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肉肉肉肉

白銀又叫銅城,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城市,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溝壑包圍之中,與景色迤邐沾不上半點兒邊。基本上純資源城市和建國後興起的移民城市都不會在我這次555天的行程範圍中,白銀算是例外之一。

  儘管它的飲食文化完全算不上豐富,但一隻手就數得過來的這些地方飲食,可以很輕易的打破一個肉食動物的心理防線,哪怕沒有其他事由也願意隻身前往,吃得個拍腹而歸。今天的食物在數量上只有4個,但個個過硬,請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那就開始吧。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酸爛肉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酸爛肉

酸爛肉或許可以算是白銀的市菜了,走在任何一條市區的街上,凡看得到的家常菜館,基本能出品這道菜,算得上是來白銀的必點菜。

  西北的菜從不講究賣相,連取名也很隨意,酸爛酸爛,似乎聽起來就不大靠譜,只有吃在嘴裡才知其至味幾何。大肉、酸菜、洋蔥、蒜苗、洋芋粉,原料十分豐富。大肉肥而不膩,酸辣可口,芡汁濃稠,完全就是白銀的下飯神器。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東灣驢肉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東灣驢肉

東灣驢肉並非菜名,而是泛指白銀市東灣鎮出產的驢肉品種,在白銀市區可輕易尋得烹飪東灣驢肉的館子。

  驢肉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美譽,有無過譽暫且不論,但確實表明了其精貴與營養豐富。驢肉的口感與牛肉較為接近,但是肉的綿度明顯低於牛肉,因此不需費力咀嚼肉即可以散開,同時還保留了極好的韌勁。驢肉本身帶有較重的“騷味”,因此更適合調味重些的烹飪方式,此次嘗試了紅燒的做法,味重但不過,滿口鹹香。若是再配上一瓶漢斯小木屋或大窯嘉賓(非白銀本土飲品,但在白銀的餐廳中常見),光盤不過分分鐘。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靖遠羊羔肉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靖遠羊羔肉

若是在甘肅提羊羔肉,第一個被想起的大概就是靖遠羊羔肉了。靖遠是白銀下屬的一個縣,與寧夏毗鄰,盛產羊肉。在白銀市區也能找到地道的靖遠羊羔肉餐廳。

  羊羔肉既可清蒸也可爆炒,此次為了品嚐羊羔肉的原始鮮味,我選擇了較為清淡的清燉做法。鮮香微甜的湯汁十分順滑,羊羔肉塊燉得軟爛,細細咀嚼也未察覺明顯的羶味。無需額外的蘸料就這麼大口吃肉,是對原料質量無聲的讚揚。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雞湯大肉面

在白銀,雞湯大肉面是能與牛肉麵分庭抗禮的存在,也是白銀人在味覺習慣上有別於蘭州人的重要標誌。

  雞湯大肉面雞湯鹹鮮,辣子油香,麵條軟糯而不散,滷肉臊子穿梭其間,再配上一塊肥瘦相間的把子肉,美哉美哉!什麼?一塊不夠?那就再來一塊。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要不是此次我不是為了吃飽而來,我真的會...

白銀的街道冷冷清清,道路雖寬敞卻家家店鋪門庭緊閉,這彷彿是資源型城市的通病。但它彷彿也從沒要去爭什麼,只是按著自己的城市定位,清清白白地存在著。

  遊客大概不會有的,只有生活在這裡的市民一天天平靜地活著。可是作為肉食動物的你,真的能錯過嗎?畢竟,從蘭州出發,到這裡只要一個小時多一些啊。

  我只知道,我今天大約吃了兩斤肉吧,嗝~

「555天吃遍中國」 第9天,甘肅,白銀

為肉食動物乾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