲幅。

其中,大消費、大科技,產生了不少翻倍牛股。


2020,指數未必會有大的行情——因為動能積累不夠。

但是,我看好三個板塊的潛力:

第一,5G設備更新板塊

今年,5G手機的更新潮、新設備的推出潮,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這一陣子無線耳機和消費電子的火熱,背後其實是硬件生產能力的價值發現。

這個板塊整體業績,在2020-2021都會不錯。


第二,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民用消費互聯網的對應概念,主要用於生產。


是中國新工業及中國製造2025的血液和神經,其中的大數據、智能生產線(機器人)已經投入使用,下一步就看各家參與公司的方向、速度和體量了。

這是一個馬太效應非常明顯的行業,選定的公司,要有質地和積累才行。


第三,虛擬消費

中國最有消費能力的這群人,在物質上,潛力已經不大了。

我們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分析,就會發現儘管人們的客單價在提高,而實際消費額停滯不前——我們已經過了大家都需要買彩電的時代。

而消費慾望和消費主義一直都在。

你以為網紅是用來帶貨的,但是消費階層只想給網紅刷刷禮物。

你以為遊戲是用來練技術的,但是消費階層只想當個人民幣玩家。


趨勢老迪


2019年以來,從低點翻倍的牛股有許多,5倍,10倍也有,更有星期六16板的大妖股。概念炒作我們是抓不住的,但是實打實的業績、價值股還是有跡可循的。我將容易出現大牛股的板塊分為以下三個方向:

傳統行業方向:例如消費、醫藥板塊。消費行業、醫藥行業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不玩手機,不享受,但是飲食、健康卻是每個人不得不花錢的地方。也並不是所有的消費、醫藥股都是大牛股,還是要選擇有技術、有品牌、有良心、有情懷的企業。拿醫藥行業來說,仿製藥行業終究不會出大牛股,沒技術啊。但是預防宮頸癌的疫苗行業確可能翻倍。國內九價疫苗供不應求,我老婆就是國內排隊排不到,特意去了香港。傳統行業的翻倍牛股一定是有群眾基礎,而且是供不應求的。

高科技行業方向:高科技行業也是牛股輩出,像阿里巴巴、騰訊。時代在向前,技術在革新,手機從2G,3G,4G再到之後的5G,必定會有一大波企業受益,同時也有一大波企業倒閉。關注5G相關企業,5G的應用,一定能走出頂尖的公司。

政策驅使方向:還記得ETC嗎,萬集科技從低點13元,2019年漲到了115,翻了十倍。關注政策扶持的方向,政策力度越大,漲的就越快。全民辦ETC讓相關企業一年釋放了幾年的生產量。現在提ETC肯定不是讓大家去買,就是想說明,政策驅使板塊同樣值得我們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