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蔡新的故事傳說——“灶腳囝婿”

蔡相,名新,字葛山,少時家境貧寒,由於他是清康熙四十八年進士、雍正皇朝內閣學士蔡世遠的侄兒,在叔父的教導下,自幼攻讀詩書.也由於這個因緣,由父母替蔡新訂下一門親事,未婚妻是官潯何員外的大女兒。

蔡新長大後,初次到官潯拜見未婚的丈人時,何員外免不了以禮相待,請喝茶,喝茶佐以"麥芽膏'(一種用糯米煮成的飴糖,這是漳浦一帶招待客人的常品)。

何員外的大小姐拉著妹妹作伴,在屏風後偷相未婚夫的容貌。只見他貌不驚人,雖書生裝束,卻是粗布長杉。吃了發麥芽膏,還用舌頭舐著"膏匙",好像從來不曾嘗過這種滋味一樣貪饞!大小姐原來以為,未婚夫蔡新是一個有名的才子,必然顏如冠玉,衣冠楚楚,風度翩翩g。現在看到的,卻是一副窮酸相,大失所望,有悔婚之意。

以後大小姐不斷較鬧。要父親解除這個婚約.何員外苦苦慰勸,說,讀書人當然容貌平平,既不像武士的魁梧威武,也沒有優憐的貌似潘安。妹妹也百般解釋,說:姐夫雖然貌不驚人,卻是斯文端莊,才不外露,卻愧對答如流:衣著雖不華麗,卻是整齊樸素:至於吮舔膏匙,那是不暴珍滅物的節儉美德.至於有沒有前途,更不可貌相。

但大小姐悔婚之意已定,堅持不肯踐約.何員外斥為忤逆,搬出封建婦道,三從四德,票她遵守。大小姐見父親固執,索性大吵大鬧,哭哭啼啼,弄得慈母憂傷,幾乎斷腸.妹妹再三苦勸,大小姐居然怒罵道,“你愜意,你就嫁給他吧!”妹妹被這話氣急了,就脫口回道, "嫁給他就嫁給他,有什麼不好? "想不到父親正在役有辦法,竟然把這話當真。員外顧的是面子,認為悔婚有失聲譽,妹代姐嫁,外人也只知道他家嫁女,不會知道底細,這樣可以不致受人責罵。因此,就轉次女的念頭,勸她成就這個姻緣。次女帶念父母的苦衷,對那個到書生又不嫌棄,也就應允了。


漳浦:蔡新的故事傳說——“灶腳囝婿”


成親後,夫妻恩愛,同甘共苦。 (舊時官僚大都三妻四妾蜜,而蔡新後來雖官居極品,卻是一妻到老) 。

這一年何員外壽辰,蔡新夫婦雙雙前去拜壽.一時員外府中貴賓如雲,熱鬧非凡.何屬外忙於應酬,無暇顧及女婿女兒.當盛宴開張,竟然沒有蔡新的席位,岳母過意不去,拉蔡新到廚房〈俗稱灶腳) 。弄一些菜飯他秘充飢.蔡新體貼岳父事忙疏忽,對受冷淡全不計較。而妻子對丈夫不受青睞,卻忿忿難平,她往筵席上張望,見不到丈夫被延上上,到處尋找,最後在廚房裡見到了,原來他在那裡吃得津津有味哩!一氣之下,拉著他的衣袖便走,出門立誓, 以後如無功名,快不再入此門!

當時天已黃昏,走了十多里路,已經夭黑,就在三古土地廟投宿。當夜,蔡新感慨平時受人冷遇,即興在廟中壁上題下一隻聯語,“貧非虎也,六親畏懼".後來蔡新發奮讀書,於乾隆元年殿試得中第四名進士,稱“傳臚”,官居文華殿大學土,任過吏、兵等部向書,衣錦還鄉時,人們無不阿諛奉迎,他感於世態炎涼"路過三古土地公廟時,方續下聯: “貴亦人耳,九族騰歡”。

漳浦現在還流行一句俗語,稱不受青睞的女婿為“灶腳囝婿”,據說源出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