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四十不惑指南

今天大號聊90後三十而立指南,讀者追問,贈品去哪兒了?

贈品在這裡。

第一批90後步入而立,對應的是第一批80後人到中年。

大部分聊這個話題的文章,都侷限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維度上,但實際上,那不是全部。

我見過太多太多不如意的中年人,最難受的,是心態,還不全是經濟上的壓力。

我曾經寫過一篇舊文,裡面提到被常務副總多次斥責的某位44歲中年人的故事,並不是個案。

這樣的例子,太常見,比如,還是發生在那位常務副總身上的故事,簡化起見,我們稱他L吧。

有一年,我們和思科合作,思科派來的技術負責人是一位博士,當時也40歲了,時任某部門的部門副總經理。

我們那位L創業前是在國企做領導的,大場面見多了,和這位主管說話呢,不太客氣,因為平日裡都是和他老闆的老闆打交道。

有一次,就我們仨吃飯。思科那個主管很明顯的感覺到L沒把他當根蔥,不像兩家公司之間的對話,倒像上司對下屬的口吻。

於是就做了個自我介紹,大致的意思是自己曾經是銷售,六年前做到某家公司大中國地區的銷售總裁,後來孩子上學,為了方便管孩子,才改行做了研發主管。

這意思我聽懂了,其實就是自報家門,意思是自己也是有過履歷的男人,好歹給點面子唄。

當然,L這人吧,一貫就那樣,他聽懂了,但是面子沒給。繼續很直白的跟對方佈置需求,甚至還直接當面說:“你也是咱們行業的老兵了,某些事,應該如何如何”。

我聽了都有點尷尬,幸好這哥們果然是銷售出身,心態非常好,面不改色心不跳。

吃完飯,私下裡還跟我聊,說,是不是他說錯話了,惹了L不高興。

我只好笑著打圓場,說大概L昨晚和太太吵架了,今天心情不好,你運氣不好碰了釘子。

那你說L這樣經常直斥各位老兵的高管,自己就沒經歷過下坡路麼?

其實也經歷過。

我和他是鐵哥們了,所以,有些話,談的很坦誠,男人這東西,能把自己心裡憋屈的一面講出來,往往只有對著鐵哥們。

六年前,我們被收購了。收購我們的那個集團派了一個第二級的高管來做董事長。

第二級是啥意思呢?

董事長也就是老闆本人,自己呆在山頂上。

下面硬件副總裁,軟件副總裁,這倆就叫做第一級的高管。

再下面,CTO,CMO,各種XO們,這就是第二級的高管。

收購的公司太多了,大老闆沒空了,二老闆也沒空了,安排第二級的高管們去兼這些收購來的公司的董事長,也是慣例。

我們的L以前和他們的硬件副總裁是鐵哥們,倆稱兄道弟,無話不談。你現在,派他鐵哥們的對頭的下屬,來給他當上司。

你自己想想這種場面有多酸爽。

論地位,自己好友的下屬現在是代理董事長,而自己呢,是董事副總經理,正好被現管,難堪吧。

論親疏,自己的上司是自己好友的對頭陣營的,彆扭吧。

那又能怎麼樣呢?沒法子的。你只能接受領導,順利的完成交接期的工作,然後才能離開或者怎麼樣。這就是收購合約的一部分,這就是你要履的職。

沒帶過隊伍的人,可能不覺得什麼。帶過隊伍的人都知道,當著自己下屬們的面被難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這例子就是告訴你,不光是基層的老兵們會有難堪,像思科那位做了主管的老兵,也會有難堪,像L這樣做了半個老闆的老兵,還是會有難堪。

難堪這東西,無處不在,但你仔細想想,它究竟是什麼?

就是名和利,你的名受損了,你的利受損了,你走了背字兒了,你心裡不痛快了。

我能把別人的故事說的形象生動,是因為我感同身受。六年前,某個週末,我出差在廣州。

一大早,我就去華南植物園,一個人在裡面轉悠了一上午。

幹啥呢?不是去看老頭老太太們早鍛鍊,而是心裡像交戰一樣反覆在權衡一件事。

就在那一天,我必須得做人生中一個重大的決定,是繼續在職場裡走上坡路,還是放棄陣地。

那一天的前後,我面臨一個問題:

從經濟利益上,放棄工作,全職投資,是最划算的;

從情感上,我的職場生涯遠沒到頂點,那年我才33歲,剛做了三年高管,行業里人脈豐富,機會眾多,未來還在向我招手。

讓我內心激烈交戰的就這點事,如果繼續高歌猛進,勢必沒有精力處理投資上的各種事,無論從當下還是從長期來看,經濟上都是受損的,這點已經是明擺的事實。

可是,如果徹底放棄職場,那就是沒人理我,我一個人孤家寡人式默默交易的局面。畢竟,上班不全是沒意思的,如果有下屬,如果有權力,如果有感覺,觥籌交錯,談笑往來,也還是有很多有趣和得意之處。

心中的擂臺打了一上午,最終,我放棄了職場。

那一剎那,我就看清了自己,當利益足夠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誘惑,我終究寧願放棄多年的學歷,寧願放棄多年的履歷,向利益低頭了。

當然我選取了折中的方式,我沒有完全離開職場,而是選擇了下坡路。說白了,從紅人變成冷板凳而已。

那你說究竟有點啥戀戀不捨的呢?還是捨不得那點感覺,那點感覺就叫做名。

人好名之心和好利之心是同樣重的,有讀者經常覺得我是高人,那你看走眼了。

我不是高人,我只是個實在人。

所謂的實在人,就是我承認我的不足,我承認某些事我做不到,而不是去掩飾。

說白了就是下坡路的職場,冷板凳的職場給不了我足夠的名,給不了我感覺,我一定是覺得尷尬,覺得不舒服,覺得沒面子,所以才會寫公眾號嘛。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老男人,當年在名利之間選擇了利,後來沒名的久了,心裡不痛快,換了個渠道,找點感覺,就這麼點事兒罷了。

投資給我帶來利,寫公眾號給我帶來名,當名和利都滿足的時候,我自然對職場不care。

因為它變得無足輕重了。

但要是沒有其它渠道的名與利,我還能不在乎麼?

不可能的,起碼現階段的心態做不到。我敢承認這一切,就叫坦誠。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不見得就是一句罵人的話,這也道出了事實。

你要是什麼都放得下,那恭喜你,得大自在。你要是不完全能放下,那就得一點點騰挪轉換。

所謂騰挪轉換,就是不停的用新的利取代舊的利,用新的名取代舊的名,讓自己不至於陷入下坡路的尷尬之中。

但與此同時,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再騰挪,人終會老去,你總得下臺。

長江後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舞臺,終究是年輕人的,只是適應這個事實,需要很多很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