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患兒的“五不”行為 您家寶寶有嗎?

孤獨症患兒的“五不”行為 您家寶寶有嗎?

孤獨症,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感覺很遙遠,其實不然。據研究表明,兒童孤獨症的發病率為1/59,也就是說每59名兒童中就有一名孤獨症患兒,其中男童的發病率為1/37,女童發病率1/151。這麼高的發病率家長該怎樣識別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孤獨症患兒呢?如果孩子有以下“五不”行為,那就要到醫院進行康復訓練了。

孤獨症患兒的“五不”行為 您家寶寶有嗎?

一、不(少)看

不看或者少看。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孤獨症患兒的眼睛基本沒有病理性的問題,但是很多孤獨症患兒是不會看人的。有的家長會說我們家孩子會看人啊,這裡說的看人是有意義的看,不是兩個人迎面走來相互對視一下就走過的,也就1-2秒鐘。這裡的看是你在和他說話時他會看著你對視時間超過5秒,大一點兒的兒童即使不說話從他的眼神裡也可以知道他在想什麼。而孤獨症的患兒要麼不看,要麼只對視1-2秒。

二、不(少)應

不應或者少應。如媽媽說“寶貝”,兒童答應“哎”,或媽媽說“你餓麼?”兒童回答“不餓”。這樣一問一答式就是有應答,有答應。孤獨症兒童的表現為叫好多聲他(她)沒有反應,或給他下指令沒有反應。

三、不(少)指

不指或者少指。“指”從動作上來說就是用手去指物或人,如“寶貝,你指指媽媽在哪裡?”兒童就會用手指指媽媽。從語言來說就是對人有所指,如兒童想要玩具就會說“媽媽,我想要小熊”,而不只是說“要玩具”沒有特指人。孤獨症患兒一般是不會指,或不會特指哪個人幫助。

四、不(少)語

不語或者少語。孤獨症的患兒部分沒有語言,大部分是會說,但他們的說就只侷限於會開口說字或句子,因為他們說的句子是屬於無效溝通。語言對於人類來說就是進行溝通交流的方式,孤獨症患兒他們模仿句子,如小明看到媽媽,媽媽說“叫媽媽”,小明也會說“叫媽媽”並不是去叫“媽媽”。小明是會說話,但是他說的話只是在模仿,屬於無效溝通。再比如花花能記住很多唐詩,動畫片裡的話他都能背出來,自己沒事就說,可是媽媽說“你給媽媽背首詩”,花花從來都沒背過。

五、不當

孤獨症患兒會表現刻板,玩手,喜歡旋轉的物品或自己旋轉,都是比較明顯的孤獨症行為。

孤獨症患兒的“五不”行為 您家寶寶有嗎?

“五不”行為是家長在家裡最好判斷孩子是不是孤獨症的方法,12-24月齡如果出現這些表現,就可以直接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再去進行專業評估確診,因為做評估是為進一步康復做參考,所以家長不要把順序搞錯;6-12月齡的孩子家長如果覺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儘快到醫院做評估,畢竟孤獨症的干預越早效果越明顯,千萬不要聽信老人所說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沒有科學依據的話,否則會抱憾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