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日常訓練照:圖5使用電擊來訓練肌肉,怪不得他會那麼厲害


【李小龍和虎皮合影】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李小龍也是如此。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四大名醜,對太極頗為精通,這為李小龍走上練武之路奠定了基礎。1940年11月27日,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醫院裡,李小龍誕生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男嬰最終成為“功夫之王”。

【李小龍使用木人樁訓練】鮮為人知的是,李小龍年幼時體弱多病。為了讓兒子能有一個良好身體,李海泉有目的的讓李小龍練習太極拳。正是李海泉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最終促使了李小龍走上了練武的道路,並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

【李小龍練習單手碎磚】1954年,李小龍正式拜入葉問門下,開始練習詠春拳。對於這個天才般的弟子,葉問很高興。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葉問開始了擔憂。多年以後,葉問對其他弟子回憶了這件事,“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走路時腳跟不到地,這正是短命相啊……”


【李小龍踢沙包】除了太極拳、詠春拳外,李小龍練過的功夫還有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練習過如此之多的拳術,這為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奠定了基礎。李小龍之所以如此出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近乎變態的身體,以及他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功夫哲學被廣泛認可。

【使用電擊訓練肌肉】這一幕讓人瞠目結舌,這種方式當時流行日本武術界,“李小龍平時用很極端的方法練功,用電練功,用電來練習自己的肌肉,而且是用高壓電來刺激和練習自己的肌肉群。有時他用電流,他很瘋狂的,主動電擊自己,他是在和電搏鬥,我們當然不能這麼做,我不知道用來電擊的電流有多少伏,他是在用電練習。”有一種說法,這種電擊訓練肌肉的方式,是造成李小龍猝死的原因之一。

【臂力練習】李小龍對自己的訓練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可以用變態來形容。正如網友描述的那樣,“李小龍如此瘋狂的訓練,怪不得他如此厲害。”李小龍自己也承認自己這種訓練方式並不適合任何人,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總結的。


【背部和腹部肌肉訓練】這張照片中李小龍訓練的方式叫“升旗”,專門用於腹部和肩部肌肉群的聯繫。具體訓練方法如下:首先,雙手抓住固定物,身體繃成一條直線;其次,雙腳向上,直至身體幾乎跟地面垂直,肩胛骨仍留在長凳上;最後,將身體保持成一直線,然後慢慢放下雙腿,直至它們僅僅剛剛離開長凳,然後再次將雙腿抬起至與地面垂直,以此反覆練習。

【李小龍展示強壯的身體】寸拳是李小龍成名絕技之一。有一種說法,李小龍一秒鐘能打出9群,這與李小龍近乎完美的肌肉群有著莫大的關聯,讓李小龍擁有強大的爆發力。李小龍說:“我的全部武功精粹概括起來只有兩點—近身與發力。如果有人學到了它們,則不管面對何種類型的對手,都能夠像閃電般地貼近對方,並以霹靂般的重擊將對手擊倒。”

【李小龍和師父葉問】在李小龍看來,如此瘋狂訓練,目的只有一個:以最快的速度擊敗對手。用李小龍的原話就是,“不管你學習任何武功,如果它不能將速擊倒對手,就沒有任何實戰價值,特別是對於一些體格好、意志又堅強的西方格鬥者,用拳在瞬間入裡透內地痛擊他們遠比擊倒他們更具威脅力。”


【身體平衡性訓練】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李小龍將自己身體特點和技術練習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日常訓練中,李小龍經常手持啞鈴進行“寸勁拳”打擊練習,而且每次練習12組,每組100次,雙手依次先後持1、3、5、7和10磅重的啞鈴進行“金字塔”形遞增6組,然後再依次遞減重量,進行6組實戰應用技術模仿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