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八,剛進入大學。一下子沒了高考的壓力。剛開始很快樂,現在很迷茫,求大家推薦點好書,為自己找到方向?

她叫楊小颯


很高興能跟你分享這個問題。高中三年寒窗苦讀終於邁進了大學的校門,興奮,期盼,新奇這些都是我們這個年齡段正常的心理感知。我挺欣賞你的,因為不在少數的學生在這個年紀不會有你這種為自己未來擔憂的心情,往往變的碌碌無為,應付考試,完成結業,找份跟自己專業不符合的工作,慢慢打拼。作為過來的學長,我給你的建議首先你如果想看一些書的話,可以嘗試去讀一些名人傳記,比如貝多芬,梵高或者居里夫人也或者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帶有小說風格類的我想應該你能接受一些,那些什麼羊皮卷,狼道啊,方與圓啊,厚黑學啊還有人性的弱點啊等等這些大道理文學目前我覺得不合適,你在完成你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去感受名人傳裡面的主人公成功的故事,總結他們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職業前景,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跟驚喜。


景陳建築


作為一個大四準畢業生,師兄給你提點意見。
大一的話可以多去熟悉下校園環境,比如說體育場館啊,圖書館以及一些學校裡面你能用的上的資源。還有可以選一兩個自己喜歡的社團組織,雖然很多人說大學待在社團沒有什麼用,但是對於你交流交到朋友還是很重要的,記住不要害羞。還有啊,不要每天沒事就在宿舍煲劇打遊戲,時光真的很短,一晃眼就到大四。學習上還是要有一些工作的。但是大學的課程比高三輕鬆許多,但是千萬不要鬆懈,我之前就有隔壁宿舍的同學,每天在宿舍打遊戲,遲到曠課是經常的事情。但是想想每天宿舍點外賣打遊戲,掛科無數的生活是不是你當初高三所希望的。
大二如果有社團幹部或者學生會組織幹部可以爭取的話建議還是試一試,因為沒做過,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這塊料,而且當學生幹部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學校裡面優秀的人和老師。還有的話如果可以心怡的男生女生,也可以努力去爭取下,但是不要強求,畢竟不是找到一個就可以私定終身,但是面對對方做到心底坦誠真摯就好。


大三如果你有考研的打算的話,這一年你就要開始準備了,別想著大四再來努力。在備考考研的期間多想想自己以後要從事的方向,多和家裡人聊一聊,並不是說讓他們替你決定,而是你以後的就業方向和學習方向應該讓他們也知道。
大四的話除了備考考研的同學,大部分都會去實習,建議大家還是找到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好好努力總會有前景,不一定就非得去國企外企等等這些大廠才有出路,自己要有沉澱下來的心,一步一步穩步向前才會有真正的成長。
對了還有說到大學考證的話,並不是說證書越多越好,和你專業相關的證書,儘量拿到,自己興趣方面的也可以攻讀一下。最後的話,有機會多學學英語,對你以後總有好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c16c7f6d4b34504ab598d32e4d8d173\

滿心歡喜牛奶仔


好像怎麼回答都有點好為人師的意思,所以只能談談個人的經歷和身邊的故事,以及不同做法的不同人生。

就說說我們宿舍七個人吧

老大,甘肅人,勤奮好學,4年都認真學習,每日鍛鍊,畢業後回到甘肅,在某大型企業從底兒開始,堅持這麼多年,目前負責採購;

老二,山東人,文采飛揚,口才了得,懶得學習,畢業後回山東做生意,倒軟件、開飯店、做工廠,日子紅紅火火;

老三,鄙人,陝西人,資質一般,按部就班,不逃課,但是也不自習,課餘就是喝酒吹牛,畢業後做營銷,然後管理,然後財務,從湖北、湖南、新疆、陝西、廣東,一路走下來,日子只能說還過得去;

老四,河北人,人聰明,但是懶得學習,畢業時有機會進京,一路衝殺,目前做自己的諮詢公司;

老五,北京人,口才好、情商高,足球健將,校隊主力,畢業後進入某央企,目前小中層,小康水平;

老六,東北人,跟老二一樣有才華,可惜主要用在了談情說愛,大三時,為了女朋友跟別人打架,被開除,然後杳無音信;

老七,陝西老鄉,最聰明的一個,也最貪玩兒。四年基本不上課,最後畢業證、學位證都沒有,不過他的四年都醉心於電腦和網絡,在那個386、486的年代自學成才成為電腦高手,畢業後到魔都,從寫程序開始,現在是項目經理,輕易不出手,出手都不是小項目。

相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我們確實沒多少成績。除了老大之外,其他人都屬於60分及格的想法,直到現在才知道我們錯過了最寶貴的人生年華。


接著說說迷茫的那些事兒

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因為出差、旅遊的關係,偶爾三三兩兩的聚到一起,聊起過去,也聊起迷茫。

迷茫,就是不知道怎麼辦。原因就是失去了目標。

現實情況是,我們從小強調的理想,比如科學家等都流於概念化,往往缺乏具體、明確的教育實際支撐,落實到具體的教育過程,都是以完成高考考上大學為目標,成績提升為手段。

一直強調的是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然後幸福美滿的一生。

現在我們都知道,好成績和好大學跟好工作和幸福美滿之間,並不是一個線性關係。

一方面,上大學了,曾經的目標實現了,另一方面,從學校到社會,到處是兩極分化的信息,有人畢業後創業幾年登錄納斯達克,更多人面臨就業壓力,找不到工作,最大量的中間群體被忽略了。

進入大學,一段新的旅程開始了,卻沒有目的地。

目標和方向的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對於大學生,並不瞭解完全社會,甚至作為社會人的基礎都不存在或者不牢固,鬆軟的土地上很難建起一座大廈。

都說不忘初心,小時候的初心博大人一笑而過,忘了;中學時高考的初心,結束了;大學開始了,茫然一片,初心何時出現?

大學,是從純學生向純社會人的過渡階段,專業學習是一方面,實踐和人際是另一方面,甚至是更重要的那個方面(某些同學立志在某方面深造,碩博之類的不在此列,大部分人需要就業)。

尋找和確立目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轉變和升級,從書本到人

沒有誰能夠為你指明方向,除了你自己,因為那是你的人生路。

首先,守土有責,學好自己的功課

這是本分,可以看看輟學成功大佬的故事,卻不能學習他們的做法,很多時候會望塵莫及折戟沉沙,因為你不是他,天時、地利、人和,他有的你沒有,甚至他有沒有你都不知道,信息不對稱,基本會被割韭菜。

本分是根基,也不枉在一個專業幾年,不要聽人說專業知識過時的,知識可以過時,思維和路徑卻很難過時,我們太關注變化,卻忘記了千百年不變的才是真理。

其次,深挖洞,廣積糧,儲備足夠的食糧

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課外涉獵,儘可能深挖,儘可能廣博,反正大把的時間,當故事也要把它搞搞清楚。就像四大名著,看過的人不少,看懂的次之,看透的很少,看會的極少。

書,被稱為精神食糧,浩如煙海,總的有所選,開卷有益,也要拿起來翻開才算開始。選了、看了,就是口味,這個取決於很多:個人成長環境、興趣愛好、探索精神、模仿等等。

看多了,就知道自己的口味了,也許這裡面就藏著那個目標和方向,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的就是曾經滄海的通透。

然後,積極實踐,從更廣的領域、更多的人、更高的層次去學

實踐,就像學藝幾年之後,懷揣寶劍的闖蕩天下,就是歷練。既有對專業的套用、驗證和體悟,也有對人際關係的觀察、嘗試和揣摩。

比如,專業知識和網絡信息的比對、思考,有沒有不同,不同在哪裡,如何解釋,甚至如何化解;打工的同學、做生意的朋友、公務員的親戚,對某件事,他們為什麼那麼想,為什麼你們不同;學長、教授、大咖們的所說、所寫,你想得到、想的通嗎,換做是你,怎麼辦,差異是什麼......

還是那句古訓,三人行必有我師,小飯館的老闆、開車的司機、或者鄰座的大哥,每個人嘴裡都有他的道理,也是他的人生。

這個階段,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最好能寫下來,自說自話也好,自媒體公開也罷,假設每天1000字,按照300天寫四年,120萬字,如果找工作,這個比很多證書都有說服力。如果摘出20萬字出本書呢?


推薦書目,從經典開始,從動筆開始

其實圖書館足矣,經典書目每個圖書館都有,版本差異而已,他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在無數書本中存活下來,而且熠熠生輝,印證了兩句話:一是“是金子總會發光”,二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也是在提醒我們自己。

小說,直陳世事的悲涼;歷史,回放昨日的痕跡;哲學,深挖萬物的本源;詩歌,穿透風雨的淅瀝;科普,羅列艱辛的軌跡......開卷有益。

這些東西,讀了就是一種滋養,讀的早就越早滋養,重讀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頭。

還是上面的建議,寫一點東西,既是給時間的慰藉,也是給自己的洗禮,更是對未來的奠基。


寫在最後

學習和實踐,就像太極的兩儀,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學習是一種實踐,實踐又何嘗不是學習。因為迷茫是不知道做什麼,我索性沉下心,從一本書、一個人、一件事開啟,墨香幽幽,傳來的是啟航的汽笛。


鏡頭iread我讀


醒醒吧孩子,我小孩15級C9國防生,大一放鬆,均分79.5分,大二大三努力學,大三均分近90分,專業保研18人,他20名,差0.27分,失敗,也分流了,也未考研。大三入黨,大二建模省一,非數學專業競賽省二,大三美模二等獎。準備出國讀研,好在華為校招,已入職。沒有競賽名次,華為可能面試機會都沒有,把大學當高三讀,那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侯廣社


我剛進入大學也很迷茫,現在大學生那麼多,就算畢業了也不知道幹什麼,這是很正常的。後來出了大學,等在社會上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大學期間真的要花時間充實自己,多讀書多學習,利用課餘時間時間學一些別的技能,比如美術,音樂,學個樂器跳舞什麼的,你會發現這些東西出了學校進入社會以後或多或少都是有用的,對自己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千萬不要用過多的時間用來娛樂消遣,不是說不能娛樂消遣,適當的放鬆還是挺好的,但不能過度,以上就是我根據自己大學時期的一些經驗給的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Connie嬴


這經歷和我簡直一模一樣,其實有些事不要想太多了,我就是在陷入低谷時才發現很多麻煩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當然也不是說非要那麼努力,只是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不要相信什麼考試之前複習幾個星期這樣的話,一個好的成績都是要一點一點積累的。我現在大二,英語很爛,同樣也在考研考英語還是日語之間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但是一切都會過去的,我不想再說加油這種蒼白無力的話,只希望我們都好好的


信天翁的星星


十八歲多好的年紀,讓人羨慕,人生沒有回都路,我也從十八歲走過,我也經歷了高中的緊迫後到大學的鬆散,突然有種人間天堂的快樂!但,你會發現在大學裡有一部分人還是比較上進的各種學習,各種考試,當你迷茫時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問問自己是不是富二代,是不是拆二代,如果都不是,只能靠自己,還是努力充實自己,沒事時多看一些勵志的節目,多反思自己!

加油吧,未來屬於奮鬥者!


夏末有風


推薦自己在學校讀過的五本書,的確很受啟發,適合在大學讀。


01.《忽然七日》

“年少時候的張揚與輕狂,往往會變成生命中的錯與傷。我們平凡卻可貴的人生,錯了不會再重來。”

這本書會讓你明白,現實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討厭你的人或許比喜歡你的人多,有些普通而重要的事需要去做。

02.《汪國真精選集》

比起詩,我更喜歡他的散文,文筆乾淨有力,引人深思。

03.《圍城》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深思這句話,在校園很多情況下也是實用的道理。

04.《一九八四》

“老大哥在看著你。”這本書無疑是沉重的,對現實的反思和控告,既絕望又給人帶來希望。

05.《風雨哈佛路》

一個最貧窮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

“不要讓你不能做的阻礙了你能做的。”我經常在困難無助時想起這個女孩。


晚上九點來嘮嗑


如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學的圖書館絕大多數時間是上自習的地方,而不是讀書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同學在大學時並沒有讀許多的書籍。

這種現象在大學是普遍存在的。

試想一下,在圖書館中都很少去讀書,就更別提在其他地方了。

所以當我們一下子沒有了高考的壓力以後,無盡玩耍和迷茫便很容易滋生。

我本人和題主一樣,瘋狂的玩耍和迷茫空虛著,當我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閱讀時,已經是大四了。

好了,不閒扯了,迴歸正題。

書是精神的食糧,在迷茫時讀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下邊就給題主推薦基本適合在這個迷茫期看的書籍:

1.《圍城》

一本不長的書籍,也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本小說,文學價值非常高,也尤其適合在大學時讀這本書。這本書雖然好像是在講婚姻,但實際上未嘗不是在訴求人生重要關口的一系列抉擇,冥冥之中的無數決定使我們每個人都在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亦是我們無法阻止的。

2.《活著》

這本書在我國的文學界的聲譽非常高,同樣文字不多,但是反響卻是異常的強烈。有時候我在想,當我們設身處地一下,處在福貴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自己親人的打擊之中,能否依然堅強的活著呢?讀了這本書,其實也就大概瞭解了生命的意義。


3.《挪威的森林》

誰也無法否認,沒有任何人是在自己大學的時候沒有嚮往過愛情的。愛情是純潔和神聖的。而在更多的時候其實愛情是很湊巧的:你喜歡的人不一定喜歡你,而和你在一起的人也許只是為了心中的一份寄託,最合適的人也許最後也走不到一起,感覺不會有結果的人卻會意外的廝守……

我一直認為,讀書應該循序漸進的慢慢來,所以這三本書就很適合作為讀書初期的選擇。而當讀完了這三本書以後,諸如《穆斯林的葬禮》、《白鹿原》、《世紀三部曲》、《飄》等書籍也是很好的選擇。

而當感覺自己讀的書已經讓自己的理解能力今非昔比以後,便可以挑戰一下頗有難度的書籍,比如《尤利西斯》、《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瓦爾登湖》等等。


總之,書是永遠都讀不盡的,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和自己真正所喜歡的。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讀書快樂。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1,定義目標

需要制定大學學習的目標,這個目標是為自己人生未來的目標做好準備,定義一個結果就是:形成自身的學習及工作方法論,包括理論學習(含圖書館閱讀)、社團公益服務、實訓、實習的完整閉環。

所以在學校裡每天的課堂學習理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是獲取畢業證書的必要基礎,但畢業證書也只是整個學習方法論的一環,所以,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僅僅只是整個學習方法論的一個佐證點,不是全部。

當然如果可以考慮得更深遠,大學一年級下半年,需要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包括職業規劃,核心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建設,會涉及到是否要考研和升博。

個人的價值體系建設,才是人生的根本,大學、考研升博都是核心能力建設的必要過程和工具。人生規劃決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決定學習要求,學習要求決定是否考研升博。

2,階段目標

有了完整的目標定義,就需要對整個大學學習分解階段目標,可以是一個學期或學年目標,也可以月度、季度目標,相互形成一個整體。這個系統化的過程自然而然成為自身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3,踏實行動

只有計劃,沒有行動就是個紙上談兵。計劃的80%以上部分都是用行動來實現和印證自己的階段目標。行動中包括了及時的總結和調整,覆盤自己的思考和行動是否符合自身意願,覆盤行動的結果是否符合自己設定的計劃。

我是 ,大專生不是勞務工,大專生的職業成長和創新創業是我們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