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終成正果,技術實力讓吉利有了比肩沃爾沃的底氣

當我們還在為疫情下的中國車市感到擔憂的時候,汽車圈內就爆出了一則令人振奮的大新聞,沃爾沃汽車與吉利汽車正籌劃將雙方業務進行整合,從而組建一個更加強大的全球企業集團。這個消息在當下無異於一劑強心劑,提振著所有汽車從業者的信心。同時也不得不讓人感慨,經過了十年的"戀情"長跑,沃爾沃與吉利終於修成"正果"。

十年終成正果,技術實力讓吉利有了比肩沃爾沃的底氣

此次消息一出,不由得讓人們回憶起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時的情景。彼時,吉利不論在技術研發還是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與沃爾沃存在明顯差距,在當時來說大多數人並不看好這次收購的行為,認為這場中國汽車品牌"平民取公主"的戲碼,僅僅就是一種公司之間的純粹的經濟行為,只要手裡有足夠的錢,換做任何領域的公司都可以收購沃爾沃。

而這一次的合併較之前的收購則有本質的區別,首先合併後吉利將100%控股沃爾沃,這意味著沃爾沃將由吉利全權掌控和運營;其次併入新集團後,沃爾沃不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運營,都將與吉利汽車同步看齊,這也證明了沃爾沃從各方面都完全認可了吉利。合併是看實力的強弱,兩個公司合併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因而必須在企業、品牌、產品、市場等方面對雙方都有更大的前進空間才行,這一輪的合併也說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已經處於同一水平線,特別是在技術研發的硬實力方面更是如此。

十年終成正果,技術實力讓吉利有了比肩沃爾沃的底氣

其實回顧這10年,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結下姻緣的同時,吉利汽車也在不斷思考並調整自己。早在收購之初,為了緩解吉利與沃爾沃差距較大的矛盾,李書福便定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雙方是兄弟關係,不是父子關係",讓兩個品牌區別發展。對於沃爾沃,吉利不僅僅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更重要是在技術、公司管理、品牌營銷、生產製造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因為吉利很清楚,收購沃爾沃直接拿來用只能有一時的利益,只有掌握技術、自力更生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在收購之後,吉利優先考慮技術發展,與沃爾沃進行技術融合,在收購的兩年後,雙方簽署技術轉讓協議,聯合開發小排量發動機和小型車平臺,並聯合開發新能源技術;13年吉利控股集團歐洲研發中心(CEVT)應運而生,後雙方又聯合開發全新的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CMA架構等等,都是吉利專注技術提升的重要表現。一方面抓獨立運營,另一方猛追技術差距,讓吉利汽車在這十年間有了質的變化。


現在吉利不僅產品譜系完善,而且從本品牌到領克品牌,各個級別市場多點開花,品牌知名度已經不遜於沃爾沃,而在市場表現方面,吉利已經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品牌銷量冠軍,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品牌一哥,而在這背後,正是強大的技術實力支撐。

在技術方面,吉利汽車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模塊化架構等領域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其中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作為智能網聯的代表,不僅可以實現個性化,而且NLP自然語義理解,讓語音人機交互更為流暢自然,更重要的是該系統堪比移動終端,可以根據更新進行線上升級。而在自動駕駛方面,吉利現有車型中,L2級智能駕駛技術的量產車市佔率全行業第一,L2級智能駕駛技術普及的同時,在2020年,吉利汽車已經有了L3級智能駕駛技術量產車上市的計劃。

十年終成正果,技術實力讓吉利有了比肩沃爾沃的底氣

汽車模塊化架構則是目前吉利技術研發方面的較大亮點,現在吉利已經擁有SPA、CMA、BMA、PMA四大基礎模塊化架構,可以分別實現C級到E級、從A級到B級、A0級到A+級車型和純電動車型的全面覆蓋。其中BMA架構以"為年輕人打造輕鬆愉悅的駕駛體驗"為核心研發理念,讓旗下產品擁有了與眾不同的造型設計、動力總成、越級空間、智慧科技這幾大特徵,切實將概念實現量產,旗下吉利icon即將在近期上市;而CMA架構則在電子電氣、底盤與動力總成的"新三大件"上實現 "三大突破",並定義了安全、可靠、品質 "三大全球新標準",與大家熟知的大眾MQB和豐田TNGA共同建立起全球三大架構的"ABC"格局。

十年終成正果,技術實力讓吉利有了比肩沃爾沃的底氣

回首再看,吉利十年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沃爾沃從"下嫁"變為了"聯姻",這不僅僅是對吉利實力的認可,也是中國汽車品牌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最佳證明。強強聯合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吉利和沃爾沃所打造的全球企業集團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