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與白話文相比,古詩文對於孩子們來說,就有些晦澀難懂了。

我們都知道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又總是記不住,看到他們死記硬背的樣子又覺於心不忍。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我們發現,孩子對喜歡的流行音樂歌詞爛熟於心,卻總是記不住課本中的詩句。

之前,央視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用“和歌以詩”的形式把流行音樂與經典詩詞相結合,為古詩文的學習提供了新的思路。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在現代流行音樂的韻律下,這些經典古詩文得到了更立體的展示形式,彷彿還原了古代人們吟唱詩詞的場景,寥寥幾句詩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份情懷、一種風骨。

我們先來欣賞幾個《經典詠流傳》節目中經典的詩詞和故事,也感受一下古詩文中的力量吧!


明日歌

明·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錢福自小就是個神童,七歲就會寫文章了。弘治三年,錢福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修撰,詩文雄視當世。

才名俱得的他並沒有自恃有才,反而越發努力,從來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明日歌》就是他對自己的鞭策和要求,告誡自己要珍惜每一天活在當下,不要永遠等待明日而浪費時間,蹉跎光陰。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買地造屋,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梅花屋內。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詩。

這首詩其實是借梅自喻,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從而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梅花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這讓他兩次被罷相,改革無望後,他心灰意冷,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這首詩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


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初秋時節,隱居終南山的王維看到雨後黃昏的風光,雨後的涼爽、松間的月光,以及石頭上清脆的泉水聲、淳樸村民的喧笑聲,山居的情景在這首詩裡就如同畫卷一般展示出來,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將進酒(節選)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天寶年間,李白因權貴的讒毀而被排擠出京後,後來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是與好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滿腔的不平之氣。

政治上的不得志讓詩人內心充滿失望和悲憤,但在詩篇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筆墨酣暢,瀟灑豪邁的個性。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清·袁牧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故事背景:

“白日不到處”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

而這青春從何而來?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它就是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青春的光采。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看《經典詠流傳》的時候,心田花開突然想起兒時初學《飲馬長城窟行》的時候,對“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這句詩不以為意。

但當老師講起,這是戍邊在外的丈夫寄給留守家中妻兒的家書,彼時我才體會到,原來古人的情感如此簡單且真摯。

3分鐘記住一首詩!這可能是孩子最喜歡的背詩方式了,你試過沒?

白話文普及僅百餘年,我們就覺得古詩文離得很久遠,只能跟著書本不知所謂的死記硬背,我們兒時如此,為人父母時還要也如此要求孩子嗎?

對古人來說,古詩文就像今天的流行音樂一樣被人傳唱著,那我們何不試著也把古詩文吟唱出來?

嘗試著用歌曲唱出詩歌,或許,這種方式孩子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