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一個古老的族群)的一支發展而來。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民族風情最動人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著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

民族風情最動人

語言

侗族的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侗語以錦屏縣南部侗、苗、漢民族雜居地帶為界,分成南北兩個方言區,每個方言又因各地語音的不同又各分為4個土語。

民族風情最動人

服飾

侗族服飾多種多樣,不同年齡、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裝飾,有左衽、右衽、對襟;有佈扣、銅釦、銀扣;有褲裝、裙裝;喜青、藍、黑、白各色;有頭飾、頸飾、胸飾、腰飾、手飾、腳飾等等。

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其中頭飾達50餘種,以銀飾為主,有銀花冠,銀簪、銀梳、銀髮鏈、銀耳環、銀耳墜、銀耳線等。婦女盛裝時,唯見銀光閃閃。婦女的髮式較特別,分前、後、左右挽髻或盤髮辮於頭頂,有明顯的地區差別。

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侗族三寶

侗族有三大寶——鼓樓花橋大歌

鼓樓


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從形式上分為歇山式(俗稱屋頂形)和攢尖頂式(俗稱傘頂或尖頂)。鼓樓通體全是防腐木木質結構,不用一釘一卯,由於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百年不腐不斜。

鼓樓不僅是侗族建築藝術的結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載體。古代以來,凡聚眾議事,制定村規民約,調解民事糾紛,抵禦兵匪等重大活動均在鼓樓進行;逢年過節,迎賓送客,對唱大歌,“多耶”踩堂等也在鼓樓進行;平時閒暇,人們則聚集在鼓樓休息,談論家常、說古論今。

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風雨橋

花橋是侗族人民建築藝術的精華。侗族人民在環繞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過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花橋。花橋的全部橋身都是用杉木橫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鐵釘和鐵部件,結構極為合理。他們還在橋身上建起一個長廊式的建築,把橋身完全遮蓋起來。長廊上有供過路人休息的長凳。因為人們可以在橋上避風躲雨,所以花橋也被人們稱為風雨橋。

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大歌


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這在中外民間音樂中都極為罕見。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於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

民族風情最動人

民族風情最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