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一、心力不統一,根源在於它

李明代表公司前往北京參加一場培訓會,在出發前他信誓旦旦地向老闆保證,自己一定會認真聽講,不浪費公司給的培訓名額,回來給同事們做一場精彩的分享。

為此,李明還特意比之前提早了一個小時睡覺,就為了能夠在第二天聽課的時候精神滿滿。會議開始後,李明注意力高度集中,聽到老師講到的重點內容也趕緊用筆記了下來,他對自己的聽課效率很滿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課程的深入,慢慢地,李明感覺到自己的注意力開始下降,很難再集中。於是原本都已經把手機放了起來的他,又忍不住地去把手機掏了出來玩。

結果回到公司後,原本老闆非常期待的分享也不太理想,老闆也對李明表示失望。但還沒等老闆來問原因,李明倒是先抱怨了起來,說自己的精力不夠,感覺最近被“掏空”了。

相信我們都會有和李明這樣類似的經歷,明明你的心中裝有一個大大的夢想,特別想做成一件事,但是你的“力”跟不上,沒有力量去實現它,這就是心力不統一的表現。

其實說到底,這本質上還是你的精力管理能力不足,導致身體失衡。精力不足會使你的目標和能力不匹配。

根據《精力管理》一書中的定義,精力是由體力、情感、思維、意志上的動力共同構成。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卻一刻也離不開它。

正如時間效率管理專家、暢銷書作家張萌所說:

很多人認為,20多歲的人是不需要進行精力管理的。但我說過一句話,叫“凡事提前”,意思就是你做任何事情,最好能起到預防的作用,在發生之前先學習好,等發生之後,你就能輕鬆地處於領先的位置。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二、造成精力分散的原因

每個人的精力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有一個高低值。

比如我們前一天晚上沒有熬夜,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會精力充沛;但如果昨天失眠沒睡著,第二天再起來的時候,頭就會覺得暈暈的,精力此時就會處於最低值。

一般來說,造成精力分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01 壓力激素和快樂激素失衡

人體中有兩種非常重要的激素,一個叫“壓力激素”,另一個叫“快樂激素”。

快樂激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素,它可以讓人放鬆併產生快感。這種快樂確實有實際的來源。從生理的角度來說,快樂來自體內的一種血清素。比如,人們聽了一首好聽的歌,看了一幅好看的畫,吃了好吃的食物,人體就會釋放這種快樂激素。激素一旦被釋放,你的心情就會放鬆下來,會感到快樂。它本質上屬於“剎車型的激素”。

而“壓力激素”,比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會創造出一種誘惑的衝動,就是人們所說的“腎上腺素迷幻”。它一般被稱為“油門型的化學物質”,會促進你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人以警醒的狀態應對緊張事件或重大挑戰,這就是壓力的來源。

這兩種物質對於人體都非常重要。它們是互相補充、共同作用構成平衡關係的。

但如果打破了這種平衡關係,比如“快樂激素”少了,這個時候“壓力激素”就會佔據“上風”,頂著壓力的狀態下,人的精力會消耗的特別快。

不誇張的說壓力也是能讓人上癮的,它的危害不容小覷。我們日常工作中看到的“加班狂”就是這麼來的,越加班他們反而越興奮。

02 過強的情感偏好

“情感偏好”很好理解,就是喜歡或不喜歡。如果你的精力分散,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這種情況大家應該都經歷過,例如你對現在的工作不喜歡,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自己即將要做的工作內容,你可能就會覺得厭煩,沒有開始的動力。

讓一個人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對自身體力和腦力的巨大折磨。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不少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有點頹廢的樣子,背後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在學校讀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又從事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

無論是誰,本身同不喜歡的事物做抗爭過程,就是一件耗費大量精力的事情。

03 低自我效能感帶來的拖延症

“自我效能感”,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是這麼定義的,即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從心理層面來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我們常見的,某個同事可能因為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而開始對自己不夠自信,然後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這就是拖延症,

而一旦手頭上的工作需要拖延很久才能完成,這就相當於原本只需要消耗一倍精力的事情,現在需要兩倍甚至更多才能完成,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也不會只耗在單個事情上,因此精力被分散也就是必然的結果。

三、做好這三步,管理好你的精力

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它也是時間管理和效率管理的基礎,而且它是可以修煉的。也就是說,通過對精力管理的學習和實踐,你完全可以從一個精力狀態非常不好的人變成一個精力管理達人。

那麼,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從而讓職場之路更加順利呢?你需要做好下面這三步: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Step.1 以“能量金三角”為基礎

精力管理靠的不是天賦,而是有意識的練習。

精力管理是研究人的穩定性的,其關注點在人的能量管理上,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能量管理按照金字塔的結構,劃分為三塊:包括能量的輸入、輸出與守恆。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所謂能量,就是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就像張萌在《精力管理手冊》中一書寫到:

能量對於人體來說,就像汽油之於汽車的存在。一個能量管理做得好的人,就像是一輛性能好、耗油量低的車,加一次油就能開很遠。通過能量訓練,達到能量守恆,你就會像一輛耗油量很低、跑得很久又很穩健的車,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能量輸入包括呼吸、飲食管理、睡眠、運動的一整套方法體系。

能量輸出的關鍵就在於掌控自己情緒釋放的節奏與力度。職場十之八九可能都是不順的,所以每天我們都會積累大量負面的情緒,這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如果你不及時排解壓力,能量消耗就會非常快。

能量守恆就是每日讓自己保持情緒平穩。平穩的情緒對精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每天保持情緒平穩,不能太亢奮、太難過或太生氣,情緒大幅波動會讓自己的精力消耗非常快。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張萌自己在書中也經常說到,自己之前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壞老闆”,尤其是在創業的初期總是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對著員工發火。後來在創業的第三年,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健康問題。之後,她就“痛改前非”在“能量金三角”的基礎上,給自己安排了150天的系統康復訓練。

首先能量輸入層面,從自己的飲食和運動做起。她會請人專門照顧自己和整個團隊的飲食,讓其按照食譜準備健康的食物,包括如何喝水這些都是有方法的。她現在每天仍然堅持打泰拳,來讓自己得到輕盈的身材和好看的肌肉線條。

其次能量輸出層面,她會選擇一些讓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的方法,比如前面說到的打泰拳或者是有氧運動,以此來降低身體能量消耗的速度。

最後就是能量守恆,她會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變化頻道,獲得正面的情緒和情感;同時努力建立好良好的人際關係來支持自己的精力,還有就是會去做一些有助於提高創造力的事情,比如畫畫之類的,重塑大腦。

通過這樣一個可行有效的實踐方法,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她現在已經能夠連續工作十七八個小時,但狀態始終在線。

Step.2 單點突破法

精力管理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慢慢跟進,並及時做好記錄和總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精力管理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單點突破法,簡稱“PCCA”。簡單來說它包括首尾相接的四個步驟:

  • 第一步叫Plan(計劃),要確立你的原則;
  • 第二步叫Carry out(實施),嚴格按標準執行;
  • 第三步叫Conclusion(總結),學會利用數據;
  • 第四步叫Assessment(評估),幫助你做好下一次計劃。

計劃—實施—總結—評估,到再次計劃,這一套步驟其實就是定期更新精力的方法,會幫助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精力管理術。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比如說領導讓你給他制定一套有效的精力管理方法,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把領導的工作和休息習慣記錄下來,然後根據領導的實際情況,按照單點突破法,具體來說你應該這麼做:

  • 1.Plan(計劃):規定近一個月內領導晚上再忙也不能超過11點睡覺,尤其是不能熬夜;
  • 2.Carry out(實施):針對領導經常在出差談客戶的過程中,會在飛機上做一些工作,制定不在飛機上工作的規定,這樣是為了更好的把精力放在同客戶的交談中;
  • 3.Conclusion(總結):設置一個30天的週期,結束時可以看看領導現在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否有效
  • 4.Assessment(評估):根據統計結果形成自我評估,然後給領導的精力狀況打分(比如0-10分),並做好記錄。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領導明顯感覺“強制規定自己11點前睡覺”和“飛機上不工作”這兩件小事,竟然讓自己的精力比之前好多了,現在就算是一個上午連續開兩場的長時間會議都不會覺得累。

Step.3 調用“情緒恢復資源”

和每個人都有儲蓄賬戶一樣,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情緒管理的賬戶,裡面存儲了各種各樣的“情緒恢復資源”。

什麼是“情緒恢復資源”?

“情緒恢復”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通過調用這種資源,我們可以快速地從負面情緒中恢復到正常狀態。從精力管理的角度來講,負面情緒代價過高,不但會讓我們效率低下,還會迅速消耗我們的精力儲備。

因此,我們要學會在負面情緒剛開始“氾濫”的時候就去調用“情緒恢復資源”。讓自己聚焦在“今天必須完成的目標”而不是那件糟心的事情上,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的思考,最後收穫正面情緒。你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情緒管理,讓自己全情投入,追求心流時刻。

售後部的“明星員工”張燕一直以來都以善於處理客戶投訴而被大家誇讚,後來有不少同事都私下向她請教“秘訣”。

張燕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樣:“沒有什麼秘訣,客戶要投訴,肯定是因為我們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不滿意而感覺受到了委屈。所以一開始他們可能都會把矛頭指向處理這件事情的售後部。這個時候,有很多同事就會受不了了,有的甚至還當場罵了回去。這就是沒有處理好負面情緒嘛。”

“而我在這種情況下,心裡面就會默唸‘自己是來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所以我也只會耐心傾聽,絕不頂嘴。其實有不少客戶發完牢騷後,再看到你敢承擔責任的態度,有部分人還會撤銷投訴的。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是要讓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恢復到正常狀態,這就是秘訣。”同事們聽完後,都對張燕豎起了大拇指,老闆也要求在全部門推廣這種方法。

以為年輕人不需要精力管理?才不是,精力管理是一項基礎能力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被開發,大多數人使用到的自己精力方面的潛能不超過10%。也就是說,你還有90%的精力潛能可以被開發出來。

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可以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和工作的活力,為職場的進階之路打下基礎,實現升職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